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品牌ECM唯一專書 爵士迷的聖殿 難以介定的好聲音
因為這個世界有光、有愛、有寬容,因此讓寂靜之外,有了可以相互取暖的溫度。
ECM(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這個特立獨行的小眾音樂品牌,像是現代心靈的聲音解毒劑,透過別樹一幟的音樂美學,安慰著現實生活中搖擺於屈服與倔強之間的靈魂。三十多年來不向任何音樂工業併購低頭,堅持著自己的選擇,無論是爵士樂、世界音樂、融合音樂,或是文學劇場與聲音的實驗結合,這些人在崎嶇的路上,踽踽獨行,享受著寂靜之美。
而午後的光、雨過的彤雲、酒吧裡一縷煙,千百人中的某個眼神,信手拈來的散文隨筆,私密的聆聽經驗化身為萬千事物,溫暖著ECM的聲音。
時而幽暗哀傷、時而甜美愉悅、時而靜謐悠揚、時而浩瀚遼闊。
音樂與文字的私密幽會,在嘈雜的塵世裡,任性地獨享著寂靜之外最美的聲音。
作者簡介:
李茶,1970年生,曾出版《寂靜之外》、《不穿襪的大提琴家》、《蔓延在小酒館的聲音》,翻譯《窗外有藍天》、《印度之旅》等。1997年起開始從事媒體出版,曾任城邦相映文化總編輯、儂儂雜誌社長等職。2008年底赴上海工作,後移居北京迄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朱平(肯夢創辦人.生活美學家)
須文蔚(詩人.文化評論家)
王聰威(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孫家璁(Muzik古典音樂雜誌發行人)
蔡康永說:「李茶,大部份時候,是拿寫情書的心情在寫音樂的。」
李茶說:「透過文字,我們終能更清楚的思考,透過音律,我們終能更確切的表達。」
我說:「Holy cow!我真的不知道李茶曾寫過一本這麼有深度的音樂書。」
《寂靜之外》這本書讓我突然間感到慚愧,倒不是慚愧這麼多年來居然沒能真正認識李茶,而是慚愧自己對音樂知識的貧乏。ECM(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是一個非常獨特且令人尊敬的唱片公司,而創辦人Manfred Eicher更是未來所有音樂製作人的英雄及偶像。不管是否為爵士、民族、世界音樂的愛好者,ECM一直是代表個人品味的象徵。在書中,看到Ketil跟李茶在輔仁大學校園散步時說到:「英吉利海峽隔斷了英國與歐陸,讓英國擁有了獨特的文化。」而同樣地,台灣海峽也讓台灣擁有了獨特的文化;過去親人失散的悲劇,讓我們更珍惜現在兩岸的交流互動。李茶的《寂靜之外》再版,更能讓現代少年輕狂!透過ECM的經典音樂,讓我們真的了解音樂是無國界、無政治意識、無宗教、無種族的;當您聽到Keith Jarrett及Jan Garbarek的音樂,您的感動與悸動是一樣如此地迴盪於音律中!
