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文明交會的真實圖像,解答世界史開端的重大轉折──────
蒙古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國,有三個最終同化成穆斯林。
所向披靡的游牧民族,為什麼成了真主的信徒?
第一本跳脫漢文與西方中心,以「伊斯蘭視野」重新書寫的蒙古帝國史。
波斯文獻 × 阿拉伯史料 × 穆斯林觀點 = 理解近代世界史全貌的必讀之作!
【專文導讀】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蔡偉傑
【專業審訂】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鳴飛
【豐富詳實】7種語言.8種文化傳統史料 + 15張地圖與繪畫.6張統治者世系表
「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蒙古帝國著作……引用多達八種宗教文化傳統、七種語言史料。」──梅天穆(Timothy May),《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作者
蒙古帝國不只征服中國,也控制了歐亞大陸的伊斯蘭世界。
要理解這段歷史如何塑造現代世界,就得看見元朝之外、伊斯蘭眼中的蒙古。
蒙古西征:伊斯蘭文明衰退的元兇?
公元1221年,蒙古軍隊擊潰稱霸伊朗的花剌子模帝國,震動了內亞世界。1258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進軍巴格達,終結了阿拔斯王朝已經名存實亡的哈里發政權。蒙古軍隊的屠殺、戰爭對城市與農田的毀壞,成為中東穆斯林揮之不去的恐怖記憶。蒙古征服甚至被認為是伊斯蘭文明衰退的元兇。然而,近年學界對蒙古軍隊已有不同的看法。本書指出,蒙古軍隊不僅掌握了當時最先進的攻城器械,也擅長利用間諜、謠言與情報作戰,屠城與殘忍的殺戮手段,也往往具有威嚇周邊城市的戰略目的。不過,作者指出,即便我們對蒙古征服者採取同情的理解,也不該忽視征服戰爭所帶來的破壞與人命的犧牲。
蒙古治世:歷史的實像與虛像
為了統治廣大的疆域,蒙古大汗建立了廣泛的驛站與交通系統,令跨大陸的貿易與技術、文化交流成為可能。許多學者也認定這段時期為蒙古治世(Pax Mongolica),甚至視為「世界史的開端」。然而,本書作者指出,帝國「分裂」可能比「治世」更接近歷史的實像。1260年後,由於汗位繼承問題,蒙古分裂成四大汗國。汗國之間的內戰,不僅拖累了經濟復元的進程,也令陸路交通不時中斷,並讓貿易與文化交流侷限在同屬托雷家族統治的伊朗與中國。儘管如此,在伊朗地區,穆斯林學者在天文、醫學與科學領域,仍然產出了可觀的成果。
伊斯蘭眼中的蒙古:阿拉伯─波斯文獻的視野
蒙古帝國的統治者大量起用前朝的官僚階級,包括西亞地區的穆斯林。這些穆斯林,如同在元帝國底下的漢人官僚,留下大量的史書紀錄,成為日後研究蒙古帝國史重要的資料來源。本書作者透過解讀大量穆斯林留下的阿拉伯─波斯語文獻,重建蒙古西征與帝國建立的過程,並進一步討論蒙古汗國如何透過穆斯林藩屬進行統治、蒙古君主與穆斯林文官的君臣關係,以及蒙古人皈依伊斯蘭教的歷史意義。蒙古人最終被伊斯蘭「同化」了嗎?還是伊斯蘭世界最終繼承了蒙古帝國的政治遺產?從穆斯林的文獻視角,將帶我們看見蒙古帝國史相當不同的風景。
【本書關鍵議題】
‧蒙古帝國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征服廣袤的穆斯林世界?
‧蒙古人究竟是恐怖屠夫還是文明統治者?
‧蒙古汗王與將士們為何接受伊斯蘭信仰?
‧帝國分裂如何改寫歐亞大陸與伊斯蘭世界的政治格局?
‧穆斯林君主、臣僕與庶民等不同階層如何受蒙古統治?他們如何看待游牧征服者?
