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ART
經絡穴位學說是古人傳承下來的豐厚財富。經絡穴位療法屬於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的保健方式,也是一種基本上靠自己就能完成的養生方式。經絡穴位,是一帖「永不失效」的良藥,也是屬於自己的隨身攜帶的「速效救心丸」。
一、疏通經絡行氣血,敲揉捏打就養生
1.《黃帝內經》:經絡是用來「決生死,處百病」的
《黃帝內經》言:「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這句話足以體現經絡對人體的重要性。人體就像一座城市,經絡好比通向各家各 戶的瓦斯輸送管和電路,如果輸送管和電路不通了,那冬天就等著打哆嗦吧。只有輸送管和電路都正常了,各家各戶才有暖和的動能。經絡也是一樣,哪裡不通哪裡就會有問題,只有把它疏通好,疾病也就沒了,這就是「處百病,調虛實」,所以才強調「不可不通」。具體地說,經絡有以下作用。
【聯繫全身】
根據經絡的組成來看,經絡把人體的內臟、四肢、五官、皮膚、肌肉以及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聯繫起來。只有每條通路都通暢,身體才能保持平衡和統一,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轉。
【運行氣血】
燃燒產能的天然氣需要用輸送管才能輸送到各個地方,同樣,氣血也要依賴經絡才能輸送 到身體各個部分,以滋潤全身上下內外。這就是經絡的第二個作用。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靠氣血來維持,而經絡就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透過經絡系統才能把氣血等營養輸送到全身各處,人體才可以進行正常的心理、生理活動。
【人體屏障】
當外部疾病侵犯人體時,往往都是從表面開始的,然後再逐漸向裡發展,意思是說就是先從人的皮膚開始。而經絡向外和表皮相連,可以將氣血運行到皮膚,就好像磚石壘成的城牆一樣,當有敵人侵入時,經絡會首當其衝地發揮它的抵禦外敵、保衛機體的作用。
【反映內在】
當然疾病也可能從內而生,「病從口入」的原因就是吃了一些不乾淨的東 西,導致體內氣血出現異常,從而發生疾病。這種內生的疾病首先表現在內臟的氣血異常,然後再透過經絡反映在相應的穴位上。所以,經絡穴位還能反映出人體內在的問題,中醫的說法是「以表知裡」。
【調氣血】
事實上,人的潛力非常大,因為平時身體的各個臟腑器官不是全力在工作,一旦它們出現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提昇體內的潛能。中醫理論主張,內臟和經絡的氣血都是相通的,如果內臟產生疾病,可以透過刺激經絡和體表的穴位來調節氣血虛實,這也是按摩、氣功、針灸等方法能治療內科疾病的原因所在。我們都清楚,嘴不僅會吃飯,還可能吃進細菌,成為感染疾病的途徑。按理來說,經絡也一樣,它能運行氣血,發揮它的各種功能。如果人體出現問題,疾病也可以從外隨經絡向裡「走」。只要了解經絡的循行規律,就可以利用這點提前預防疾病的發展。
2.健康的真諦:在疾病萌生前把它消滅掉
在清楚地了解經絡的功能後,究竟怎樣利用它們來為身體服務呢?事實上,經絡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診斷、預防和治療都能用到,當然這裡指的是自己按摩經絡。
【治病】
用經絡治療疾病最為直接的辦法就是用針灸、按摩來刺激體表的某些穴位,目的是疏通經氣,調節臟腑的氣血功能。由於針灸的施用需要準確的手法,要求很高,不專業的操作會引起意外,所以不適合用來自我治療,在這裡不多說。本書重點是談一些透過簡單容易操作的按摩手法來治療常見的疾病和養生保健。如胃痛,按揉足三里穴,牙痛按合谷穴等。人體經常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不明其因, 也沒有必要看醫生。如頭痛,不在意一天半天就會好,但這一天半天又很痛苦,還會影響到情緒和工作。其實類似於這種小毛病都可以透過刺激經絡穴位來緩解,而且操作簡單,按壓或按揉穴位幾分鐘就可以了,關鍵是要找對位置,知道按哪兒,怎麼去按。按摩經絡雖然聽起來很深奧,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它就會變得很簡單且實用。
【診斷】
經絡是身體的一個通道,連接著體內和體外,當人體功能失調時,它又是疾病傳播的途徑。所以當人生病時,常會發現在經絡的走行上,或者在經氣積聚的某些穴位處,會有明顯的突起、壓痛、結節、凹陷及皮膚異常等變化,如沿著經絡路線會出現白線、紅線、疹子、汗毛豎起等現象,這些都能幫助人們判斷疾病。如患腸炎的人,按壓胃經上的上巨虛穴會有痛感,長期消化不良的人,在脾俞穴會發現異常變化。還有許多,如穴位的溫度、電阻等的變化,也能用來診斷疾病,當然這些都是高科技,平時很少用到。此外,有些疾病在經絡上出現的反應比醫院儀器檢測出來的還要準確。所以,平時多刺激感覺異常的穴位,或許能在疾病未成形的初期控制住它,使其消失在無形中。
