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九世紀末,九龍半島歷經無數次填海、拆遷、舊區重建,城市風貌不斷改變。1860 年代,英軍修築九龍第一條主要道路——羅便臣道(1909 年易名為彌敦道)。1886 年落成九龍貨倉,並於七十年代重建為海運、星光行及海港城多幢新型大廈。
戰後社會急速發展,現時高鐵站一帶,於1956 年大型污水渠道建成後,包括八文大廈等多座新高樓陸續落成。1949 年,旺角廣大東方煙廠及花園地段分拆出售,建成十多座包括信和中心等的新廈。石硤尾大火過後, H 型大廈陸續在各區興建。
1931 年,九龍城啟德機場落成,與「三不管」九龍寨城地帶毗鄰,此光怪陸離地段於1994 年全部被清拆。1954 年,政府在新填地上開闢首個衛星城市——觀塘。1972 年海底隧道通車, 1975 年九廣鐵路總站由尖沙咀遷至,紅磡旋即成為重要的交通要衝。及至 2021 年,裕民坊一帶被改建為新型樓宇及商場,基層生活文化逐漸步進歷史。
作者簡介:
鄭寶鴻
一九四零年代末出生,香港歷史愛好者,錢幣、郵票、歷史照片、明信片等的收藏者,對香港殖民管治時期、日據時期的歷史及文化、地方誌等有專家級的認識,常獲邀就香港歷史掌故題材演講。現為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名譽顧問、香港新聞博覽館顧問、香港郵票錢幣商會副會長及香港收藏家協會名譽顧問。
著有︰
‧《默默向上游 —— 香港五十年代社會影像》
‧《幾許風雨 —— 香港早期社會影像1911-1950》
‧《順流逆流 —— 香港近代社會影像1960-1985》
‧《香港華洋行業百年 —— 貿易與金融篇》
‧《香港華洋行業百年 —— 飲食與娛樂篇》
‧《香港華洋行業百年 —— 工業與服務業篇》
‧《觸景生情 —— 幾代香港人的生活記憶》
‧《香港城區發展百年》
‧《錢路漫漫 —— 香港近代財經市場見聞錄》
‧《香港歷史考察之旅︰港島區》
‧《香港歷史考察之旅︰九龍區》
‧《香港歷史考察之旅︰新界區及離島》
‧《香江冷月 —— 日據及前後的香港》
‧《香江知味 —— 香港百年飲食場所》
‧《回味無窮 —— 香港百年美食佳餚》
‧《重建香港 —— 港島地標的消失與誕生》
‧《圖片香港貨幣》
‧《港島街道百年》
‧《九龍街道百年》
‧《新界街道百年》
‧《消失中的城市建築 —— 香港歷史圖像精選1880s-1990s》
‧《百年香港華人娛樂》
‧《百年香港慶典盛事》
‧《百年香港分區圖賞》
‧《此時彼刻︰中西區百年繁華》
‧《此時彼刻︰港島東百年變遷》
作者序
前 言
九龍半島連接連多利亞港,與香港島遙遙對望。1860 年10 月,依據《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現界限街以南的地段割讓予英國,範圍包括整個油尖旺以及大角咀、馬頭圍、馬頭涌、土瓜灣、何文田及紅磡等地,於1861年被接管。
1860 年代,港府修築九龍半島的第一條主要道路羅便臣道(1909 年易名為彌敦道)。尖沙咀最早的重建計劃,是在1880 年代初,將設於麥當奴道(1909 年易名為廣東道)的煤倉
和竹碼頭,建設成一座設有多座碼頭,可泊大洋船的九龍貨倉(九龍倉),於1886 年落成。而這列貨倉建築群,又於1960 至70 年代,重建為海運大廈、星光行及海港城內的多幢新型大廈及商場。
1957 年,曾有一「遊客區發展大綱」包括搬遷九廣鐵路總站,以及興建藝術館及博物館等的地區重建,但要近半個世紀才全部實現。1956 年,港府放寬樓宇的高度限制,最高可築至二十六層。俟後,位於遊客區中心點,彌敦道一帶的三、四層高古舊樓宇,陸續改建為新型大廈及酒店,設有酒樓餐廳和商舖。而最大的變化,則為將警衛森嚴的威非路軍營,於1970 年起,改闢作供市民享用的九龍公園。
另一端的漆咸營及接連的火車路段及填海地帶,亦發展為新旅遊購物點的商業中心和酒店,附近一座太古碼頭和貨倉,亦於1970 年代後期,改建為新世界中心及麗晶酒店。
油麻地和旺角區
油麻地和旺角區引人注目的地標,為避風塘的堤壩。因衛生條件所限,區內的樓宇是無水廁的。要到1956 年,一條將穢物排出大海的渠管建成後,隨即湧現大量高樓大廈。堤壩的起點處,有一座客車渡輪的佐敦道碼頭,所在現為高鐵總站一帶。其旁有九龍倉的棉花貨倉,於1965 年起,改建為「八文大廈」屋苑。
華人聚居的天后廟及榕樹頭廣場四周的樓宇及多間戲院,於六、七十年代,陸續改建,不變的有果欄及落成於1922 年的警署。廟街的各類攤檔及附近之私娼風月場所亦歷久不衰。