為此,謝謝您,李茶。
p.s. 我特別在YouTube上找到Keith Jarrett的《The Art of Improvisation》及Jan Garbarek的《Officium》,邊聽邊寫這篇推薦序,不亦快哉!在此也特別介紹一位我最喜愛的ECM歌唱家–Meredith Monk,希望大家也可以上YouTube聽聽看她的作品(http://www.youtube.com/watch?v=f_Xj3ID-ybw)。─朱平(肯夢創辦人.生活美學家)
ECM是小眾、多樣、詩意與幽微的獨立唱片公司,很少人能夠完全透徹他們的作品,李茶竟然願意耗費心力聆聽與研究,再以精美的小品文、日記與情書的體例寫樂評,文字極不安分,常有後現代的幽默與諧擬(parody),讓閱讀艱澀的音樂知識充滿趣味,也更激發聆聽爵士、現代音樂、民族音樂甚至宗教音樂的熱情。李茶開創音樂散文的新體例與標竿,恐怕一時之間很難有人可以追趕上。─須文蔚(詩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主任)
我是個音痴,常常聽了很多音樂也不知道好聽在哪裡,但是《寂靜之外》讓我知道原來像ECM這麼冷門的音樂也如此有趣,又有生活感!這本書不僅是我的ECM啟蒙書,更是我長久以來鍾愛的散文集,我以前其實有偷偷地練習著這樣的風格,能夠這樣子寫文章,真是太帥氣了!─王聰威(《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ECM的唱片帶給我許多美好的聆聽經驗,而閱讀李茶的寂靜之外,又喚起了那已塵封的記憶。
─孫家璁(Muzik古典音樂雜誌發行人)
名人推薦:朱平(肯夢創辦人.生活美學家)
須文蔚(詩人.文化評論家)
王聰威(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孫家璁(Muzik古典音樂雜誌發行人)
蔡康永說:「李茶,大部份時候,是拿寫情書的心情在寫音樂的。」
李茶說:「透過文字,我們終能更清楚的思考,透過音律,我們終能更確切的表達。」
我說:「Holy cow!我真的不知道李茶曾寫過一本這麼有深度的音樂書。」
《寂靜之外》這本書讓我突然間感到慚愧,倒不是慚愧這麼多年來居然沒能真正認識李茶,而是慚愧自己對音樂知識的貧乏。ECM(Edition of Contemporary Music)是一個非常獨...
章節試閱
前言
《寂靜之外──ECM的聲音》使用說明書
我們常因攝取過量不當聲音而產生暫時性音感麻痺,或因不之如何改善現存音樂工業大量複製而引起的無奈與煩躁感,本單位各針對以上問題而研發出此一產品:《寂靜之外──ECM的聲音》,試圖解決聽覺與都市心靈狹隘症的困擾。
【成分】
本產品以ECM精質音樂萃取文字精華為主要內容,在以上選紙漿廣效優等圖文排版為誘導劑,霧批180磅紙四色印刷為外層,以達怡心悅目之療效,又兼及無副作用之前提。
【各部分簡介】
《寂靜之外──ECM的聲音》乃一五層結構之單位產品,各單元效力如下:
1. 北美傳說
此部分以北美爵士樂為主,逐一介紹ECM爵士藝人的音樂特色,並輔以大量情感激素,試提供較貼切的音樂對位形容。
2. 歐洲童話
由於北美的爵士風擴及歐洲,在該大陸結出不同的果實,故此單元除說明藝人特性外,尚欲釐清歐、美傳承之異同。
3. 文化尋根
每個區域都有屬於自己傳統的歷史產物,而此類成份採擷與保存均屬不易,極其容易揮發於時間支流中,故特別打足燈光介紹抱持「關懷本土」理念的各國音樂工作者,並希冀能藉此激勵此道中人。
