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醫在香港發展超過150年才達到今天的高度,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陳慕華教授著有三本香港醫學史著作,包括:《香港醫學史:1842-1941》、《香港醫學史:1942-2015》和《香港醫學史:門診服的發展與貢獻》,涵蓋 1842 至 2015 年期間,描述在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形勢背景下,香港醫學界發生的重大事件。香港醫學博物館學會出版的《瘟疫、SARS 與香港醫學的故事》也採用類似的方法,通過不同的主題來探討香港的醫學史,其中包括傳染病和結核病的控制,以及醫院和醫學教育發展的章節。
歷史事件通常由多種力量,如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在特定時間和範圍內發生驅動作用。然而,我們認為人的因素在塑造歷史事件方面同樣重要。本書以不同的角度,講述香港環境衞生和醫療保健事業的發展史——以傑出人物為着眼點,為香港這段非凡的醫學史增添層次和色彩。這些人物理應包括醫生、護士、專職醫療人員,以及不應僅被視為被動接受治療的病人。鑑於本書篇幅所限,我們只能聚焦於已去世的醫生,記述他們如何開創和籌劃香港的醫療衞生服務,令它發展壯大。
雖然這些醫生來自不同的背景,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從事不同的醫學專科,但他們在幾個方面卻驚人地相似:對服務社區的奉獻精神,為實現目標而不懈努力;在逆境中的堅持,讓他們在香港醫學史上留名。這些人物跨越150多年,包括:政府醫療衞生部門的醫生,他們設定基本架構,制定衞生政策,倡導新措施,推動醫療衞生系統向前發展;醫學教育工作者,培訓醫務人才,通過研究,創造新的醫學知識;執業醫生,不僅提供醫療服務,還獻身於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本書中每位醫生的故事都是以他 / 她所處的時代,在面對複雜的政治、社會和經濟背景下講述的。我們還選取了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為數不多的女醫生先驅,描述她們如何爭取進入醫學院和一生的成就。
本書面向醫學生、執業醫生、其他專職醫療人員,以及普通讀者。我們希望這些醫學先驅的故事,能夠引起醫學界讀者對本地醫學史的興趣,並向這些先賢學習。我們也希望初次涉足醫學史的普通讀者能發現它的魅力。這些傑出醫生,從無到有,建立起香港的醫療服務,讓我們擁有先進的醫療基礎架構,足以媲美世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香港人的預期壽命領先世界,可作為前人辛勞的見證。我們希望在此緬懷和讚頌他們鼓舞人心的一生,並感謝他們的無私奉獻。
香港公共醫療衞生部門在不同時期會被冠以不同的名稱,例如醫務署、醫務衞生署等。我們根據相關期間的稱呼而使用當時的名稱(見附錄)。此外,眾所周知,醫學界因其眾多的專業頭銜而令人困惑,尤其是在使用縮寫形式時。這些頭銜及其縮寫的列表,可以在本書前部的縮寫部分找到。最後,本書採用了許多第一手與第二手資料,這些資料的來源,可以在書後的參考文獻找到。
黃大偉 陳慕華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