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跨教派、深入淺出,
華人世界第一本最完整的靈修學導論,隆重登場!
本書作者霍華德( Evan B. Howard )博士,
耗費30餘年時間完成本書,
這是第一本最全面、最詳實的「靈修學導論」中譯本,
絕對會讓你對靈修學徹底改觀。
作者以跨領域的精采論述,跨教派的遼闊視野,
搭配深入淺出的有趣內容,清晰明確的操練引導,
從方法到神學,從動力到實踐,
帶你一覽兩千年來教會傳統中,
人與神之間從未間斷的關係與活力,
明白關乎屬靈生命的種種細節,發掘讓生命轉化的精采動能。
重塑與神之間的美好關係,活出三一上帝所應許的豐盛人生,
讓聖靈時刻參與其中,在這個世代作基督的見證。
認識基督教靈修傳統,
找尋生命成長的軌跡、行動的力量,
在生活實踐中,活出上帝所賜的豐盛生命。
◆五大特色
1.全面完整:本書將個人經驗、聖經研究、日常關係、歷史、神學和哲學,這六個經驗和領域學科融會成單一論述,從方法到神學,再到動力,幫助讀者對於靈修具備更全面性的理解與認識。
2.歷史傳承:耙梳兩千年靈修學發展與三大教派歷史脈絡,提供基督教靈修學史上重要人物素描、關鍵靈修學運動和著作,指出各宗各派的靈修傳統與觀點,將其中的異同和關係,為讀者疏理清楚,深入淺出,一目瞭然。
3.嚴謹整合:整合神學和人文科學各領域資料與研究,兼顧正規學術的鑽研和非正規的個人經驗,以嚴謹的架構與多元進路,剖析介紹各靈修學傳統、實踐方式和觀點。
4.具體實用:清晰的主題式概覽、重點摘要與詞彙解釋,搭配生動的圖表插圖,協助快速掌握資訊與要點,明確的目標引導與實踐建議,幫助讀者逐章進行靈修操練。每章的問題思考、實踐,適合個人思考和小組討論。
5.整全操練:透過靈修學的大圖畫,提供全面的靈修觀,從扎實的靈修神學根基、眾多肢體的實踐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靈修生活方式。適合不同背景的基督徒,多角度的豐富視野和面向,建立整全的靈性生命。
◆適合對象:
這是一本給教牧同工、教師、小組長、平信徒、神學生,作為靈修操練、屬靈成長的基礎教材。此外,若你符合以下情況,本書也合適你閱讀:
1. 對靈修學感到好奇,希望能有更全面的瞭解
2. 注重個人靈修生活,渴望與神關係更親近
3. 遭遇靈性停滯困頓,想要學習如何祈禱與分辨
4. 重視信徒靈命成長,期盼群體一同經歷靈性更新
作者簡介:
霍華德( Evan B. Howard )博士,生於上世紀動盪的五十年代,在柏克萊聯合神學研究院(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完成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世界各地推動靈性復興運動,成立了研究基督教靈修學的福音中心—靈修小店(Spiritual Shoppe),亦於科羅拉多梅薩州立學院(Mesa State Colleage)擔任哲學與宗教學教授。霍華德著作等身,著有Affirming the Touch of God: A Psych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Christian Discernment 以及 Praying the Scriptures: A Field Guide for Your Spiritual Journey,作品以福音派立場出發,橫跨不同基督信仰傳統,為當代福音派靈修學注入生命力的視野和深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中西學者一致好評,聯合推薦!!!