旺角區的廣大東方煙廠及花園地段, 於1949 年分拆出售,建成十多座包括信和中心等的新廈。鄰近之彌敦道與山東街一帶的地段,於1940 年代後期起,落成了多間戲院、茶樓、酒家和百貨商店,其中龍鳳茶樓及瓊華酒樓的中秋月餅耀目燈飾,為國際知名的景點。一流的百老滙戲院,於1968 年改建為滙豐銀行。
隨後,周遭的建築物大部分被重建,最顯著的是由上海街及附近多幢舊樓改建,於2004 年落成的朗豪坊。
深水埗及長沙灣
工業區大角咀內的黃埔船塢及油蔴地小輪公司船廠,於1970 年及90 年代,改建為住宅
屋邨的大同新邨及港灣豪庭,鄰近的荔枝角道上,有地標式的雷生春唐樓,現已被活化為中醫藥中心。
包括荔枝角道的大部分深水埗區的街道,是在1909 年的一次大規模填海上開闢的。早期的標建築,是於1913 年開幕的公立醫局。新填地上亦有落成於1925 年的警署及1927 年的英軍軍營,現時,軍營的地段上,已落成多座居屋屋苑。
警署所在的欽州街與南昌街一帶,為深水埗的中心點,人流麇集,有多家戲院、茶樓及酒家,現時則為電腦以及電子通訊器材的特區,鄰近的長沙灣道則取代港島的蘇杭街,成為衣物布料的交易市集。
1953 及54 年,分別發生於石硤尾及李鄭屋村的兩場大火,數以萬計的災民流離失所,當局興建大量的六、七層高的徙置大廈以作安頓。此類H 型大廈亦紛紛在各區興建。
二戰前後,已有大量製造業的廠房開設於深水埗及長沙灣區,主要為造船及製衣。1960年代起,陸續他遷,龐大的美孚儲油庫所在,亦闢建住宅屋苑美孚新邨。其旁的泳灘及荔園
遊樂場,亦漸變為交通要衝及住宅屋苑。
九龍塘、啟德和九龍城
1922 年,太子道闢成,所經的九龍塘區,有多座英式別墅落成於以英國小鎮命名的街道
上,部分別墅現仍存在。直到1950 年代,何文田迄至土瓜灣的部分地段,仍為墓葬區,部分地段為平房式的徙置區。由1960 年代起,變身為高尚住宅區及公屋區的愛民邨及何文田邨等。
1931 年落成的啟德機場,於1939 年已成為英國在遠東的主要航空站。淪陷時期,日軍為「擴建機場」,在包括寨城在內的九龍城區進行大清拆,大量名勝古蹟遭受破壞,只餘下寨
城內的衙署。
和平後的1953 年,當局在啟德機場興建一條伸出九龍灣的跑道,於1958 年落成,又在原
日龍津石橋一帶,建成機場客運大樓,於1962年落成。原本飛機升降的區域,則於1960 年代初闢成工業和住宅區新蒲崗。
「三不管」地帶的九龍寨城內,有大量娼妓、毒品及狗肉的架步, 吸引到不少「好此道」的尋幽搜秘者。可用污煙瘴氣來形容,城內城外亦有無數的未經批准而建成的樓宇,以
及眾多的無牌西醫及牙醫。此光怪陸離的地段於1994 年全部被清拆, 1995 年建成九龍寨城公園。
土瓜灣和紅磡
馬頭涌區宋皇台聖山一帶迄至土瓜灣區,百多年來為主要工業區之一,有蔴纜廠、炮竹廠、紡織廠及煤氣廠等,自1950 年代中起,大部分廠房被改建為住宅。
較龐大的為土瓜灣與紅磡的青洲英泥廠、中華電力廠及黃埔船塢,亦同於1950 年代中起,陸續改建為商業及住宅樓宇。1972 年的海底隧道通車,以及1975 年九廣鐵路總站由尖沙咀遷至,紅磡旋即成為重要的交通要衝,同位於此的「香港工專」亦逐漸發展為香港理工大學。
牛頭角、黃大仙和觀塘
介乎啟德機場與牛頭角交界之牛池灣,地標式的建築群為1960 年代初的公共房屋彩虹邨,其旁為上、下元嶺及大磡村等的寮屋區,於1980 年代起,逐漸拆卸改建,現時地段上築有志蓮淨苑、星河明居及荷李活廣場等。而彩虹邨亦計劃重建。
與志蓮淨苑互相輝映的,是黃大仙區的赤松黃仙祠,現時的宏偉宮殿式建築落成於1973
年;其旁的竹園區,有一位於沙田坳道起點的「竹園鄉」,毗鄰有由牛奶場闢成的鳳凰新村。
其旁鑽石山斧山道一地段,曾設有包括電懋等多家製片公司的片場,現時為住宅大廈,沿鄰近蒲崗村道直上,為於1960 年代中起,陸續入伙龐大的慈雲山徙置區,於八、九十年代重建為新型的公屋大廈。
迄至1970 年代初,牛頭角仍為工業及徙置區,規模最大的是淘化大同食品醬油廠,部分已於1960 年代改建為商住樓宇。同時,其附近的徙置平房及七層徙廈,包括牛頭角下邨等,亦經歷一兩次重建,現時所見為新型樓宇。醬油廠亦於1980 年代改建為淘大花園住
宅屋苑。
至於牛頭角觀塘道對出之東九龍沿海地段,亦有多座大小廠房,於1973 年被遷拆及進行填海,新地段上建有地鐵車廠,以及公屋和私人商住樓宇。
早於1954 年,當局在牛頭角及茶果嶺間,早期被稱為「垃圾灣」的海段進行填海,新填
