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畫或稱「國畫」,它有別於西方油畫、水彩等等繪畫門類,是一種非常有東方特色的繪畫形式。中國畫的概念形成於民國以後,民國之前,中國人稱繪畫為「丹青」,民國以後隨著西畫東漸,許多人學習油畫、水彩等西洋畫技法,這時中國畫才作為一個本土概念被提出,以示與西畫有所區分。一般來說,它指的是那些使用毛筆作為繪畫工具,在宣紙、絹帛上進行繪畫的繪畫形式。因為毛筆非常柔軟,宣紙和絹帛具有很好的親水性和沁水性,所以中國畫這種繪畫形式常常能將墨與色演繹得靈動而富有變化。現如今,中國畫在全球的認知度已經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喜愛並開始學習它,且廣泛運用於各種藝術表現方式。
國畫是中國古代文人雅是的基本蘊底,中國畫在寫真與寫實方面的要求要大大小於西畫,即使你沒有一點繪畫基礎,不懂得透視關係,只要仔細觀察,勤加練習,發揮想象力,也能創作出很不錯的富有意趣的作品,而如果有一些西畫基礎,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然而,要畫好中國畫卻又挺難,這難點在於,它在寫真與寫實以外,包含了更多的內容,這些內容是精神性的,蘊藉在筆墨中。只有富含中國畫精神的作品才算得上佳作。中國畫的精神以及表達精神的方式與西畫有著顯著差異,譬如西畫多表現歷史、人物、風景等題材,而中國畫中最著名、最常見的題材卻是梅、蘭、竹、菊這四種植物。梅、蘭、竹、菊被尊為「四君子」,兩千餘年來,它們是歷朝歷代畫家們的必修課,但中國畫同時也開始加入現代的元素和活潑的取材,不論是山水畫鳥,都是兼容並蓄的。
英國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藝術」(art)是這樣解釋的:「用技術和想像力創造可與他人共用的審美物件、環境或經驗。藝術一詞亦可專指習慣以所使用的媒介或產品的形式來分類的各種表現方式中的一種,因此,我們對繪畫、雕刻、電影、舞蹈及其他的許多審美表達方式皆稱為藝術。」由此解釋可以看出,只要是完成「審美表達」的,都是藝術。無論藝術家是以何種技法、畫派、媒材作表達,都是要表現內在的情懷與面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國畫並非古老或過時繪畫技法,再現今的藝術層面裡,運用水墨去創造出的作品除了沉穩內斂更多了樂趣與創新,每一筆每一劃,看似隨意,卻每筆都富饒涵義,在舞動的墨色與彩色的撞擊交織下,這本書所帶給你的是充滿張力與靈動的國畫教學,讓你在筆墨和色彩之間體驗全新的靈動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