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 《屬靈操練禮讚》作者
威霍特(James C. Wilhoit) 惠頓學院,《童言童語Q&A》系列作者
伊利沙伯修女(Elizabeth Liebert) 美國三藩市神學院/院長
戴馬雷斯(Bruce Demarest) 丹佛神學院,《耶穌是誰?》作者
林瑋玲 靈糧神學院 講師
劉錦昌 新竹聖經學院 院長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 神學與教會歷史教授
潘怡蓉 中國神學研究院 實踐科助理教授
王文基 臺灣宣道神學院 神學科教師、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獨特的版面和全面的取徑,對於想要經驗基督信仰、擁有整全操練的人,《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是一本必讀的佳作。」——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屬靈操練禮讚》、《屬靈傳統禮讚》作者
「霍華德提供我們一個清晰整全的基督教靈修學視野,他引領我們領略基督教靈修學的寬廣,立場持平,卻不會讓我們在過多的觀點中迷失。這本鉅著包含了邊欄的圖表、摘要、補充說明、完整的字彙解釋,相信讀者會喜歡這樣的安排。這
本書的目標在於提供一個基督教靈修學的概論,不過,對於基督徒的整全塑造,讀者同樣能從書中內容獲得重要的幫助。」——威霍特(James C. Wilhoit),惠頓學院,《童言童語Q&A》系列、《靈命塑造:全方位效法基督》作者
「霍華德寫了一本真的能為讀者打下根基的基督教靈修學,他回答了:『上帝跟基督徒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霍華德逐步檢視基本的議題,讓基督教靈修學的研究工作和實踐操練能夠做到穩紮穩打,而他所列舉的每一個主題,都根源於廣闊的基督教靈修傳統。我會儘快讓我每個學生人手一本!」——伊利沙伯修女(Elizabeth Liebert),美國三藩市神學院院長
「這本課本可以開創一堂全新的課程,甚至更好的是,能夠提供一種轉化生命的基督教智慧。願這本書把我們的神學院和教會變成交流對話的學校,形成下一個宗教大覺醒。」——威爾森-哈葛洛夫(Jonathan Wilson-Hartgrove),Free to Be Bound和New Monasticism作者
「這是一本豐富而謙遜的書,對於人與神同行的生活,有著聖經、神學、哲學的反省。霍華德的書,可說是英語世界中,基於福音派觀點書寫靈修學最為整全的作品。」——戴馬雷斯(Bruce Demarest),丹佛神學院,《耶穌是誰?》作者
「本書見證卅年來靈修學的發展,可見識基督信仰靈修領域之浩瀚;閱讀本書使人對靈修具更全方位的理解,認清基督徒靈修的本質和特色,使我們調整神人關係,並在祈禱、分辨的操練上更多學習。」劉錦昌牧師(新竹聖經學院院長)
「本書顯然具備成為基督教靈修學教科書的各種元素,特別是開宗明義地從語言用詞去定義區分,幫助大家對坊間因著靈修學熱而充斥的講法、書籍與操練,能夠分辨、釐清範疇與意義。再則其具學術性角度的分析基督教靈修學之趨勢、基礎、重要主題與多元的實踐,確實提供了此領域已出版之中文書籍較少論及的面向,是本嚴肅周延的書。」---林瑋玲(靈糧神學院講師)
毫無疑問,這本導論作品,將為華人教會的靈修學,帶來深度與廣度的影響力。作者從整體基督宗教之大公傳統為前提,來論述靈修學的不同層面,又善用整合與多元的進路來表達;全書概念清晰、理論與實踐並重,定能豐富信徒的生命力!
----王文基牧師(臺灣宣道神學院神學科教師、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名人推薦:
中西學者一致好評,聯合推薦!!!
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 《屬靈操練禮讚》作者
威霍特(James C. Wilhoit) 惠頓學院,《童言童語Q&A》系列作者
伊利沙伯修女(Elizabeth Liebert) 美國三藩市神學院/院長
戴馬雷斯(Bruce Demarest) 丹佛神學院,《耶穌是誰?》作者
林瑋玲 靈糧神學院 講師
劉錦昌 新竹聖經學院 院長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院 神學與教會歷史教授
潘怡蓉 中國神學研究院 實踐科助理教授
王文基 臺灣宣道神學院 神學科教師、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獨特的版面和全面的取徑,對...
章節試閱
第一章:介紹基督教靈修學
什麼是基督教靈修學?
