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聽聞我的書即將出版,十分興奮。在我腦海中一瞬間想起了我在每一家書店讀過關於臺灣或者臺灣作者寫的書,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溫暖。而今我和這個溫暖地方有了更深的連結了,我能透過我的文字,從北京到臺灣架起一座心理學與催眠的橋樑,讓我和此時此刻讀這本書的你有了心靈上的交會,想起來真是奇妙呢。
寫東西對我來說不是件困難的事,算是業餘愛好,我特別喜歡記錄各種案例,也保留每天親手寫網誌的習慣。當我開始動筆寫這本書時,靈感就像泉水一樣湧出。十多年的心理學經驗,幾百個個案,仿佛排著隊在等我把他們寫出來,成為書中的主角。我把這些主角的案例歸歸類,便成了書中的不同章節,這本書就這樣寫成了。
之後有幸的這本書成為了大陸地區的心理學暢銷書,於是我又出版了《簡易催眠術》、有聲書《催眠師的睡眠課》和《走出產後抑鬱》,並且通過一些節目、講座慢慢揭開催眠的神秘面紗,把催眠的科學性分享給每一位愛好者。
記得我上北師大的時候,心理學還是一門感覺特別神秘的學科,能學這門學科,覺得自己特別厲害。尤其是催眠,讓人感覺神秘。
但做了心理學工作者十幾年後,現在如果有人再問我做什麼工作,我有時候不會說我是催眠師。這是由於通常人們知道我是催眠師後,第一個反應是眼睛瞪得大大的問我:「真有催眠師呀! 是那個嗎?」然後會伸出手,做出用水晶球擺動的姿勢。繼續的問題通常是:「真的能把人催眠嗎? 那個人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嗎? 催眠能讓人睡著嗎? 你不會把我催眠吧?」這些炮轟似的問題一方面表現了人們對於催眠的好奇,一方面有些妨礙我正常交流,仿佛是一種稀有生物,正在被參觀的感覺。
於是,這也成為激勵我寫這本書的一個動力。我想要讓更多人瞭解催眠,瞭解催眠神奇的力量在哪裡。
在這裡,我要正經八百的回答一下大家對於催眠的常見問題,這些話我在生活中解釋過無數次。
催眠是一種心理學調整手段,藉助催眠師的語言引導與暗示,被催眠者會慢慢讓身心達到一種放鬆狀態,卸下心裡的防禦,面對自己潛意識中壓抑的情感,或發現自己的矛盾問題,在催眠師的幫助下度過內心深處的「崁」。情緒平靜了,衝突沒有了,人就平和了。
催眠分為淺催眠,中度催眠與深度催眠,在多數狀況下,被催眠者不會感覺失去意識,他會感覺整個過程自己都清楚在做什麼,即便是在催眠師的指令下產生一些手指會不自覺分開、手臂會不自覺的抬起來、甚至成為鋼板的現象,被催眠者也不會感覺失控與害怕,整個過程中可以清楚的感覺到自己的身心變化。所以說,催眠是讓意識與潛意識同時開啟的過程。
催眠可以讓人睡著,但要看被催眠者所期待解決的問題需不需要睡著。催眠師會瞭解被催眠者希望解決的目標並且從心理學角度共同商討。如來訪者告訴我希望解決失眠,而失眠只是一種現象,引起這種現象的心理學原因有可能是緊張焦慮,情緒壓抑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會通過談話與一次完整的催眠流程判斷他失眠的原因,並用催眠消除病因,失眠自然得到解決。因此,催眠也需對症下藥,並且不斷根據個案的變化調整催眠過程,一個不同的暗示語,可能達到的效果都是不一樣的。
催眠的確具有神奇的療癒效果,我在後面的文章中會慢慢介紹。但催眠並非像很多影視作品中所描述,仿佛催眠師有了什麼魔法力量,與神婆等同。
就如同吃藥需要一天一天吃,催眠也需要一次一次做,有時候可能幾次就可以解決來訪者的問題,有時候可能需要幾十次。內心的成長如同我們的身體,需要自己的節奏和過程,心理學有時候是一個長程的陪伴。而我,並不是一個神婆,我是一個催眠師,一個普普通通的心理學工作者。
歡迎進入我的科學催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