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賣點】
中醫學到底算不算科學?中醫學與哲學有着怎樣的關係?當代中醫又應如何面對與西醫的衝突與交融?
【一句話推介】
在重審反思之中,直擊當代中醫九問。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中醫學在當代面臨的現實情況出發,運用邏輯思辨的方式,厘清脈絡,探索當代中醫學面臨的現實問題的解決出路。
作者簡介:
蔣明,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首席講師。入中醫門已45年,從事中醫工作今年恰屆滿40年。工作內容包括教學、臨床、研究。本科、碩士研究生皆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完成,,其後又在日本獲得醫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職業生涯裏曾發表論文、論著數十篇本。代表性的論文如〈病是事實,豈因醫有中西而不同?〉,專著如《我讀金匱》等。
作者序
序
這本小書有兩個主旨,一是內容上的「現實問題」,再是方法上的「邏輯分析」。即用邏輯分析的方法,來直面現實問題。這個設計,完全緣自個人的經歷與感受。
直接的起因是 2001 年初夏的那場考試。在我所執教的大學裏,於那年要畢業的中醫專業本科學生,在那一天有一場畢業考試。三個老師聚坐桌邊,同學逐一入來抽題口試。
其中的一道內科題是:「孫某,女,45 歲,農民。3 年來經常咳嗽,痰中夾血,血色鮮紅,甚則嗆咳陣作,脅肋脹痛,急躁易怒,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脉弦而數。試述其病機、治法、主方。」隨附的標準答案是「病機:肝鬱化火,肺絡不寧(屬血證的咳血病證);治法:清肝瀉肺,凉血止血;主方:瀉白散合黛蛤散。」
共有 27 名考生抽到了此題。他們的答案如下:
對病機的回答有三種:1.木火刑金;2.木火刑金,肺絡不寧;3.肝氣鬱結,肝鬱化火,肺失宣肅,迫血妄行。對比標準答案,在所 病臟腑問題上,既無遺漏亦無添加;而在所病性質上,亦都指明是肝火。只是第一種回答稍有瑕疵,因木火刑金者不是必定有咯血一症。而後兩種回答與標準答案只是表述的不同,內容完全無異。
對治法的回答亦有三種:1. 疏肝理氣,清肝瀉火;2. 肅肺止咳;3. 疏肝清熱,宣肺止血。對比標準答案,三種回答雖都有不足,但無性質上的錯訛。
對於主治方的回答則較為分散,與標準答案相比出入較大:1.丹栀逍遙散;2. 龍膽瀉肝湯;3. 黛蛤散合瀉白散;4. 柴胡疏肝散;5. 咳血方;6. 桑白皮湯;7. 十灰散。只是學生所答雖有出入,但非性質方面的錯誤,且皆聲明會作「加减」。
鑒於同學診斷正確,治法與診斷有因果邏輯關係,具體用方雖有不同,但有其合理性(如可能是有側重止血,或側重清肺化痰,或側重清肝瀉火的緣故。而「主治方」的意思是還可有其他合用方及對主方用藥的加味調整等),故現場三位老師討論後的一致意見是,成績評定全部給予合格。
但我心中隱有不安。考試結束後,我對所選7首主方的用藥作了簡單統計,發現7方共計用藥39味。其中被用頻次最多的是山栀(4次),其次是柴胡、甘草(3次),當歸、白芍、青黛、丹皮、桑白皮(2次),其餘31味藥僅被用1次。即是説,治療原則雖一致,但從用藥看,相差甚大。如此分散,不能不考慮療效會否有差別的問题。現有理論對此是否能有肯定答案?在實際中是否有方法妥為控制?