在過去二十年來,與靈修學(Spirituality)有關刊物的數量,可說是爆炸性地暴增。運動靈修學、靈修學十二步、新紀元靈修學,和每個可能存在的宗教運動之靈修學的書籍,比比皆是。麥可謹(Bernard McGinn)在他為《基督教靈修學報》(Christian Spirituality Bulletin)第一卷所寫的文章中,指出他為靈性一詞,找到了三十五個不同的定義。2 我懷疑當代西方文化是否效法了蛋頭先生(Humpty Dumpty)的榜樣;有人問到蛋頭先生對語言的用法時,他回答說:「我用字時,我說這字是什麼意義,它就是什麼意義—不多也不少。」靈性一語與彼此大異其趣之宗教文化流派之間的關聯,使得某些基督徒對於靈性的參與,抱著謹慎從事的態度。然而,現今對於這字的用法無論是何等含糊,靈性一語及其相關的現象,都存在已久,並且將來仍然會吸引許多人的注意。
因著希臘文形容詞pneumatikos(「屬靈」,源自pneuma「靈」),在拉丁文中被譯作spiritualitas,英文spirituality(「靈性、靈修學」)一詞被引進西方。在初期基督教的希臘文和拉丁文著作中,靈性係指一個人在生命和事工中運用了耶穌的靈。這字在哲學上,又用來描述與非物質之魂相關的事物(靈,與肉體相對)。這兩個意義有時令人遺憾地被連接起來,使人以為對屬靈生活的追求,就是對肉體和物質存在的否定。這用語有時又較為狹義地指魂的內在狀態或性情(例如,用來指人心靈的不安)。在第十七和十八世紀,靈性在用法上成為了獻身、虔誠、宗教的同義詞。然而到了近代,後二者添加了負面的含義—試想如今我們對於那些所謂「虔誠人」或「宗教者」的假道學,是何等的鄙視。其他可與之參較的用語(法語的spiritualité、德語的Geistigkeit,和英語的spirituality),從十九世紀直至二十世紀,都含有以上各種微妙意義。靈性一語被引進到日益多元而世俗化的西方文化時,它又得到更廣的意義了;這些意義與明顯的宗教生活的關係,日益減少。
然而,縱使有各種細微的差別,屬靈或靈性的主要意義,都是指人類與超越或神聖的互動。在基督教傳統中,它是特指藉著耶穌基督而與神建立關係。因此,起碼在一般的意思上,基督教靈修學討論的,是個人或群體藉著耶穌基督與神建立的這份關係,其特質為何。培育這份與神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於這份關係的經驗,都包含在這用語現有的用法之中,也獲得強調。幾乎所有已經出版、關於基督教靈修學的文獻,或多或少都是針對此一用語的一般意思。
學者在好幾篇關鍵性的論文中,為靈性的定義,作出了比較精確的探索。3 有關這用語對於基督教傳統的意義,普林西普(Walter Principe)區別出三個層次。在實踐或實存的層次中,靈性是「身為耶穌基督的弟兄姊妹和父神的兒女在聖靈裡的生命」。就此而論,我們談及靈性時,可以說它是在形容藉著基督的靈,與神之間所有真實、活出來之關係的性質為何,是在形容我們與基督關係的實踐(practice)。第二個層次,是關乎把「活出來的現實」之教訓加以表述出來。在這個層次中,我們可以論及羅耀拉的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的靈修學,或是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靈修學—所指的不是依納爵或路德個人活出來的經驗,而是其教訓、榜樣和勉勵;這些支配了他們處理屬靈生命的取向,也成為他們追隨者所遵循的模式。這個層次的探索,經常包括發展出一些模型,來理解與神之間關係的動力/動態關係(dynamics)。普林西普提出的第三個層次,則是將這用語的用法,看作是對第一和第二個層次進行正式研究。由此,我們可以討論一種基督教靈修學學術的領域,是有系統地反思那活出來的基督經驗,以及圍繞這經驗的表述。基督教靈修學文獻的傾向,通常若不是以某一個層次為焦點,就是以另一層次為焦點,但很少只是專門針對其中之一。4
普林西普對意義的三重分類法,為探討靈修學的途徑提供了有用的結構。本書將會揉合這三個層面。有時(特別是開首兩章)我們注意的焦點,會是基督教靈修學作為學術領域。有時(特別是第五至第七章)我們會探索神人關係動力的模型,就是那些我們藉以理解整體基督徒屬靈生活的表述。在其他時候(特別是第八至十一章),我們會重新探討有哪些途徑,能實際栽培我們與神之間那活出來的關係。透過統整這三個成分(實際活出來的經驗、關乎與神關係動力的智慧,以及作為基督教靈修學學者之理性治學方法),我們便都是在基督教靈修學的每個層面有所入門了。
