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不思考更危險的,是戴著有色眼鏡在思考!
*思考不只是技術,更是角度!在觀念動盪的時代,要能用複眼長鏡頭思考,才能透觀問題的本質。
*京都大學高度知名的國際政治學家,首次公開自我實踐的思考方式,帶讀者探究世界的「真相」!
比不思考更危險的,是戴著有色眼鏡在思考!
觀念動盪的時代,錯誤訊息的含量以倍數增加,成見、偏見和有色眼光都在混淆我們,現在還不懂得用自己頭腦思考的人,將在無所適從的恐慌中,被擠入競爭力的後段班!
如何才能洞悉含糊不清的意見、似是而非的論調、誤導人心的觀念呢?作者身為國際政治學家,長年涉獵複雜的歷史與政治問題,在這個最需要思考判斷的領域,他透過大量的自我訓練,歸納出六種「看世界」的思考技術。簡單易行的原則,適用於人生、社會、經濟及政治各層面。
無論個人或企業,都經不起判斷錯誤的後果。思考的技術幫助你看穿本質,解決問題,在變動不居的時代,這是每一個人不可或缺的生存工具!
第一章 啟動思考的技術
第二章 深化思考的技術
第三章 減少錯誤的知識
第四章 思考社會的技術
第五章 保持疑問的技術
第六章 思考資訊的技術
◆亞馬遜讀者留言
‧ 這與其說是思考的方法,還不如說是「看世界的方法」。
關於思考法,書市上有許多介紹邏思考技巧的書。
但這本書不是介紹分析事物的技術,而是透過歷史觀、文明觀,思考現代的各種現象,幫助你洞悉身邊發生的各種事情真正的意義。
‧ 作者長年在英國的經驗,和他對於世界歷史的深厚基礎,從中獲得的思考方針,是追求「本質」的商業人應該一讀的書。
作者簡介:
中西輝政
1949年生於大阪。京都大學法學院畢業,英國劍橋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曾任京都大學助教、三重大學副教授、史丹佛大學客座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教授,現任京都大學研究所教授(兼任綜合人類學系教授)。
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學、國際關係史、文明史。
一九九○年榮獲石橋湛山獎,二○○二年再獲正論大獎。
著述頗豐,主要有《大英帝國衰亡史》(獲每日出版文化獎、山本七平獎)、《日本人應知的常識》《日本之死》《日本之敵》《國民的文明史》等。
章節試閱
〈思考方式11 嘗試套用三種理論〉
思考重點
作用與反作用、慣性定律及攲器原理,透過這三種理論思考,可讓事物易於整理。適合自己思考方式的理論,事先若能預備三種左右,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至於驚惶失措。
如同前述,思考問題時,可以套用一種思考方式的原則,做為切入問題的頭緒。本節延伸這種方法,試著將套用的原則增加到三種。
人類自稱萬物之靈,不過是人類自以為是的想法,事實上,人類無論在理智或精神的行為上,都充滿了缺陷。因此,人類無法持續不斷地集中思考同一個問題。若是沒有任何憑藉,縈繞在腦海中的往往是不著邊際或固定模式的想法。
雖然只要一種原則就足以作為思考的頭緒,但是如果要去除這種缺陷,讓問題更容易思考,則至少需要三種原則。
我暫時就以三種理論稱之。
所謂理論,可將之想成是一個基本的藍圖,適合套用於許多情況。想要正確掌握事物時,利用預先準備好的理論,往往更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設想的三種理論,除了前一節所舉的動生反動,還要再加上慣性定律,以及攲器原理。若有這三種理論,基本上應該就能用來思考大部分領域的問題。
舉例來說,選舉或政治派系鬥爭這類問題,以動生反動理論思考,應該能夠逐漸看清真相。發現了一個現象,就能預測到必定會伴隨著反作用產生。
第二種理論是慣性定律,也就是牛頓的運動定律之一:「物體靜止或保持等速直線運動時,除非受到外力影響,否則狀態不變。」簡單而言,具有一定質量的物體開始運動,不論具有的質量大小如何,都不會自動停止。
假設有某項龐大的開發計畫實施,眾多審議會及部會都參與其中。這項計畫一旦啟動,由於規模龐大,不可能停下來。
