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梁德華先生 MH
本會自1967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宣揚道教文化。本會每年均舉辦道教日等文化活動,深冀香港市民大眾多接觸、多認識道教的文化。
現代社會物質豐富,但人們在精神上,卻往往有所缺乏,中國傳統的文化價值,能為我們提供行事處世的方向,安身立命之依歸。道教哲理肯定對現代社會有正面價值,如能加以發揚,深信人們一定會有更美好的生活。
為了讓道教在年輕一代中承傳發展,我們編印《道教十問》一書,以問答形式,簡要概括地從不同的層面介紹了道教的歷史、中心思想、教理教義及文化。這是一本很適合年青朋友或有意認識道教文化的人士之讀物。我們希望年青朋友閱讀後會回饋意見,或提出更多與道教相關的問題。
序二
香港道教聯合會會長
湯偉奇博士 SBS, MH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由太上道祖函谷傳經,至東漢張道陵天師創教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裏,道教伴隨着中華文化不停向前發展,與中國文化密切相關。雖然道教有悠久的歷史,但道教並非只是停留在過去的宗教,反之,在現代社會,道教依然充滿發展的力量,近世紀西方學界對道教研究者眾,不少學者對於道家道教的學說,更趨之若鶩,認為道家道教的哲理對現代人的生活以至於環境保護方面,富有啟迪意義。
要細數這逾二千年的道教歷史文化,義理內容,並非容易的事。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前 校長潘萱蔚先生,教學經驗豐富,對中國文化、歷史哲學有深厚的認識及深入的鑽研。潘校長在榮休後更孜孜不倦,編寫《道教十問》一書,書本以青年為對象,揀選精要的問題,以問答形式,言簡意賅地介紹了道教的內容,也釐清了社會上一般人士對道教的誤解,有助教內或教外人士認識道教。
《道教十問》就像是一把鑰匙,為青年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大門,本人希望青年人可以善用此書,充實學問,獲得增益。
序三
香港道教聯合會 學務部主任
湯修齊先生 MH, JP
香港道教聯合會與會屬道堂向以興學育才為己任,至今,本會與會屬道堂在本港已捐資興辦了多間中小學校及幼稚園。本會屬校奉行「道化教育」為方針,注重全人教育。本會屬校的教學特色是除正規課程外,在宗教倫理科也會教授「道化教育」課程,八十年代的課程內容主要是以前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湯國華先生編寫的《道教知識》為基礎,分「明道篇」及「立德篇」,教授道教的知識及義理,希望同學可以修業進德,品學兼重。二十多年後,本會前學務部主任湯偉俠 博士領導本會屬校老師組成道化教育教材開發委員會,得到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重新編寫了一套適用於中學的道化教育課程。及後再領導院屬小學老師,編寫了小學的道化教育課程。新道化教育課程將道教的義理文化貫穿於日常生活,縱橫跨越不同的科目,令同學可以在多範疇,多元化的情境下學習道教文化義理。為配合時代的發展,本會學務部也計劃於不久的將來與商務印書館合作,於現有的道化教育課程基礎上,編寫新道化教育課程。
衷心感謝潘萱蔚校長對教育的熱誠,對學子的關愛,以其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及對中國傳統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入認識與鑽研,編寫了《道教十問》,向青少年介紹道教知識及文化。本人相信,《道教十問》既可作為師生的參考讀本,輔助道化教育課程的教學,也可以增加家長對辦學團體及學校辦學理念的認識。
自序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源於黃帝和老子,從東漢時期創教開始,至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
道教源於中國文化,亦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有謂「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時至今日,道教對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習俗,仍有着很大的影響。
為了使青年人認識道教,本書從十個問題介紹道教的基本信仰、崇奉對象、修煉方式、齋醮儀式、道藏內容、宗派、宮觀,以及道教與中國文化、與現代社會的關係。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問答的形式,配以簡單的文字敍述及相關圖片,使讀者能夠快速、清晰地了解中國道教文化的內涵。
由於編者的水平不足,疏漏難免,深冀讀者們、道教同門能惠賜寶貴意見。無論如何,本人誠意希望是書能成為一本道教入門讀物。
潘萱蔚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