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在二十一世紀跨入第三個「十年」之際,為什麼要研讀與宣講但以理書?這卷充滿奇幻情節、迷離異象與夢境(如:第二章中,金銀銅鐵泥組成的人像被石頭擊碎、第七章中的四隻混雜物種的野獸)的舊約書卷,除了當作奇幻故事與兒童主日學教材以外,還可以對活在變動世局與信仰危機中的基督徒,有什麼啟發?從2019年秋天到2020年初,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每週二的師生禮拜中,由學校老師、牧者們接力宣講這卷不常在教會講台上完整傳講的書卷,與但以理書看似「奇幻」、不易懂的經文摔跤,產生許多新的看見,使得宣講與聆聽經文信息,成了一場精彩的共同旅程,一起在古老書卷的文學、歷史世界,與今日詭譎艱險的世局之間,來回穿梭反思。
但以理書的文學充滿吸引力,是舊約中具有最明顯天啟文學(apocalyptic literature)特色的書卷。前六章以「宮廷故事」(court tales)的形式,敘述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但以理與三位朋友,如何在帝國的中心侍奉異邦君王,卻仍忠於猶太人的上帝與律法;換言之,這六章關懷的是在帝國處境下如何「維持身分認同」的課題。後六章則以但以理夢中所見的異象與其解釋為主體,具有「天啟異象」(apocalyptic visions)的特色,透過天使的解說,原本迷惘的但以理眺望了未來世局的發展,雖然忠於上帝的子民會經歷數個帝國的殘暴統治,甚至子民的受苦、犧牲會達到頂峰,然而在帝國壓迫下,上帝終將介入歷史,祂的掌權必然臨到。這樣一卷充滿濃厚文學興味與歷史影射的書卷,正是針對活在混亂世局、為堅持信仰而受苦、對上帝作為感到疑惑的子民,透過但以理的解夢、天使的解釋,屬天的奧秘被揭開,為義而受苦的子民能夠看見那超越死亡的盼望。「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以理書十二章2–3節)
在本書的講章中,但以理書的經文與今日的處境產生激盪,見證聖經的話語透過詮釋與宣講,能帶來充滿盼望的生命力。講章的十位作者,各具特色卻又同感一靈,在香港反送中運動如火如荼、台灣2020總統大選亦極為緊張的期間,認真地默想、聆聽並宣講但以理書的信息。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並未呈現一言堂式的信息,而是尊重每一位講道者的詮釋關懷,也因此,讀者可讀到從不同觀點解讀但以理書而開展的豐富視野。跟著十位作者的引導,一起放眼台灣與鄰近的香港、中國、新疆,思考教會在充滿誘惑的世局中如何堅持信仰認同、如何「say no」;一起反省歷史更迭中上帝的作為與教會的見證:如教會在東德共產政權垮台期間的守望、以及馬丁路德.金恩牧師在非裔美國人承受壓迫時所堅持的「愛與非暴力的抵抗」;更從個人的處境──如親人的死亡、生命的老化,來反省但以理書在人生的黑暗中如何提供前行的動力。
而且,透過陳琇玟老師對於每一場禮拜的詩歌與禮拜設計精心的解說,讀者彷彿一同在台神禮拜堂參與豐富而深邃的敬拜,吟唱歷世歷代、橫跨各族群語言的聖詩,詩歌的樂音與但以理書的信息彼此激盪、產生迴響。原來,但以理與三個朋友「即或不然」(但3:18)的信仰並未消逝,而是在歷代忠心聖徒所譜寫的詩歌中傳承,並呼喚我們繼續把詩歌唱下去。讀者若能在研讀但以理書時,配合此書的安排聆聽講章、吟唱詩歌,當能經驗到聖靈奇妙的帶領,體會到但以理書的信息在宣講與詩歌中真實成為上帝的道。
但以理書真實體現猶太──基督教傳統是一個關懷公共事務、勇於面對危機的信仰,在本書十篇講章與禮拜設計的引領之下,讀者被邀請在今日的帝國處境中,成為「但以理們」,進行「與素常一樣」(但6:10)的靈性操練,培養在火窯與獅子坑中仍能堅持所信的勇氣,並在懾人的異象中得著上帝終必審判、掌權的盼望。儘管有權力者試圖操弄歷史的方向,上帝最終介入歷史,盼望只能從那位最終掌權、為歷史與個人生命定結局的上帝而來。但以理書挑戰信仰群體在時代與權力的誘惑中維持忠心、避免妥協,這正是教會作為華人世界中的少數群體所急切需要的信息,也是本書許多講章所見證的信念。
我誠摯推薦《禮拜中的話語和音樂:但以理書》,願這本書成為在時代洪濤中堅持信仰價值的教會之安慰,也激發讀者重新發掘、看見但以理書的奧秘!
--賴弘專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舊約學助理教授|道學碩士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