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在經歷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與核心能力養成後,其就業條件或軟實力等是否足以因應國際化市場競爭趨勢,值得深思檢討。
★本書邀請9所各具特色的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UCAN計畫辦公室參與撰寫,帶領讀者快速地領略各校辦理特色及學生就業力表現。
教育本著於增加學識涵養、健全人格發展、培養一技之長。
在校務研究中,學生學習成效係各大學校院關注的校務治理議題,就業力即成為學生學習表現的關鍵評估指標。大學生在經歷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與核心能力養成後,面對國內外就業職場的競爭壓力,其就業條件或軟實力等是否足以因應國際化市場競爭趨勢,值得大學管理者深思檢討。
本書由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邀請9所各具特色的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UCAN計畫辦公室參與撰寫,主筆者皆為學校各級重要領導者,除對校務研究有深入的了解外,其豐富的行政經驗,將帶領讀者快速地領略各校辦理特色及學生就業力表現。另外,透過校務研究及數據分析,協助校內決策調整及問題改善,進一步體認善用數據之重要性,其作法可作為各大學對校務決策之參考。
作者簡介:
總編輯/廖慶榮
現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校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講座教授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常務理事
經歷:
國科會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召集人
==================
責任主編/何希慧
現職: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第三屆祕書長
東南亞校務研究協會(SEAAIR)祕書處委員會委員
==================
責任主編/陳錦華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大數據科技及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數據處統計中心、數據處校務研究中心主任
章節試閱
│校務研究於學生就業與發展議題中扮演之角色│
壹、前言
文化大學現有教師約1,600名、學生約2萬5千名,其中約1,300名為外籍生,以及13個學院,包括文學、國際暨外語、理學、法學、社會科學、農學、工學、商學、新聞傳播、藝術、環境設計、教育及體育運動健康等學術領域,大學部62系組、碩士班47所組、博士班11所,乃為一所科系多元、完備的綜合性大學;不僅可讓學生選擇專長研讀,更可為興趣廣博的青年學子,提供跨領域的學習機會。此外,本校於北、中、南都會區設有推廣教育部,為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理想園地。
================================
│學生學習歷程及就業發展之關聯探討│
壹、前言
自玄奘大學校務研究中心成立以來,致力於協助各單位分析資料,提供業務決策的數據參考。透過事實資料,如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等面向進行分析,描繪大學生學習發展歷程,並將分析所得資料回饋給教學單位,提供教師學生的學習樣貌與成效。同時作為教學方向調整、教學創新與課程改革等重要依據,其中以學生學習乃至就業發展等一系列發展歷程,更是校務研究一直以來目光的焦點。因此我們致力於發展如何檢視與驗收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及成效的方法,了解學生經由學習所引發的變化。例如透過檢視學生經由學習的歷程後,是否獲得學習成就、特質、能力等改變,藉此評估學生學習成效,此做法也和目前主流教育研究成果的想法一致(劉興郁、蔡瑞敏,2006)。
================================
│南華大學畢業生追蹤與雇主滿意度調查――六大核心能力分析│
壹、前言
再者,南華大學(以下簡稱本校)是星雲大師基於宗教辦學理念,集百萬人興學願力所創辦的綜合型大學,以「慧道中流」為校訓,學校定位為「具有生命關懷、公益公義取向的教學卓越大學」。自林聰明校長於102年1月接任後,本校辦學績效呈現飛躍成長,連續六年獲選設立「國家級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自105至108年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綠色大學百大學校」,近兩年獲頒行政院「國家品質獎」、「第一屆國家企業環保獎―金質獎」、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企業社會責任金獎」及「TOP50企業獎」、英國標準協會「BSI永續傑出獎」、香港鏡報月刊「學校社會責任獎」等。
================================
│初探學習動機的改變對就業表現之影響――以中山大學為例│
參、中山大學學生職涯能力培養
中山大學為南臺灣一學術與教學並重的研究型大學。在專注發展學術研究的同時,亦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與人才的培育。在學生的栽培上,中山大學以培育社會菁英與領導人才為教育目標,落實教學創新。並以整合教學資源與激發教師教學熱情為主要方向,落實學生學習並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教學策略,建構多元人才培育制度,培育學生專業能力。
================================
│學生在學表現與勞動就業分析│
貳、學生在學概況
