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再也不用感到抱歉
彭雅倫(彭瑞麟孫女)
隱蔽的暗湧
德青老師總是自謙非學者亦非專家,然因其自身獨特的外交閱歷,使她一向專業,在與時代錯身的洪流中,獨自追尋著隱蔽的暗湧,持續將人類時間行進序列中的歷史事件,書寫為可供我輩讀者辨識的脈絡與變遷。
二○一四年德青老師將其著作《南向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的版稅,挹注於二○一六年與越南相關的系列講座中,開啟了她認識本書主角彊㭽王子的機緣。而後在一本日人所著的書籍中發現彊㭽王子的照片,原來是由台灣攝影家彭瑞麟拍攝的。
於是德青老師以攝影家彭瑞麟於一九三○年代,在大稻埕的阿波羅寫場為彊㭽王子拍攝的一張照片為起點,於二○二○年在網路發表專文,還原台灣與越南二境人民與官方接觸少被提及的歷史現場。再由這篇深獲讀者喜愛的文章啟始,往下深掘抵達史前時間的斷面,在《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一張照片背後不為人知的台越歷史》本書中,引領讀者跨越國境的界線,來到日本與法國,見證百年前一介台灣平民的個人生命經驗,如何與背負復國使命的越南王子交織一命,涉入二戰時局紛擾中驚心動魄的外交旅程。
潛入環繞台灣島嶼的深海
因為作者專心致志地書寫,讓我輩讀者好似比過去一個世代,更加接近祖父母輩的時代。當我們翻閱作者筆下的書頁時,「新的景象、新的視角也就不斷地出現」,這也是我最初開放「彭瑞麟資料庫」時,最為期待但同時也無從預料的風景。
身為彭瑞麟最小的孫女,我沒有與之相處的童年回憶,但是將阿公身前留下千餘筆書信、書籍、明信片、日記、照片與底片等掃描、翻譯、編碼為文史資料,再田調口訪與拍攝紀錄相關人士的口述歷史故事,並將過去學者專家評述彭瑞麟作品的文章、新聞、期刊、論文、書籍的文字等,一併整理在每一份文史資料裡……;這一路與夥伴先妤共同建立「彭瑞麟資料庫」的過程,讓我們與阿公更加靠近,彷彿走入阿公的生命裡。
而後我們也將建置達到階段性成果的資料庫,開放授權給專業工作者,其中包括了本書作者,洪德青老師。從二○二○年起,我與德青老師的訊息往返,經常是在指認資料庫裡影中人的背景身世與時代人物的相遇故事,又或者嘗試確認這封書信中的隻字片語與上本日記裡的草寫塗鴉的關係連結。「不管誰去注視思索普遍規則與事實的整體關聯,其中並没有什麼特別的意外看起來值得研究。在人類諸般事物的大海裡,從岸邊看過去,經常只能看到平滑的表面,幾乎不起一絲波紋,終端處是一條永恆的地平線。但是,滑向海洋,當漁夫的小船為之高舉,波浪此起彼伏,他確信看到了環繞週遭的高山和峽谷。」人是浩瀚神秘的水世界,歷史更如暗流變換,沈潛其中,才有可能觸及了人類與其所處時代,都未曾抵達的諱莫縱深。
再也不用感到抱歉
我與德青老師的第一次會面,是三年前在淡水線捷運站旁的連鎖咖啡店裡,當時每個桌前都端坐著懷揣不同心事的人們,有保險簽約的要務在身,也有眉頭緊鎖的卜卦者。雖然是初次相見,但是德青老師其人其言散發的能量,讓在店裡因為冷氣發抖的我,握著洋甘菊茶的手,也逐漸平靜了下來。話題聊到著手建置資料庫,是我遭逢母喪後開始的,老師因而分享著她身兼母職也堅持書寫的心路歷程。見面後到了家,老師的訊息傳來,鼓勵我,「毋需一直,懷抱著遺憾」,她相信若我的母親還在,也會這樣希望的。
而後幾年,我們維持書信往返,老師時不時與我交流書寫的心得以及對於出版的想像,我也關心著老師如何從異國生活汲取養分與攻克其中的關卡。於我而言,那杯捧在手心的溫熱依然持續著。記得一次老師提到描繪歷史人物的過程中,可能走入將之塑造為「英雄」的誤區;又或者書寫所謂大眾史與故事小說的分界,以及受到學界認可的嚴謹與吸引讀者的有趣能否兼顧。雖然,「在台語裡,陳述過去的事——『講古』,就是『說故事』」,但是,以台灣島上人民為主體的歷史書寫,其本身的歷史,仍在建構發展的階段,仍有諸多可供討論的空間。
在閱讀完《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一張照片背後不為人知的台越歷史》之後,我不禁想起,或許我們可以將認識歷史的過程,視作閱讀一本又一本「人類生活」的小說,而「人類的生活無非是『企求敘事的生活』(life in quest of narrative)」,等待著將被書寫的生活,期盼在訴說自己語言的地方得到承認。
當一本書的作者,潛入環繞台灣這塊島嶼周圍的時間洪流中,將目光投向不為人知的歷史事件,獨自追尋隱蔽其中的暗流脈動,嘗試打撈無名眾生終究埋沒的勞動,或許正是這樣的書寫,以台灣島嶼的土地和人民為主體開展台灣與世界的對話,就在此時此刻,作者不用為了自己竟然在說有趣的故事而感到抱歉,而我們終能擁有一個接著一個屬於台灣人的故事。於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也終於可能期待著,將自己從未盡之業抱持的遺憾之中解放出來,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