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四章大部分是記載主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的事蹟,立下了談道的總剛與榜樣,在這事蹟中包含了談道的目標、談道的重要、談道的力量、談道的領域、談道的難處、談道的精神、談道的態度、談道的條件、談道的要領、談道的結果。主耶穌留下這樣是要給凡有心學習作談道事奉的人效法。我們將在書中詳細討論這些主題,使我們了解並運用這些主題中的內容來作好談道的事奉,作好領人歸主的工作,帶領人領受主救恩,享受主恩典中的福氣,茲將這些主題先作一點簡單的介紹作為總論
一、主知道(四1)—談道之目標
主知道祂所拜的是誰(四22)。祂自己是從那裡來往那裡去(約八14),主知道祂來降世是以遵行上帝的旨意為食物為目標(約四34),是為傳福音要拯救人,不是要毀滅人(路九56),不是為自己的得失(約三25、26),不是為施洗(約四1),不是為醫病(可一:35-39),不是為作王(約六15)。人若立志遵行祂的旨意、就必曉得是否出於上帝!(約七17)。祂知道萬人的心所存的(約二:24-25),所以祂就離開猶太往加利利去(約四3)(猶太原文是讚美—地勢高之地,人人注目的所在,而加利利是周圍環行之意—地勢低、人人忽視之地方,主謙卑地離高處,就底處走近需要的人之中,作福音的談道工作。
二、必須經過(四4)—談道的重要
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意思是說主非經過撒瑪利亞不可,其實從猶太到撒瑪利亞有三條路,其一是過約但河走約但河外至加利利,是猶太人喜歡走也是他們習慣走的路,其二是迦薩走廊通往加利利的路、是羅馬兵丁喜走的路,其三是經過撒瑪利亞的路,因為主知道萬人的心,祂知道這次往加利利經過撒瑪利有婦人會來雅各井打水,有救靈魂的事奉,所以祂如此選擇,可見耶穌重視人的靈魂,破除猶太人的民族優越意識,猶太人素不與撒瑪利亞人往來(四9下),和他們的習慣。主經過……不是進入,經過是有目的暫時停腳而不是久居,因為主曾吩咐門徒出去傳福音時不要走外邦人的路,不要進撒瑪利亞城(太十5),在那久居,要不斷地尋求失迷的羊。主就是如此重視救靈事奉。
三、守望塔(四4)談道的能力
守望塔是撒瑪利亞原文之意,在舊約中列王下第六章記載一件事,亞蘭軍圍困以色列人在多丹,神人以利沙的僕人極為害怕,以利沙開了少年人的眼睛,他就看到耶和華的軍隊圍繞以利沙,亞蘭軍圍困以利沙,他禱告耶和華,求耶和華使敵人的眼目昏迷,於是領他們到撒瑪利亞,而後以利沙又禱告使亞蘭軍的眼睛開了。(王下六14-20)守望塔是儆醒禱告的所在,是得神啟示、得力量的所在(哈二1)。談道需要屬靈的能力,能力由於守望禱告而得的,有能力才會有所成就福音之使命(賽六十二6-7)。
四、一座城(敘加)(四5)—談道的領域
城是人類離開上帝與伊甸園(上帝給人起初生活的園地),以自我為中心之文明產品,當該隱殺死亞伯之後,被上帝追究其責任,離開伊甸園到東邊的挪得地,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城,在那裡居位,生養兒女,並將城的名以兒子的名命之。人類離開上帝之後,皆以自我為中心來生活,「敘加」原意是酩酊—就是大醉的樣子,這說明了耶穌來到人類以自我為中心而陶醉自己的地方。在那靠近雅各為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地」是人類生活的基地,是一個範圍、一個境界,也是人間的產業,雅各的原意是「抓」,而約瑟的原意是增添,這告訴我們,人以自我為中心,正在、在增添自己的利益、權勢、地盤、產業、或名望而作損人利己的事,耶穌來到這裡,是以福音來改變人心,改變這種場景使人恢復到上帝原先造人時之生命存在的意義和人應有的福氣。
五、雅各井(四6)—談道的難處
雅各井為什麼是談道的難處呢?難處就是阻礙,當主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到活水是上帝的恩賜(四10)時,她不知道如何得活水,以為活水如同井水一般,井水是人肉身的生命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東西,是由地下提上來的,代表著一切人渴所需之物,但這水對渴的人來說是暫時解渴的東西。而不能滿足人、解決人的需要、而且井水需打水的器具(獲水之條件),使人專注於這條件—滿足人的物慾而忽視活水(福音)雅各是撒瑪利亞人的祖先,那麼雅各井是先人留下來解渴之源,好像人執守遺傳—拜拜、拜祖宗、或基督徒的後裔守的信仰傳統。人們心裡需要解渴時,就來喝這水,或傳統信仰的基督徒子女,從小上主日學,長大卻不知道活水(上帝的恩賜)也不知耶穌是誰?是比祖宗先人更大。並且只知井又深,不易得活水,何況耶穌又沒有打水的器具,更不易得活水,這觀念是認為自己有罪離活水遠、並且以為活水也要靠行為—修行、行善、作功德才能獲得,同時也一直執守這觀念而難明白接受主恩。所以雅各井就是談道的難處。
