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橫練在乾隆、嘉慶時稱金鐘罩的鐵布衫法,立誓盟神,吞符念咒,神即附體,「刀槍炮彈不能傷身,槍炮子至身即落,皮膚毫無痕跡」的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反帝國主義旗幟,揚言能避槍炮刀兵「刀槍不入」,是民族主義的英雄還是貨真價實的盜匪?
一百多年前在中國北方發生的義和團運動,一直是近代史學界研究的一大重要課題。本書依據大量史料,對其爆發的主要原因,打洋教的實際情形,在八國聯軍之役中和潰敗後的表現等等,進行了認真梳理和考察,並在此基礎上,對其性質、作用和影響等諸多問題予以冷靜思考,理性辨析,提出了與充分肯定它的主流意識不同的獨到見解。資料扎實,史論結合,論證嚴密,觀點鮮明,評價客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有裨於本課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簡介:
侯宜傑,1938年生,江蘇省沛縣人。196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致力於以立憲運動和袁世凱為中心的清末民初政治史研究。著有《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袁世凱傳》、《百年家族——袁世凱》和長篇歷史小說《袁世凱三部曲》等,發表論文數十篇。
目錄
前言
一、義和團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
( 一)從教案看與列強侵略的關係
1.教案發生民、教皆有責任
2.平民訴訟受欺咎在中國官員
( 二)災荒饑餓是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
二、不是「反帝」是盜匪
( 一)義和團打洋教的實際情形
1.燒殺搶掠教民、平民和回民
2.燒殺搶勒官署官員
3.破壞鐵路電線
4.脅迫良民為其賣命
5.擾亂社會治安
( 二)「扶清滅洋」是假,掠奪財富是真
1.騙子的話絕不能信
2.真實目的在掠奪財富
( 三)不是「反帝」是盜匪
1.絕大多數教民皆良民
2.燒殺搶掠同胞不是「反帝」
3.貨真價實的盜匪
( 四)「滅洋」諸說商榷
1.籠統排外違背時代潮流
2.毀壞鐵路電線並非全為作戰
( 五)紀律及「誣衊」
1.燒殺搶掠勢在必行
2.怎樣看待史料
三、八國聯軍之役與愛國
( 一)何來八國聯軍之役
1.列強調兵保護使館無可非議
2.保衛使館確有必要
3.誰先違反國際公法
( 二)關於愛國諸問題
1.愛國之道
2.要不要信守條約
3.該不該反抗
4.能不能講和
5.義和團應不應上前線
四、所謂「英雄氣概」
( 一)戰場上的懦夫逃兵
1.廊坊戰役
2.天津戰役
3.北京戰役
( 二)抗擊聯軍的主力是官兵
( 三)「英勇」來自興奮藥
( 四)敗後表現
五、客觀評價義和團
( 一)貢獻云云牽強附會
1.義和團「阻止瓜分」缺少根據
2.清政府實行新政與義和團無關
3.義和團沒有推動辛亥革命
( 二)禍國殃民具體真實
【附錄】 徵引參考書目
前言
一、義和團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
( 一)從教案看與列強侵略的關係
1.教案發生民、教皆有責任
2.平民訴訟受欺咎在中國官員
( 二)災荒饑餓是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
二、不是「反帝」是盜匪
( 一)義和團打洋教的實際情形
1.燒殺搶掠教民、平民和回民
2.燒殺搶勒官署官員
3.破壞鐵路電線
4.脅迫良民為其賣命
5.擾亂社會治安
( 二)「扶清滅洋」是假,掠奪財富是真
1.騙子的話絕不能信
2.真實目的在掠奪財富
( 三)不是「反帝」是盜匪
1.絕大多數教民皆良民
2.燒殺搶掠同胞不是「反帝」
3.貨真價實的盜匪
(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