【預防】
古有扁鵲與齊桓公的故事,這是個諱疾忌醫的故事。這個故事最能說明疾病在於預防的道理,同時還反映出疾病在危害人之前會有一段時間的潛伏過程,即中醫說的潛證階段。而潛證就是疾病的早期階段,在這時期,剛有發生疾病的跡象,很簡單的可以根除。但在這個潛證階段,人很難感到身體異常,即使去醫院檢查也查不出結果,所以往往被人們忽視,但許多中醫卻能透過望聞問切把疾病診斷出來。
現在所說的預防疾病,很多時候就是在治療這種潛證。例如人冷了要取暖,有兩種不同的方法能讓身體暖和起來,一是給他外來的熱量,如吹暖風;另一個就是激發他自身的潛在能量來讓自己暖和起來。因此,常常按揉經絡和穴位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有些疾病在潛證階段是很容易痊癒的,這就是所說的「病向淺中醫」的道理。更何況人體都有記憶功能,每次患病時都會對人體功能產生一定損害,然後人體就會把這些損害記錄下來,所謂多病則體弱,久病則體虛就是這 個道理。如果每天都持續用幾分鐘時間來按揉穴位,打通經絡,即使不知道體內正在醞釀哪種疾病,也可能在無意中把它消滅於無形。中醫有「上工治未病」之說,也就是說高明的醫生常常可以在病發前就治好它。
所以,身體健康往往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都關注經絡,抽出時間去維護自己的身體機能正常,及時地排出體內垃圾和毒素,使其沒辦法堆積,身體自然就能保持健康。
二、認識讓健康固若金湯的12條人體經絡與任督二脈
1.足陽明胃經:人體的後天之本
中醫講: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也就是說它們是人生下來活下去的根本保證,究其原因是因為中醫所說的脾胃具備了整個消化吸收功能,它們能為人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脾胃掌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如果脾胃不好,人體的能量就會不足,從而就會導致很多器官運作代謝減慢,工作效率就會降低,或者乾脆臨時「停工」。如果人體五臟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內可以用人體儲備的能源,但長期下去就不夠用了,疾病也就接踵而來了。由此看來,養好後天的脾胃非常重要。
【胃經循環路線】
足陽明胃經:循行部位起於鼻旁,交會鼻根中,旁邊入目內眥,與足太陽經相交,向下沿著鼻柱的外側,進入上齒中,返回出來夾鼻夾口旁,環繞唇部, 向下在頦唇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然後退回,沿下頜骨後下緣到大迎穴處,再沿下頜角上行過耳前,經上關穴,沿著髮際,到額前。
頸部之脈:由大迎前往下,經過頸動脈,沿著喉嚨,入缺盆,透過膈肌,屬於胃,絡於脾。
胸腹部主幹:由鎖骨上窩下行,經乳中,再向下夾臍兩邊,入氣街。
腹內支脈:由胃口下行,沿著腹裡,到腹股溝動脈部和前外行者交會。自此下行直到髖關節前面,直到股四頭肌隆起的地方,下至膝髕中,沿著脛骨的外側下行足背部,入中趾內側的趾縫處,從次趾末端出來。
小腿上支脈:由膝下三寸處分出,下行進入中趾外側的趾縫中,然後出中趾末端。
足部支脈:由足背部分出,入大趾的趾縫間,從大趾末端出去,接足太陰脾經。
足陽明胃經(圖說文字)
【胃經上的疾病】
胃經上出現問題,說明氣血運行出現了異常,人體就會出現頭痛、發高熱、出汗、牙齒痛、咽喉腫痛、脖子腫,或者口角歪斜,流鼻血或者流濁鼻涕;在精神方面表現為易受驚嚇、狂躁;平時即使吃得很多也容易餓,胃脹、腹脹;時常膝蓋腫痛,胸乳部、腹部、大腿部、下肢的外側及足背部和足中趾等多處出現疼痛症狀,而且足中趾活動受限。
如果身體一旦出現上述症狀,顯示胃經出了問題,這時要及時敲胃經或按揉胃經上的重要穴位。
【一起來敲胃經】
按摩胃經的目的是調節胃腸功能,敲打胃經的方法,是從鎖骨下,順著兩乳,經過腹部,到雙腿正面,一直敲到腳踝,敲打時可稍微用力一些。胃經上的足三里穴 有很多功效,因為它是強壯穴,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同時又可以補益人體虛弱。它同時也是一個消氣穴,太沖消的氣是肝膽之氣,足三里消的是胃腸之 氣,如果吃東西消化不良就會產生許多濁氣,揉太沖就不管用了,肚子不舒服產生之大量脹氣、濁氣,就要揉足三里。在每天早上 7~9 點這個時間段沿著胃經
的循行路線進行敲打或者按揉效果最佳,因為這個時間是胃經經氣最旺的時候。
2.手陽明大腸經:疏通氣血,排毒潤腸