4. 民族融合
關心本土之餘,尚應尊重他人,故延續上述各部分,以爵士樂的自由理念為基礎,重以新生固有文化為誘因,此部分乃以小火慢熬,又有人稱「世界音樂」。
5. 實驗室
有些人就是在遊戲規則之外,難以歸類,而這種聲音又稱「實驗音樂」,其難度甚高,提煉不易,且製造者必須膽大心細,並具開疆拓土之至,長期接觸,有活性思維之益處。
【功能】
本產品有以下功能:
1. 能發揮確實而充分的效力,使用後,有助對ECM聲音的認識,同時略為增加一點對各種類型音樂的了解,並領略爵士樂提倡的自由精神。
2. 能長久保存,不至因氣候或時間遞移而變質減效,因其並非以感熱紙印刷,故保存期限長,且亦非是與銷售市場結合之產品,其與文字遊戲和優游心境並存,故不受商業影響。
【用法】
本產品乃普通級外用,但過於年幼之兒童不宜,以免其撕碎後內服。若發生此類誤食之不幸,請立即服用大量冷開水,並送醫救治。
有自主力之成人可酌量隨興,並可重複使用。
【適應症】
耳酸過多,耳欲不振,耳痛,耳飽脹,市場聲音消化不良,耳內異常發酵,聲音中毒……
【注意】
本產品耐高溫高熱並防磁波,但不防水防蛀,故宜置於乾燥通風易取處,並常翻動以保新鮮。
【警告】
本產品個人偏好取向慎重,若以此為購物指南,發生意外,恕不負責,且本產品切忌兼為攻擊作者的武器。
適用攻擊本書作者的武器:非暴力用的古匕首,音樂,鼓勵與建議。
【附註】
作者說:文字與音樂,都是值得終生耽溺的對象。
本說明書乃參照「田邊胃腸藥」之內附說明格式,若有未盡周詳處,請見諒。
燈與星
必須承認,一開始我並不喜歡《燈與星》(The Lamp and the Star ECM 1372)這張作品,因為我不喜歡不開門見山的東西。後來,我被艾娜.基曼妮斯的美聲吸引,才認真看待它。
奇怪的是,出身敲擊樂的艾力克斯.克林(Alex Cline)並未將他最擅長的部分放在主位,反而將大提琴、鋼琴與人聲打足了光,而他自己的金屬敲擊細碎的隱藏於後。我想,那也許正是他將作品命名為《燈與星》之故,星是有距離且遙不可及的閃爍著,正如敲擊樂的位置一般。
但燈光是那麼實際的在人身邊,星星總是存在卻看不見,看見卻又留不住。
基曼妮斯的聲音宛如聖頌,以純美的形象描繪著夜晚,而這些音樂的標題全和聖祭有關,在克林的心中,夜晚或是靜謐不可侵犯,燈與星交織成一種如透過玉石而射出的光芒,樂曲中看似稀散的形式又以大提琴的音絃串起。
於是夜晚,一顆一顆的星閃亮,一排一排的燈點燃,然後再一顆一顆的逃跑,一排一排的熄滅。
光與音符的追逐。
在節奏森林中狩獵
這是完全不和諧中的意外和諧。
曾與鍵盤手瓊.拜克(Jon Balke)共組樂團,並合作Bande à Part(ECM 1319),後與吉他手弗洛德.艾那斯(Frode Alnaes)合作《飛行》(Aero ECM 1367)的挪威團體「Masqualero」。在他們的第三張作品中,回歸最原始的四人組合,由資歷較深的貝斯手安德森與鼓手瓊.克里斯坦森,帶領雄心萬丈的年輕薩克斯風手布恩伯格(Tore Brunborg)與小喇叭手摩威爾(Nils Petter Molvaer),以全新的概念,形成了《再—進入》(Re-Enter ECM 1437)。
《再—進入》以高度的想像力與互動,譜成一支又一支迷人的曲子。同名曲〈Re-Enter〉以傳統爵士的模式重新排列,而形成了全新的現代順序。而貝斯手安德森的〈小曲〉(Little Song),則是一首多重節奏的優美小曲,鼓手給予它憂鬱的主題,而敏感的敲擊樂延續著聲音的情緒。