就基督教靈修學的每個層面(實踐、動力、研究)來說,有一共同的事物,就是與基督信仰的經典屬靈文獻不斷進行對話。事實上,最近幾十年來對靈修學的興趣會如此蓬勃,主要也是因著重新恢復昔日智慧而發展出來的。這一進展的中心,是基督信仰很多屬靈經典重新獲得出版和印行。5 同樣得到刊行的,是好些取自屬靈文獻,目標為促進靈修的通俗文選。6 對歷史模型的研究,則探索了理解神人動力的多樣方式。7 同時,學術上對基督教靈修學各方面的調查,8 在這一代的基督徒努力要將基督信仰屬靈的遺產重新加以運用時,亦能有所貢獻。
潛心研讀基督教靈修學時,最令人愉快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閱讀這些經典。我們藉著反覆思考這些屬靈生命大師的著作,容讓自己在這些關乎與神之間關係的深奧事物中來接受教導和鼓舞。最受人喜愛的經典之一,是熙篤會(Order of Cistercians)神祕主義者克勒窩的伯爾納(1090∼1153年)所寫的一篇小文章:〈論愛神〉(On Loving God)。我們摘錄了這文章的幾個部分,以饗讀者。讀的時候,請你自問:是什麼東西使它成為屬靈文學經典?讀的時候,我有什麼感覺—內疚?滿懷渴想?尷尬?完好?我怎樣愛神?我曾否想過愛神所得的獎賞?花些時間思想伯爾納的「水滴」例子。想像完全溶化在基督裡,但在這過程中又絲毫不失自我,會是怎麼樣的?讀完之後請反芻一下,品味你可能從中獲得的事物。
第一章:介紹基督教靈修學
什麼是基督教靈修學?
在過去二十年來,與靈修學(Spirituality)有關刊物的數量,可說是爆炸性地暴增。運動靈修學、靈修學十二步、新紀元靈修學,和每個可能存在的宗教運動之靈修學的書籍,比比皆是。麥可謹(Bernard McGinn)在他為《基督教靈修學報》(Christian Spirituality Bulletin)第一卷所寫的文章中,指出他為靈性一詞,找到了三十五個不同的定義。2 我懷疑當代西方文化是否效法了蛋頭先生(Humpty Dumpty)的榜樣;有人問到蛋頭先生對語言的用法時,他回答說:「我用字時,我說這字是什麼意義,它就...
推薦序
※導讀:
給來自星星的你¬¬-從《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談行動的力量
應仁祥(校園書房出版社主編)
靈修學的智慧與傳統就是要告訴你我,原來我們的生命組成是這麼豐富,充滿著各種可能。
前一陣子,有部非常受歡迎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劇情描述一個四百年前來到地球的外星人,與一位二十一世紀知名女星相遇的故事。為了增加戲劇張力,編劇安排外星人擁有某些超能力:可以瞬間移動、凍結時間,甚至力大無窮,還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
故事裡有個很有趣的橋段:某天早上起來,外星人突然發現,自己的超能力不見了。本來只要動個念頭,杯子就會自動移動到他手邊,如今他只能翻開棉被,親自走去倒水來喝。
我就好像外星人都敏俊,失去了曾經擁有的超能力。
超能力怎麼不見了?
我得承認,看到這一段,忍不住就想起了自己的信仰。我猜應該很多人都跟我有類似的經驗。記得剛接觸福音,知道神是怎麼愛我的那段日子,每天早上起來,都覺得精力無比充沛,整個世界因為耶穌大為不同。我很樂意跟人分享福音,也很願意去愛、去接納身邊各式各樣的人。教會、團契的服事,常想都沒想便承接下來,儘管時間表上排得密密麻麻,卻一點也不會叫苦,還覺得自己真的好榮幸,可以被神如此重用。
曾幾何時,當初信主的那股熱忱慢慢消失。十幾年的歲月下來,現在的我,經常覺得力量不夠。每天早上起來,想起當年彷彿超人般的自己,總是不勝唏噓。很多想做的、或是應該去做的事情,都已沒有力氣去做。每天光是日常的工作和家庭,就讓自己忙不過來了,又怎麼有力量去愛隔壁的鄰舍、教會的會友,甚至是多花一點時間陪小孩講講話?我就好像外星人都敏俊,失去了曾經擁有的超能力。
事實上,這個問題,正是古往今來各個靈修學大師討論的各種議題。有太多太多的基督徒,在信主一段日子之後,都發現自己愈來愈沒有熱情,力量消失。儘管每天靈修禱告、查經默想,規律地參加教會聚會,禱告會也從不缺席,可是仍然覺得自己的生命缺乏動能,行動缺乏力量。
問題出在「人論」這座「冰山」
原因究竟何在?靈修學認為,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太有限了。
或許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每一個人,就像是一座冰山。大家都知道,冰山的一角浮在水面上,但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沉在水面下的。當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只及於冰山上的一角,那麼不論靈修、禱告多認真,聖經讀再多遍,生命的改變仍只有表面。一開始,這些表面的改變確實給了我們一些力量,但是因為改變不夠深刻,當生命遇到難題挫折,這一點點的力量很快就消耗殆盡。