考試過程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27名考生對一個並未要求回答的問题都給了答案,這就是病的診斷。所答有血證(咯血)、咳嗽、肺結核、肺瘫四種不同。這是一項極其重大的差異。診斷是對問题的判斷,也是治療的前提,診斷的準確極其重要,輕忽不得。經歷過各種考試多年訓練的同學,對並無把握亦未被要求回答的問題卻給出答案,顯示出對這一問题的不敏感,處理隨意。這是答题的一方。再看出题者一方,所給的標準答案中,病名被放置在病機診斷後的括號中,謂之「屬血證的咳血病證」。病的診斷既没有自己的獨立正式地位,也不要求學生回答,這一態度反映的是教育方的意識不到位,使對學生訓練不足。
在診病問题上,教與學雙方如此的高度一致,是因為這就是中醫學的診斷模式。此案中,學生在病的診斷上雖多有出入,治法卻 神奇地能够統一,就是説,没有病的確定,並未影響治療方案,顯 示有另外的診斷在指導着對治療方法的選擇。這個診治模式,中醫學將其表述為辨證論治。
幾年後,我在區結成所著的《當中醫遇上西醫——歷史與省思》 (香港:三聯書店,2004年)一書裹讀到:「在 SARS 之戰中,從 内地、海外、與本地中醫推薦給香港醫管局的藥方,如雪片飛至。 數以百計的藥方不僅難辨優劣,更根本的問題是,連對判別優劣的 方法舆原則也難有學術上的共識」,正如2019新冠肺炎肆虐時的情 形一般。它們呼應了我心中的不安:中醫學的診治理論,或更確切 地説,中醫學以辨證論治作為自身診斷理論的歸納與言説可能有問 題,它尚未完成、尚不到位。圍繞着它,有了本書的「證理論問題」,從時間上説,這是本書的首章。
至於在分析問题時,為何訴諸、鎖定邏輯的方法?界所周知,邏輯(logic)是一種思考工具,我們可以通過它研究論證。論證由命 题(比如中醫學的諸問题)構成,邏輯有助於對推理、論斷的合理性進行分析與評估。
這就好比關於春風,有許多膻炙人口的詩句。對有些人,它意味着昂揚的信心,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有時,卻引起人傷感消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有時,它令人感到平静美好,「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有時,它令人感到歡樂興奮,「爆竹声中一嵗除,春风送暖入屠蘇」(王安石);有時,它令人感到幸福甜蜜,「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槛露華濃」(李白);有時,卻也讓有些人哀愁憑添,「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隱);讓人意氣風發,「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抑或心生去意,「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或是理解接受,「羌笛何须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涣)。這些對春風的不同感受都是真實的,卻也都是各説各話的。它們都是打動人心的,但也是無法相互討論下去的。中醫學的命题是否也有如此情况?
對《内經》等經典典籍的註疏可謂汗牛充楝,但問题卻並未變得越來清晰,隱去這些註本的創作年代,無法憑藉內容,而將它們的著述時間排出先後。甚至,至今各相關專業課中,仍不能以白話文為教學内容。
入門中醫學之後,有一段時間曾有想逃開的衝動。因為反感其在學術上貌似甚麽都能解釋,甚麽都能自圓其説的狀態。尤其在作學術討論時,持不同觀點的人,因為各能自圓其説,討論無法深入,只能不了了之。於是本能地就反感,找不到「怎麽了」「怎麽辦」的答案,不免就想逃開。
春風引發不同的心情在邏輯上是自洽的,因為詩人的心境不同。自圓其説雖也能自成邏輯,但學術命题卻不能被論説者的主觀因素影響。人和人的疾病問题是醫學認識的對象,是認識的客體,醫學人是認識的主體,二者間往往無法對等。「我認為它是」與「它真的是」之間,常常相隔着遥遠的距離。而邏輯,能對認識的真實性提供幫助。是的,我認同認識的第一原則是求真,而不是去自我審查:「這是否是中醫學的」。這是中醫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题。
就我個人的意願而言,對「現實問題」的討論,一孔之見而已,謹供批判,而「邏輯分析」的方法,若竟能成為學術風氣,則於願足矣。
本書自動筆以来,已十年有餘,不同的篇章在不同的時間裹完 成,各有獨自的完整性。但因為書的合成,卻出現了在彼此有關的 事項上有所重複的現象。雖已盡了最大努力避免,仍不能保證已無殘留,這裹預且懇求讀者見諒。
蔣明
2023年11 月20日
序
這本小書有兩個主旨,一是內容上的「現實問題」,再是方法上的「邏輯分析」。即用邏輯分析的方法,來直面現實問題。這個設計,完全緣自個人的經歷與感受。
直接的起因是 2001 年初夏的那場考試。在我所執教的大學裏,於那年要畢業的中醫專業本科學生,在那一天有一場畢業考試。三個老師聚坐桌邊,同學逐一入來抽題口試。
其中的一道內科題是:「孫某,女,45 歲,農民。3 年來經常咳嗽,痰中夾血,血色鮮紅,甚則嗆咳陣作,脅肋脹痛,急躁易怒,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脉弦而數。試述其病機、治法、主方。」隨附的標準答案是「病機:肝鬱...