而冒險成份重的〈發現另一隻動物〉(Find Another Animal)則猶如狩獵,克里斯坦森小心謹慎的加入放克節奏創造了繁密的氣氛,使他的夥伴們得以放肆的深入森林中,在基本結構下恣意捕取想要的音符。
《再—進入》與Masqualero之前兩張作品最大不同處,即在於這張作品中,他們以節奏做為主要的布局,鼓與貝斯縝密的引勒出即興藍圖,年輕的小喇叭與薩克斯風才得以在其中,透過自覺式的思慮,吹奏出完美的線條。
也許他們的基點是不和諧的,但卻在相互碰撞下,激出了和諧的火花。
給J. P. 的信
J. P.:
你對揚.葛伯瑞克的音樂產生好奇,實在太好了。因為認識揚,就像是聽到了歐洲自由爵士樂的源頭。
其實你的朋友說那是「解放爵士」,與我說那是「自由爵士」,並不是傳述有誤,而是二者指的是同一件事。
關於這個名詞的譯法,我也鬱悶了很久,因為free Jazz一詞確實是很難譯出,它所指的是種完全的自由,擺脫所有音樂的傳統。
這支追求自由的爵士樂會被稱為「free Jazz」。主要是來自美國爵士樂先鋒奧涅.寇曼於1961年出版的Free Jazz專輯,在這張作品中,寇曼打破原有的調性與規則,讓音符發射後如霰彈槍般,呈自由落體降下,即興沒有任何束縛的演奏方式,震驚了美國爵士樂壇,故這種沒有包袱的爵士樂就被定名為「free Jazz」。
如果故事到此完畢,那麼譯為「自由爵士」是沒有問題,但像爵士樂這種發自生活經驗的音樂,多少是會反映社會狀況的。寇曼的Free Jazz發現了新的語言方式,而另一位自由爵士大師約翰.寇川於1962年去世,死後,他獨創的薩克斯風語彙方得傳誦開來,且有趣的是,他音樂的散布,竟和社會反抗運動產生了平行發展,尤其對新一輩的樂手影響甚鉅。
音樂與政治上的自覺同時進行,使得這個名詞的翻譯產生了困擾,英文中的free本就可有二解,自由與解放可以並存,但中文上則較有區隔,我之所以選擇「自由爵士」一詞,是因為「解放爵士」這個詞中的政治意涵,在六○年代黑人反抗運動上較有意義,但實際上像查理.海頓那樣,參與社會運動的樂手也並不多。我想還是以貼近音樂本身的字眼來陳述比較好。
寇川的薩克斯風影響到揚.葛伯瑞克的音樂理念,而揚的天賦與才思又使他成為歐洲爵士的主要導師,但演變至今,面貌已和美國爵士大不相同了。與其稱之為自由爵士,倒不如說是「自由即興」(free improvisation)來得更貼切,揚到後來也不認為自己的音樂是爵士樂了呢!
至於你問到維撒拉(Edward Vesala)的芬蘭探戈曲(天啊!你居然喜歡他?!)你可先聽《雪》(Lumi ECM 1339)中的〈Fingo〉,那是首很美的探戈,此外在《哀悼爵士》(Ode to the Death of Jazz ECM 1413)中,有一曲〈A Glimmer of Sepal〉是其姊妹作,而《看不見的風暴》(Invisible Storm ECM 1461)中也有明亮愉快的探戈舞曲,最近新作《北歐畫廊》(Nordic Gallery ECM 1541)的〈Bluego〉也是頗緻趣的芬蘭探戈。
這是我少數能接受他的曲子,他的作品實在太冷太硬了,好嚴肅。有個精通音樂的朋友說,這就是音樂地理學,北歐的作品多半都有種剛毅的特質,不柔和的旋律線。
我突然想到賈木許的片子之〈地球之夜〉(Night of the Earth)中的最後一個故事,在奧斯陸的那個計程車司機的面孔,很硬的輪廓,但卻藏著一顆溫暖脆弱的心……
R.
