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以闡揚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為宗旨,致力於建立人間佛教思想體系,規劃邀請十數位學者專家撰寫人間佛教學術思想叢書,今,由長期專研法華經思想的永本法師所撰之《人間佛教視角的法華經解讀》,已付梓出版。
本書以《法華經》思想研究為主,分:「《法華經》與人間佛教」、「《法華經》的特色、價值與文獻應用」、「《法華經》的成立」、「《法華經》的教義思想」、「《法華經》的宗教實踐」等五章,分別以數篇短論來論述,引領讀者走入法華境地,領悟甚深法義。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妙凡法師
歷任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以弘揚星雲大師思想為主要任務。近年在海內外推動人間佛教學術活動,鼓勵青年發表學術論文,從事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帶動學術界關注星雲大師思想研究風氣。
程恭讓
哲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道安佛學研究中心主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致力於人間佛教、近現代中國佛教思想、梵語佛典、中國佛教思想詮釋史、中華民間宗教等研究。專著有《歐陽竟無佛學思想研究》、《華梵之間》、《佛典漢譯、理解與詮釋研究—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為中心》(上、下)等。主編有大型佛教學術叢書《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點》,並編輯《天問》雜誌等。曾獲得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並於2010年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專家津貼的學者。
作者序
自序
二十一世紀的光明與希望——《法華經》
邁入二十一世紀,在「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下,凡教育、慈善、文化、醫療各項人間關懷,無不包含在佛教的弘化活動中。但二十一世紀面臨全球化、經濟衰退、高齡化社會、貧富兩極化、溫室效應、物種滅絕、環境變遷、能源逐漸匱乏、資訊超載、失業嚴重、壓力重重等問題,佛教能夠提供人類什麼呢?明代憨山大師曾說:「不讀《法華經》,不知如來救世的苦心。」《法華經》中的教義,處處顯示佛陀的「壽命無量、慈悲無量、教化無量」,其菩薩道的思想理念、諸位菩薩的行持特點,在新的世紀、新的機遇、新的起點上,提供新時代的詮釋,可作為弘揚人間佛教的菩薩行持上的參考。
一、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
《法華經》梵文原文Saddharma-puṇḍarīka sūtra,全稱「薩達磨芬陀利迦蘇多羅」,譯為《妙法蓮華經》,或《正法蓮華經》。印度池沼中的蓮花,白蓮華是高貴的,具有在汙泥中而不被汙泥所染的潔淨,象徵《法華經》的深遠妙理,在多惱的濁世中,也不會為世俗所染。這是從教義行持的觀點來形容《法華經》,是出汙泥而不染的蓮花。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雖然科技文明迅速快捷,提升了生活的品質,相對的,時代的文明病、天災、人禍,也接續不斷,更需要宗教的力量來安定動盪的心靈。從佛教的立場,《法華經》的菩薩行持,就是身心靈清淨的良方。
二、《法華經》思想特質
本經正是宣說究竟圓滿的佛境及法界實相。各品思想特質,簡述如下:
(一)〈方便品〉:諸法實相的思想。諸佛的智慧,即是了解「諸法實相」的道理。《法華經》以「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的「十如是」來詮釋諸佛境界,也是人人本具的實相般若。
(二)〈方便品〉:四佛知見思想。釋尊出世於世間的目的,為令眾生開、
示、悟、入佛的知見,以去除煩惱,成就佛道。「開」謂破除無明,開顯如來藏,而彰顯實相之理;「示」謂惑障既除,知見體現,法界眾德自然顯示分明;「悟」謂覺悟事理之法體而融通無礙;「入」謂事理既融,任運自在,冥合本有之法體。〈方便品〉闡釋「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即為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稱為「四佛知見」。故「開示悟入」乃天台宗闡論諸佛出世本懷所揭示之要旨。
(三)〈方便品〉、〈授學無學人記品〉:二乘作佛思想。佛陀為教導眾生,開設聲聞、緣覺、菩薩乘三種方便教法,但其實只有「一佛乘」,目的在令眾生皆能成就佛道,亦即「開權顯實」(開三乘方便顯一乘實相)、「會三歸一」(會三乘歸一佛乘),令會中的聲聞、緣覺能回小向大,趨向佛道。
(四)〈提婆達多品〉、〈勸持品〉:惡人、女人、比丘尼成佛的思想。從人人具足圓滿佛性的立場,強調惡人提婆達多、畜生道的龍女、大愛道比丘尼等皆具足佛性,皆能成佛。
(五)〈方便品〉、〈法師品〉:積小善成佛及五種行(受、持、讀誦、
解說、書寫)成佛的思想。
(六)〈寶塔品〉:多寶佛的思想。多寶如來的出現,證明修行《法華經》
的功德極廣大,也以大音聲證明「今釋尊所說法門,皆是真實」。
(七)〈從地踊出品〉:地踊菩薩踊出思想。一是象徵人間淨土的實現,必須靠娑婆世界的眾生自行去完成;二要證明釋尊法身壽命的長遠,已於無量劫早就成佛,地踊菩薩乃釋尊無量劫前所教化之菩薩。
(八)〈如來壽量品〉:久遠實成的思想。強調佛陀成佛以來,其壽命無量無邊,恆常以種種方便隨類教化,常住不滅。佛陀在世間的應化身,壽命有長短,但佛陀的法身慧命是長遠的,象徵成佛之道在於菩薩道的實踐,為眾生揭示真實解悟生命的宗教之道。
(九)〈法師品〉、〈勸持品〉、〈安樂行品〉、〈神力品〉、〈囑累品〉:
說明釋尊滅度後,如何弘揚《法華經》的思想。
(十)〈神力品〉、〈藥王菩薩本事品〉:敘述對「法」、「經卷」供養的思想。
(十一)〈藥王菩薩本事品〉以下諸品:提出《法華經》、《法華經》受持者、擁護弘經者的思想。
除此之外,菩薩思想、信力思想、佛身論等,皆是此經的重要思想。
三、受持《法華經》的方法
本經提及最普遍的修行方法是: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禮拜、供養等。
「受持」:讀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依本經的見地、果地、修習行持體證經中的心要,讓自身融入經典,使生活世界成為《法華經》的實踐道場。
「讀誦」:可以就經文全部或選擇其中的一品,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或一卷專修,每日固定時間心無雜念地反復讀誦。或是「為他人講說」、「弘傳本經義理」及「抄寫法華經」亦是無上的法供養。
另外,禮拜《法華經》的修行方法,也是現代人常行的修持。其方法是每拜一字即口宣︰「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妙」字妙寶(從經題至經文,字字稱寶,一字一拜),此種修行法,可以消除累劫業障,開佛智慧。
往昔有天竺僧弼法師說:此經有三義故勝:一者、眾經不泯三為一,此經獨泯三為一;二、持者現得六根清淨;三、普賢等諸菩薩親乘六牙白象來護人通法。故障累內消,祥瑞外發。不管採用何種方法作為《法華經》的修行方法,最重要是對此法門要有信心,並有恆心修持,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做所行,都能與法相應。
《法華經的研究》分成前、後兩篇。前篇,以《法華經》思想研究為主,分:「《法華經》與人間佛教」、「《法華經》的特色、價值與文獻應用」、「《法華經》的成立」、「《法華經》的教義思想」、「《法華經》的宗教實踐」等五章,分別以數篇短論來敘述。後篇,針對《法華經》各品內容,分別解說。釋文的撰述,乃依據《妙法蓮華經文句》、《法華玄義釋籤》、《法華玄論》、《妙法蓮華經解》等撰述所成,並於2011 年至2013 年刊登於《人間福報》。今藉此因緣彙編,以饗大眾,祈請諸方大德,不吝指正。
自序
二十一世紀的光明與希望——《法華經》
邁入二十一世紀,在「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下,凡教育、慈善、文化、醫療各項人間關懷,無不包含在佛教的弘化活動中。但二十一世紀面臨全球化、經濟衰退、高齡化社會、貧富兩極化、溫室效應、物種滅絕、環境變遷、能源逐漸匱乏、資訊超載、失業嚴重、壓力重重等問題,佛教能夠提供人類什麼呢?明代憨山大師曾說:「不讀《法華經》,不知如來救世的苦心。」《法華經》中的教義,處處顯示佛陀的「壽命無量、慈悲無量、教化無量」,其菩薩道的思想理念、諸位菩薩的行持特點,在新的世紀、新的...
