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說之所以傳唱千百年而不衰,
只因為它們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
它傳達著正義、昭示著傳統的美德!
▶唐伯虎除了裝窮人進華府點秋香,還會裝瘋賣傻避禍保命?
▶春秋五霸之首,最終卻演了齣「英雄難過小人關」的悲劇?
▶范蠡向勾踐請求退隱,竟避開了「鳥盡弓藏」的經典橋段?
▶陳琳罵曹操連祖宗都不放過,被擒後曹軍檄文皆出自他手?
美人悲劇、奸臣慘劇、英雄鬧劇……身為現代人不懂歷史?
老師在講,你不聽也沒關係!擁有本書,歷史根本超簡單!
▎歷史叫你「低調」
──人該自重,但把自己看太重,就等著被亂箭射中!
低調的人未必高尚,張揚的人也未必惡劣……
我們不該以一個人低調或張揚來判定其人格。
其實,歷史上的很多賢士的個性都非常張揚,
有些是天性如此,有些則是出於對現實的憤怒,
對此類張揚,我們不該貶損,還應該頂禮膜拜!
然而,歷史也一再地提醒我們「低調做人」,
不管一個人是好人或壞人,張揚絕不是好事。
張揚者招人嫌、招人妒、甚至招來無妄之災。
◎你看看《三國演義》
楊脩如曹操肚子裡的蛔蟲,就連曹操本人也非常佩服。
然而這種聰明最終引起了曹操的厭惡,最終將其斬首。
◎你看看《莊子》
吳王渡過長江,率領眾臣登上獼猴聚居的山嶺去打獵。
猴子們見人來了,轉眼間嚇得四處奔逃,躲進了樹林深處。
除一隻猴子例外,牠從容不迫地躍上樹枝,像在挑釁吳王。
吳王當即張弓搭箭,誰知牠一把接住了飛速射來的利箭,
吳王命隨從一起射牠!於是,猴子被人們射成了個大刺蝟……
▎歷史要你「懂借」
──借東西才不可恥,連借都不懂才會令人不齒!
「君子善假於物,智者借力而行。」
古文中的君子與現代意義上的君子有著本質的區別。
我們口中的君子指好人,此處所說的君子就是成功人士。
因此,古往今來的「善借者」,絕不僅限於正人君子。
但是,這也不意味著借力就一定是可恥的,
實際上,放眼天下,都離不了一個「借」字!
◎你看看《西遊記》
有人做過統計,孫悟空先後總共借過150多次,
借人、借法力、借法寶、借雲、借雨、借風、借雷……
只要是取經路上所需要的,孫悟空基本上都借過。
而且到了取經末期,孫悟空越來越擅長「借」,
遇到妖怪都懶得打了,直接找觀音解決問題!
看到最後,你能說「齊天大聖」不成功嗎?
▎歷史勸你「謹慎」
──鮮花後面有荊棘,成功背後有危機!
不謹慎有時還意味著沒有道德、不遵守遊戲規則。
一個人處處謹慎,或許仍避免不了生活中的不如意,
但一個人不謹慎,尤其是那種人品、道德上的不謹慎,
不僅極有可能導致個人的悲劇,甚至還可能禍國殃民。
◎你看看楊貴妃
得到男人的愛不該被詬病,紅顏也並非都是禍水。
其實安史之亂時,士兵們之所以要求處死楊貴妃,
不在於她多吃了幾個荔枝,也不在於她「媚惑君王」,
而在於人們普遍認為,她的堂兄楊國忠「通於胡人」。
她身為叛徒的堂妹,怎麼可以繼續留在大唐領袖身邊?
換言之,楊貴妃是受堂兄連累,但楊國忠是如何連累上她?
她收了楊國忠帶來的土特產,便為他在皇帝面前數次美言……
你想想,她若不為楊國忠美言,就吃不上土特產嗎?
這算不上是貪心,說來說去,只能說她自己不謹慎。
「歷史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來沒有好好吸取過歷史教訓。」──黑格爾
因此,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尤其注重歷史案例的選擇與成敗的深入剖析!