要中斷這項計畫,相對於計畫具有的質量,必須多付出數倍的力量攔阻;若是沒有相當的覺悟,是無法辦到的。
最後的理論是攲器原理。所謂「攲器」,是一種利用竹筒製成的裝置,將水一點一點地注入竹筒,水積到一定程度後,水的重量會讓竹筒傾斜,讓水流出。這個裝置原本是用來驅趕鳥獸。
將這項原理套用在社會問題上,就能逐漸發現許多事情。關於景氣問題、國際情勢、日中關係等等,這幾年來都持續著幾乎相同的狀況及論調。每個議題看來狀況都沒有兩樣,其實就如同攲器的竹筒裡積存的水一樣,一直不斷地在慢慢累積加重。
到了某個時間點,積水重到讓竹筒失去平衡,整個局勢就會徹底翻盤。
泡沫經濟的全盛時期,日本全國都沉醉在一路長紅的好景中。之後,隨著泡沫經濟破滅,開始了「消逝的十年」。之所以會淪為這個下場,恐怕就是沒有意識到竹筒裡的積水吧。這就是攲器原理產生的效果,正可謂物極必反。
運用這項原理仔細觀察社會,透過竹筒裡的水量和累積的速度,就能慢慢看準時機,知道局勢差不多要改變了。在泡沫經濟的好景下,每家銀行都沉醉其中,相信飆升的土地價值,全力投注在抵押借貸的競賽。事實上,也有銀行察覺到情況不對。
靜岡銀行就是其中之一。靜岡銀行由於行名的關係,往往被取笑成「靜觀銀行」,但是靜岡銀行就是堅持不參加這種抵押借貸的競賽。
結果就無庸再提,可以說靜岡銀行藉由攲器原理的理論,察覺到了竹筒中已積滿水的狀況吧。
我認為,無論看待任何問題,套用本節所提的「三種理論」仔細推敲,定能有條理地做出各種預測。
〈思考方式28 效率重質不重量〉
思考重點
日本的生存之道在於脫離近代性質的「質性效率」,而非近代性質的「量性效率」。日本率先世界各國一步,正面臨這種轉換期。對於今後的事物觀點及思考方法,應該秉持這樣的看法。
日本懷有先見之明的前賢,如西鄉隆盛、松下幸之助等人都曾思考過:「維持真正效率的要素是什麼?」如果無法找出答案,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效率主義。
美國單調的效率主義是由一整片大平原上發展出來的,相較之下,充滿山陵河谷地形的日本,明顯陷入了非常缺乏效率的處境。而且,日本境內有許多火山,一旦想要憑藉主義、主張排除某項原理,招致的反對、反作用就如同火山爆發、岩漿噴出一樣激烈。要挑戰一國的國體與國民性,原本就是最欠缺效率的事。
日本是非常特殊的國家,日本人在世界上也是極為奇異的民族。基本上,透過日本這個國家的物理、自然條件來看,就能夠明白。日本的陸地面積占全球面積的○.一%,但是全球火山爆發的次數,日本就占了二十%。由於是火山國的緣故,日本經常發生地震,卻也擁有許多溫泉。
而且,日本的水是軟水,絕大多數國家的水都是硬水,日本軟水的含鈣量十分低,據說就是因為缺鈣,才造成日本人性急的個性。此外,日本人骨質疏鬆乃是不爭的事實。
除此之外,遠從繩文時代開始,長達一萬年以上的時間,日本民族都是吃果實生活,因為在四季分明的日本,一到了冬天,獵物就消失無蹤了。在日本料理中,常可見到醃製食品,或是僅使用蔬菜調理的餐點,從這一點也可以了解,日本不同於國外的許多國家。
從各個層面來看,日本人的DNA自繩文時代開始就顯得與眾不同。這種奇特的性質,也可稱為是世界之冠。
但是,日本自戰後一路走來的過程裡,所持的想法卻是「與世界各國完全相同」。而且,在漫長的高度成長期下,由於一味地全力衝刺,日本人原本堅毅不拔的精神也變得疲弱乏力,整個民族皆處在嚴重累積疲憊的狀態。最近,愈來愈少日本人是打從心底想要變得更為富裕、工作更上一層樓,現在日本民族的精神狀況是想要稍事休息。
因此,對於現今的日本而言,不能再依賴直來直往的「量性效率」。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效率反而已讓日本人感到厭倦。到了這樣的一個時代,日本人要停止考量得失,尋找、創造優質的東西。不要貪得無饜,而是確實講求實際品質。一旦追求真正的效率,所謂專家手藝、小而美主義等想法,都會走向提升品質的層次。
今後將是日本具有歷史意義的「質性效率」時代。對於「質性效率」一詞,應該仍有許多人感到陌生。如果以企業為例說明,就是針對資產平衡進行劃時代的改良,或是提升公司獨有的技術,總之就是力圖做到與眾不同。