目錄
序 / i
第一章 關於證理論問題
第 1 節 甚麼是證理論 / 2
1.1 證理論的關鍵是診斷 / 2
1.2「診斷甚麼」與「如何診斷」之別 / 3
1.3 證理論的疑問 / 5
第 2 節 「診斷甚麼」的兩大構成 / 8
2.1 盲人摸象的現狀 / 8
2.2 病規律與人規律 / 12
第 3 節 診斷學的演變 / 16
3.1 診斷的意識本「無」 / 16
3.2 初「有」的絕對肯定式 / 18
3.3 從常見處開始「有」 / 19
3.4「有」的數次進階 / 20
3.5 中醫學對不同形式「診斷甚麼」的態度 / 23
第 4 節 證問題的由來 / 31
4.1「證」術語的出現 / 31
4.2 證理論的提出及其意義 / 34
4.3 證問題產生的原因 / 36
4.4 證理論貫行現狀 / 44
第 5 節 證問題實質之一:誤解「診證」與「診病」的關係 / 47
5.1 病與病種設置 / 47
5.2 單一病與反單一性 / 49
5.3 單一病的設置 / 50
5.4 單一病的診斷意義 / 56
5.5 證理論的性質與作用 / 60
5.6 證理論的不足 / 64
5.7 病證關係 / 70
第 6 節 證問題實質之二:誤解「診證」與「診人」的關係 / 75
6.1 所謂診人 / 75
6.2 診人狀態 / 78
6.3 診人的意義 / 81
6.4 診證與診人的關係 / 83
第 7 節 對證問題的對策性建議 / 86
7.1 對策構想 / 86
7.2 關於如何診病 / 88
7.3 關於如何診人 / 90
外章 西醫化與過度依賴 / 93
外章 1:會否西醫化? / 93
外章 2:警惕過度依賴 / 97
第二章 關於臟腑問題
第 1 節 臟腑本是解剖器官的位置 / 103
第 2 節 「藏」的概念先有 / 104
第 3 節 「府」是後出的概念 / 106
第 4 節 腑是功能系統的名稱 / 109
第 5 節 「奇恒之府」出現更晚 / 111
第 6 節 臟含義的又一次嬗變 / 113
第 7 節 五臟理論的意義 / 117
7.1 歷史意義 / 117
7.2 現實意義 / 118
第 8 節 「肺肝而能語,醫師色如土」 / 120
第三章 關於中醫學與哲學的關係問題
第 1 節 哲學的診斷作用 / 127
1.1 五臟、八綱的哲學性 / 127
1.2 提供診斷思路 / 132
1.3 提供方法論 / 134
第 2 節 診斷何時需要哲學? / 138
2.1 診斷有指紋級依據時,對哲學非絕對依賴 / 139
2.2 診斷無指紋級依據時,對哲學有剛性需求 / 140
第 3 節 哲學是引進還是入侵? / 151
3.1 引進而非入侵 / 151
3.2 辨析引進與入侵的意義 / 155
第 4 節 哲學獨勝的原因 / 156
4.1 早期哲學關注的主題 / 157
4.2 早期哲學所用的方法 / 158
4.3 醫哲本為一源 / 163
第 5 節 哲學引進帶來問題 / 166
第 6 節 醫學對哲學的改造 / 170
6.1 被改造的體現 / 170
6.2 需改造的原因 / 171
6.3 改造的方式 / 172
外章 詰難與回應 / 174
第四章 關於中醫學與科學的關係問題
第 1 節 甚麼是「科學的」判斷困難 / 179
1.1 既難以從科學內涵判斷 / 179
1.2 亦難從科學外在特徵判斷 / 181
第 2 節 科學知識不必迷信 / 186
第 3 節 科學的意義 / 188
第 4 節 科學的內趨力與中醫人 / 189
第 5 節 中醫學不科學觀的漏洞 / 191
第 6 節 「不科學」因何聲在業外? / 193
6.1 20 世紀初 / 193
6.2 現今當代 / 196
外章 部分中藥方的免檢權問題 / 198
外章 1 所謂免檢權 / 198
外章 2 免檢甚麼? / 199
外章 3 學術上的理解 / 203
第五章 關於外感熱性病的問題
第 1 節 所謂外感病 / 211
第 2 節 外感病因 / 213
