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髮店和三色柱
當你漫步街頭的時候,會發現理髮店門口,有一根紅色藍色相間的花柱不停地旋轉。這是什麼標誌?它是怎麼來的?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當時,巴黎的革命者深入基層活動,許多理髮店成為革命活動的秘密據點。有一天,一位正在執行特殊任務的革命者遭到敵人的追捕。他機智地跑進一家理髮店,坐在椅子上理頭髮。敵人追來以後,氣勢洶洶地逼問理髮工人:「剛才有一個人鑽進來,你們有看見嗎?快說!」機智勇敢的理髮工人說:「已經從後門跑了!」搜捕的敵人立刻從後門追出去。就這樣,理髮工人成功地掩護這個革命者。
法國大革命勝利以後,為了表彰理髮工人對革命的支持和貢獻,就在理髮店的門前豎起一根玻璃圓筒,裡面裝上象徵法國國旗的紅白藍三色柱,使之不停地旋轉。此後,世界各地的理髮店都紛紛裝上三色花柱,作為招徠顧客的裝飾,一直沿用至今。
歐洲藥店的標記
在巴黎、倫敦、羅馬街頭的一些建築物上,有一個奇特的標記:一條蛇纏繞在一個高腳杯上,無需打聽,這裡一定是藥店。
歐洲國家以此作為藥店的標記,要追溯到幾千年以前。人類很早就懂得毒蛇有藥用價值,並且有目的地採集蛇毒,提煉成藥。在古希臘神話中,凡是醫神阿斯克勒庇厄斯和他的女兒健康之神許癸厄亞出場時,總是有蛇作伴。在古羅馬的畫家和藝術家的作品中,幾乎都有描繪這位健康之神手拿杯子餵蛇的景象。就這樣,無論在現實生活裡,還是在藝術創造中,蛇都與醫藥結下不解之緣。
中世紀時期,歐洲大陸開始出現直至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的這種標記。蛇象徵智慧和善良,以及救護人類的能力,高腳杯代表人類收集蛇毒的工具。
鬧洞房的由來
這種風俗大約在漢代就有。
《全後漢文》記載一件事情:汝南的張妙去杜士家,正逢杜家娶親,酒宴以後鬧洞房。大概是杜士不順從張妙的擺佈,張妙就把杜士捆綁,繫住雙腳倒懸於樑上,不慎致杜士於非命。這個故事說明,在漢代民間鬧洞房已經很普遍,並且習俗非常粗陋。現在,鬧洞房已經很少有野蠻淫邪的內容,進而成為鄰里親朋向新婚夫婦表示祝賀的一種形式。
另有一說,鬧洞房的倡導者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登基之初,經常到民間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某日在京都城郊出訪時,看到一戶人家為兒子娶親,因為家境貧寒無法雇用吹打隊伍,就假扮吹打班頭,召來軍師苗先生及御樂班為民助興賀喜。到了晚間,他想到今日是五鬼之日,婚喪嫁娶皆為不利,深恐這個小戶人家遭到不測,就藉口與苗先生弈棋,留下借宿,並且趁新郎新娘向父母問安之時,移棋於花燭之下。時值三更,果然見到一個惡鬼翻落院中。趙匡胤抄起一把笤帚追至門外,將惡鬼打倒在地,眾人一看,原來是一個戴假面具的強盜,平時專門打探盜竊新婚之家的喜財。趙匡胤回宮以後,親筆御書榜文,昭示天下:凡是百姓嫁娶之期,務必享用鼓樂之儀,花燭之夜務邀親朋厚友,喧鬧通宵,以防不測。於是,民間開始有鬧洞房之習俗。
人類的眼睛為什麼不怕冷?
在寒冷的冬天裡,窗外的北風呼呼的吹著,溫度下降到攝氏零度的時候,你一定知道出門的時候要多穿幾件衣服,圍上圍巾,戴上帽子,套上手套。即使這樣,你還是會凍得鼻尖通紅,手指僵硬,耳朵發痛。可是,無論有多麼冷,我們暴露在外的眼睛似乎並不會覺得冷。
這是為什麼?是眼睛被凍得沒有感覺嗎?當然不是,因為如果風中有沙子吹到眼睛裡,你立即會感到疼痛難受,這樣看來,眼睛不是沒有感覺,但是它為什麼不怕冷?