靈修學的價值就在這裡。古往今來的靈修大師知道,想要改變一個人,絕對不能只停留在冰山的一角。只有對藏在水面底下的部分有更多了解,讓轉變進到水面下,才有可能更像基督、更有足夠的力量去行神眼中各樣的善事。
想要改變一個人,絕對不能只停留在冰山的一角。
更進一步來講,靈修學花了很大的力量,在探討人論的層面。不同的靈修大師、作家用了各種角度,來為我們剖析「人」這個巨大的冰山。像《靈性操練真諦》作者魏樂德,就認為人彷彿是個同心圓,從裡到外共分成心靈、意志、情感、思想、身體、社會網絡等六個面向,要改變生命,不能只是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成長靈修學》的作者梅浩林,也用「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這段經文為基礎,分析人的四個組成部分,闡述我們如何讓每個部分轉向上帝。
冰山大百科
用這個「冰山理論」,來讀《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就會發現,這本書根本就是「冰山大全集」。作者霍華德(Evan B. Howard)在神學院教授靈修學多年,除廣泛涉獵兩千多年來神學家、靈修傳統對於人的種種看法,更從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自然科學等學科汲取資源,最終將所有資料,整理成前後一貫、完整而豐富的人論百科。
也因此,若說《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第三章是全書的重點,一點也不為過。在這章中,霍華德從人類經驗的角度,來分析一個人的組成部分。首先,他將人的組成劃分成認知、感性、意志三大區塊(彼此互有關連),這三大區塊又根據深淺不同的四個層次,細分出思想、感受、選擇、信念、習慣、世界觀、核心關注、生活型態、自我中心這十個部分。
如此細緻的劃分,讓我們可以更具體且實際地認識自己,當生命出現問題時,能夠依據書中指引,找出究竟是哪些部分出了問題,進而加以調整、改變,而不是把所有層次都混在一起,自己慌了手腳。放在信仰的語境來看,我們與神的互動關係,也必須一點一滴滲透到認知、感性、意志、思想、感受、選擇等等的部分,方有可能對神有完整的認識,真真正正成為一個新造的人(這也正是本書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內容)。
冰雕課程
接下來的第七、第八章,霍華德開始教導讀者,如何以這幅人論藍圖為基礎,進行更實際的靈命塑造、生命轉變的工程。換言之,因著對冰山有了完整的認識,我們就可以實際雕刻冰山,學習「冰雕課程」。當然,在雕塑完冰山之後,我們也要學習怎樣向外採取行動,第九到第十二章,霍華德為讀者準備了相當豐盛的內容,從禱告生活到對世界的關顧,從辨明神的旨意到回應時代最新的課題,都可以在本書最後的部分找到指引。
我們都不是外星人,沒有偶像劇裡描述的那種誇張超能力。然而,神造每個人都是特別的,生命的每個部份,不論是理智、情感、意志,或是身體感官,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都是神所賜下珍貴的禮物。善用這些禮物,讓生命散發光和熱,是神對我們的期許。靈修學的智慧與傳統就是要告訴你我,原來我們的生命組成是這麼豐富,充滿著各種可能,只要能好好培養,正確地引導,再平凡的人,都能在聖靈的幫助下,有力量去改變世界。
※導讀:
給來自星星的你¬¬-從《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談行動的力量
應仁祥(校園書房出版社主編)
靈修學的智慧與傳統就是要告訴你我,原來我們的生命組成是這麼豐富,充滿著各種可能。
前一陣子,有部非常受歡迎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劇情描述一個四百年前來到地球的外星人,與一位二十一世紀知名女星相遇的故事。為了增加戲劇張力,編劇安排外星人擁有某些超能力:可以瞬間移動、凍結時間,甚至力大無窮,還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
故事裡有個很有趣的橋段:某天早上起來,外星人突然發現,自己的超能力不見了。本來只要動個念...