不要一心只想要製造「更為暢銷的商品」,在考量暢銷與否的問題前,先換個角度思考:「製造其他公司沒有的商品」,並且重視這種不同與差異。這就是所謂的「質性效率」。
要達成「質性效率」,必須經過一段看似欠缺效率的開發過程。舊世代的效率論至今為止仍受到「量性效率」的制約,因此缺乏了上述的宏觀視野。
徹底追求質性效率,經過數十年穩紮穩打的過程後,日本民眾的精神才能真正的恢復,而日本也應該會有爆炸性的發展。我推測,到了二○三○年左右,下一個大規模發展期將會來臨。
現今,時代潮流確實地在由「量」轉「質」,日本率先世界各國一步,正面臨這種轉換期。在今後的事物觀點、思考方法上,務必運用這種觀點做為主要的軸心。
〈思考方式40 眾人皆信的動人詞語更值得存疑〉
思考重點
自由、平等、和平、民主,這些是迫使戰後日本人停止思考的四個詞語。了解這些詞語的內涵,脫離這些詞語的束縛,日本人才能夠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我於先前曾經提過,「詞語」是思考時的重要工具。碰到新的詞語時,必須冷靜分辨其中蘊含的資訊、感情及概念。
詞語之中,有些字看起來就有問題,似乎不能相信;有些語彙則是一見之下,就讓人為之陶醉,彷彿戀人的情書一樣,瀰漫著甜蜜美好的氛圍。
從下列的詞語中,試著選出對你有好感的詞語:
豪華、自滿、自由、蓄財、翹楚、平等、廉價、和平、騰達、民主。
一般認為,「完全展現欲望」是缺乏格調、氣質的事,因此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選擇自由、平等、和平、民主等這些詞吧。這些都是任何人毫不懷疑、充滿美好含義的詞語。但是,這些詞語的背後,其實藏著危險的陷阱。
乍看動人的詞語會誘使人們停止思考。只要看了字面意思,就毫不懷疑地將這些詞語視為是真理,完全置之不問,繼續進行討論。
戰後,日本教育的骨幹替換成了民主主義教育。戰前的教育被斥為是「滅私奉公」的錯誤教育,使得日本人認為民主主義教育才能徹底改革日本,因而受到歡迎。
的確,民主主義歌頌著以民為主,因此讓許多日本人感受到了珍貴的解脫感。
但是,在民主主義上頭套上了「戰後」二字,成了「戰後民主主義」後,似乎就開始散發出令人產生質疑的氛圍。我甚至強烈認為,日本的國家基礎結構終將走向瓦解的命運,而始作俑者正是戰後民主主義。
訓練運用自己頭腦思考時,針對這種乍看動人的詞語,隨時保持警戒、抱持懷疑,也是重要的思考方法之一。人們常說「動人的玫瑰帶刺」,動人的詞語結常也帶著「刺」。
針對鑲在戰後教育這頂大帽子上的四個字,我想試著在此重新探討一下。如此一來,各位讀者應該就能了解,戰後民主主義是如何妨礙現今日本的進步與成熟。
我問自己:「所謂的戰後,指的是什麼意思?」此時,我的定義是,日本依照自行解釋,將戰後變成了是獨斷獨行的時代。對於外來不同性質的事物,毫不理解,照單全收,結果導致了今日的混亂局面。
「父母不限制孩子」、「公司除了契約關係外,不過問員工的事」、「政府不束縛企業」,要保持這種關係,前提條件是獨立的個人或組織必須負起相應的責任。
然而,日本人接受了戰後民主主義的教育,卻將自由的概念解釋為:「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困惑,做任何事都沒關係。」日本的戰後教育如此詮釋自由的意義,原本日本社會過去還曾有法官因為嚴守法律,不買來路不明的米糧而餓死,但經過五十年後,居然出現法官與女國中生進行性交易的情形。
現在,戰後教育的第二代,也就是年紀差不多在二十至四十歲的世代,根本的道德觀念已經淪喪,例如:美其名為「援助交際」的實際賣春行為,在日本之盛行舉世罕見,甚至已經逐漸得到社會認同。
活力門的老闆堀江貴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沒有責任感的企業家大言不慚地宣稱:「賺錢有什麼不對!」企圖遊走在法律邊緣。這些企業家看似在頌揚自由,但是自由一旦背離了社會道德與責任,根本稱不上是真正的自由。
「平等」一詞也是如此。國立大學曾經是窮苦學生獲得救贖的一扇大門,如今卻聽說只要家裡有錢就能入學,讓人不禁懷疑,「機會的平等」是否已消逝無蹤了?
