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李家同‧陽明大學精神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張湘君‧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方志華 熱情推荐
一個不起眼的男孩一夕之間突然隱形了,才了解即使不起眼也好過一無所有;偶然的機會,她遇到了一名盲眼女孩,盲眼竟成了破除形體障礙的關鍵。這兩個孩子因此碰撞出一段美麗的火花。他們一個當眼睛,一個當身體,一起走出了寂寞的世界。
原本被同學視而不見的小畢,在隱形之後,被失去視力的立莎「看不見」了;也因為遇上隱形男孩,才終於讓立莎學會用「心」眼看到自己。這兩個脾氣、個性都不太隨和的人,從彼此身上,慢慢的修正自己,努力去接受另一個自己,學習重新出發。
作者簡介:
安德魯‧克雷門斯((Andrew Clements),生於1949年,是美國極知名的童書作家。他的第一本兒童小說Frindle寫於1996年,敘述一名孩子為了引同學開心而創造了一個新字,最後這個字被收入字典。這本小說得獎無數,也給他的創作之路奠下極好的基礎。 克雷門斯從小就是個書迷,長大後當過老師、編輯,也擔任圖畫書的文字作者。他覺得唸故事書給學生聽,看著學生著迷的表情,是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事。
譯者簡介:
趙映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兒童文學碩士,潛心研究少年小說的創作和賞析,作品並獲國內多項兒童文學獎。譯作有《我那特異的奶奶》、《那一年在奶奶家》、《雙鼠記》、《大偉的規則》等,小說創作有《回家》、《美國老爸台灣媽》等。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美國圖書館學會推荐童書
★2005年美國加州青少年讀者金牌書獎
★美國圖書館學會史納德圖書獎
名人推薦:
讓我們蛻變吧
國小教師、作家王淑芬評《隱形男孩vs.盲眼女孩》
夫卡《蛻變》的男主角一起床發現自己變成甲蟲,本書男主角小畢一早起床「看見」自己成了隱形人。卡夫卡與家人格格不入的自我封閉性格,如實呈現於《蛻變》中;本書卻完全相反:作者原本也如一般少年小說模式,給少年小畢一對威權父母(不論法定地位或社會地位),只不過小畢雙親在本書扮演的角色,毋寧更接近多數凡俗父母,總在恩威中揣摩拿捏。全書主要書寫小畢蛻變前後之家人關係、親子對應,當面對不可思議的生命劇變帶來恐懼時,全家人一起苦思該怎麼辦;如果連父母都苦惱甚至也一起遭逢厄運,又該如何。
這個「全家人一起」顯然是作者意欲聚焦的,因為安排了對照組薄雪娜,她與小畢也有相同的人生劇變,某日醒來看不見自己。只不過她沒有與父母一起面對,選擇自我放逐。薄雪娜此角,作者有強烈「隱形亦為弱勢者或社會低成就者」之喻,提醒我們周邊包含自己在相對社會強勢之前,都可能是被「視而不見」的。可惜薄雪娜的故事書末出現,篇幅也短,沒能在此命題多加發揮,有些可惜。
不論英國小說家威爾斯的《隱形人》或電影《透明人》,都對這種「隱身不見」之奇幻能力持負面結論,甚至導致驚悚謀殺。本書雖也有小畢藉此特異功能大顯神通之處,但多以正面敘寫主角在隱形之後更謹言慎行;連小畢說:「萬一錢不夠,我可以伸手到收銀機拿一點。」作者還要安排眼盲的女主角立莎正經八百地訓誨:「不好笑。」大概是少年小說作家必然的使命吧,全書這樣刻意的陽光安排很多。
本書的隱形究竟不似《蛻變》僅是一種喻示,作者趕近來的科普炫學小說新浪,試圖給隱形加上理性說法。於是,男女主角的父親都是科學家,有本事也有實驗室可以研擬對策。雖然我猜多數讀者並不一定知道,或得知道書中那些科學專業術語,但作者竟然讓小畢自己DIY,靠著「如果頭被撞昏,就再撞一下抵消」的好萊塢式療法,居然行得通,莫名的隱形,又莫名的現身。此點算是本書較無說服力之處。
隱形男孩在困境中結交的好友是位盲眼女孩,一個不被看見,一個看不見,原書名Things not Seen即一語雙關描述兩人處境。患難中的友誼,讓兩人彼此信賴也相輔相乘,但小畢恢復後,才是考驗強勢vs.弱勢之始。作者讓他們在看不見的時候相識又相知,鋪陳美好又有諸多樂趣的情誼,但當彼我勢力消長,是隱形還是光芒永遠是人際間的考古試煉。本書除了懸疑效果,吸引讀者追索隱形之祕為何,也在兩位男女主角的蛻變中(對盲眼女孩,從自怨自艾到肯付出關心也是一種蛻變),再次深思當人生面臨無可奈何,支撐自己的力量在哪裡,或如何想辦法生出力量給自己。
得獎紀錄:★美國圖書館學會推荐童書
★2005年美國加州青少年讀者金牌書獎
★美國圖書館學會史納德圖書獎名人推薦:讓我們蛻變吧
國小教師、作家王淑芬評《隱形男孩vs.盲眼女孩》
夫卡《蛻變》的男主角一起床發現自己變成甲蟲,本書男主角小畢一早起床「看見」自己成了隱形人。卡夫卡與家人格格不入的自我封閉性格,如實呈現於《蛻變》中;本書卻完全相反:作者原本也如一般少年小說模式,給少年小畢一對威權父母(不論法定地位或社會地位),只不過小畢雙親在本書扮演的角色,毋寧更接近多數凡俗父母,總在恩威中揣摩拿捏。全書主要書寫...
章節試閱
你看見我了嗎?一個看不見的人,碰上一個無法被看見的人,這兩個人的人生就這樣擦出了火花。他們一個當眼睛,一個當身體,一起走出了寂寞的世界。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李家同陽明大學精神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張湘君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方志華熱情推荐有時「看見」不是透過眼睛,而是透過心;有時「被看見」不是因為顯眼,而是因為付出被接收到。一個不起眼的男孩一夕之間突然隱形了,才了解即使不起眼也好過一無所有;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一名盲眼女孩,盲眼竟成了破除形體障礙的關鍵。這兩個孩
你看見我了嗎?一個看不見的人,碰上一個無法被看見的人,這兩個人的人生就這樣擦出了火花。他們一個當眼睛,一個當身體,一起走出了寂寞的世界。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李家同陽明大學精神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張湘君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方志華熱情推荐有時「看見」不是透過眼睛,而是透過心;有時「被看見」不是因為顯眼,而是因為付出被接收到。一個不起眼的男孩一夕之間突然隱形了,才了解即使不起眼也好過一無所有;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一名盲眼女孩,盲眼竟成了破除形體障礙的關鍵。這兩個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