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以童子為師,以植物為友
蕭蕭
六十歲以後,全才作家康原返老還童,童心大發,大量產製童謠兒歌,彷彿找到生命中最適合他發揮的文類,傾其一生之所知、所能,盡情展佈他的愛心、童心。最早1994年康原就與他的老師施福珍聯手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兩冊,兩年後又由玉山社、晨星出版社發行同類型書籍,以整理台灣舊有囡仔歌,欣賞、推廣為重心。2002年康原開始自己創作兒歌,出版《台灣囡仔歌謠》、《台灣囡仔的歌》。六十歲以後,《逗陣來唱囡仔歌》區分類型出版──台灣歌謠動物篇、台灣民俗節慶篇、台灣童玩篇、台灣植物篇,陸續出版,目不暇給、耳朵來不及聽,總是迴繞著渾厚的土地之音、輕快的童稚之聲。
多年前在〈囝仔歌是台灣詩的田土──康原為彰化詩學另闢幽徑〉的論文中,我曾分析康原的台語兒歌具有這幾種特色:
和諧的押韻之美
驚喜的拼貼之美
豐盛的物產之美
教育的傳承之美
純真的戲謔之美
多變的台語之美
以《逗陣來唱囡仔歌4──台灣植物篇》來看,歌詞以漢字書寫,附以教育部頒訂的台羅拼音標示,另外配置「字詞解釋」,都有利於台語的學習與推廣。其後的「小典故」、「植物知識通」,配合曹武賀、張憲昌的植物影像、李桂媚的電腦插畫,更具有認識土地、認識植物、認識生活的副學習效果,這些文字魅力與編輯設計,正符合我論文裡的觀察。最主要的,音樂教師賴如茵所譜的歌曲優美流暢,既有童趣,又有活力,更是這些兒歌所以能廣為流傳的主要關鍵。
多少年來,人類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夸夸之論已稍見收斂,人已知道謙卑地與萬物共生共存,知道觀察動植物,學習動植物,與動植物為友,這樣的觀念如果能從小時候就加以培養,對於我們賴以為生的周邊土地、大範圍的地球,將有寬緩、紓解的作用。但是,一般人對於「孩童是大人的老師」這樣的觀念,則尚未有普遍的認知,小孩子的天真無邪、天生的道德標準、對事物的原始觀念,在在都值得大人學習,「小孩子的觀點」才是真正文學藝術重要的啟蒙處,童真童趣永遠是文學藝術迷人的地方。康原選擇「囡仔歌」、選擇「植物篇」而寫作,想必是見識到「以童子為師,以植物為友」的重要,因此,我樂於推薦這種認知下的《逗陣來唱囡仔歌4──台灣植物篇》。
作者序
植物.詩歌與台灣文化
康原
從一九九四年由《自立晚報》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1、2》兩冊後,中央圖書館的台灣分館策劃我的專題系列演講,筆者走進學校校園及各種圖書館與社團,展開〈傳唱台灣文化〉及〈說唱台灣囡仔歌〉為主題的演講,唱施福珍老師的歌謠,講我透過歌謠書寫的故事,獲得許多聽眾的迴響。
一九九六年玉山社也為我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二○○○年由晨星出版《囡仔歌教本》,玉山社的書獲得當年的金鼎獎之後,我也開始創作囡仔歌。二○○二年《台灣囡仔歌謠》、二○○六年《台灣囡仔的歌》,我曾在自序中說:「台灣囡仔歌是台灣人的情歌……有家鄉的風土味、童年的嬉戲記憶與成長過程的生活點滴……」筆者認為作家一定要以作品去傳遞生活經驗。
由曾慧青小姐譜曲的《台灣囡仔的歌》二十首歌,詩人向陽說:「台灣囡仔歌謠的特色,在康原筆下重新復活,台灣記憶也在這些作品中回到我們的心中。」廖瑞銘教授說:「吟唱這些詩歌,一邊回味詩中的農村畫面,一邊感受康原記錄這塊土地的節奏,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書推出之後也獲得很好的讚賞。
二○○七年八月四、五兩日,在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及文化局的支持下,分別在員林演藝廳、彰化縣政府演藝廳,辦了兩場演唱會,也獲得聽眾的欣賞,媒體報導:「康原為傳承逐漸消失的農村經驗,也為了推展母語,將詩歌譜成兒歌來傳唱……慧青的曲加入西洋音樂的和聲、爵士曲風、古典音樂的風味,卻不離台灣鄉土味……」演唱會之後,我還是努力的傳唱台灣。
二○一○年二月推出以動物為描寫對象的歌謠《逗陣來唱囡仔歌1──台灣歌謠動物篇》,傳授小孩在學習母語之外,還要了解這些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長期生活在島上的動物,因與人有密切關係,也產生許多諺語,比如牛:就有「牛牽到北京嘛是牛」、「一隻牛剝雙領皮」、「牛聲馬喉」、「牛頭馬面」,以及摸春牛的台灣習俗等,都要透過唱歌的過程,讓孩子接觸台灣文化。《逗陣來唱囡仔歌2──台灣民俗節慶篇》,透過詩歌傳唱台灣的生活與節慶。《逗陣來唱囡仔歌3──台灣童玩篇》,除了喚醒童年記憶之外,讓學生認識以前小孩的創意遊戲。
如今推出《逗陣來唱囡仔歌4──台灣植物篇》,透過歌謠來認識植物生態,學習欣賞台灣的花草樹木。在編輯上我們規劃:囡仔歌詞除漢字外,以教育部頒訂的台羅拼音標示,請台語教師謝金色標音,方便學習閱讀。本書歌曲由音樂教師賴如茵譜曲,精確的詮釋歌謠中的植物特性。李桂媚小姐的插畫,配合曹武賀先生、張憲昌老師的植物影像,表達出各種花草樹木的特性。本書以談植物、歌謠與台灣文化,來認識過去台灣孩子的鄉村生活。使小孩能快樂學習語言、認識土地與植物、並培養珍愛大自然,了解台灣文化進而珍愛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