★本書特色:本書將歷史以通俗易懂的敘述方式重新包裝,以最具時代氣息的語言呈現於讀者面前。全書從生存、求知、中庸、識人、戒貪等二十四個主題進行闡述,希望讀者能以史為鏡,從而改變自我。歷史雖殘酷卻必須正視,唯有如此,才不會重蹈覆轍,才能演繹好接下來的歷史!
作者簡介:
山陽,不是山羊。從小喜愛寫作,高中上課時常常偷偷寫小說被老師罵。喜歡歷史、思考、古典文學,但對新事物也來者不拒。
高春天,專職作者。
章節試閱
殘酷是歷史的常態,忍耐是人生的必需
歷史充滿殘酷,往往不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
項羽破釜沉舟,一戰亡秦,但也殘忍地坑殺了20萬降卒;成吉思汗馬踏歐亞,卻動輒不留一個活口;清廷前腳還在為崇禎發喪,後腳便導演了「嘉定三屠」和「揚州十日」……這是社會的悲哀、時代的殘酷;而秦相范雎的早年遭遇,則是個人命運不確定性的殘酷。
西元前283年,燕國大將樂毅率五國聯軍攻破齊都臨淄,齊國70餘城皆入燕國版圖,僅剩即墨與莒兩座城池。不久,在聯軍的強大攻勢下,齊湣王(也就是喜歡聽獨奏,導致南郭先生無法濫竽充數的那位)逃亡並死在了逃亡路上,齊襄王於內外交困之際倉促登基。後齊將田單力挽狂瀾,用火牛陣大敗聯軍,力復70餘城,齊國僥倖得以存繼。齊國本是大國,不死便不難復興。齊國蒸蒸日上的國勢,不可避免的引起了當初隨聯軍破齊的近鄰魏昭王的擔憂,為恐齊襄王將來尋機報復,他先行一步,遣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希望「化干戈為玉帛」。這兩者豈是那麼好「化」的?齊襄王對須賈很不禮貌,他指責魏國反覆無常,並說正是因為魏國的反覆,才導致先王死於非命。須賈自知理虧,不能應對,這時他身後及時站出一個年輕人,與齊襄王針鋒相對道:「齊湣王驕暴不仁,自取其禍!五國同仇,豈獨魏國?今大王英明神武,應考慮重振恒公之霸業、威王之餘烈,怎能斤斤計較於恩怨,且只知責人不知責己?」這番話不卑不亢、鞭辟入裡,齊襄王聽在耳裡,思在心上,不由暗自讚嘆。
這個年輕人便是范雎,當時的身分是須賈的門客兼中書舍人,說白了就是因為跟隨主人出使,才臨時當了個小官。他的雄辯維護了魏國與主人的尊嚴,但也為他帶來了災禍。因為齊襄王直接把對范雎的欣賞化為了實際行動,他支使左右找到范雎,表示非常希望范雎加盟齊國,並許以客卿之職,贈以黃金、牛、酒等禮物。但范雎很不「識相」,當場謝絕不說,還把這件事報告了須賈。如今看來,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高風亮節,可是這種高風亮節在須賈看來卻另有隱情:肯定是范雎把魏國的祕密出賣給了齊國!為坐實這一想法,他指示范雎退回黃金,只收下牛、酒等。回到魏國,須賈便把這件事報告給了魏國宰相魏齊。魏齊當時正在宴飲賓客,喝得七葷八素的他也不辨真假,當即命人把范雎拿住,推出門外,板子猛打,荊條狠抽,不一會兒,范雎便血肉模糊,肋折齒斷。范雎想申訴,沒人聽;想硬撐,說不定會被打死……為了保命,范雎只好慘叫一聲,然後直挺挺地躺在血泊中,假裝已被打死。打手們也沒檢查,就直接報告魏齊,魏齊便命人將范雎卷在葦席中扔到廁所裡。不一會兒,魏齊又心血來潮,帶著一幫喝醉了的賓客,輪流往范雎身上撒尿,以戒後人。范雎咬牙強挺,一動不動。待魏齊等人離去後,范雎悄悄從葦席中偷看,見旁邊只有一個小卒,便悄悄對他說:「我傷得這麼重,絕對撐不了多久。你如果能讓我死在自己家裡,我定當重謝。」小卒見他說得可憐,又貪小便宜,便請示魏齊說乾脆把范雎的屍體扔到荒郊野外,魏齊已喝得酩酊大醉,隨口就答應了,范雎這才僥倖撿了條性命。