至於「和平」一詞,從戰後至今的歲月裡,我們又是多麼地愛之重之。但是,單靠一國提倡的和平主義,根本就無法成立,這早已是不足為奇的事實了。
「如果別的國家打來,難道要坐以待斃嗎?」針對這一個問題,據說過去有年輕人回答:「沒錯。」但是,現在世界各地發生的負面報導時時刻刻傳進日本,當年的那些年輕人已邁入中、老年,如今又是存著怎樣的想法,實在是令我有些好奇。
日本國憲法公布時,我們得到的說法是:「這部憲法是卓越之作,甚至能成為世界的典範。」但是,日後卻沒有任何國家追隨日本的腳步。
「民主」的確也是動聽的詞,然而「戰後民主主義」最終導致的結果,卻是現今瀰漫於日本整個社會的無形道德淪喪風氣,傷害了戰後日本的國民及國家的尊嚴。一想到這點,只會讓人感到,對於「民主」一詞的意義,我們似乎在哪個部分搞錯了。
除了上述的四個字詞外,還有許多藏著陷阱的「動人詞語」。針對讓人無條件深信、聽起來順耳的動人詞語,要試著培養質疑的習慣。遇到這類詞語時,抄到筆記本上,作成清單,思考記下的詞語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如此就能了解何謂原創的思考。
〈思考方式44 全體一致基本就有問題〉
思考重點
透過問卷調查展現壓倒性的數據,這種思考方式最是危險。猶太人的社會裡,認為全體一致就是所有人都沒有用心思考的證據。這個想法可是攸關存活的重要教誨。
若全體一致通過,該決定視為無效。
這是猶太人為了生存而學到的重大歷史教訓。決定任何事情時,全體一致通過的決定就無效,必須重頭開始討論,因為猶太人認為,根本不可能會有所謂的全體一致,即使是有,也就代表已經沒有人在認真思考。
猶太人的孩子從小就被灌輸這個教訓,成長的過程一直被告知:「全體一致的看法絕對有錯。」猶太人認為,如果每個人都認真思考,當然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意見。
我深刻地認為,今後的日本人也不能再將國民性或文化差異當成理由,務必要學到這種思考方法,一定要了解這種思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訓。
在這種思考方法下,民主主義代名詞之一的多數決定制也被認為是當下「被迫做出的暫定妥協」。
所有人都抱持著同一個意見,可說是相當危險的狀態。一旦意見出錯或扭曲,將導致全體一同毀滅。
我經常提到:「東京單極集中化的狀態是最大的問題。」
我從現居的京都去到東京,在參加各式會議的過程中,確實獲得了許多資訊。但是,一旦要切入重要的關鍵、核心的話題時,不知為何所有人異口同聲,開始說出相同的言論。
去到東京的任何一個場所,儘管遇到不一樣的人,不管是去到區公所、報社、電視台,或是國會,經常聽到如出一轍的話。
這種情況就是東京單極集中化造成的弊病。在東京,所有事物都濃縮集中在狹小的區域,掌握資訊的人如同嗡嗡飛舞的蜜蜂一樣,就在狹小的區域裡交錯飛著。掌握資訊的這些蜜蜂用盡各種方法飛往各處,散播著相同的資訊。
於是,相同的資訊就如同病毒傳遞一樣,聽說的人就變成了資訊的感染源,然後再用同樣的資訊感染別人。由於是緊密地聚在一個狹小的區域,所以轉眼之間,各個角落都充斥著相同的資訊,所有人都異口同聲說著同樣的結論。
這樣的資訊從業界流出,逐漸傳播到政界、國家智庫、大眾媒體,以及其他的各種場所。
如此一來,即使是最初存疑的資訊,由於短期內不斷重複聽到,於是產生誤解認為:「這麼多人講的都一樣,一定沒錯。」有時就深信聽到的資訊是完全正確無誤。
現在,這種狀態在東京輕易可見。
我平常居住在京都,因此更能清楚地發覺這種異常的資訊傳播方式。尤其是現在這個時代,社會提倡資訊化,所有事情轉瞬之間流動改變,如果認為許多人說的事情就是正確,招致危險錯誤的機率反而相當地高。
眾人一致的結論不見得正確,重要的是了解這類結論反而是一個危險信號。
〈思考方式11 嘗試套用三種理論〉思考重點作用與反作用、慣性定律及攲器原理,透過這三種理論思考,可讓事物易於整理。適合自己思考方式的理論,事先若能預備三種左右,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不至於驚惶失措。如同前述,思考問題時,可以套用一種思考方式的原則,做為切入問題的頭緒。本節延伸這種方法,試著將套用的原則增加到三種。人類自稱萬物之靈,不過是人類自以為是的想法,事實上,人類無論在理智或精神的行為上,都充滿了缺陷。因此,人類無法持續不斷地集中思考同一個問題。若是沒有任何憑藉,縈繞在腦海中的往往是不著邊際或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