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最初在考慮寫一本關於神名字的書時,我覺得有些自不量力。我沒有做過任何正式的神學研究,也沒有翻譯過希伯來文和希臘文。我是誰,竟然敢動這麼大的題目?但是我很難擺脫這個念頭,所以只能把它擱在腦後,偶而拿出來建議其他人──其他更合格的作者去寫。但是沒有人接受這個建議。
我知道名字所蘊含的意義在古代遠比在今日的意義更為豐富,除了用來區別個人,古時的名字也常用來彰顯一個人主要的特質和個性。由於聖經中記載神的各個名字,我特別能體會到這一點。認識神的名字可以讓我們享受到神面前的特權。經由彰顯祂的名字,神使祂自己不但可以親近,更可以是被攻擊的。不但衪的子民可以在禱告中呼叫衪的名,他們也能以全然與衪屬性衝突的生活方式羞辱祂的名。
《思念神的名》剛好分成26個星期的研讀專題。我們可以在每一週裡忠實地針對神的一個名字來研讀和禱告。書中名字的次序不是任意排列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和名字在聖經中出現的次序有關。我希望這樣的安排至少能提供神向祂的子民逐步自我啟示的基本概念。
以下是每週每一天進行的方式:
.星期一是閱讀和學習。
書中提供一段神所啟示有關那個名字的背景資料和意義,以及一篇簡短的聖經研究,幫助你全然了解這個名字。
.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則是敬虔地閱讀,幫助你能運用包含此名字,或與此名字密切相關的某節經文來禱告。敬虔閱讀能使本段經文成為你自己禱告的一個跳板,它幫助你每讀到與此經文相關的名字時,神的啟示就隨刻出現。
.星期五的作業讓你思考如何能將神的名字和祂在聖經中的應許連結在一起。
它還提供主要的聖經經節,以幫助你閱讀、思考,或甚至背誦。我們將此段定名為「不住的禱告與讚美」,這一部分亦列出其他和此名字相關的經文,以幫助你在週末時繼續閱讀並學習。
另外一個可能有助於你個人的禱告和學習的資源,是奉神的名的禱告日記。它提供一個簡便的方式,可以記載你的領悟和思考,使你謹記神藉著你的禱告所成就的事。
雖然不是所有神的名字和頭銜都包括在這本書中,但我已盡全力去涵蓋最主要的名字。在26週研讀結束後,我相信能幫助你能更深刻地了解神,並且也能在既意外又驚喜的方式下經歷到祂。
父親
AB, ABBA, PATER
名稱
雖然舊約為神提供了許多豐富的名稱和頭銜,但新約將祂彰顯得更為完全。事實上,耶穌震驚也冒犯了當時的宗教領袖,因為祂宣稱祂和那位他們連名字都不敢提的神有父子的關係。更進一步的是,祂還邀請祂的追隨者也稱呼神為「父親」。祂把父親做為所有追隨者認識了解神的主要名稱。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可以大膽地以耶穌對門徒的教導來禱告說,「我們在天上的父……」。
名字的涵意
希伯來經文通常不是以一個人的父親,而是以整個以色列民的父親來描述神。虔誠的猶太人了解聖潔的神與有罪的人之間的鴻溝,因此絕不敢稱呼神為Ab(希伯來文)或Abba,也就是亞蘭語的「爸爸」,這個字逐漸地變成「親愛的父親」。耶穌震驚了他同時代的許多人,因為祂邀請祂的追隨者都稱呼神為「父親」。祂將神描述成一位柔和憐憫的父親,祂對罪人和義人都施恩典,而不是將神描述成典型中東族長制之下,在家庭中發揮相當大權力的父。
在新約中最常用的「父親」一詞是希臘文的Pater。最早記錄下耶穌的話,是祂對祂世上的父母說的:「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加福音二章49節)。在約翰福音書中,他稱呼神為父親一共有一百五十六次。以「Abba,Pater」來表達的,在新約中一共有三次,而且全都用在禱告中,亦即耶穌在客西馬尼園時所作的迫切禱告中說的:「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馬可福音十四章36節)
*****************************************************
若你想要感知神就是父,那麼,靠屬世的父親形像是辦不到的。最好的方法是讀耶穌對罪人和那些自以為義的宗教領袖所說的寓言,這兩種人雖然絕不承認,但他們其實有很多的共同點。耶穌對這兩種人提出一位父親在對兩個兒子過份的行為時所呈現的令人震驚之形像,而這是不曾在中東族長制的父親中找得到的。
在耶穌的時代,猶太人社會中有一種專門處置那些在外邦人中揮霍殆盡的敗家子,讓他們失去繼承家族財產的方法。憤怒的村民會聚集在某一處舉行一項所謂奎沙沙(qetsatsah)的儀式,這個儀式是用一個大鍋子裝滿了滾燙的乾果和玉米,然後在這個罪人面前打破。當陶製的鍋子破裂時,村民就吼叫著:「╳╳╳從他的族人中被棄絕了。」暗示這位誤入歧途的兒子將永遠不能再回到村子裡來了。
很顯然的,耶穌故事中的父親沒有聽眾所預計的反應,不但不像中東任何尊貴的父親那樣在家等著放蕩的兒子爬著回來,反倒故事中的父親還常昂首眺望。一旦望見孩子,就飛奔而出,展開雙臂擁抱這位浪子,且不斷地親吻他。如此快速又如此溫柔的反應,使得這位父親很有效地阻止了鄰人進行奎沙沙的行動,撲滅了要驅逐他兒子的企圖。一位在中東住了大半輩子的神學家肯尼斯貝理(Kenneth Bailey)解釋了這幅景像對當地人而言,是如何地令人震驚:
傳統的中東人穿著長袍子,是不會在公共場合中奔跑的,因為這樣做很有侮辱的意思。作父親的這樣奔跑,是想讓族人從對他浪子身上的注意力轉移到他自己的身上。人們會因此專注在一位高貴自重的地主竟然在公眾面前露腿快跑,在路上羞辱自己的怪異舉動。
但是對那位氣憤父親接訥愚笨弟弟的長子,這位父親的態度又是如何呢?耶穌再一次以令祂的聽眾意外的方式描述了這位父親,他不但因為兒子在公眾面前拒絕參加筵席而斥責他,他更是離開筵席,謙卑自己去就近這位憤怒的大兒子。
兩個兒子,一個違法、一個守法,都在公眾面前以他們自私的行為羞辱冒犯他們的父親。兩個都領受他們不配得,卻是他們所需要的──由愛他們的父親所賜,一種超乎尋常的恩典。
今天問問你自己是比較像這兩個兒子中的長子,還是次子?然後感謝神沒有照你所應得的對待你,而是將你當成一位配受這位信實的父親所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