原來,這是因為在人類的眼睛上,只分布掌管觸覺和痛覺的神經,而沒有感覺寒冷的神經,所以無論天氣有多麼冷,人類的眼睛都不會覺得受不了。
這個特徵是由於人類在長期的進化中,為了適應環境而形成的。由於眼睛是人類的視覺器官,任何時候都需要用它去觀察世界,如果因為怕冷就要停止工作,人們在寒冷的地帶或是冬天的時候將會寸步難行,同時與手、腳和鼻、耳相比,眼睛的溫度更高。手腳這些部位的微血管比較多,遇到寒冷會很快散發熱量,所以容易凍僵。眼睛的血管比較少,不容易散熱,加上眼睛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程度,有利於維持眼睛的熱度。這樣一來,即使在北風呼嘯的嚴冬,我們也可以睜開眼睛去欣賞銀裝素裹的美麗世界。
貨幣稱為「錢」的由來
「錢」是中國對貨幣的俗稱。
為什麼稱貨幣為「錢」?原來,在漫長的商品交換發展中,產生一般等價物作用的商品,不是一開始就用黃金,而是先用牲畜。但是,牲畜大小、肥瘦、雌雄、健病不同,加上牲畜不能分割,不便攜帶和保管,就被穀帛代替。以穀帛充當一般等價物,也會出現「蘊濕穀以要利,制薄絹以充資」的投機現象,又因為它們品質不一,作價勢必會引起麻煩,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就以武器和生產工具等實物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商品交易。中國古代一種農具,當時稱為「錢」,最早曾經仿其形狀鑄為貨幣。由於它比較長時間地被當作交換媒介物,因此貨幣也通稱「錢」。
孫悟空的「國籍」在哪裡?
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孫悟空的原型問題就引起學者們的爭論。魯迅認為,孫悟空的形象與《太平廣記》的無支祁有關。無支祁(巫枝祗)是淮渦水神,形似猿猴,金眼白牙,力氣超過九頭象,奔走迅速。被大禹治服以後,脖鎖大鎖鏈,鼻子穿多鈴,放到淮陰的龜山腳下。魯迅認為孫悟空的「國籍」是中國。
胡適則認為,在印度最古老的紀事詩《拉麻傳》(今譯《羅摩衍那》)裡有一個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齊天大聖的背影。哈奴曼是猴子國大將,可以在空中飛行,一跳可以從印度到錫蘭,可以把希瑪耶山背走,它曾經被吞入一個老母怪肚中,伸縮變化以後,又從耳朵鑽出。因此,胡適認為孫悟空的「國籍」是印度。後來,鄭振鐸、林培元、陳寅恪都發表文章,認為孫悟空的「國籍」是印度。
和尚為何剃光頭?
凡是正式出家的和尚都要剃去頭髮,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憍陳如和迦葉等五人說法時,曾經親自為他們剃去頭髮,表示接受他們為弟子。
為何和尚要剃去頭髮?歸納起來有三個意思:第一,象徵剪除煩惱和消除舊習。按照佛教的說法,頭髮是人世煩離和錯誤習氣的象徵,剃去頭髮就是剪除煩惱和消除舊習。唐代詩人王維在《為舜闍黎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一文中說:「覆以慚愧之衣,落其煩惱之髮。」意思是說:穿上袈裟,隨時有慚愧謙虛之心;剃去頭髮,希望排除人世一切煩惱。第二,表示去除驕傲怠慢之心。《智度論》第四十九說:「剃頭著染衣,持缽乞食,此是破憍(同驕)慢法。」第三,為區別於其他的教派。「五分佛制半月剃髮」。印度的教派很多,人們看見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佛教初入中國時,和尚出家沒有其他傳戒儀式,只要剃去頭髮,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就可以。
中藥店為何稱「堂」?
