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李登輝與台灣國家認同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200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 276 |
博客來 |
政治評論 |
$ 308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308 |
iRead灰熊愛讀書 |
歷史人物 |
$ 308 |
蝦皮商城 |
Others |
$ 315 |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代序/許雪姬
前言
致謝語
第1章:李登輝誕生時的台灣
第2章:一個台灣經濟學人的日本教育
第3章:受困於戰爭與屠殺的鉗口:李登輝的悲情歲月,1944-1947
第4章:一個學者的形成
第5章:皈依基督信仰、轉向國民黨的李登輝
第6章:初嘗權力
第7章:省主席與副總統時代,1981-87
第8章:李登輝總統,1988-93
第9章:領導台灣鞏固民主
第10章:結語
參考書目
英中文對照表
中譯本代序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 許雪姬
生平第一次打工是在我就讀臺大歷史所博士班的第二年(1979年),工作性質是為臺北市即將召開的「耆老座談會」擬題目、訪問耆老,以便自老人家口中去發掘歷史、保存歷史,這時的臺北市長就是李登輝先生。召開臺北市耆老座談會那一天,第一次見到市長,他那高挺的身材以及厚實?大的下巴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我已不記得開幕式時他說了什麼話,因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次的經驗成為往後我從事口述歷史工作的開端,雖然我第一本口述歷史(與陳三井先生合訪)《林衡道先生訪問紀錄》要到1992年才出版。
1991年我被選定為二二八事件工作小組成員之一,撰寫《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為不幸的死難者找回公理、真相,促成李登輝先生以總統的身分道歉,而立法院也通過「二二八事件補償條例」。雖然我們幾個成員中有人收到黑函,也飽受外界異樣的眼光,使我常自我解嘲說我是李先生時代的「御用學者」;但如今想來,卻慶幸自己能在那時刻盡力。
民選總統那一年(1996)我到京都大學遊學,當中共對臺灣沿海發射炮彈,使在日本的我憂心如焚,每天看日本各大媒體報導,總是忐忑不安、難以成眠,一直到我趕回臺灣,對他投下我神聖的一票,心中才安定下來。
臺灣在李先生12年(1988-2000)的領導下,舊的惡政尚難清除,新的良政也待展開。我看到的是一個老臺灣人對臺灣前途的擔憂,他們不允許下一代再做只有故鄉沒有自己國家的一代,他努力改善臺灣的外交環境,企圖為後代子孫打造一個可以安身立命、長長久久的臺灣。這一切的一切,都因李先生已進入老年,時間相當有限,故他無所懼,一味向前行。也許李先生那一代的臺灣人,年輕時未能對臺灣的未來做出具體的貢獻,此刻把握住執政的最後時期,由宣傳理念,進而具體實踐,這對李先生而言,也是一種具體的補償作用。
2000年國民黨總統選戰失利,雖然政黨順利輪替,但李先生卻成為其黨內「同志」眾矢之的,被逼提早交出國民黨黨主席的位置;沒有人料到他退而不休,以在野身分仍關注國事,批評國民黨,以致被開除黨籍。老驥伏櫪的他又成為新政黨臺聯的精神領袖,真是為了臺灣不知「死」之將至!
這樣一位對臺灣發展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李先生,是不可能沒有傳。早在蔡石山教授這本書之前,已有五花八門的傳記出現,造神、批判他的都大有人在,其中較具水準的,中文著作就不必再提,日文著作則有若林正丈《???�李登輝??「大陸?家」□□�離陸?》(東京:岩波書店,1997年)與伊藤潔(劉明修,2006年過世)的《李登輝伝》(東京:文芸春秋,1995年),但尚未有一本英文的李登輝專著,而且超過到2000年他離開總統的職位時。
蔡石山教授費了許多心力,親自訪問李先生及其相關人物,將複雜的資料化繁就簡,卻又能精密分析其一生重要的轉折。李先生先是學做一個日本人,再過度到學做一個中國人,到晚年才回復到做為一個臺灣人,這是老一輩臺灣人必經之路,甚至還多一段再學做一個美國人。蔡教授試著去了解其心理歷程、時代背景、遭遇的周折,以及他如何學習執政,又如何利用自己的位置來為臺灣尋找另類的出路。他人格的優缺點是偽裝、堅執,都透過蔡教授的生花妙筆躍然紙上。對李先生人生大轉折之際,究竟背後是什麼看法產生好奇,而想得到解答的,可以在本書得到答案。
我和蔡教授素無淵源,但在學中拜讀過他的《西洋史學史》,去(2005)年他到中研院臺史所來當訪問學人半年,今年(2006)2月再來半年,送我 Lee Teng-hui and Taiwan's Quest for Identity (New York,N.Y.: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一書,告訴我他打算譯成中文出版。我既主持臺史所所務,就有義務協助他做成這件有意義的事,替他找了曾士榮、陳進盛兩人擔任中譯的工作,並由我做中文版的監譯與校讀的工作。承蔡教授信任與諒解,中譯本修正了一些英文原著中的小瑕疵,使本書更趨正確,而可讀性也更高。如今這本書即將出版,令我如釋重負。
坦白說,我一直在找機會想做一件對李先生有正面意義的事,以報答他為臺灣付出的心力(於萬一)。也謝謝蔡石山教授,他讓我有機會來為這本書的中文版把關。謹為之序。
2006年11月22日夜PM 11:30
于近史所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