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無常與感恩
「無常」,雖只二字,可能於身,可能於心,看似好懂,卻很難受。難受之餘,因為須受,無法逃離,必須面對,自然痛苦。
痛苦之下,身心脆弱,難免煎熬。煎熬於身,煎熬於心,身心俱疲,人生輾轉。輾轉之間,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從而「感恩」。
從無常到感恩,可說是我人生的目前寫真。
6歲時火車意外,我雖失去左手,卻得到更多。父親因此,不畏家貧,讓我一路讀書,雖說當時無常痛苦,面對成長種種困難,但回憶大學時父親的感嘆:「你若毋給火車弄到,就免想要讀冊啊!」至今留下的,仍是無限的感恩。
國三下學期,在孜孜矻矻地準備聯考時,不小心傳染了結膜炎,導致左眼瞳孔潰爛,一個月來擔心受怕,難以安心讀書,最後左眼瞳孔留下疤痕,雖影響日後左眼的視力,但在聯考前幾週恢復視力,總算讓我還是僥倖進入南一中就讀。想來種種,雖然辛苦,但終究感恩。
高一打籃球,年少輕狂,橫衝直撞,搶籃板時爭先恐後,向上起跳時,剛好遇到同學的拐子,當手肘打到我的頭時,我不支倒地,顱外裂傷溢血。原想沒事,到保健室簡單包紮,就回家休息。沒料到,洗澡時頭昏目眩,送到醫院後一直精神渙散。被診斷為腦震盪後,在醫院住了一個月,仍然不見好。這一個月,是我人生最感恐怖的日子。每天頭腦虛空,常常不知所措,擔心學校功課進度,唯恐自己一輩子都這樣,整日擔心受怕,自己嚇著自己。回想起來,真是惶恐。所幸,外婆來看我時,告訴我要「勉強」(台語,意為「奮鬥」)時,讓我若有所悟地回神。之後,無論是母親找到草藥令我精神漸佳,還是導師百般協助使我不必休學,都令我十分感恩。
2006年暑假,有幸榮獲德國洪堡學術研究獎學金,到德國學術研究1年,期間為了寫憲法教科書,整天關在研究室修改舊稿與撰寫新文,到了2007年寒假,因疲勞過度,爆發了嚴重的痛風。在德國痛了兩個月,吃了無數的止痛藥,依然不見好轉。逼不得已,只好坐著輪椅上飛機,回到台灣治療。然而,台灣的醫院也是一間換過一間,中醫與西醫夾雜著吃藥,直到腳都變成紫色,還是未見成效。家人與朋友一直憂心與獻策,甚至輾轉到神壇求救。在民間,醫生無法處理的疾病,常常掉入了神壇之境。從無常到輾轉,從神壇又回到醫院,很擔心這是個輪迴。所幸,最後在身心安定之後,持續固定吃藥之餘,逐漸獲得好轉。其間的身心煎熬,讓我懂得,慈悲感恩。
最近一個月來,努力奮鬥於這本學術專論的撰寫,專注用功下,竟又忘記休息,這一週來天天耳鳴,第一天還不以為意,第二天變開始慌張,因為陌生而恐懼,看了西醫不見好轉,又看了中醫,至今也未見成效。唉!人真是有血有肉,毛病很多。無常總是環繞四周,我總是過度執著,不瞭解身體的有限性,到頭來,卻因為身體而困頓心理,無常可能在人生也是常,無常與常,或許也只是一念之間。不論如何,我還是感恩,因為最近的耳鳴,才讓我動手寫序,開始懂得無常與常之間的道理。
這本書,是作者投入宗教法學而思索的第二本學術專論,寫這本宗教法專論的主要目的,從專論名為「宗教團體、宗教法制與宗教教育」可知:是嘗試從宗教自由建構宗教團體、宗教法制與宗教教育在台灣的基礎。首先,從宗教自由出發,建構宗教團體自治與行政依法管制的理論基礎,討論國家行政依法管制時的界限(第二章);其次,從宗教自由作為基本權的憲法保障,檢討對宗教團體的財務管制(第三章);再者,從宗教自由的宗教憲法保障體系,檢討目前宗教團體法草案下的神壇管理問題(第四章);接著,針對宗教自由與宗教教育的衝突問題,在宗教教育在義務教育實踐上加以憲法分析(第五章);此外,在比較宗教法制上,也從德國基本法下宗教課程的規範上比較思考(第六章);最後,在結論與建議中,整合與檢討我國宗教團體、宗教法制與宗教教育的問題,期待能為21世紀的我國宗教法制,提供一個發展的藍圖(第七章)。
周敬凡、封昌宏、高嵐書、黃憶潔、林宗翰、莊惠婷、蔡汶含、許介仁、馮欣中、林修睿與黃宗菁等同學,都對這本書的出版有所貢獻,感謝他們。尤其是敬凡與汶含協助校對增補等繁重工作,在此特別致謝。此外,這本書的最新改版完成,還要感謝元照出版公司的良善互動與積極鼓勵,才能在此與讀者相見。
最後,這本書要用心獻給老天爺。沒有老天爺的用心安排,我的人生不可能如此多采多姿,我也無法深刻瞭解:無常與感恩。事實上,老天爺就是我的宗教,讓我謙卑面對生命,內心總是「謝天」。
許育典
2014年2月14日
寫於成大社科大樓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