作者序
「正如一滴水似乎完全消失在多量的酒裡面,承受了酒的味道和色澤;
正如赤熱的鐵在火光中變得難以辨別,原有的形狀消失不見;
人亦必須將自己屬乎人的感性,藉著某種不可言喻的方式,灌注在神的旨意裡面。」-《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
西方教會在過去20年來,興起對基督教靈修學研究的熱潮,在這股基督教靈修學探究裡,特別強調如何在實踐中,活出與神同行的關係,同時探索這個關係的生命動力如何運作。這波對基督教靈修學的研究不只是看重個人的觀點與感受,也是嚴謹、具學術能力的生命學問,是對基督教會的靈性經驗,進行系統化的調查和研究。
自古以來,「靈修」一詞常與隱修生活連結在一起,甚至被認為是個人的「自我修煉」(self-help),但是這樣簡化的靈修觀過於顧客導向,是一種自我陶醉,太過強調個人經驗,有逃避現實的傾向。我們需要對此作出反省。
其實,在早期的基督教靈修中,事奉、經文的反省及崇拜禮儀是一體的,因此所帶出的神學乃關乎生活信仰,而不單只是思想的問題。直到十二世紀大學的出現,神學成了一種理性推測的活動,而有了分科教育:即聖經神學、教義神學、靈修神學(或說禁慾神學),才把靈修與神學分開了。
為了對抗這種分隔,靈修大師畢德生偏愛用「靈修神學」(spiritual theology)來說明「靈修」一詞,因為神學沒有靈修,僅剩下空殼;靈修沒有神學,不免盲目。因此他認為「靈修」對於基督徒而言,必須把注意力放在「活出」這個層面,也就是,活出一切神透過聖經與耶穌的「啟示」,在我們的社群團體中活化出來。
我們的信仰、我們的行動、我們所交往的人,對我們與神之間關係與內涵都有影響。靈性操練幫助我們,穩行在作主門徒的道路上,讓我們愛神與愛鄰舍時,甚至在參與社會各樣公義與慈惠行動時,有厚實的生命作後盾。
而靈修(或說靈命進深的操練)是有方式可遵循的,教會要落實門徒的靈命進深,可以學習基督教大傳統的靈修操練方式。這些寶貴的傳統靈修資產,都是許多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的基督徒,透過長期默想的經歷,所得出千古認同的靈命進深之路。信徒靈命成長,重要的是要突破「罪」的問題,以及關顧這個世界。
今天,我們有幸承受兩千多年的靈修遺產,從初代沙漠教父於曠野尋找上帝,修院的嚴格生活中造就的生命自由,改教者以生命寫成的新教靈修傳統,到德蕾莎修女由窮人受苦的臉上看到基督等等,在在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基督教的靈修學,正是要探索歷世歷代的聖徒,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活出屬天的生命,嘗試從中找出我們可以學習和掌握的生命操練。
在後現代的21世紀,我們更需了解如何在當下的處境中,活出這份與神之間的關係,華人教會也應參與在當代的靈性大復興。因此,我們十分需要一本深入淺出的靈修學課本,幫助我們合乎中道地了解基督教靈修學的核心和豐富多元。
霍華德(Evan B. Howard)博士在2008年所完成的《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The Brazos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Spirituality)一書,正好提供我們一個清晰而整全的基督教靈修學視野,他引領我們認識廣闊基督教靈修傳統,從中幫助我們學習整全的生命塑造,讓基督徒的靈性操練,奠基在深厚的研究與實踐操練上。
「正如一滴水似乎完全消失在多量的酒裡面,承受了酒的味道和色澤;
正如赤熱的鐵在火光中變得難以辨別,原有的形狀消失不見;
人亦必須將自己屬乎人的感性,藉著某種不可言喻的方式,灌注在神的旨意裡面。」-《21世紀基督教靈修學導論》
西方教會在過去20年來,興起對基督教靈修學研究的熱潮,在這股基督教靈修學探究裡,特別強調如何在實踐中,活出與神同行的關係,同時探索這個關係的生命動力如何運作。這波對基督教靈修學的研究不只是看重個人的觀點與感受,也是嚴謹、具學術能力的生命學問,是對基督教會的靈性經驗,進行系統化的調...