‧蒙古的伊斯蘭化如何改變近代中亞與中東、甚至中國與東亞的歷史發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
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英國基爾大學中古史講座榮譽教授,2012年獲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
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蒙古史、東部伊斯蘭世界及十字軍東征,擅長利用阿拉伯、波斯與歐洲史料研究中世紀歐亞非區域的互動與發展。曾編譯中世紀著名史料《魯不魯乞東遊記》,並負責編輯《劍橋伊朗史:帖木兒與薩法維時代》。代表著作有《蒙古人與西方,1221-1410》、《蒙古帝國與早期穆斯林印度研究》、《德里蘇丹國》等。
本書是傑克森教授畢生鑽研阿拉伯、波斯與歐洲文獻,研究蒙古歷史的集大成之作。
譯者簡介:
審訂者簡介
李鳴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外關係史研究室副研究員。2010年曾任伊朗德黑蘭大學訪問學者。研究專長為元史、中外關係史。
譯者簡介
廖素珊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明尼蘇達雙子城校區比較文學研究所肄業。現專事翻譯。譯有《伊莉莎白女王》、《富國強兵》、《冰與火之歌第四部:群鴉盛宴》、《廣島末班列車》、《印度的故事》、《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被發明的昨日》等四十餘本書。負責翻譯本書的緒論、第一章、第八章至結論。
王紫讓
台大歷史系畢業,棄醫從文的古代近東史研究者。曾獲得教育部資助,前往倫敦亞非學院學習古代近東語言與歷史。現為台大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生,負責翻譯本書的第二章至第七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專業審訂】
李鳴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共同推薦】
孔令偉│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朱振宏│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苑默文│自由譯者、伊斯蘭藝術研究者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鍾子寅│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
★梅天穆(Timothy May)|《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作者:
「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蒙古帝國著作……過去從未有研究在如此大的時空範圍內討論這個題目──直到彼得.傑克森的大作《蒙古帝國與伊斯蘭世界》橫空出世……光是參考書目便十分驚人,引用了來自八種宗教文化傳統、七種語言的資料……他的專業能力短時間內無人可以超越。」
★彼得.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作者、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
「彼得.傑克森是全球傑出蒙古權威,他在本書重新評估成吉思汗及歷任統治者的征服如何影響伊斯蘭世界。這是本充滿嶄新觀點的重要著作,讓我們理解蒙古人如何建造和維持包含數百萬穆斯林居民的龐大帝國。」
★傑克.魏澤福(Jack Weatherford)|《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作者:
「我們終於有本全面審視蒙古征服到衰亡的學術分析。要了解蒙古對中亞與穆斯林世界的影響,彼得.傑克森的《蒙古帝國與伊斯蘭世界》肯定是重要的參考著作。任何想瞭解穆斯林或蒙古史的人絕對不能錯過此書。」
★大衛.摩根(David Morgan)|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榮譽教授:
「研究深入淺出,書寫鞭策入裡,洞見更是精闢,是多年來最重要的蒙古帝國史巨作。」
★彭曉燕(Michal Biran)|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亞洲研究、中東與伊斯蘭學系教授:
「本書充分顯現了彼得.傑克森的淵博學識,這來自於他長年對歐洲與穆斯林文獻中的蒙古史料的鑽研。此書對任何對蒙古帝國有興趣的學者或學生而言,都是不容錯過之書。」
★蔡偉傑│《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作者:
「作者運用大量的波斯文、阿拉伯文與拉丁文史料,並借助了察合台文、蒙文、中文、敘利亞文與俄文史料的西文譯本,才得以完成這部鉅作……對於蒙古帝國史與伊斯蘭教史有興趣的讀者不應錯過。」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
「過去我們對蒙古征服的理解是片面和二元的:要不是殘忍的破壞,不然就是功利主義式地促進貿易。但在作者考據大量阿拉伯語與波斯語文獻下,我們對於蒙古帝國有了更多視角、更有深度的理解,同時認識到歷史上穆斯林是如何看待這場入侵、並最終讓各大汗國統治者都歸信伊斯蘭。」
名人推薦:【專文導讀】
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專業審訂】
李鳴飛|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共同推薦】
孔令偉│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朱振宏│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苑默文│自由譯者、伊斯蘭藝術研究者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鍾子寅│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
★梅天穆(Timothy May)|《世界歷史上的蒙古征服》作者:
「有史以來最傑出的蒙古帝國著作……過去從未有研究在如此大的時空範圍內討論這個題目──直到彼得.傑克森的大作《蒙...
