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3 項符合
中道佛性詮釋學:天台與中觀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對於天台學,特別是智顗的那一套圓融的義理與實踐,日本和歐美學界通常都以三觀、三諦的三體結構(threefold-pattern)來說。作者另闢蹊徑,以佛性來說,而且追源到中道佛性觀念。其文獻學與哲學的依據是智顗所提出的佛教三藏十二部只是有佛性與無佛性的不同而已。中國佛學的主流天台、華嚴與禪都是沿著佛性的普遍而內在的性格發展的。智顗更進一步開拓出中道佛性的說法,認為這觀念表示大乘佛教的終極真理。在其中,中道與佛性是等同的;中道是理,佛性是心,兩者等同,證成了心理為一的心即理的思想導向。這可以說是後來宋明儒家陸王派所闡揚的心即理或良知即天理的佛教式的表述。而在詮釋的方式上,作者以智顗的學問與龍樹的中觀學作比較,特別是對中道觀念的不同詮解,以突顯中道佛性既有中觀學的空的義蘊,同時又有如來藏思想所強調的不空的意涵。三觀與三諦是實踐真理的方法,中道佛性是說真理的觀念的意義。在邏輯、理論上,觀念的理解是先在於實踐方法的。以中道佛性來理解智顗的實相或真理思想,是對天台學的創造性的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