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70 |
![]() |
二手中文書 |
$ 360 |
![]() |
台灣研究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是關於台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方面之探討,堪稱為台灣史研究上的第一本正式研究專著,也是開拓戰後台灣文化政策研究的先驅之作!
「去中國化」問題是近年來各界人士喋喋不休爭論的課題,但是在檢討此課題時,首先必須回到此課題的原點,即先釐清1945年8月日本敗戰退出台灣後,國府如何對已接受五十年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進行文化重建工作,即「去日本化」」「再中國化」的課題,否則再多的議論也只是空談。
本書不只還原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重建過程,同時也敘述台灣本地知識分子在面對排山倒海式的「中國化」與「殖民地文化遺產」時,如何摸索戰後台灣文化的出路。作者分別從「官」與「民」的不同立場,將戰後初期台灣文化重建之潛在複雜要素清楚的勾勒出來。
本書的最重要創見是發現1946至1948年台灣之魯迅傳播的第二次高潮期,以及此次魯迅傳播與當時的台灣文化重建之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時在陳儀政府中擔負台灣文化重建重責的許壽裳,計畫以魯迅思想為理念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作為戰後台灣文化重建的模範。作者的歷史實證研究,清楚論述了魯迅思想對戰後初期台灣社會之強而有力的影響,開啟「魯學」研究新的一頁。
作者簡介:
黃英哲(Ying-cheHuang)台灣嘉義人,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日本櫻美林大學大學院國際學研究科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教授。研究領域為台灣文化史、台灣文學。主要著作有《台灣文化再構築1945-1947光影:魯迅思想受容行方》(日文),合編著有《復甦的台灣文學:日本統治期的作家和作品》(日文)、《台灣的大東亞戰爭:文學?傳媒?文化》(日文)、《記憶台灣:與帝國的相剋》(日文),主編有《日治時期台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共四卷),合編有《許壽裳日記》、《張深切全集》、《周金波日本語作品集》、《楊逵全集》、《劉吶鷗日記》、《台灣漢文通俗小說集》,並且翻譯《台灣總督府》。另有台灣文化史、台灣文學相關研究中、日文論文二十餘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