章節試閱
歷史學對游牧民族並不友善。
他們不是沒有,就是只留下少量文獻,也沒有檔案資料。我們因此得依靠他們定居鄰居的作品,而後者在最好的情況也至多將他們寫成簡單純樸,但更常是將他們描繪得野蠻殘忍。
游牧民族被刻劃為目無法紀、貪得無厭,不斷需要壓制;他們本身的優點──輕裝簡行的機動性和速度──則反過來強化了這些負面反應。
史料的偏頗已經長期影響二手研究,又因為國族情緒而遭到強化,因此游牧民族的征服往往被認定是阻礙政治和文化發展的主因。直到近三十年,歷史學家才開始挑戰這個刻板印象。
蒙古人由於比其他游牧民族移動的規模更為浩大,因此被套上或承擔了最糟糕的惡名。
要是我們找來某位十三世紀中期的穆斯林史家,問問他對蒙古人的意見,得到的答案大概與志費尼筆下來自布哈拉的難民相去不遠:
「他們來了,他們破壞,他們焚燒,他們殺戮,他們掠劫,然後他們離開。」
但現在許多學者會同意在這些征服之後,世界已經深刻改變,而且並不是在每個層面都變得更糟。
這段時期,不管是陸路或特別是海路,伊斯蘭世界與中國還有遠東其他地區在貿易上出現了可觀的成長。蒙古人對此一發展的貢獻主要是商業稅的簡化、王室成員與其他貴族贊助商人的預付投資、對特定商品需求的成長,像織金錦、毛皮與奴隸這類奢侈品,還有南宋在1270年代晚期覆滅之後所釋放出來的大量白銀。
蒙古統治時代也刺激了伊斯蘭世界的智識和文化活動。成群新征服的臣民被雙向遷移到亞洲各地,且在伊利汗與拖雷堂親建立外交聯繫後,使得伊斯蘭世界比過去更常接觸中國,並協助科學與醫學觀念、儀器與其他工藝品的傳播。
從更長遠的觀點來看,蒙古統治留下的印記在成吉思汗的孫子們死後數世紀後仍舊難以磨滅。蒙古人先採納了穆斯林的政治文化,作為回敬,穆斯林則吸收了成吉思系血統是統治者重要資格的觀念。結果是,直到十八世紀,中亞與西部草原依舊由源於成吉思系血統的各大王朝所統治。
蒙古帝國對臣屬民族的政策也在歐亞民族地圖上留下了痕跡。其中一個重大後果便是將新的突厥族群引入西亞,並使西亞漸趨突厥化。另一個則是將淪為奴隸的工匠群體和他們的家庭,從伊朗和中亞遷移到遠東,他們在那建立穆斯林社群,如雲南和甘肅,並延續至今。較古老的部落如契丹、克烈和乃蠻在政治角力場上消失,並及時被新民族所取代。這些新民族常以個人領導者之名命名,並往往脫胎自蒙古治下重組的軍事團體,或是來自西遷的突厥民族,不論是否直接受到蒙古政權的支持。
蒙古擴張也往往被認為是1340年代傳染病,也就是黑死病大流行的原因,確實長距離的人群移動,可能消耗人的體力,並降低他們抵抗疾病的能力。但在缺乏確切證據的情況下,我們最安全的結論似乎是:征服者並未料想到,他們的軍事行動導致大批穆斯林遷移入獨立穆斯林國家,如馬穆魯克帝國和德里蘇丹國。這些移民強化了他們對抗蒙古攻擊的能力,最終決定性地遏止了蒙古統治的擴散。
歷史學對游牧民族並不友善。
他們不是沒有,就是只留下少量文獻,也沒有檔案資料。我們因此得依靠他們定居鄰居的作品,而後者在最好的情況也至多將他們寫成簡單純樸,但更常是將他們描繪得野蠻殘忍。
游牧民族被刻劃為目無法紀、貪得無厭,不斷需要壓制;他們本身的優點──輕裝簡行的機動性和速度──則反過來強化了這些負面反應。
史料的偏頗已經長期影響二手研究,又因為國族情緒而遭到強化,因此游牧民族的征服往往被認定是阻礙政治和文化發展的主因。直到近三十年,歷史學家才開始挑戰這個刻板印象。
蒙古人由於比其他游牧民...