中國各地的中藥店,大多稱「堂」,例如:「樂仁堂」、「同仁堂」、「同德堂」。更有意思的是,一些中醫師在簽名落款時,往往在名字前面冠以「坐堂醫生」四字。這是為什麼?原來是出自醫聖張仲景坐堂行醫之典故。
張仲景,東漢南陽人,自幼聰穎,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他從史書上看到扁鵲為人治病的故事,心裡很感動,就拜同鄉名醫張伯祖為師,盡得其傳,加上自己勤奮好學,很快就超越老師。後來,他官至長沙太守,當時傷寒等疫病流行,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為太守仍然孜孜不倦地鑽研醫學,為民治病。尤其是他公然打破官府清規戒律,坐在辦公的大堂上行醫,為病人診脈開方,辦公行醫兩不誤,後來,他經常在自己名字前面冠以「坐堂行醫」四字。後人寫詩讚頌他「官隨民願守長沙,心涵胞與萬千家。興亡盛衰同禍福,坐堂行醫惠無涯」。
傻瓜的由來
古時候,姜戎氏的祖先吾離被秦軍趕到秦嶺地區的瓜州,他的子孫就用地名來取族名叫做「瓜子族」。瓜子族人勤懇、誠實、苦幹,受雇於人時,不聲不響地埋頭苦幹不歇手,人們誤認為這是「愚蠢」,就把「愚蠢」的人稱為「瓜子」。清代《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子曰『瓜子』。」甘州即今甘肅。後來,人們把「瓜子」和形容詞「傻」字連結起來,才出現「傻瓜」一詞。
雷同的由來
雷同,意指隨聲附和,亦指不應該相同而相同。現在一般在文藝評論中使用,表示某人作品與其他人作品相近。為何稱為「雷同」?溯其本源,古時候有一種說法:打雷的時候,萬物都同時回應,《禮記‧曲禮》:「毋剿說,毋雷同。」漢代鄭玄注:「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然也。」意思是說,人們應該用自己的心去斷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說以為己語,就像萬物聞雷聲而應那樣。因此,「雷同」有「隨聲附和」之義。《漢書‧劉歆傳》:「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雷同」的這些含義,雖然在今天不常用,但是人們借用此詞來批評那些缺乏新意的作品是十分適當的。
甘露為何物?
封建社會的統治者,認為甘露是一種延年益壽的「聖藥」,「其凝如脂,其甘如飴」,服用以後可以使「不壽者八百年」。因此,帝王稱它「天酒」或「神漿」,夢寐求之。有一些帝王聽說降下甘露,立刻改變其年號,以甘露命名,例如:漢宣帝劉詢、前秦苻堅,都曾經以甘露做過年號。還有一些帝王,為了祈禱甘露下降,大興土木,例如:漢武帝在長安城外的建章宮內,建造一座高20丈、大七圍的承露盤。清代時期,乾隆皇帝建造一座銅仙承露盤,一尊銅仙塑像,立於4公尺高的石柱之上,手托銅盤,祈求上天賜露,如今這座承露盤還保存在北京。
其實,甘露並非「神靈之精,仁瑞之澤」,它只是蚜蟲的排泄物。
蚜蟲是附生在草木枝葉上的小蟲,全世界已經發現蚜蟲2000多種。其中除了五倍子蚜蟲以外,都是莊稼的大敵。蚜蟲吸取植物的汁液,經過消化系統的作用,吸收其中的蛋白質和糖分,然後把多餘的糖分和水分排泄出來,灑在植物的枝葉上,有些「其凝如脂」,有些「皎瑩如雪」,這就是甘露。
最早揭穿所謂「天降」甘露,是明代學者杜鎬。他說:「……此多蟲之所,葉下必多露,味甘,乃是蟲之尿也。」
蚜蟲排泄的甘露,俗稱蚜蜜。根據化學化析,它含有較多的轉化糖、甘蔗糖、松子糖。其中碳水化合物佔70%左右,糖精佔20%以上,蛋白質佔3%,它確實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然而它絕對不是可治百病和延年益壽的「聖藥」,蚜蜜的危害作用也很大,它不僅會誘致菌類,使植物發生各種病害,還會招引昆蟲,糟踏莊稼的莖葉,造成歉收。
隨著時光流逝,實踐代替臆想,科學代替愚味,甘露的本質終於被揭示出來。封建帝王把蚜蟲的一泡屎尿,當作天賜的神物,實屬荒唐。
諾貝爾獎為何沒有設立數學獎?