一、入學管道
由於中央大學歷屆學生總數繁多,我們限縮觀察對象為100至105學年度入學學士班學生,六年期間總數共9,517人,參考圖1其中考試入學4,800人,佔總人數50.44%;個人申請入學2,448人,佔總人數25.72%;繁星推薦1,357人,佔總人數14.26%;其他1管道912人,佔總人數9.58%。總量比較可看出,指考分發入學學生人數佔比最多,其二是個人申請入學,而後是繁星推薦。
================================
│將企業邏輯帶入教育大學的學生求職連結│
壹、前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創立於公元1895年,初名芝山巖學堂,翌年改稱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9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1927年分割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的前身,南門校區)、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1943年兩校再合併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芳蘭校區收本科生;日治時期國語學校及臺北師範學校的學籍簿全部移至芳蘭校區,即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區)。1945年二戰結束,戰後本校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1961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1987年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1991年改隸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2005年升格改制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本校創校迄今已逾兩甲子,校史悠久,畢業校友十餘萬人。
================================
│畢業生之職涯發展與應用探究│
壹、前言:校務研究,從定位做起
臺灣科技大學依據校務經營方向,乃是以「應用研究型大學」之定位強調在科技應用研究的持續耕耘(含機構型、計畫型合作)以及成效追蹤,因此前頁所提及之前三項校務研究類型均為達成此目標而服務。但同時本校也肩負「培養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暨「建立完整技術職業教育體系」之使命,以「增加學生就業市場價值」及「國際就業能力」為努力目標,並在少子化以及國際高等教育市場高度競爭的外在環境之下,需快速回應社會大眾對於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期待以及技職教育人才培育學用落差的關切。
================================
│學用接軌 Yes「iCan」!│
壹、前言
淡江大學推動「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三化教育理念,資訊化部分,本校於1968年創設資訊中心(現為資訊處),並將電腦科技應用於教育行政、教學、研究、服務工作,為國內大學資訊化的先驅。2017年起,淡江第五波資訊化發展,以「智慧」為核心精神,落實數位轉型,運用大智行雲網智慧科技與服務設計的新思維,孕育數據驅動、證據導向的組織文化,打造智慧校園,形塑感動服務。
================================
│探究翻轉教學成效與畢業生就業薪資表現之分析│
貳、靜宜大學資訊學院學生學習成效分析
本校105、106學年度資訊學院畢業學生在校學習現況與翻轉課程,含程式榮譽班、程式設計階梯翻轉教學及證照學習成效分析,由表1分析可以發現,105學年度資管系畢業生在校修讀兩個(含以上)專業學程的人數有23人(22.33%),修讀一個專業學程的有14人(13.59%),無修讀專業學程人數有66人(64.08%),有修讀雙主修的人數較少,僅有2人(1.94%)。105學年度資工系畢業生在校修讀兩個(含以上)專業學程的人數有52人(59.77%),修讀一個專業學程的有17人(19.54%),無修讀專業學程人數有18人(20.69%)。105學年度資傳系畢業生在校修讀兩個(含以上)專業學程的人數有23人(26.14%),修讀一個專業學程的有6人(6.82%),無修讀專業學程人數有59人(67.05%)。
================================
│UCAN應用在校務研究:檢視學習成效及追蹤就業發展│
壹、UCAN平臺簡介
為有效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涯發展方向,能更有目標、動機地加強其職場就業相關職能,教育部自98年推出「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臺」(University Career and Competency Assessment Network,以下簡稱UCAN,網址:http://ucan.moe.edu.tw),結合職業興趣探索及職能診斷,以貼近產業需求的職能為依據,增加學生對職場的了解,並透過職能自我評估,規劃能力養成計畫,針對能力缺口進行學習,提高個人職場競爭力。
│校務研究於學生就業與發展議題中扮演之角色│
壹、前言
文化大學現有教師約1,600名、學生約2萬5千名,其中約1,300名為外籍生,以及13個學院,包括文學、國際暨外語、理學、法學、社會科學、農學、工學、商學、新聞傳播、藝術、環境設計、教育及體育運動健康等學術領域,大學部62系組、碩士班47所組、博士班11所,乃為一所科系多元、完備的綜合性大學;不僅可讓學生選擇專長研讀,更可為興趣廣博的青年學子,提供跨領域的學習機會。此外,本校於北、中、南都會區設有推廣教育部,為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理想園地。
=======...