來自水鄉的聲音
挪威戲劇家易卜生(Henrik Ibsen)說:「挪威人是被水催眠的。」百分之七十五的挪威人,都居住在看得到海岸的地方,他們靠水力發電改善不良的日照,靠海中得到的漁獲、海底石油以及天然氣為生,就連「挪威」二都是來自挪威語中的「北路」而命名,「北路」正是一條離岸的水道,稱此處為水鄉,是絕不誇張的。
曾和揚.葛伯瑞克在Triptykon中合作,以民謠融合爵士的貝斯手阿瑞.安德森,直到多年後再次合作Rosensfole(ECM 1402)時,才開始對挪威民謠產生研究的興趣,1988年起,他和挪威南方民謠專家克莉斯坦.布萊頓.伯格(Kirsten Bråten Berg)開始著手策劃《英雄傳說》(Sagn ECM 1435),一張屬於民謠的爵士樂。
一般而言,民謠或民間音樂(Folk song)大多是以歌唱為主,這是因為它本身具有實用目的,伴隨著日常生活而發展的,如工作、飲酒、戰爭……等,以敘事形式而口傳歷史事蹟或神話,當然,如此也就產生了其不易追溯原貌的困難,因為傳到後來,都成了「集體創作」的成果。
而現今所存的民謠,更有大多數是「藝術化」的結果,時間的遞嬗致使其中可能經過擅樂理者加以修飾整理,成為嚴謹的曲譜,方得繼續流傳而不致湮沒。但不管我們能聽到的是原始的或藝術化了的民謠,在一個高度工業與文明化的社會中,民謠幾乎是歷史課本中才會看見的名詞,先民的生活對現代人而言,似乎是無足輕重的。
但在挪威,近年來則因一些音樂家的提倡,使民謠的生命有延續下去的可能,例如葛伯瑞克不斷的和其他國家樂手合作,希望透過文化上的相互激盪,而為挪威民謠注入新血。而安德森也開始朝這個方向努力。
如《英雄傳說》正是透過伯格透明清澈的歌聲,唱出十八世紀的四行詩或十七世紀的民間故事,整張作品都可以聽見其用心之處,包括頭尾呼應的旋律,堅定又柔和的吉他伴隨著沉厚的貝斯,薩克斯風昂揚的和著歌唱……
然而那依海為生的水感,當然部分得歸功於我所愛的那那.威斯康辛諾(Nana Vasconcelos),這位巴西籍的打擊樂手,此次必定帶給安德森不少文化上的衝擊,包括他所用的樂器。
威斯康辛諾以一種竹片感很重的東西製造出海浪沖擊的擬聲,這種方式在他和安德森合作的《如果你看得夠遠》(If You Look Far Enough ECM 1493)中,可以聽得更清楚,那有點像是拿兩把竹筷子在手中相互打擊,透過彈撞而產生的(我曾問過熟悉樂器的朋友那叫什麼名字,朋友回答我:「什麼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聲音是不是你要的。」說得真好,我突然覺得我好像在和史帝芬.米克斯對話),韻律和波動兼具,以此形容海是很貼切的。
因為在挪威,海洋的險峻早是司空見慣,更多的時間,他們看見的是海的細微變化,或僅是晚上聽見夜浪拍岸。
詩人羅伯特.克禮說:「如果你看得夠遠,你會看到這裡一切都是水。」
安德森以前半句為主,做為新作的標題《如果你看得夠遠》,並將其拆為兩句,形成此張作品的中心:水鄉紀事。除了威斯康辛諾外,這回還加入了羅夫.托納的吉他,以及奧東.克禮夫(Audun Kleive)的響絃鼓。
原本打算要做一張貝斯獨奏的作品,但在此卻僅有〈Jonah〉一曲是僅由貝斯單獨現身,其他的作品都是合奏,以各種獨特的形式敘述水的不同面向,我原先並不以為貝斯的緩慢可以敘述出水的靈動,但在聽過〈Jonah〉之後就改觀了,以示我從善如流。安德森以一種氣定神閒的態度,說出水的平緩與柔和,一種溫滑沁心的感受自低吟的貝斯中傳來,像是夜晚看海般,聞海的味道,迎海上微風,美妙而寧靜的感覺。
持續著民謠爵士的方向,安德森以即興的方式和樂手們合作,《如果你看得夠遠》嚴格上來說,民謠成分是少於《英雄傳說》許多的,但另一方面,它也證明了自然的融合方式是可以復甦且更新我們對民謠的認知。
水之紀事
「Rosendal在挪威的西岸,那兒的天氣與光線恆常變化多端,而水無所不在,在峽灣裡,它是海洋的一部分,在山裡,他就是巨大的冰河,經由無數小溪流向海洋。」
這種匯流與融合的感覺,正是Ketil Bjørnstad想表達的景象。出身於良好古典樂訓練的Bjørnstad,因受小喇叭手麥爾斯.戴維斯以及約翰.寇川的影響,對古典樂所不允許的「即興」產生了興趣,進而邁向爵士樂。不過必須承認的是,他的演奏中,寇川的影子雖隱約可見,但除了即興外,傳統爵士的成分並不十分多,這形成了他音樂的一個特色,精簡而迷人。
聽Bjørnstad的音樂敘述,可以聯想到詩人的思考,他的敏感度以及表達方式極為文學,事實上他在挪威亦是個知名作家,當冬眠開始時,他的靈感就源源不斷泉湧而出,夏天譜曲,冬天寫書,似乎是他不由自主的生物時鐘。
《水之紀事》(Water Stories ECM 1503)共分12部分,原是為了1992年的Rosendal音樂節而作,且決定由Chaser為首席獨奏,後才進錄音室留下音樂軌跡。匯流的景色與吉他構成這部樂曲的起點,釋放出對自然的情感,而這也是他們第一次讓吉他和電鋼琴組合,創新大膽。
此外,鼓手Per Hillestad曾是搖滾樂團「A-Ha」的一員,他在此的表現可圈可點,相當稱職。
J. P. 的回信
R.:
上信收到,近來可好?