之後,范雎化名張祿,在好友鄭安平等人的幫助下,歷盡驚險,終於來到了秦國都城咸陽,成功地說服秦昭王並以功勞贏得了信任,秦昭王將應城這個地方封給范雎,封號稱「應侯」。此時的范雎,雖說聲名遠播,但對外仍稱張祿。西元前266,魏國打聽到日益強大的秦國有向東攻打韓、魏的計畫,派須賈出使秦國,打探虛實。范雎得到消息後,便隱蔽身分,扮成一個落魄的差役,故意在須賈下榻的客館門前走來走去,得以「偶遇」須賈。初見范雎,須賈不禁非常驚愕,但見范雎混得並不如意,也便放下了心,假作關心道:「范叔原來沒有災禍啊!您這次是來秦國遊說的吧?」范雎答道:「不。我是流落至此,哪敢遊說?」須賈又問:「那你現在如何營生?」范雎說:「我給人家當差役。」須賈聽後竟有些憐憫范雎,不僅留范雎一起吃飯,還把自己的一件袍子送給了范雎。
這個難能可貴的舉動救了他一命。不久,范雎見火候已到,把須賈誑騙到自己的相府,亮明身分,嚇得須賈當場脫掉上衣光著膀子,雙膝跪地而行,向范雎認罪。范雎將他「適當」羞辱後,本想將他處死,以報當年之仇。但想到須賈雖是小人,但一不是直接加害自己的人,二來也不是大惡之人──前者見自己落魄贈衣贈食便是明證,便將須賈放回了魏國,只是讓他帶信給魏王,要他把魏齊的腦袋送至秦國,否則便要屠平大梁!
須賈猶如驚弓之鳥般逃回魏國,及時把情況告訴了魏齊,魏齊大為驚恐,便逃到了趙國平原君家中。還沒等范雎有所動作,秦昭王便打著交好的名義,寫了一封信給平原君,邀他來咸陽。平原君一來畏懼秦國,二來又覺得秦昭王是真心交好,便來了秦國。但當秦昭王向平原君提出必須送魏齊的腦袋來秦國,不答應就不讓他出函谷關的強硬條件時,平原君卻說什麼也不答應。秦昭王倒也沒有過多難為平原君,而是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哥哥(即趙國國君趙孝成王),讓他派人拿著魏齊的腦袋來換自己的弟弟。趙孝成王看完信立即派人包圍了平原君的府第,「隨時準備著」的魏齊連夜逃出平原君家,奔回大梁,打算逃亡到楚國的信陵君那裡,但信陵君擔心因此招惹秦國,便有些猶豫不決,等到他下定決心,派人去接魏齊時,走投無路的魏齊早已刎頸自殺了。趙王得知魏齊身亡,便高價買來他的人頭,送到秦國,平原君這才安然返回趙國。
關於范雎的歷史還很長,但僅憑范雎放過仇人須賈這件事,就可看出他是個寬厚的人。關於范雎當年遭受到的殘酷待遇,司馬遷曾評價:「像范雎這樣賢能的人,如果不遭到困厄,怎麼能奮發有為呢?」頗有些「苦難即是賜予」的意味。然而站在范雎的立場上想一想,好端端地誰願意遭遇類似的困厄呢?那可是生死一線啊!而且以范雎的才華,正常發展未必差到哪裡。不過話又說回來,殘酷本是歷史的常態,既然殘酷難以避免,那麼除了像范雎一樣,咬牙硬挺、強自忍耐,倉促之間,誰又有更好的辦法?從這一點來看,忍耐實在是一種不是辦法的辦法。
殘酷是歷史的常態,且不以人性善惡為分水嶺,對寬厚如范雎者如此,對兇暴如魏齊者也如此。試想一下,如果魏齊能在春申君到來之前多忍耐片刻,他的結局又當如何?