推薦序
「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序一――為學生加值是大學的使命
/周景揚(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學生從進入到離開大學,會經歷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加值階段。俗話說的大學必修三學分――課業、社團、愛情,培養的不外乎是專業、學術、職場、做人處事等四大素養,而其內涵除了專業知能、問題解決、批判反思、創意思考、終身學習、溝通表達、團隊合作、規劃管理、評估考核之外,也包括了人文關懷、多元視野、綠色永續、美感品味等文化價值態度。我們希望幫學生加的是如此全面的價值,而不是讓他們變成單面向的高效生產機器人。
在有限的資源下,各大學想方設法要幫學生加值,從教學內容與制度創新、課業預警與輔導、競賽或交流獎勵、職涯諮詢、社團發展到環境設備改善等,各種具體作為可謂爭奇鬥艷,令人目不暇給。至於我們的努力到底成就了些什麼?資源是否用在刀口上?要回答這些問題,有賴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提供良好的成效分析來作為決策回饋,引領我們走上正確的方向。
學生畢業之後不論是否繼續求學或進修,絕大多數終歸會進入職場,迎向人生中最漫長的階段,因此就業力便成為大學加值成效的終極考驗。從獲得理想工作的難易度、學用之間的落差大小,到就業後的成就感、穩定度或向上流動性,都可以是就業力的具體展現。可見若要完整衡量從投入到產出整個過程的成效,不論是資料蒐集或分析,涉及的面向既廣且深。
過去幾年,入學管道與學業表現之間的關連性是各大學校務研究的熱門議題,除了與各校招生策略相關之外,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弄清楚多元入學對於社會階層流動所產生的實質影響,更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科學問題。然而,學業表現僅是學生在大學生涯中眾多面向之一,雖然重要但不是唯一,之所以廣為分析,與教務資料相對於其他資料容易取得有關。
為了評估學生在大學期間其他面向上的進展,以及掌握學生畢業之後的流向與表現,各校除了致力於提升校務行政資料(教務、學務、總務、研發、人事、主計、國際事務等)的完整與正確外,也積極地透過各種測驗或問卷調查來取得學生在學業之外的資訊,甚至還想方設法去串接政府部門(如教育部、勞動部或財政部)的外部資料,建置完善的資料庫以作為良好校務研究的堅強後盾。
從分析的角度來看,要釐清各大學的加值措施與學生就業力提升之間的因果關係,其難度決不亞於一般的科學研究,不能等閒視之。某項指標的提升究竟是因為我們的努力產生了效果,還是因為選擇去參與該項機制的學生自身就具有某種與該項指標有關的特質,這實在不是個容易處理的問題,無法單從統計上的相關就推論到因果,必須要採用更嚴謹的分析方法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
本書《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共收錄10篇來自各大學及工研院的研究分析,在讀過這些篇章之後,我有幸能夠欣賞到各校在提升學生就業力方面做了些什麼樣具有創意的努力,也學習到各種精彩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相信這本書的出版,能夠對於各大學未來幾年在校務研究與治理的方向上,產生相當重要的啟發。
