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過去和現在------李殿魁 教授
漢字是全世界的文字體系中歷史最悠久的。其他曾經存在過的古老文字,在各種文化的相互衝突和變化下,早就失去了紀錄語言的功能而成為歷史,只有漢字從古代一直沿用至今。要探究漢字的起源及其發展,就不能不從甲骨文說起。
做為古老漢字的形式,甲骨文出現的年代,至少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然而真正被發掘、認識,進而成為一門學問的時間,不過就是這一百多年的事,甲骨學大師董作賓先生出生於西元一八九五年,正好是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因為生病,發現藥材裡有一味龍骨上有字跡的前四年,而他的生命恰好見證和建立後世甲骨這門學問的開始,所有想認識甲骨學的人,皆不能繞過董作賓先生,他的科學考古發掘或是治學研究,至今不論臺灣或是對岸,甚至到全世界的甲骨研究者,都算得上是他的後輩晚生。
這短短百年間,從「甲骨」發現的內容,不僅橫跨語言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古代科技、天文曆法……,考證出的商代文化更是高度成熟的古文明象徵,農業有黍、麥、稻、粟等作物輪作,畜牧不僅有六畜,還有執駒、攻特、相馬等養殖知識,醫術上,也有內外科之分,從耳、鼻、喉、牙、婦產、小兒、針炙,皆有所論述,天文曆法的進步更是不在話下,從董作賓先生所著的《殷歷譜》中可知,商代不僅有嚴密的計時方式,更已經有閏月的概念了。這些令人驚嘆的文化發現,都是從一片片的甲骨文解讀和研究開始。
這本書的開始,是從董作賓先生的兒子董敏先生,想要推廣父親一生的最愛──甲骨文,讓它更普及化,讓更多人能了解,並對甲骨文產生興趣,因而有了這一本從董作賓先生的講義、手稿開始,加入先生的考古紀實,以及介紹甲骨文歷史和認識甲骨文的書籍。
所以書籍內容也得從董作賓先生說起:
「第一章 緣起:董作賓先生趣談甲骨文」,便是收錄先生於報章期刊的文章及上課的講義,針對甲骨文和漢字,所做出深入淺出的解讀和介紹,並加入圖示。
「第二章 發掘:重新發現甲骨文」,則從甲骨文戲劇化的被發現,到董作賓先生開始的科學考古,及甲骨學如何成為一門專業學問的歷程,一一介紹。
「第三章 回溯:甲骨文的誕生和演化」,則從甲骨的占卜和記載內容,探討商代的歷史和文化。
「第四章 閱讀:一起來認識甲骨文吧!」,從常用的六十個漢字開始,看文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文字的變化,並道出背後隱藏有趣的文字小故
事。
很多人也許會想,甲骨文和我有什麼關係呢? 但你會發現愈認識甲骨文,就愈能看出甲骨文和現代漢字的關聯,每一個字的字形、字象、字音、字義,從圖像而文字,都與中國文化緊密相關,也皆以六書的原則造字,我們書寫的文字,其實是不停成長、演進的活歷史,書寫文字的同時,也是記載文化的傳承。所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認識甲骨文呢? 那麼就從這本有趣的書開始吧!
本文作者為甲骨學學者/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