忍耐是人生的必需。不忍耐,一切皆無可能。
殘酷是歷史的常態,忍耐是人生的必需
歷史充滿殘酷,往往不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
項羽破釜沉舟,一戰亡秦,但也殘忍地坑殺了20萬降卒;成吉思汗馬踏歐亞,卻動輒不留一個活口;清廷前腳還在為崇禎發喪,後腳便導演了「嘉定三屠」和「揚州十日」……這是社會的悲哀、時代的殘酷;而秦相范雎的早年遭遇,則是個人命運不確定性的殘酷。
西元前283年,燕國大將樂毅率五國聯軍攻破齊都臨淄,齊國70餘城皆入燕國版圖,僅剩即墨與莒兩座城池。不久,在聯軍的強大攻勢下,齊湣王(也就是喜歡聽獨奏,導致南郭先生無法濫竽充數的那位)逃亡...
推薦序
前言
我們從小就是聽著《封神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歷史小說長大的,即使是大字不識的老百姓,也知道關公不能戰秦瓊,也知道很多諸如西方的漢學家都未必知道的歷史典故,可以說,歷史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滲透進了我們的血液裡。與其說這是一種懷舊情懷,倒不如說是不敢忘本。
然而這種普遍意義上的對歷史的喜好卻往往為人詬病,除了某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外國人,經常有人本著或諷刺或警示或攻擊的態度發言著文,其論點主要有二:其一,人們大多喜歡歷史故事,或者古代四大美女、四大太監一類,而不是《二十四史》等正史,這種態度很要不得;其二,很多人喜歡歷史,為的是學習歷史人物們的權謀之術,學以致用,這不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明代的馮夢龍說過:下下人往往有上上智。說得就是智慧這玩意是不認人的,它從不會因為宿主是小人就不發揮作用;但是智慧有什麼罪過呢?智慧是把雙面刃,只有在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手裡,它才會既傷害別人又貽害自己。再者說,中國歷史上是不乏與權謀、陰謀有關的橋段,但也同樣不乏陽謀與大道。可見,上述「第二論點」,明顯多餘。
至於「第一論點」,亦應辯證看待。如果站在贊同的角度,那麼讀點正史沒有什麼不好,但問題是,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大家並不喜歡像考古隊員研究出土文物一樣研究中國歷史,前述《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歷史小說之所以傳唱千百年而不衰,就在於它們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你可以說它不嚴謹,但它也在傳達著正義,昭示著忠誠、見義勇為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包括在人們腦海中被視作禍水的四大美女、被視為「陰險」代名詞的太監隊伍中,也不乏可歌可泣者。因此,筆者認為,只要不是專業學者,對待歷史完全沒必要斤斤計較。也因此,本書在創作過程中做到了靈活機變──以始終執歷史研究之牛耳的各位歷史學家們的思路為指導,以讀者所喜歡的通俗易懂的方式為載體,將歷史重新封包,以最具時代氣息的方式呈現於讀者面前。
歷史的教訓尤其是最近一百餘年的歷史教訓也一再地提醒我們:歷史儘管殘酷,但歷史必須正視。只有正視歷史,才不會重蹈覆轍,才能演繹好接下來的歷史!黑格爾也曾經說過:「歷史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來沒有好好吸取過歷史教訓。」因此,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尤其注重於歷史案例的選擇與歷史成敗的深入剖析。儘管我們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人人滿意,但我們也在力所能及的程度內,在這本書的廣度上下了足夠的功夫──這也正是本書分為24個章節的初衷。
自吹自擂一向不是筆者的強項,它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之一。因此更多的想法,只能留待正文中與您一起探討。
前言
我們從小就是聽著《封神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歷史小說長大的,即使是大字不識的老百姓,也知道關公不能戰秦瓊,也知道很多諸如西方的漢學家都未必知道的歷史典故,可以說,歷史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滲透進了我們的血液裡。與其說這是一種懷舊情懷,倒不如說是不敢忘本。
然而這種普遍意義上的對歷史的喜好卻往往為人詬病,除了某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外國人,經常有人本著或諷刺或警示或攻擊的態度發言著文,其論點主要有二:其一,人們大多喜歡歷史故事,或者古代四大美女、四大太監一類,而不是《二十四史》等正...
