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段二十年前「賄賂」學生的經驗~
二十年前我剛從師大畢業,被分發到台北一個市郊的國中教書。那個學校升學率奇差無比,學生幾乎是以「很會打架」在那個地區著稱。我擔任導師班的班級中,有一大半孩子是來自低社經背景的家庭,家長大多以開計程車或當修理汽車的黑手為業,另一些則是開設神壇、擔任廟公、兼設賭場。這樣的家庭環境,學生很難會有遠大的夢想。每次我諄諄訓勉他們要認真讀書時,他們就會反問我「為什麼要學數學、英文?反正我以後也是當黑手……」云云之類的話。
對於這群學生,身為一個菜鳥老師的我實在束手無策。軟硬兼施下,仍未見有任何具體成效。有一陣子我甚至跟他們約定,如果他們願意乖乖聽完一題數學證明題,我就講一個笑話慰勞他們……唉!這真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說笑話其實是頗需要天分的,果然我的笑話講到後來就不了了之,因為彼此都覺得尷尬。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我何不選擇一些能夠真正感動我的書來跟這些孩子分享呢?我是一個從小就喜歡看課外書的人,我人生中許多低潮也都是靠書本支撐過去的(大學時的第一次失戀,就是憑藉著讀遍所有赫曼赫塞的書才撫平傷口的呢)。如果我能夠藉由那些真正對我有影響力的書本來影響他們、而不是自欺欺人的鎮日趕課,這會不會是一個更實際的作法呢?於是我就這麼開始了一段說故事的日子。每天我總會儘量利用時間跟學生們說個小故事,有時候是上完課的最後幾分鐘,有時候是利用早自習的時間,有時候甚至中午時間我們就一邊吃便當一邊聊起故事來了。當班上有打架或強欺弱的事件,我就會趁機說個「周處除三害」的故事;當有人掉了錢而懷疑是某人偷錢的事時,我就會引用《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來讓他們知道我的想法。有一陣子我選了《小王子》這本當時還不太有人注意的書跟他們聊,在帶著他們神遊一個個星球的過程中,我彷彿也暫時忘卻了身邊的煩惱、而與孩子們共同享受那單純無憂的時光。學生們相當喜歡這本書,後來甚至還幫我取了一個「小王子」的綽號呢!
多年之後當我再次回想起這段經驗,覺得實在相當神奇,彷彿老天爺在二十年前就預知我日後會以故事討論來進行情意教學研究了。當年的我,只是很單純的希望學生不要在上課時間作怪,順便也讓那些平常沒有多少機會接觸課外讀物的孩子們開開眼界。當然如果能夠藉機引誘他們喜歡學校、喜歡同學、與喜歡自己,那就更好了。但那其實是出自一種「賄賂」學生的心態,我並不知道當時的自己在做什麼。然而經過這些年來我實際參與情意教育的研究工作後,卻愈來愈清楚:原來當年那些不經意的事,那些我與孩子們共同建構的美感經驗,其實是多麼的可貴!想一想,對於一群既沒有光榮過去、也不太相信自己會有光明未來的青少年,還有什麼事情是比喜歡學校、喜歡同學、與喜歡自己更重要呢?情意教育就像是一把能夠開啟人類心靈的鑰匙,唯有透過學習這些「與自己相處」以及「與他人相處」的做人處世道理,我們的人格才會漸漸形塑而不致扭曲變形。情意教育實在是我們每個人一輩子的功課呀!
對於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情意教育尤其重要。不相信的話,看一看統計數字,就會發現原來我們身邊竟然有那麼多青少年是不快樂的。他們可能是因為課業壓力或人際衝突等挫折經驗而感到沮喪,也可能是對於未來發展而感到茫然與無措;更甚者,憂鬱症、沉迷網咖、甚至自殘自殺(或傷人者)亦時有所聞。面對這些現象,不禁讓我們深思:教育既是一個「成人之美」的工作,為什麼待在學校中的學生反而那麼苦悶?而如果我們相信「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那麼情意教育又怎麼能夠被老師們所忽略?
本書是我這幾年參與情意教學研究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報告,包括了我對於相關文獻的所聞、所思與所感,以及在教育現場中藉由故事討論所進行的行動研究、實驗研究及內容分析等研究結果。本書可以順利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謝國科會多年來所提供的研究計畫獎助,它提供相當多的資源讓我可以帶著一批研究生在情意教育的領域中探索。也要感謝過去多年參與研究的現場老師與學生,由於他們的協助,讓我對於教育現場有了某種程度的掌握,而不致流於自說自話的困境。當然還要感謝這幾年待在東華大學的日子,東華美麗的校園中自有一股天地遼闊所帶來的穩定沉靜力量,讓我悠遊在學術天地中,能夠靜靜地發展自己的興趣而不會急功躁進。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感謝上蒼賜給我一對可愛的兒女志學、志臻,他們不但啟發了我對於說故事的興趣,也讓我對人生充滿了希望。同在心理學領域的外子林烘煜先生也總能適時給我打氣,成為我精神上的最佳後盾。本書僅以拋磚引玉的心情,希望帶動更多人對情意教學的關注。也願我們的學校教育,是一個能夠真正開啟人類心靈的地方!
唐淑華
謹識於國立東華大學
二○○三年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