清末民初是一個新舊變動的時代,也是中國面臨存亡之秋,知識分子為救亡圖存,或倡議革命,或主張變法救國,其方法雖然殊異,然其維繫民族命脈之目的則趨於一致。民國成立之後,隨著西方民主科學的衝擊,以及五四運動的推波助瀾,加速中國的改革腳步。
然而,西方帝國主義的繼續侵擾,卻使民主共和之理想無法落實。陶行知、晏陽初是民初平民教育運動的推手,兩者希望藉由教育的普及以掃除文盲並喚醒民眾民族意識,其中以民間文學素材編輯識字課本與運用民間文化教育民眾,則是一件值得探討的歷史事件。
本書以探討陶、晏二家教育理論與民間文學之關係,希望藉由第一手資料之整理與呈現,能一窺民初平民教育運動及其教材,冀能審視當時之歷史現象,裨益於中國近代教育發展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