目錄
出版緣起
自序
二十一世紀的光明與希望——《法華經》................. 8
前篇
第一章《法華經》與人間佛教................................... 14
第一節《法華經》中的人間佛教思想 ..............................14
第二節 從人間佛教探討《法華經》菩薩的應世思惟..... 30
第二章《法華經》的特色、價值與文獻應用............ 42
第一節《法華經》的特色 ..................................................42
第二節《法華經》的地位與價值 ......................................48
第三節《法華經》的檢索與應用 ......................................54
第三章《法華經》的成立........................................... 68
第一節《法華經》的成立與背景 ......................................68
第二節 《法華經》的結構 ................................................76
第四章《法華經》的教義思想.....................................83
第一節《法華經》的思想特質 ..........................................83
第二節《法華經》的「妙」意 ..........................................90
第三節《法華經》中的蓮花 ..............................................96
第四節《法華經》的方便與真實 ....................................103
第五節《法華經》的佛身思想 ........................................112
第六節《法華經》與天台宗 ............................................130
第七節《法華經》的一佛乘思想 ....................................136
第五章《法華經》的宗教實踐.................................. 145
第一節《法華經》弘傳的特質 ........................................145
第二節 信與法師的關係 ..................................................152
第三節 《法華經》的五種法師 ......................................161
第四節《法華經》的功德利益 ........................................168
第五節《法華經》的弘經三軌 ........................................179
第六節 法師與菩薩之關係探討 ......................................189
第七節 《法華經》的戒律 ..............................................201
第八節《法華經》的久遠菩薩行 ....................................210
第九節《法華經》的譬喻教化 ........................................220
後篇
緒論.............................................................................. 230
〈序品第一〉.............................................................. 244
〈方便品第二〉.......................................................... 253
〈譬喻品第三〉.......................................................... 267
〈信解品第四〉.......................................................... 287
〈藥草喻品第五〉...................................................... 303
〈授記品第六〉.......................................................... 309
〈化城喻品第七〉...................................................... 314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323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328
〈法師品第十〉........................................................... 333
〈見寶塔品第十一〉................................................... 339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346
〈勸持品第十三〉....................................................... 352
〈安樂行品第十四〉................................................... 355
〈從地踊出品第十五〉................................................ 364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370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381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386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389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394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397
〈囑累品第二十二〉..................................................... 403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406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410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413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421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423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426
結後語.............................................................................. 429
出版緣起
自序
二十一世紀的光明與希望——《法華經》................. 8
前篇
第一章《法華經》與人間佛教................................... 14
第一節《法華經》中的人間佛教思想 ..............................14
第二節 從人間佛教探討《法華經》菩薩的應世思惟..... 30
第二章《法華經》的特色、價值與文獻應用............ 42
第一節《法華經》的特色 ..................................................42
第二節《法華經》的地位與價值 ......................................48
第三節《法華經》的檢索與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