推薦序
導讀 蒙古征服與後哈里發時代的穆斯林世界(節錄)
文/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十三世紀蒙古人征服了中亞、中東、波斯與俄羅斯,對於穆斯林而言,其歷史意義在於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被消滅,而伊斯蘭世界多數人公認的領袖哈里發也隨之消失,導致了伊斯蘭世界陷入長期分裂的局面。此外蒙古人在這場戰爭的殺戮與破壞更是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話題,與其相關的歷史記憶仍然歷久彌新。至今中東的穆斯林(包括了恐怖組織「基地」前領導人奧薩瑪.賓.拉登與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在提及美國進攻伊拉克一事時,仍舊以蒙古人對波斯與中東的侵略來做對比。
過去在西方學界探討蒙古人與伊斯蘭世界的歷史,有德國東方學家史普勒(Bertold Spuler, 1911-1990)的早期經典研究《蒙古時代:穆斯林世界的歷史》。另外還有較為新近的研究成果,例如大衛.摩根(David Morgan)的《蒙古人》。如今擺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本《蒙古帝國與伊斯蘭世界:從征服到改宗的歷史大變局》可以視為是關於這段歷史迄今最全面的研究。英文原版於2017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發行。作者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為英國基爾大學歷史系榮退教授,以中古史研究著稱。
本書回顧了蒙古人興起的過程以及當時內亞與伊斯蘭世界的狀況,並探討蒙古人如何在短時間內征服了廣大的穆斯林領地,並且比較了蒙古征服中東期間與後來內戰所造成的破壞規模,以及蒙古人如何讓其穆斯林臣民接受其統治,後來蒙古人如何接納伊斯蘭教,以及蒙古統治對伊斯蘭世界的影響等議題。
傑克森認為穆斯林對西遼(喀喇契丹)稱霸中亞的看法預示了後來對蒙古帝國征服伊斯蘭世界的評價,但是兩者之間存在不小的差異。簡而言之,對於穆斯林而言,蒙古人的統治較具侵入性和壓迫性。而旭烈兀西征之所以能夠順利成功的因素之一,在於其軍隊中充滿了許多穆斯林的同盟軍。這不僅使其對手難以利用聖戰(jihād)的名義來抵抗蒙古大軍,並且還有助降低其他穆斯林的反對。
關於蒙古人征服中亞與中東過程中發生的大規模屠殺,傑克森指出這主要發生於成吉思汗統治時期,而非後來的旭烈兀西征。一方面是成吉思汗的軍事行動帶有報復性質,另一方面是旭烈兀西征時許多城市主動選擇了投降蒙古大軍,所以也避免了被屠殺的命運。而旭烈兀的軍事行動和他祖父成吉思汗的七年遠征最大的不同之處並非沒有造成屠殺或破壞,而是前者執行重建措施的速度來得更快。傑克森提醒讀者,若將伊斯蘭土地的荒蕪僅僅歸因於成吉思汗到旭烈兀遠征的軍事行動,恐怕都是不完整的。
(更多精彩導讀,請見本書內容)
導讀 蒙古征服與後哈里發時代的穆斯林世界(節錄)
文/蔡偉傑(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
十三世紀蒙古人征服了中亞、中東、波斯與俄羅斯,對於穆斯林而言,其歷史意義在於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被消滅,而伊斯蘭世界多數人公認的領袖哈里發也隨之消失,導致了伊斯蘭世界陷入長期分裂的局面。此外蒙古人在這場戰爭的殺戮與破壞更是具有高度爭議性的話題,與其相關的歷史記憶仍然歷久彌新。至今中東的穆斯林(包括了恐怖組織「基地」前領導人奧薩瑪.賓.拉登與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海珊)在提及美國進攻伊拉克一事時,仍舊以...
目錄
導讀 蒙古征服與後哈里發時代的穆斯林世界
致謝
本書體例
緒論
第一部 話說從頭
第一章 蒙古帝國的觀察者:順尼派、什葉派、敵對勢力與歐洲基督徒
第二章 在蒙古入侵之前:穆斯林與內亞族群的相遇
第二部 世界帝國的誕生:征服、破壞與連結
第三章 蒙古西進(1219-1253年)
第四章 帝國的統治與分封(約1221-1260年)
第五章 旭烈兀的戰役與帝國分裂(1253-1262年)
第六章 征服時期的破壞、人口銳減及重建
第七章 蒙古內戰的時代
第八章 蒙古治世與跨大陸交流的再思考
第三部 蒙古君主與穆斯林臣民
第九章 間接統治:附庸的穆斯林王國
第十章 多疑的君主與他們的臣僕
第十一章 不信道者統治下的社會
第四部 伊斯蘭化的起點
第十二章 「改宗」伊斯蘭的意義
第十三章 諸汗改宗與穆斯林的復甦
尾聲 蒙古帝國的遺產
結論
附錄一 專有名詞詞彙表
附錄二 重要譯名對照表
附錄三 世系表與統治者列表
縮寫表
註釋
參考書目
導讀 蒙古征服與後哈里發時代的穆斯林世界
致謝
本書體例
緒論
第一部 話說從頭
第一章 蒙古帝國的觀察者:順尼派、什葉派、敵對勢力與歐洲基督徒
第二章 在蒙古入侵之前:穆斯林與內亞族群的相遇
第二部 世界帝國的誕生:征服、破壞與連結
第三章 蒙古西進(1219-1253年)
第四章 帝國的統治與分封(約1221-1260年)
第五章 旭烈兀的戰役與帝國分裂(1253-1262年)
第六章 征服時期的破壞、人口銳減及重建
第七章 蒙古內戰的時代
第八章 蒙古治世與跨大陸交流的再思考
第三部 蒙古君主與穆斯林臣民
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