原來一個小小的音樂名詞,就可以扯上這麼多世紀的演變,真是麻煩。
但我最近聽了您老大力推薦的《十二個月亮》(Twelve Moons ECM 1500),心中對君之眼光大感懷疑,這種放肆自己縱情任性的音樂,簡直敗壞理性與善良風俗,勸君要小心,我輩莘莘學子,當注意節制與心性之克制。
芬蘭鼓手維撒拉的Nan Madol(ECM 1077),實在不錯,他對聲音色調差異十分敏銳,他的旋律,深深烙印於我心,似是自我靈魂深處爆發出來,並將與我永恆存在。
我幾乎不能相信這是1976年的作品,因其意念新穎,尤其是〈生命之愛〉(Love For Living)一曲,以豎琴彈奏出古箏風味,醞釀出大江東去浪淘盡之東方深遠感,但〈Areoue Vlor〉中似有中國老歌摻入,是怎麼一回事?
你有空可否多跟我說說這位先生的事?
前言
《寂靜之外──ECM的聲音》使用說明書
我們常因攝取過量不當聲音而產生暫時性音感麻痺,或因不之如何改善現存音樂工業大量複製而引起的無奈與煩躁感,本單位各針對以上問題而研發出此一產品:《寂靜之外──ECM的聲音》,試圖解決聽覺與都市心靈狹隘症的困擾。
【成分】
本產品以ECM精質音樂萃取文字精華為主要內容,在以上選紙漿廣效優等圖文排版為誘導劑,霧批180磅紙四色印刷為外層,以達怡心悅目之療效,又兼及無副作用之前提。
【各部分簡介】
《寂靜之外──ECM的聲音》乃一五層結構之單位產品,各單元效力如下:
1. 北...