數學是「科學女皇」的騎士,卻得不到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金。過去沒有得到,將來也不會得到。因為,在諾貝爾留下的遺囑中,沒有提到設立數學獎。
但是事實上,在遺囑的第一稿中,曾經提出要設立這個獎項,為什麼後來又取消?有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在法國和美國流行的說法:由於瑞典著名數學家米塔格‧勒弗列爾(俄國彼得堡科學院外籍院士,後來為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經追求過諾貝爾的女友,而且不無進展,於是遭到諾貝爾對他本人以及他所從事的科學進行的這種特別的報復。
另一種在瑞典流行的說法是:在諾貝爾立下遺囑期間,瑞典最有名望的數學家就是米塔格‧勒弗列爾。諾貝爾很明白,如果設立數學獎,這項獎金在當時就會授予這位數學家,但是諾貝爾很不喜歡他。
約翰‧菲爾茲是第一個提出要改變長期沒有國際數學獎情況的加拿大數學家。在他擔任國際數學家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期間,於1932年提出設立數學優秀發現國際獎。當時,為了強調這個獎項的國際性,決定不以過去任何一個偉大數學家的名字命名。
1932年,在蘇黎世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通過菲爾茲的提議,但是菲爾茲在大會開會之前一個月去世。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大會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個數學獎項。與諾貝爾獎不同的是,這個獎項每隔四年只授予年齡在40歲以下的數學家,獎金為15000加拿大元。雖然不能與諾貝爾獎金相比,但是獲獎人是在過去四年以內被公認的優秀數學家。
1982年,又設立以芬蘭著名數學家及芬蘭大學校長涅瓦林納命名的數學獎項。這個獎項專門授予在資訊理論方面取得優秀成果的青年數學家,獎金為5000瑞士法郎。
為什麼古希臘雕塑都是裸體藝術?
大約在3000年以前,愛琴海一帶出現無數城邦,城邦的公民都擁有奴隸。當時生活很簡單,對悠閒的公民來說,只有兩大職責:公共事務和戰爭。那個時候,戰爭全憑肉搏,因此每個士兵都要鍛鍊身體,越強壯越矯健越好。年輕人大半時間都在練習場上,裸身角鬥、跳躍、拳擊、賽跑、擲鐵餅,把赤露的肌肉練得又強壯又結實,這就是希臘的特殊教育。所以,在希臘人眼中,理想的人物是身手矯捷、發育良好、比例勻稱、擅長各種運動的人體。希臘人以美麗的人體為模範,於是具有美麗胴體的人都成為偶像英雄。基於這種思想,雕塑裸體雕像就成為當時藝術主流。
古代君主的稱謂
古代的諸侯和封建帝王經常自稱「孤」、「寡人」、「不穀」。「孤」,謂自己不能得眾;「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穀」:穀,可以養人,為善物,不穀即不善。這些都是君主的謙稱。《老子》:「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很顯然,在「自謙」的背後,隱藏籠絡人心以求鞏固一己統治的目的。
「朕」,在古代為大家通用的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例如: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首句云:「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成為帝王自稱的專用詞,別人不准再用。
古代人們對帝王的稱呼,更顯示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的淫威。
稱帝王為「天子」,「天子」即「天之驕子」,他擁有的權力是上天所賦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稱國君為「萬歲」,大約始於秦漢。「萬歲」一詞,原本是人們於喜慶時的歡呼語,例如:《戰國策‧齊策》記載,馮諼替孟嘗君燒掉債券,「民稱萬歲」。秦漢以後,臣子朝見國君,拜恩慶賀,以呼「萬歲」為常,成為帝王之代稱。
或是以「陛下」稱呼國君。「陛下」原本指在宮殿台階下的國君近臣或侍衛人員。群臣與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惟恐有瀆聖顏,故呼其身旁侍衛之人以轉達,「陛下」成為國君的尊稱。至今,人們仍然用這些辭彙來尊稱外國國家領袖,但是只限於外交場合。
光緒皇帝的「親爸爸」
光緒皇帝每次向慈禧太后請安時,都要說一聲「親爸爸吉祥」,一代帝王稱呼女性的葉赫那拉氏為「親爸爸」,聽來雖然荒唐滑稽,但卻是鐵的史實。
慈禧太后透過「辛酉政變」(1861年),開始臭名昭彰的垂簾聽政,權力在光緒皇帝之上,實際居於太上皇的高位。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只有皇帝的父親才配享有太上皇的高位。慈禧太后既然自居太上皇的尊位,就喜歡皇帝以男子的稱呼來叫她,當然沒有比叫她「爸爸」更適合。
光緒皇帝載湉,不是慈禧太后所生,而是慈禧太后親妹妹所生。慈禧太后曾經說:「我妹妹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爸爸」之前加上「親」字,既入耳,又掩飾非親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