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序論
第一講 佛學的初傳
第二講 西域傳本佛典的廣譯
第三講 般若理論的研究
第四講 禪數學的重興
第五講 關河所傳大乘龍樹學
第六講 南北各家師說(上)
第七講 南北各家師說(下)
第八講 宗派的興起及其發展
第九講 南北宗禪學的流行
余論
附錄
四十二章經抄出的年代
安世高
支婁迦讖
支謙
朱士行
竺法護
毗曇的文獻源流
談談有關初期禪宗思想的幾個問題
三論宗
天台宗
慈恩宗
華嚴宗
禪宗
宋代佛教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中國佛學源流略論(修訂版)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449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449 |
金石堂 |
佛教總論 |
$ 449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佛教 |
$ 449 |
三民網路書店 |
宗教命理 |
$ 449 |
蝦皮商城 |
Others |
$ 449 |
誠品網路書店 |
宗教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佛教傳入中國後和中國原有的思想相接觸,不斷變化,不斷發展,最後形成了自己的特殊的新學說。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一方面印度發展著的佛教思想仍在不斷傳來,給予了它持續的影響;另一方面,已經形成的中國佛學思想也逐步成熟,構成了如天台,賢首,禪宗等各種體系。因此,所謂中國佛學,既不同於中國的傳統思想,也不同於印度的思想,而是吸取了印度學說所構成的一種新說。本著所講述之中國佛學,即是以此為主。
中國佛學來源於印度,而又不同於印度,這一特點,也就規定了它的特殊研究方法。其基本點是,在理解中國佛學時,首先要注意到中國佛學同印度佛學的關係。印度佛學在不斷的變化,我們就要注意到這些變化給中國佛學以怎樣的影響;注意中國佛學在這過程中,與印度佛學保持了多大的距離。總之,要以印度佛學的發展為尺子,用來衡量中國佛學發展的各階段,並藉此以看出兩者之間的異同,以及中國佛學的實質。
作者簡介:
呂澂
1896年生(清光緒23年)
原名呂渭,後改名呂澂,
字秋逸,也作秋一、鶖子。
江蘇省丹陽縣人
師範鎮江中學畢業
常州高等實業學校農科肄業
考入民國大學經濟系
1914年至日本留學專研美術
1916年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務長
1922年任支那學院學務處主任
1943年任支那學院院長
中國佛教學會常務理事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副主編
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兼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1989年逝世,享年93歲
近代研究佛學的學者當中,以呂澂的貢獻最為睥睨世人。呂澂通曉多國文字,佛學著作等集於一身,半個多世紀以來,呂澂以其探隱抉微,窮原竟委的治學精神,深為後人所敬重,而他研究領域的廣袤,在中國佛學界中亦少有人堪與比擬。他誨人不倦,甘於淡泊的出世情懷,以及不慕榮利的高潔情操,至今令人景仰,可謂近代佛學巨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