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鐵路,尋找台灣最動人的故事
詹怡宜帶你「發現新台灣」
新台灣的精神是什麼?
這不是競選口號,也不是唱高調,
TVBS新聞主播詹怡宜一步一腳印走過台灣各地,從許多平凡人身上,看到了新台灣的精神正在不斷地成長、茁壯……
- 台灣第一位專業爬樹教練,協助生態發展的學術研究,也教小朋友體驗自然與觀看世界的另一種視野。
- 原本不想回家鄉的藝術家,利用蚵殼做成充滿生命力的工藝品,替王功種下地方經濟發展的發芽種子。
- 一位董事長租下七百坪大的土地移植水生植物,要保存下全亞洲最豐富的濕地生態區。
- 金瓜寮溪畔的村民約定好不抓魚,甚至組成護魚巡守隊,是為了找回一條清澈、魚群豐富的河川。
- 原本種稻的六十多歲農人,為了響應農會提倡的轉型,帶著攝影機拍下大湖草莓園的技術,自己種出成功的觀光草莓園。
- 為了保存下他與太太愛情故事起點,老爺爺向台鐵提出了認養合興車站的構想,也讓內灣線多了一個浪漫愛情故事的景點。
- 全台灣最早起的郵差,只希望讓每個山裡的人都可以收到信、不用下山領信。
老鷹守護者沈振中說:「人活著其實很簡單,只要決定一件事,去做就對了。」
這就是新台灣的精神,在這些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堅持、執著與不退縮,而他們不是為了賺更多錢或個人私利,他們只為了讓台灣的每個人生活更美好,讓子孫有更值得驕傲的明天。
走出電視框框,離開紛擾的政治新聞、血腥的社會新聞,詹怡宜帶著大家去尋找認真踏實又憨直可愛的台灣人!看完書,你會為台灣而深深感動!
還沒當記者以前,認為記者的工作是「writing stories」,我喜歡「stories」,因為小時候喜歡聽「故事」,長大以後也漸漸喜歡講「故事」。當初想像記者工作的本質就是聽故事和講故事,我應該會喜歡的。
然而當了記者卻漸漸發覺,哪有那麼浪漫?「說故事」?每天追著新聞人物跑,不漏新聞已經很偷笑了!有時得坐在立法院會議室裡,聽委員們在攝影機前誇張演出……有時得守在某個大官家門口一整天,不知人家願不願意「施捨」幾句話 。
直到製作「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時,猛然發現自己終於回到當初選擇記者工作的初衷:「聽故事、說故事」。
作者簡介
詹怡宜,生於台北 ,台大政治系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公共政策碩士。
曾任中國時報國際組編譯、自立晚報記者、聯合晚報政治組記者;TVBS 新聞部記者、 政治組組長、專題組組長、採訪中心副主任、製作中心主任。現任TVBS 新聞部副總編輯。
曾與攝影潘至峰合作製作大河戀系列報導,於二○○○年獲金鐘獎新聞採訪獎。
近日,主持「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節目,從台中高鐵車站出發,延著鐵路線南下,深入各城市與鄉村,去發掘、報導感人的故事,因為她的報導角度,讓每個原本不起眼的小鎮魅力得以發光發熱,觀眾反應熱烈,佳評如潮;經濟部商業司也相中她,請她替全國各地鄉鎮市公所主管開「魅力商圈之營造講座」,而「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節目則變成商業司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