目錄
※目錄與各章簡介
0. Introduction 導言
本書作者霍華德( Evan B. Howard )博士說明他寫作的觀點、本書的使用方式及其中的特式。
1. Introducing Christian Spirituality 介紹基督教靈修學
這章先幫助讀者對基督教靈修學有初步認識。從閱讀經典文章淺嘗基督教靈修學的豐富;之後引介關於靈修學研究的主要趨勢和議題,辨別靈修學和其他相關用語的相異之處,並認識靈修學的多樣化,以及合一之處。
2. Exploring Christian Spirituality 探索基督教靈修學
本章介紹基督教靈修學研究,從六個經驗領域提供資訊,使我們知道與神之間的關係如何;讀者將淺嚐聖言誦禱(lectio divina)這個古代做法。並從許多靈修學的重要資料,了解其貢獻,與每個經驗領域所涉及的危險。
3. Human Experience 人類經驗
認識「經驗」為何物,以及構成經驗的事物。運作、階段和關係―這些乃是人類經驗的特質,有助於界定身為個人或社群的我們究竟是誰。同時從探索自己的經驗中,人類經驗是如何塑造我們。
4. The God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基督教靈修學的神
介紹基督徒與之建立關係的那位神。不是討論神學,卻是最具神學性的一章,因為怎樣看神,將影響我們活出來那與神之間的關係。更加認識神,並探索我們是如何發展出對神的形像的知識,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
5. Christian Experience 基督徒的經驗
本章從神學的觀點,探索人類經驗的意義。幫助讀者了解人類在神計畫之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毀壞中,卻因基督和聖靈的工作得以復原。從基督教的觀點出發,提出結合哲學、人文學科與神學的洞見,來豐富我們的信仰。
6. The Divine-Human Relationship 神人關係
本章探索基督教靈修學的核心―神和人怎樣建立關係。首先學習關係是什麼;然後與神關係會是怎樣。認識神人關係中最基本的特色,與神關係廣泛而多樣的特點,以及其共同基本模式,並讓讀者重述屬於自己的與神關係史。
7. Christian Transformation 基督徒的轉變
在本章將看見「與神的關係」如何改變人。讀者將認識到基督徒轉變的特質:轉變如何從「與神的關係」中溢出,成為基督徒盼望及生命的中心。最後透過撰述你自己的屬靈自傳,來加強這個轉變。
8. Christian Spiritual Formation 靈命塑造
這一章我們學習基督徒的靈命塑造―如何在個人和群體與神的關係中,配合神的工作,助長持續的轉變。明白基督徒靈命塑造的基礎原則,任務和途徑,並透過撰寫自己的「靈修計畫」,信徒的靈命將被建立。
9. The Life of Prayer 禱告生活
本章將引領讀者進入禱告的世界。介紹禱告的語言、禱告的種類、禱告的方式、禱告的環境、禱告的歷史,並探討神的屬性對於禱告的意義,反思人類經驗,它如何表達於禱告中,而禱告如何展現人際關係的動態。
10. The Life of Care 關顧的生活
在這一章裡,讀者將被領入基督徒關顧的世界。學習關顧的生活是基督徒靈命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並能在對神、對人類經驗以及對復原的理解中,發現關顧靈修學對於一個人的政治行動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11. Christian Discernment 基督徒的辨明
本章探討關於基督徒辨明(discernment)的智慧:學習辨別什麼是從神而來,什麼不是。神希望我們了解並跟從祂。我們將看見不論群體及個人,要如何預備自己有辨明的能力,並帶出充滿信心的行動,改變生命及世界。
12. The Renewal of Christian Spirituality 基督教靈修學的更新
在這一章我們將整合前幾章所學的,探討更新的意涵,亦即將新生命帶入與神的關係中。在具轉變力量的神人關係中,發現基督徒更新的基礎;在聖經及教會歷史中,看見更新的週期。
※目錄與各章簡介
0. Introduction 導言
本書作者霍華德( Evan B. Howard )博士說明他寫作的觀點、本書的使用方式及其中的特式。
1. Introducing Christian Spirituality 介紹基督教靈修學
這章先幫助讀者對基督教靈修學有初步認識。從閱讀經典文章淺嘗基督教靈修學的豐富;之後引介關於靈修學研究的主要趨勢和議題,辨別靈修學和其他相關用語的相異之處,並認識靈修學的多樣化,以及合一之處。
2. Exploring Christian Spirituality 探索基督教靈修學
本章介紹基督教靈修學研究,從六個經驗領域提供資訊,使我們知道與神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