《黃帝內經》說:「陽明經多氣多血。」這是因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主管人體消化、吸收以及排出廢物,如果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體內生成的 氣血充足,抵抗疾病的能力自然會很強;而且胃腸排泄功能正常,體內產生的垃圾就能夠及時排出,那麼由內在性原因產生的疾病自然減少。所以大腸經是人體上非常重要的一條經絡,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疏通手陽明經的氣血。
【大腸經循行路線】
手太陰肺經部分:大腸經起自手太陰肺經拇指橈側指甲角端後一分許之少商穴,它的分支進入食指內側端之商陽穴。
手陽明大腸經部分:由食指內側端的商陽穴,循食指而上,經二間、三間穴,到兩骨間然後出合谷,上兩筋間之陽溪穴,循手臂而上到偏歷、手三里穴, 入肘外側的曲池穴,上行到臂臑穴,再上至肩部的巨骨穴。
足陽明胃經部分:從足陽明胃經之缺盆穴絡肺,下膈,屬大腸者。
手陽明大腸經部分:其支從缺盆穴上頸復循本經之天鼎穴,貫頰到扶突穴,再入下齒中口禾髎穴,還出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夾鼻孔旁至迎香穴而終。
足陽明胃經部分:手陽明大腸經行到鼻孔旁迎香穴後,即交於足陽明胃經。
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經上的疾病】
我們已經知道,經絡「不通則痛」。由大腸經所在的位置決定,一旦大腸經出現了問題,就會導致食指、手背、上肢、後肩等經絡沿線部位的疼痛和痠、脹、麻等不舒服的病徵。另外還可能會出現眼白髮黃、口乾燥、眼睛乾澀、流涕或鼻出血,牙齦腫痛或者咽喉腫痛等症狀。
足少陽膽經(圖說字)
【一起來敲大腸經】
大腸經從手部開始一直到鼻孔旁的迎香穴為止,但在疏通的時候,只需要敲打上臂到手腕就可以了。大腸經很好找,你只要把一手自然下垂,另一手過來敲對側手臂,一敲就是大腸經。在敲打大腸經時會有痠脹感覺,敲到曲池時多敲一會兒。早上5~7點敲大腸經最好,如果沒有早起習慣,那就往後推,在足陽明胃經旺盛時,即上午7~9點時來敲。
3.足少陽膽經:強身健體「萬金油」
膽經是人體最重要的一條經絡,現在許多人都在強調它的好處,敲打膽經幾乎成了「萬金油」。至於敲打膽經有多少好處,只有那些能長期持續做的人才深有體會,最起碼它是我們身體上循行路線最長的一條經絡,沿著經絡循行刺激能有效改善氣血的運行,至於採用什麼方法,不管是敲打或按揉或點穴,只是一些刺激方式和刺激量的大小不同罷了,效果都是一樣的。
【膽經循行路線】
經脈循行:由目外眥(瞳子髎)開始,向上到額角再返回下行到耳後,然後沿著頸部向後在大椎穴處交會,向前進入缺盆部再入胸過膈,聯絡肝臟,屬膽,沿著脇肋部,從腹股溝去,經外陰毛際,橫行進入髖關節(環跳)。
耳部支脈:由耳後進入耳中,出,走耳前,直到目外眥處後,再向下經過頰部在缺盆部會合前脈。然後向下行腋部、側胸部,經過季肋,與前脈會於髖關節後,接著下行沿著大腿的外側,行走在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間,經過腓骨的前面一直下到外踝前,入足第四趾外側端。
足背部支脈:由足臨泣穴處分出,沿著第一、第二蹠骨之間,到大趾端和足厥陰經相接。
【膽經上的疾病】
膽經上如果出現問題,會有這些症狀:喜歡唉聲歎氣,口苦;心脇痛無法轉身,臉部像蒙了一層薄薄的灰塵,皮膚無光澤;腳面的外側時常發熱,而且會頭痛、腮部疼痛,脖子下的鎖骨窩中腫痛,大脖子病、腋窩腫。有的人還出冷汗打寒戰,胸、脇脇、肋以及大腿外側,膝和小腿外側,外踝前及各個關節都痛,足第四趾、第五趾無法活動。
【一起來敲膽經】
每天用力敲打大腿外側的4個穴位,每敲打4下算 1 次,每天左右腿各敲50次,也就是左右各200下。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比較厚,因此要稍用力,且以每秒約2下的節奏敲,這樣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膽經是一條從頭貫穿到腳的經絡,其中大部分都與其他經絡相鄰,唯獨在大腿側的一段,只有一條膽經,且這段膽經敲打起來是最為順手的,建議每天都敲膽經。
敲膽經有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坐在椅子上,把一條腿放在另一條腿上,然後從大腿外側與盆骨交接處的環跳穴開始敲打(很好找,摸摸那附近,有個凹陷的小窩,就是那裡),向膝蓋的方向敲,共 4 下。膽經的氣血在子時是最旺的,即晚上23點至淩晨1點,這時是陰陽轉換的時候,陰氣最重,陽氣剛開始生發,所以如果能在子時敲膽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