有鑑於許多重要議題無法從單一學校的資料分析出明確的答案,身為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第三屆的理事長,我期望本書代表的只是一個合作的開始,期盼未來各校能夠有更多元更深入的實質交流與合作,在共同的分析架構下針對同一個議題進行更為完整且深入的探討,而TAIR作為一個支援平台,將會盡力促成。
================================
「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序二
/朱娟秀(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臺灣高等教育需要有新的契機,不是全部的學校都要成為頂尖、都要打國際盃。在面臨少子化大環境時,各校應有各自因應之道。教育部推行校務研究,希望透過校務研究以數據支持學校決策,提昇校務決策之效率,讓各校了解自己的獨特性,走出自己的特色及亮點,吸引不同領域及層面的學生。臺灣校務研究發展已近五年,雖然和美國的五十餘年相比,我們還算是初期階段,然因教育部將校務研究納入深耕計劃的一部份,加上科技創新及大數據研究的發展快速,各校皆從數據基礎工程開始,像蓋房子一樣,一磚一瓦開始累積,經過三、五年光景,現今校務資料庫大多建設完備,並開始運用於各校務政策之實證支持上。本專書為就業篇,收納各校在學生就業相關數據分析及議題應用的豐碩成果,包含:數據視覺化呈現之多樣性、就業議題分析及應用。此外,由本書亦能更深入了解不同規模學校之特色及發展。
本書反映校務研究的重要初衷,校務研究之初,皆以提昇學生學習成效為目標,什麼是學生學習成效?每人對此定義,各有不同的定見,可能是在學成績、社團參與、國考成績…等在學表現外,就業力也視為綜合學習成效指標之一。就業力包含專業能力及軟實力在內,包含:專業、溝通、語文、團隊合作……等,能持續且保有工作的能力,為綜合學生在學校之學習成果,此能力可評估學校培養人才是否符合職場所需。本書邀請UCAN團隊及九個學校參與,各校之發展特色各有不同,透過學生入學、學業學習、畢業後一、三、五年之資料串連,以了解學生就業表現及學用落差,並提出策略予以精進。
各校在學生就業力培植上,整合不同的資源,從專業面、職涯規劃上進行不同策略之提前部署,不同的學校作法皆有不同,有的邀請業師、企業進行兩方之溝通及交流,以了解業界之人才所需條件;有的結合校友的力量提供實務之面面觀,讓在校學生提早調適心態,以適應就業應有的工作態度;亦有些學校由課程之創新、創意課程下手,培育學生具有前瞻性、全方位之視野,以因應畢業後多變之就業環境;有些學校則是提供特殊的分析方法或圖形展示,此為分析技術面之分享;以上所述在書中皆有深入之討論。在議題分析方面,部份學校輔以視覺化圖形展現學生學習及就業表現之概況,部份學校則以嚴謹的統計方法予以檢定數值間的差異,前者就趨勢表現為重點,後者以統計理論為支持,驗證數值差異之顯著性,在應用及解讀上兩者背後代表之意義仍有些微差異。實際應用上,數據的解讀仍應小心處理,是否具有因果相關?解讀者對於校務相關業務之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是必要的,再經細細琢磨、了解數據其中之內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才能將數據分析結果落實於政策應用,或能以數據驗證政策之有效性,以支持校務之發展。
無論您是否了解校務研究,期盼本書各校的實務經驗,可以帶領您更深入了解校務研究之目的及精神,也能激起您對於校務治理之靈感及熱情,在發想貴校校務研究的議題前,先看看校內基本校務資料,思考欲解決的問題在哪?欲改善的地方?……那就是校務研究議題發想的起始點!