六、對她說(四6、7)—談道的精神
主耶穌來到敘加時因走路困乏、坐在井旁,那時又是午正,想在那裡休息,剛好看到撒瑪利亞婦人來打水,祂就提起精神、犧牲祂的休息,不顧中午天氣的炎熱,勝過困乏,捉住機會與婦人談道,祂開口向婦人要水喝而開時向她談道。捉住機會、付出代價,不管環境如何,熱情向人傳福音、交談信仰的事,是值得的,是上帝所喜悅的。
七、請(四7、10)—談道的態度
主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說話時用「請」妳給我水喝,這「請」說出耶穌的態度,是多麼尊重對方、禮貌和藹、充滿愛心,這是人際交往溝通之基本禮貌態度。雖然談道者是要將真理告訴人,把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告訴人,要把生命的祝福—不至滅亡反永生的福氣告訴人,可要憑著愛人靈魂得著拯救的心,以溫柔有禮的態度與談道的對象談吐溝通、如同耶穌。既是對方態度不好,拒於接受,不願意聽,也不能有不好的態度對待。
要避免有出糗的態度出現,在平常時日就得為傳福音及傳福音的對象禱告,知道對象是誰,提名為其禱告,沒有鐵定對象時,也要為可能遇到福音的對象禱告,這樣養成愛人靈魂的心,也讓聖靈在聽福音的人中作工,如此一來必不會在被拒絕時有不好的態度表現出來,態度好使聽者有好感、好印象,才有可能進入主的思典中。
八、知道(四25、21-22)—談道的條件
一個教人烹飪的人,自己一定是會烹飪煮料理的人,一個教練駕駛的人也一定自己會開車有經驗的人,一個要傳福音的人,一定是知道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耶穌降世前就知道降世是要把父神的愛之生命帶來給人,祂就是生命,也知道父。撒瑪利亞婦人起先不知道所拜的,而耶穌知道,當婦人被主帶領信主,知道彌賽亞(救主)之後就不再要緊水罐子和打水的事,跑到城裡去告訴人有關基督的事,施洗約翰的兩個門徒,聽約翰介紹耶穌是上帝的羔羊之後跟隨耶穌,與祂同住一天之後去找親人來信主,保羅雖為通達律法的人,未知道主時還逼迫基督徒,及至遇到主,經歷主,知道主之後就為福音走遍天下,甚至為主受盡苦楚。他所以放下他一切可誇的(腓三:3-8),只為耶穌,這也如撒瑪利亞婦人知道主就留下水罐子、熱心、盡心、忠心地去傳福音,這是談道者應有的條件。
九、 給我……信我……是我(四7、21、26)—談道的要領
1. 給我—是主耶穌談道的引題是從「井水」開始的,我們從主與婦人的對話過程中看到主耶穌的思路是很清楚的,就是從「井水」談到「活水」再談到「永生」,而後「罪惡」是阻擋人得永生的,而再談到人需要「敬神」,最後談到「信主」,得敬拜神,解決人一切問題的途徑,雖然婦人有不明白的疑問,主都一一領先的帶領她並解難,她從「敵對」主的態度,進到以主為「先生」的態度,再認識到主為「先知」,最後終於認識主為彌賽亞(救主),而向城內的人報好消息。
2. 信我—當主與她談道敬拜上帝的時候,婦人有敬拜時地的疑問,主邀請她信,是接受救恩,不再乎時間與地點,是心靈誠實來敬拜。
3. 是我—當婦人知道耶穌是彌賽亞的時候,耶穌就給她確據說:「是我」,於是她留下水罐子去告訴人她遇見基督的見證。
十、我有食物(四32)—談道的結果
耶穌停在井旁的時候,門徒去城裡買食物,食物是要滿足飢餓的肚腹,當門徒買食物回來,要給耶穌時,耶穌說:「我有食物喫,是你們不知道的……我的食物就是差我來之者旨意,作成祂的工。耶穌的意思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就是收割屬靈的莊稼,收割屬靈的莊稼就能滿足上帝的心,耶穌遵行了上帝的旨意,帶領了撒瑪利亞婦人進入彌賽亞的國度,祂以為祂得到比身體的食物更滿足的心,婦人原先天天要來打井水,常是不滿足感,但經過耶穌談道之後,她也得到心中的滿足感而留下水罐子去城裡傳福音,告訴人基督的事,所以我們若能好好地與人談道,必能使神,使人得到真正的滿足。
我們將這些分題詳細地來與讀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