作者序
愛寫情書的口譯員 蔡康永
1
有人喜歡把保險套當成氣球吹,有人專門用聖經打扁蒼蠅。
有人靠痣的位置來記憶歷任女朋友。有人把聽的音樂寫成了讀的書。
世界跟世界之間的虛線,房間跟房間之間的牆壁,他們不太放在心上。
用人類的邏輯,理直氣壯的把聖誕老人和上帝都畫成了白鬍子老公公;原來負責在長安陪葬的石頭人,被挖出來放在佛羅倫斯別墅的餐桌上,呆呆望著南瓜餡的義大利餃子冒煙。
每個世界都變著新壁紙、每個房間都換著新燈泡,他們,起勁的把這個搬進來,把那個挪上去,裝潢著一個又一個的小宇宙。
原本不相干的,一下變得都相干了。
2
這些起勁的人當中,顯然有一個叫李茶。她並不是那個用聖經打蒼蠅的,她是那個把音樂寫成書的。
這件事情,我就沒有勇氣做。
我沒有勇氣寫我聽音樂的事情,我是想一想都覺得累,好像被聯合國捉去國際和平會議上當口譯員,手銬般的耳機銬在頭頂,聽的明明是土耳其文,卻硬要轉變成瑞典話說出來。
即使是要把小白兔從高帽子裡拎出來,也不會這麼麻煩吧。
3
已經住到曼哈頓去了的大編輯邱剛健,每次都喜歡堆起不懷好意的笑容,嘿嘿嘿的對我說:「蔡康永,你的影評……寫得很好哩。」
他就送了一本《作家談畫家》的書給我,裡面有卡繆寫巴爾蒂斯、海明威寫米羅、諾曼梅勒寫畢卡索、里爾克寫塞尚、紀涅寫林布蘭特……一堆大作家乖乖戴上了耳機、做藝術聯合國的口譯員。
當中有一篇是酷霸娘子葛楚.絲坦寫馬諦斯的,文如其人,很臭屁的賣弄她的機智。
她如果真的去當聯合國口譯,我敢打賭開會的所有大使都不好意思在她面前說話了。
還好,有霸氣的女生,也有溫柔的女生。ECM的音樂,比起馬諦斯的畫來,當然不見得好搞到哪裡去;可是李茶比起葛楚.絲坦來,就教我們男生輕鬆多了。
李茶,大部分時候,是拿寫情書的心情,在寫音樂的。
確實也有很多篇,李茶很正經的在談音樂地理學、流派演變史、專有名詞定義,不過我看李茶最開心的時候,還是在以寫情書的心情,跟這個世界對話的時候──ECM出的好音樂,對李茶來說,必須是美好世界的一部分,才生動得起來……
「……史瓦洛是我的手帕、蜂蜜蛋糕、與愛人……」
「……托納《公開的情書》能給我的,你和生活都過於吝嗇,不肯哄騙我……」
「……對我這種剛好站在天鷹右邊的愛哭鬼而書……」
被李茶這麼一寫,整個男人兮兮的ECM,突然間成了小公主的玫瑰花園了嘛?!
這樣有什麼不好嗎?
當然也很好。想想看,每個駐聯合國大使,從耳機裡聽到的口譯都充滿了柔情,大家都會變得很善良、很甜美吧。
4
李茶還講了不少ECM這批音樂家的事,對我這個只聽音樂、不聽樂師講話的人來說,這也是很不錯的樂趣。這份樂趣,當然不是聽音樂的樂趣,而是「又多知道一個像樣的人」的樂趣。
比方說,李茶提到保羅.吉傑時,說他每年都會因為拒付軍稅,而坐牢幾天,所以他把監獄大門的關門巨響,也錄在音樂裡。
這個保羅.吉傑實在帥得討人喜歡,但不表示我會愛聽監獄關門的聲音吧。
5
沒有爵士樂、廿年內也不可能有爵士樂的臺北,跑出了像李茶這樣一個以「自由、朋友」為最高標準的聆聽者來,而且還寫成了這麼多字!如果我是ECM的老闆,肯定會感動得要命了。
可是,我只是蔡康永,既沒有像巴哈、普契尼那樣的迷上ECM的音樂,也不太認得李茶是誰。
只因為李茶說如果我寫這篇序,她就會很開心,所以我就寫了。
沒有什麼,是比讓小女生開心更重要的事了。
愛寫情書的口譯員 蔡康永
1
有人喜歡把保險套當成氣球吹,有人專門用聖經打扁蒼蠅。
有人靠痣的位置來記憶歷任女朋友。有人把聽的音樂寫成了讀的書。
世界跟世界之間的虛線,房間跟房間之間的牆壁,他們不太放在心上。
用人類的邏輯,理直氣壯的把聖誕老人和上帝都畫成了白鬍子老公公;原來負責在長安陪葬的石頭人,被挖出來放在佛羅倫斯別墅的餐桌上,呆呆望著南瓜餡的義大利餃子冒煙。
每個世界都變著新壁紙、每個房間都換著新燈泡,他們,起勁的把這個搬進來,把那個挪上去,裝潢著一個又一個的小宇宙。
原本不相干的,一下變...