「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序一――為學生加值是大學的使命
/周景揚(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學生從進入到離開大學,會經歷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加值階段。俗話說的大學必修三學分――課業、社團、愛情,培養的不外乎是專業、學術、職場、做人處事等四大素養,而其內涵除了專業知能、問題解決、批判反思、創意思考、終身學習、溝通表達、團隊合作、規劃管理、評估考核之外,也包括了人文關懷、多元視野、綠色永續、美感品味等文化價值態度。我們希望幫學生加的是如此全面的價值,而不是讓他們變成單面向的高效生產機器人。
在有限的資...
目錄
│「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序一――為學生加值是大學的使命/周景揚│
│「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序二/朱娟秀│
│校務研究於學生就業與發展議題中扮演之角色│
/顏敏仁、許嘉霖、潘彥蓉、顏巧玟
壹、前言
貳、解析學生學習成效和確保機制以落實優質學習環境
參、鏈結國際化、補助與獎勵,以及特色計畫促進學生就業與國際競爭力
肆、結論與討論
│學生學習歷程及就業發展之關聯探討│
/蔡耀弘、涂博珵
壹、前言
貳、學生學習成效分析
參、校務研究在學生就業與發展之應用
肆、經驗的總結
│南華大學畢業生追蹤與雇主滿意度調查――六大核心能力分析│
/林聰明、楊思偉、林辰璋、李宜麟
壹、前言
貳、校務研究組織、研究分析範疇以及畢業生就業與發展之六大核心能力
參、校務研究在畢業生就業與發展分析之應用
肆、畢業生追蹤與雇主滿意度調查在六大核心能力之結論與建議
伍、經驗總結
│初探學習動機的改變對就業表現之影響――以中山大學為例│
/陳繼成、林靜慧
壹、緣起
貳、前言
參、中山大學學生職涯能力培養
肆、學生就業與發展的評量與調查
伍、學生畢業發展――就業
陸、學生畢業發展――升學
柒、結論與討論
│學生在學表現與勞動就業分析│
/黃歆詒、黃祈勝、鄭保志、蔡孟峰、蘇木春
壹、前言
貳、學生在學概況
參、多變量迴歸分析
肆、總結
│將企業邏輯帶入教育大學的學生求職連結│
/英家銘、林宜潔、王柔懿、王俊斌
壹、前言
貳、本校學生學習成效分析
參、校務研究在學生就業與發展之應用
肆、經驗的總結
│畢業生之職涯發展與應用探究│
/朱曉萍、莊育娟、蔡秦倫、許志毅
壹、前言:校務研究,從定位做起
貳、畢業生就業表現
參、畢業生學用落差之實證研究
肆、經驗總結
│學用接軌 Yes「iCan」!│
/郭經華、張德文、林盈蓁、曹乃龍
壹、前言
貳、淡江大學 智慧3i & 3D
參、學用接軌 Yes「iCan」!
肆、結語
│探究翻轉教學成效與畢業生就業薪資表現之分析│
/范雅晴、林家禎、賴靖怡
壹、前言
貳、靜宜大學資訊學院學生學習成效分析
參、靜宜大學資訊學院畢業生就業表現分析
肆、經驗的總結
│UCAN應用在校務研究:檢視學習成效及追蹤就業發展│
/UCAN計畫辦公室
壹、UCAN平臺簡介
貳、運用UCAN檢視學生學習成效
參、UCAN於學生就業與發展之應用
肆、結語
│「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序一――為學生加值是大學的使命/周景揚│
│「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序二/朱娟秀│
│校務研究於學生就業與發展議題中扮演之角色│
/顏敏仁、許嘉霖、潘彥蓉、顏巧玟
壹、前言
貳、解析學生學習成效和確保機制以落實優質學習環境
參、鏈結國際化、補助與獎勵,以及特色計畫促進學生就業與國際競爭力
肆、結論與討論
│學生學習歷程及就業發展之關聯探討│
/蔡耀弘、涂博珵
壹、前言
貳、學生學習成效分析
參、校務研究在學生就業與發展之應用
肆、經驗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