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心世界特快車 釋惠敏
美國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博士,一九六三年所發表的演講「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歷經半世紀依然撼動人心︰「今天,我對你們說,我的朋友們,儘管此時的困難與挫折,我仍然有個夢。……有一天,這個國家將站起來,並實現它的信條的真正涵義:……即所有的人都生來平等。我有一個夢:有一天,在喬治亞州的紅色山丘上,從前奴隸的子孫們和從前奴隸主的子孫們將能像兄弟般地坐在同一桌 ……。」
金恩博士的這一個夢,帶給無數人希望與夢想。許多不可思議的古聖先賢成就,其實都來自於最初的一個夢想與願望。念佛,可以說是與佛同發一個願望,同夢一個夢想。圓夢需要勇氣,需要智慧,但更需要信心。如果沒有信心,就不可能會有行動力。
克利斯.凡.艾斯伯格(Chris Van Allsburg)所創作《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是風行全球的聖誕夜故事繪本。故事描述在聖誕節前夕,小男孩躺在床上等待著聖誕老人的雪橇鈴聲,這是只有信心才聽得到的聲音,卻意外搭上通往北極的特快車,展開一段奇幻之旅,抵達聖誕老人所居住的北極樂土,得到了銀鈴禮物。
西方人透過互贈聖誕節禮物,將寬容、溫馨的祝福,擴大為無私施捨的價值。東方的孩童們最期待過年,不但能從父母長輩得到壓歲錢,還有許多歡樂慶祝活動,成為一年最期待的理想佳節。隨著長大成人,變成負荷現實生活壓力者後,人們早已忘記童年期盼過年的興奮感。而《北極特快車》故事中的小男孩雖然老了,因為從未放棄對理想的信念,如同許多夢想家,銀鈴仍會為他們而響。
人人都有夢想,都曾經滿懷希望、熱血澎湃,甚至佩服自己勇於敢夢,被自己的夢想感動。但是隨著年齡成長,在現實與理想的生活拔河裡,很難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如果被問及:「為什麼要學佛、念佛呢?」很多人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說:「學佛成佛。」然而,一樣會反覆面對現實與理想的拔河裡,面對徬徨人生、情緒煩惱,要念出一聲「阿彌陀佛」並不簡單。可能從深信不疑,變成半信半疑,甚至不信不疑了。
念佛的必備條件是「信、願、行」,只要願意相信,與佛同願,就能產生行動的力量。信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期待能改善眾生痛苦,且具有百折不回的現世夢想家情懷,那就是佛教所說的菩薩精神。
真正念佛的聲音,應該是像孩童一樣天真的聲音,一心念佛相信佛。無論是二十歲念佛、四十歲念佛,乃至八十歲念佛,都應是以赤子之心來念佛。念佛的至誠心,不會隨著年齡、環境變化,而變得老成世故。念佛不該只是為了取得往生西方淨土的「門票」,而是感動於佛的慈悲願力,能夠發願學佛,莊嚴自己的身心世界,乃至待人接物都能如同身在淨土。因此,佛的淨土,當下即能受用,不必執著東方或西方,不必執著現世或未來,能超越宗派信仰、種族國別。
生而為人的最大困惑:「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有生必有死,面對死亡,現世所有的怨敵、考驗都算不了什麼。如何超越這樣的恐懼呢?信佛!念佛!學佛!可在心中發願︰「弟子(某某)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
我們如果在臨命終時,乃至面對現世的怨敵、難事時,能保持像童年時對聖誕節或過年的浪漫情懷與夢想︰阿彌陀佛如同慈父或聖誕老人,在「佛號與鈴聲」信願中,與怨敵、親友、凡聖等各類眾生,同乘「心世界特快車」,剎那間定能直達樂土。
而在現世生活中,如能慈憫眾生的疾苦何在?自然與生活環境的問題何在?自己能做什麼?如何結合有心者,共同為現世與未來的夢想(淨土)一起發願改變?心定也與佛同在,與佛同做一大夢。
與其說本文為導讀,更期望的是喚起大家心中的淨土夢想。念佛,能在一念間喚醒我們的初心!喚醒我們的佛心!
為什麼要念佛?
念佛是許多人進入佛教的入門磚,甚至在認識佛教之前,「阿彌陀佛」就已經是生活裡朗朗上口的一句佛號。然而,「念佛」卻也是許多人在學佛多年之後,依然似懂非懂、摸不著門徑的一個法門,不清楚自己究竟為什麼要念佛?
這個問題的根本,應該要反問自己:為什麼而念佛?求福報、求平安、求智慧?為家人平安健康而念?為累積淨土資糧而念?還是,為求一切眾生解脫而念佛?……。
不念佛,如何學佛成佛?