2.1 六淫與癘氣 / 213
2.2 癘氣內涵是六淫 / 215
2.3 病原微生物 / 217
2.4 六淫內涵分化參差,途徑不一 / 220
2.5 古今有「不能」與「不為」之異 / 226
2.6 如何判斷是否趨向進步 / 228
2.7 六淫理論的破與立 / 231
第 3 節 外感病的診斷 / 234
3.1 病因診斷不可行 / 234
3.2 臨牀表現診斷 / 235
3.3 病變過程諸要素診斷 / 236
第 4 節 熱性病 / 238
4.1 熱性是病性,不是病邪 / 238
4.2 熱性是外感病的共性 / 239
4.3 具體熱病的不同由邪決定 / 239
4.4 化熱不典型者,需慮及人因素 / 240
4.5 表寒證或只是化熱之起始 / 241
第 5 節 傷寒病與外感熱病 / 243
5.1《內經》中的傷寒 / 243
5.2《傷寒論》中的傷寒 / 245
5.3《難經》中的傷寒 / 248
第 6 節 溫病與外感熱病 / 251
6.1《內經》中的溫病與熱病 / 251
6.2《溫病學》中的溫病與熱病 / 253
6.3 對溫病學定位的疑問 / 255
7 節 六經與衛氣營血 / 258
7.1 六經 / 258
7.2「六經鈐百病」 / 262
7.3 衛氣營血 / 263
7.4 皆與表裏有重疊交叉 / 265
7.5「為甚麼」須以「是甚麼」作前提 / 266
第六章 關於診斷方法中對醫者感官依賴的問題
第 1 節 感官之於中醫學 / 271
1.1 要求有尷尬 / 271
1.2 存在有價值 / 272
1.3 依賴有緣故 / 274
第 2 節 感到與知道 / 278
2.1 感到與知道 / 278
2.2 感到與知道的不同步性 / 279
第 3 節 感官能力 / 281
3.1 感官能力的記憶性 / 281
3.2 感官能力的自主性 / 282
3.3 感官能力的獲得 / 283
第 4 節 脈診的特殊意義 / 285
第 5 節 有限的信度 / 288
第七章 關於治療的問題
第 1 節 治甚麼 / 293
1.1 以治人為主體 / 293
1.2 治人是中醫學的最大特色與優勢 / 297
1.3 不可能存在超越具體疾病之上的治療思路 / 300
第 2 節 諸多特色 / 303
2.1 主體多為經驗 / 303
2.3 方劑與單味藥 / 310
2.4 關於異病同治 / 316
2.5 人體的自我抗病能力 / 320
2.6 抗病能力的利用 / 330
第八章 關於中醫學的定義問題
第 1 節 現狀與問題 / 349
1.1 外在特徵鎖定傳統 / 349
1.2 內涵本質只言獨特 / 354
第 2 節 建議性定義 / 357
2.1 定義 / 357
2.2 定義解釋 / 357
第九章 關於中醫學的意義問題
第 1 節 診斷環節的意義 / 368
第 2 節 治療環節的意義 / 372
2.1 西醫學的三空白 / 373
2.2 中醫學的補足情況 / 374
第 3 節 中醫學的社會意義 / 380
外章 是否安慰劑的問題 / 381
外章 1 對安慰劑的認識 / 381
外章 2 「中藥是安慰劑」觀的邏輯漏洞 / 382
序 / i
第一章 關於證理論問題
第 1 節 甚麼是證理論 / 2
1.1 證理論的關鍵是診斷 / 2
1.2「診斷甚麼」與「如何診斷」之別 / 3
1.3 證理論的疑問 / 5
第 2 節 「診斷甚麼」的兩大構成 / 8
2.1 盲人摸象的現狀 / 8
2.2 病規律與人規律 / 12
第 3 節 診斷學的演變 / 16
3.1 診斷的意識本「無」 / 16
3.2 初「有」的絕對肯定式 / 18
3.3 從常見處開始「有」 / 19
3.4「有」的數次進階 / 20
3.5 中醫學對不同形式「診斷甚麼」的態度 / 23
第 4 節 證問題的由來 / 31
4.1「證」術語的出現 / 31
4.2 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