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要傳達的基本訊息是──宇宙將其創造力賦予人類,而人類又將自己的創造力傳遞到其創作上。因此,人類的創作會直接反映自己的心靈,並間接反映宇宙本體。隨著宇宙充滿生機的變化與流動,人的腦海也會隨此潮流而波動。
《突破心靈藩籬》一書根據以下的假設來探索這波大腦與宇宙變化的潮流──在解析人類大腦的同時,我們也解析了宇宙的奧祕,而反之亦然。大腦創造出來的成品反映了大腦本身的活動,因而就某種觀點而言,大腦就是它自己的創作品。換言之,大腦將其動態變化投射到所有它創造出來的東西上,這些創作不但包括「宇宙」這個觀念,以及量測研究宇宙的方法,還包括解釋宇宙的混沌理論(chaos theory)和劇變理論(catastrophe theory),以及各式各樣人類發明來測量及記錄經驗與知識的儀器工具。
書中使用了大量的寓言式譬喻。因此,在具體陳述大腦和宇宙的關聯時,希望讀者能夠進一步想像其他可能寓含的相似處,讓我們一邊讀寓言,一邊探索大腦這個小宇宙的奧祕。這個小宇宙像個變化萬千的萬流之洋,若要了解它就得沉潛到腦海深處去探索。
然而如何以宇宙的演變為參考架構來看大腦呢?首先我們必須明白,無論是大腦中細微的結構或其所指揮的外顯行為,均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故其活動方式及運作型式就好像地球上其他自然活動:諸如火山爆發、地震、狂風暴雨,或其他地理與大氣變化一樣,有種種不同的面貌。雖然人類外表與大氣及地理變化看起來不同,但我們的思考、情感與行為的內在運作過程,卻常與大氣變化有雷同之處。如果真的難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對應的一面,可以試著自人類的創作中尋找相對應的地方。因為人類只不過是大自然所創造的另一個作品,正如巴特勒(Samuel Butler)所言?
G「雞蛋要製造另一個蛋,所以它要先變成一隻母雞。」或許人類也不過是大自然要了解它自己的發展時所創造出來的中介物而已。
此外,所謂的神經宇宙論既非藝術也非科學,而是兩者兼具,或者說介乎兩者之間。希望破除各種學科之間的孤立狀況與傳統的研究方式,鼓勵大家檢討並跨出各種自我限制。這些自我限制中最糟糕的一點便是科技、藝術與人文科學之間彼此畫地自限、閉門造車的情況。神經宇宙論並不是對大自然和人類做詳盡的理論解釋,而是一種建議性質的新看法。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夠脫離舊有的思考模式,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這才是大自然最統一整合的狀態;不要因為別人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與自己不同就揚棄自己的模式,這樣才能以寬闊的視野來思考大腦這個小宇宙。
因此目前大家需要將分化過度的各種學科知識重新整合起來,神經宇宙論強調的便是以整合的心思與角度,匯整各方的資訊與力量,來探索大自然的統一性,而這是無法藉由犧牲任何學科或知識而達成的。
本書主旨在探討為什麼我們要在透視大自然看似變化無窮的外形與結構,仍能不被其表面的紛歧所蒙蔽,進而重新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時,以了解大自然的整體性。「神經宇宙論」告訴我們要如何深入探究大自然千變萬化的外表之下不變的內在運行方式。
別忘了人類就是大自然,以大自然運行的方式運作;大自然與其創造物環環相扣,而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同樣與我們的創造發明緊密相扣。要了解人類,就得集眾人智慧,團結一致,將所有人對大自然的了解都連串起來;否則會像無頭蒼繩一樣,做些毫無意義的舉動,不但對整個生態無所助益,整個世界也因而變成封閉性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