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不是消極的否定,而是積極的追問
思考,有其極限,不思考,自有領悟
眼見,心想,之外
因繁密連結而有存在的意義
作者簡介:
藝術家陳建大明( 原名: 陳建明) 於東海大學美術系啟蒙於美學大師蔣勳,歷經大學時期之劉其偉、盧明德、黃海雲、倪再沁,研究所時期之蕭勤、高木森、王秀雄、薛保瑕. . . . . .等老師的指導。
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後,旋即由文建會遴選為進駐美國紐約ISCP 國際藝術村之駐村藝術家。回國後,參與籌備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特區成立後,並擔任藝術總監,策劃一系列藝術展演活動。
駁二藝術特區、城市光廊、仁愛光雕公園、鳳凌廣場……到台灣藝術進駐交流協會理事長、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多年致力於美學與藝術推廣的工作,2010 年12 月,因對於社會的卓著貢獻,而榮獲教育部頒發「社會教育公益獎」。
目前任職於台南榮仁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的陳建大明認為「要廣泛而深入的走向群眾,並與群眾共同學習交流,藝術家才能淬煉與累積豐富的創作養分,而不會淪為局限於工作室中井底之蛙」。
因此,在這長達九年的時間,不會因為繁忙的行政與教學工作,而中斷熱愛的藝術創作,反而在見識整個社會型態與藝術生態的運作後,更加堅定自己創作的主題與方向。陳建大明認為藝術創作是一種頂級的心靈饗宴,近年來,每一次下筆,不再猶豫,並更能享受一次又一次的冒險與發現!
陳建明於不惑之年,因自許超越自我,更名為「陳建大明」,並以「能量轉化」、「超越界限」、「應變創新」、「大愛傳遞」作為自我要求的生命核心課題。他期許自己在身為一個藝術創作者,以及其他多元角色的同時,能夠全方位體現與實踐這四大理念。因此,在藝術創作範疇中,也企圖探索與呈現以上的生命議題。
作者序
生命,就在我們自身,也在我們的眼前。
藝術作為表達生命的形式,透過眼見、心想與之外的偶然,
綜合交織運作,而呈現了多樣的生命風貌。
至今,我們仍無法確切瞭解生命的本質為何?
依舊對自身的靈魂陌生,更對其它的生命無知。
縱使我們可以輕易的察覺,生命之間有著綿密的連動關係,
仍然難以在眾生之前謙卑。
看那微風輕拂初春的嫩綠,聞那清涼沁脾的氣息,
讚嘆生命以輕柔的曲線,顯現其優美姿態。
小時候,仰望星空、大樹,眺望大海、崇峻,
探入水中、荷花田,觀賞魚游。
用電線把收音機接上大鍋蓋,朝向太空,搜索生命的訊息。
生命的奧妙是一直深深吸引我一再探索。
近3年來,嘗試以流動的曲線,畫下生命的風姿綽約與能量律動,也試著以短文與詩的形式,寫下對宇宙、世界、自然、社會、人的想法。
結合繪畫、文字與空白,編輯為筆記書,
希望能以自由輕鬆的方式與更多朋友,
探索生命,欣賞生命,紀錄生命,尊重與珍惜生命。
生命,就在我們自身,也在我們的眼前。
藝術作為表達生命的形式,透過眼見、心想與之外的偶然,
綜合交織運作,而呈現了多樣的生命風貌。
至今,我們仍無法確切瞭解生命的本質為何?
依舊對自身的靈魂陌生,更對其它的生命無知。
縱使我們可以輕易的察覺,生命之間有著綿密的連動關係,
仍然難以在眾生之前謙卑。
看那微風輕拂初春的嫩綠,聞那清涼沁脾的氣息,
讚嘆生命以輕柔的曲線,顯現其優美姿態。
小時候,仰望星空、大樹,眺望大海、崇峻,
探入水中、荷花田,觀賞魚游。
用電線把收音機接上大鍋蓋,朝向太空,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