目錄
序 愛寫情書的口譯員 蔡康永
前言 《寂靜之外──ECM的聲音》使用說明書
1北美傳說
由此開始
1961年,春
理智的叛逆
真我的風采
時間說明一切
低音日誌
我的手帕、蜂蜜蛋糕、與愛人
瘋狂演奏會
哈爾的爵士鐘
日記一則之南美陽光
公開的情書
音樂電報
濃郁水彩畫
吉他涼拌風琴,好吃!
先生,有您的快遞
俯拾皆詩的無盡
鳥兒開會
周而復始的歌唱
某種渴望
音樂漫遊者
日記一則之我愛科隆
綿延的詩篇
聽!他們在跳舞
水晶盛會
尋找一妻多夫制
時代廣場
不經意說起
身體泅泳
呼喚
離水之魚
日記一則之雲淡風輕
城市鄉巴佬
全面出擊
褒姒不能敗幽王
潘金蓮如何勾引西門慶
多愁善感的鋼琴師
時光不返
靦腆小喇叭
2 歐洲童話
給J. P.的信
詭譎的雲端
和眼球轉動比賽
夢中的汽笛
給J. P.的信
瓶中世界
星之氛圍
旅程的終點
J. P.的回信
極光地帶
燈與星
在節奏森林中狩獵
給J. P.的信
來自水鄉的聲音
水之紀事
J. P. 的回信
紅色靈魂
另類賽倫
不能熄滅的樂火
給J. P.的信
煮一杯上選咖啡
風箏的那一端
記憶中的冬天
私我之城
探索新天地
J. P.的回信
火山就要爆發了
遇見100%的貝斯手
固執的情人
給J. P.的信
所以我寫
3 文化尋根
給J. P.的信
進入拉丁美洲
音樂無國籍
失血的大提琴
來自雨林的聲音
J. P.的回信
奴隸之舞
狂歡時節
靈魂的祕密
一千零一夜
給J. P. 的信
民間之歌
溫柔的史書
阿根廷手風琴師
南方的古老傳說
沙魯茲家族音樂會
J. P.的回信
美麗的廢園
蛇神的嘆息
文化爵士
霧中的希臘
給J. P.的信
4 民族融合
J. P.的回信
苦酒的喪禮
一首名叫「尊敬」的歌
鄉愁
聚光燈下的靈魂
給J. P.的信
文化麻辣燙
影像之外
長白山彼邊
埋藏在片段裡的印度
J. P.的回信
帶著吉他去旅行
暗夜逃亡
給J. P.的信
尋寶遊戲
耳朵瑜珈術
黎明之舞
5 實驗室
會唱歌的鼓
神祕之旅
日記一則之完全告解
秋日敘事詩
親愛的大提琴手
連篇歌謠
聖堂教父即興版
日記一則之魔咒纏身
如果山能歌唱
電梯驚魂記
實驗室大爆炸
日記一則之天鷹傳說
音樂共同體
荒謬,無言以對
場景
日記一則之非常靈性
音樂奇觀
靜默之聲
破曉之前
2013年後記
【附錄】次於寂靜的聲音
序 愛寫情書的口譯員 蔡康永
前言 《寂靜之外──ECM的聲音》使用說明書
1北美傳說
由此開始
1961年,春
理智的叛逆
真我的風采
時間說明一切
低音日誌
我的手帕、蜂蜜蛋糕、與愛人
瘋狂演奏會
哈爾的爵士鐘
日記一則之南美陽光
公開的情書
音樂電報
濃郁水彩畫
吉他涼拌風琴,好吃!
先生,有您的快遞
俯拾皆詩的無盡
鳥兒開會
周而復始的歌唱
某種渴望
音樂漫遊者
日記一則之我愛科隆
綿延的詩篇
聽!他們在跳舞
水晶盛會
尋找一妻多夫制
時代廣場
不經意說起
身體泅泳
呼喚
離水之魚
日記一則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