地上開闢觀塘新市鎮及工業區,於1960 年代初全部落成,政府建築物及大量消費、娛樂及飲食場所落成於市中心的裕民坊一帶。現時,部分這一帶地段上的舊樓,已被改建為「凱滙」的新型樓宇及商場。同時,附近連接牛頭角區的「花園大廈」廉租屋苑,亦先後進行重建。觀塘以東的另一座「垃圾灣」(Junk Bay ,早期又名船艇灣)的將軍澳,內有坑口、調景嶺及將軍澳等鄉村,以及調景嶺灣。早期,當局將這一帶用作修船及拆船區。
1984 年,開始在將軍澳進行大規模的填海,以開闢可容納四十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並設一工業邨。1990 年代初完成,大量公私營樓宇在新開發地段上築建,附有多座大型商場及康樂設施,地下鐵路亦伸延至此,將軍澳瞬即成為一青春煥發的現代化市區,為數十萬家
庭提供舒適居所。
前 言
九龍半島連接連多利亞港,與香港島遙遙對望。1860 年10 月,依據《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現界限街以南的地段割讓予英國,範圍包括整個油尖旺以及大角咀、馬頭圍、馬頭涌、土瓜灣、何文田及紅磡等地,於1861年被接管。
1860 年代,港府修築九龍半島的第一條主要道路羅便臣道(1909 年易名為彌敦道)。尖沙咀最早的重建計劃,是在1880 年代初,將設於麥當奴道(1909 年易名為廣東道)的煤倉
和竹碼頭,建設成一座設有多座碼頭,可泊大洋船的九龍貨倉(九龍倉),於1886 年落成。而這列貨倉建築群,又於1960 至70 年代,重建為海...
目錄
城市的故事
九龍半島在百多年間急速發展,地標被清拆再重建,城市風貌經歷巨變。
目 錄
Chapter 1 商業金融
(一)尖沙咀重建計劃 ......................... 003
(二)彌敦兩旁遊客區的轉變.............. 025
(三)影響油旺區的重要工程.............. 043
Chapter 2 生活娛樂
(四)興旺角落的舊貌新顏.................. 071
(五)深水埗、大角咀和荔枝角.......... 093
(六)九龍塘與何文田.......................... 133
Chapter 3 交通基建
(七)九龍城與啟德機場...................... 147
(八)光怪陸離的九龍寨城.................. 167
(九)馬頭涌、土瓜灣.......................... 189
(十)紅磡變身交通樞紐...................... 207
Chapter 4 民生居住
(十一)牛池灣與黃大仙...................... 231
(十二)牛頭角工業重建住宅.............. 249
(十三)觀塘的闢建與重建.................. 257
(十四)將軍澳與調景嶺灣.................. 275
參考資料 ............................................................................................................... 287
鳴 謝 ............................................................................................................... 287
舊地標消失,新地標誕生,九龍半島面目一新,日趨繁盛。
城市的故事
九龍半島在百多年間急速發展,地標被清拆再重建,城市風貌經歷巨變。
目 錄
Chapter 1 商業金融
(一)尖沙咀重建計劃 ......................... 003
(二)彌敦兩旁遊客區的轉變.............. 025
(三)影響油旺區的重要工程.............. 043
Chapter 2 生活娛樂
(四)興旺角落的舊貌新顏.................. 071
(五)深水埗、大角咀和荔枝角.......... 093
(六)九龍塘與何文田.......................... 133
Chapter 3 交通基建
(七)九龍城與啟德機場...................... 147
(八)光怪陸離的九龍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