目錄
前言
第01堂課 生存—活下去,才有機會活得好
殘酷是歷史的常態,忍耐是人生的必需
有一種智慧叫做「裝」
別跟現實過不去
第02堂課 求知—人生永恆的主題
有知識,無所謂
知識就是財富
學習—思考—實踐
第03堂課 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人
誰在控制我們的人生
抱怨別人不如成就自我
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
第04堂課 平衡—人生就如走鋼絲
剛柔並濟,進退有度
做事宜方,做人宜圓
福禍相依,順其自然
第05堂課 中庸—不偏不倚中道行
以平常心看不平常事
假話少說,真話巧說
極高明而道中庸
第06堂課 識人—用心眼看,用心耳聽
這個世界並非只有美好
誰能借你一雙慧眼?
善待君子,也要善待小人
第07堂課 去智—智慧是最害人的東西
慧生便是罪生時
大智若愚,慧極必傷
聰明—智慧—道
第08堂課 不爭—王者不爭,不爭者王
爭,不等於得到
不爭方能爭天下
蝸牛角上爭何事
第09堂課 選擇—選擇不對,努力白費
有智慧不等於會選擇
錯一步便是歧途
選擇太多等於沒有選擇
第10堂課 捨棄—沒有什麼不能捨棄
放棄也是一種美麗
捨不得,也要捨
要捨得,也要割捨
第11堂課 平和—上善若水,平以求真
心平氣和,笑傲人生
生氣不如爭氣,爭氣還要順氣
多些寬容,少些計較
第12堂課 厚道—厚道就是王道
厚道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厚者千秋,仁者無敵
做人要厚道,做事要精明
第13堂課 坦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坦蕩如砥,其直如矢
磊落處世,坦蕩做人
行藏不昧鬼神欽
第14堂課 戒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莫作人間第二杯
錢病還需錢藥醫
第15堂課 反思—聞過則喜,見賢思齊
先認識自己,再了解別人
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
不要跌倒在同一個地方
第16堂課 格局—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格局決定布局,布局決定結局
要容得下宇宙,也要容得下沙子
第17堂課 處下—地低為海,人低為王
低調,千萬低調
無我才能成就自我
別把自己太當回事
第18堂課 變通—此路不通,繞道而行
做人如山,做事如水
傻子才會硬碰硬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第19堂課 謹慎—小心駛得萬年船
人生處處需謹慎
鮮花後面有荊棘
有一種自保叫自汙
第20堂課 制怒—管好你的暴脾氣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
生氣是缺乏智慧的表現
天子之怒與匹夫之怒
第21堂課 堅守—你自己就是陣地
任憑風浪起,做好你自己
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第22堂課 精微—只有細節,沒有魔鬼
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先掃一室,再掃天下
不盡精微,難致廣大
第23堂課 借力—成功路上的唯一捷徑
君子善假於物,智者借力而行
內力外力,一個都不能少
順勢而為才能大有作為
第24堂課 兼愛—愛人者,人恆愛之
有一種愛叫狹隘
獨善其身,兼愛天下
愛需要實力去保障
前言
第01堂課 生存—活下去,才有機會活得好
殘酷是歷史的常態,忍耐是人生的必需
有一種智慧叫做「裝」
別跟現實過不去
第02堂課 求知—人生永恆的主題
有知識,無所謂
知識就是財富
學習—思考—實踐
第03堂課 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人
誰在控制我們的人生
抱怨別人不如成就自我
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
第04堂課 平衡—人生就如走鋼絲
剛柔並濟,進退有度
做事宜方,做人宜圓
福禍相依,順其自然
第05堂課 中庸—不偏不倚中道行
以平常心看不平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