佛,是「覺醒」的意思,念佛就是讓心保持覺醒:散亂時,念佛收攝身心;生氣時,念佛調柔自我;得意時,念佛消融自我;生病時,念佛安定身心……。從念心外的佛到念出自性光明,一句佛號就像一把鑰匙,既能開解生命每個階段的疑惑,也能貫通究竟甚深的法義。念佛,是佛陀送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禮物,是一切法門的根本。試問不念佛,如何學佛成佛?
念佛的初發心,就像衛星導航一樣,在修學佛道的過程中,會一路引導我們用功的方向,以及可能達到的狀態。如果平常就以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為依歸,當心念相續不斷,念念都在佛號上,無論身心達到怎樣的境地,都只管一心念佛,必能滿願,歸向淨土。
因此,不論所求為何,念佛最終仍要回歸自心;看看自己是否從習氣重、妄念多的狀況中,慢慢消解,同時也幫助周遭的人減少痛苦。如此不斷地練習,以慈悲心、慚愧心、感恩迴向心來念佛,憶念佛、學習佛,這才是念佛真正的本意。
人人都能契入的法門
念佛是不論時地、不揀根機,人人都能契入的法門。一句佛號本身貫通了高低深淺的法門:初學佛者可以在阿彌陀佛的慈忍、寬容中安頓身心;淨土行者可依著阿彌陀佛的願力,歸向淨土;禪修者也能透過念佛禪觀,返歸自性;即便原本不是修持念佛法門,遇到生命困頓、挫折,或修行停滯不前時,都能隨時依著一句佛號來提振自己,繼續用功。
念佛,不僅可以通往各個修行法門,也能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不同階段,包括日常生活的接應、生病祝福、助念關懷等。特別是當什麼方法都用不上的時候,只要輕輕提起佛號,就能讓人在聲聲阿彌陀佛中,慢慢轉化身心的不適。
在生命的起伏轉折中,藉由一句佛號,開啟自心光明,當我們一呼吸、一步伐、一舉動都憶念著佛,當下就在淨土之中!
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念佛法門?
念佛可以收攝散亂的心、穩定不安的情緒,進而培養出清淨心、懺悔心、慈悲心。而且修行法門簡單易行,只要會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可以入門,連小孩子都能朗朗上口,所以能「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人人都適合念佛。
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所謂的三根,是指不論上、中、下何種根機,都能從念佛法門得到利益,只是領會深淺有所差別而已。只要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願生西方淨土,即蒙慈悲攝受,接引往生,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能接引所有的人。
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最適合娑婆世界的眾生,所以也最受歡迎,普為流傳,佛教不同的宗派法門也會運用。
佛教宗派沒有一宗一派是反對念佛的。念佛法門既然如此殊勝,為何還需要其他宗派呢?主要是因每個人的學佛根器與因緣不同,有的人適合從禪修入門,有的人適合從研究經論著手。眾生有種種根器就有種種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即適應八萬四千種不同根性的眾生,接引大眾進入佛法之門。但不論修學任何法門,都必會念佛。
諸佛菩薩念佛成佛
因為從開始學佛到成佛,都必須對佛產生信心,如果不發願學佛成佛,所有的法門都不得成就。念佛念到最後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自心與佛相同。諸佛菩薩與祖師大德從初入門學佛,直至成佛,無一不念佛。
念佛為何可以消業障?
《觀無量壽經》中說:「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又說:「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藏經》中也說:「若有臨命終人,家人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
無量功德滅無量罪
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宣說,佛教史上眾多祖師大德對此也多有闡述,如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就說:「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復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三論宗祖師吉藏大師也說:「佛有無量功德,念佛無量功德,故得滅無量罪。」因此,我們應該相信,念佛確實可以消除業障。
甘願受報,隨緣消舊業
然而,消除業障並不表示造了種種惡業之後,可以靠著念佛逍遙法外而不受報,它的背後有著更深層的意涵:
一、在念佛的當下,由於身、口、意沒有造作惡業,如此,則是遠離了造罪的業因,自然不會再新增業障。
二、念佛以及得到佛法的正知見,能提昇我們的心力,以及對於因緣、因果的認識,知道身心種種的挫折、困頓、病痛等,都是業緣所致,而能夠用「隨緣消舊業」的心情,坦然面對、接受。如此一來,不覺得自己是在受罪、受苦,也不為此而感到苦,業障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三、如果能夠持續念佛修行清淨身心,過去惡業的種子,就會像植物的種子曝曬於烈日之下,久而久之,種子自然會失去發芽的功能,業障也就難以現形。
由此可知,念佛消業障並非迷信,而是符合了正信佛法的因緣、因果法則,更顯示出釋迦世尊、阿彌陀佛,乃至諸佛的慈悲大願。因此,只要能夠堅定信心與願心,精進念佛不懈,自然可以消除業障,並且得到諸佛的護佑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