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伊斯特林(Richard A. Easterlin)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
.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院長兼聯合國特別顧問 傑佛瑞‧薩斯(Jeffrey D. Sachs)
.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彭懷真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陳嘉鳳
.以立國際服務(社會企業)合創辦人 周曦翎
◆
●關於幸福最科學、客觀、全面的調查報告!
幸福研究是一門融合經濟學與心理學的新科學,讓「幸福」不再只是抽象的哲學討論,英國、法國、巴西及台灣政府已經引進幸福指標,納入衡量國家進步的基準,美國政府很可能起而效尤。但要以「幸福」作為指標,衡量一國福祉仍是相對新穎的作法,說到底,幸福是比收入更形複雜的概念。
幸福應該是指生活上享有最大愉悅和滿足?還是過著富有意義或目標的人生?當一天微笑幾次成為評判幸不幸福的指標之一,那麼生活在貧困、暴力威脅之下仍笑得出來,也算幸福嗎?如果有錢就是幸福,為何有快樂小農夫與悲慘大富翁的對比?在不同的國家之間,人民對幸福的認知有何差異?衡量幸福是否有一致性的決定因素或標準?
《幸福經濟學》不僅從生活現象探討幸福,並以質量並重的科學研究,完整論述了什麼使人痛苦、什麼使人幸福,並揭示尚待解決的問題,更引導我們深入思考要更看重「機會」還是「結果」、要更重視「成就」還是「過程」,包括應該比較在乎現今人民的幸福,還是多考慮後代子孫;政策應該聚焦在減少貧窮的悲慘局面上,還是注重提升已經相對幸福者的福祉水準?本書突顯了幸福研究對經濟學這門「憂鬱科學」的貢獻,也是關於幸福最科學、客觀、全面的調查報告!
◆
●卡蘿‧葛拉罕(Carol Graham)是誰?
葛拉罕在十年前就開始研究「幸福」這個主題、也是此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但若要以「幸福」作為協助衡量一國福祉的指標,執行方法仍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答,而她長期努力不懈地找尋更為客觀、公允的評量方法,及更完善的政策研擬建議。令人欣喜的是,她所戮力倡導的概念現已廣為流傳,並讓所有人重視其未來的可能。目前,英國、法國以及巴西政府已經引進幸福指標,且納入衡量國家進步的基準,台灣也將在2013年8月底公布「國民幸福指數」,而美國及日本政府也正積極建構適宜的幸福指標。
媒體推薦:
當針對幸福的社會科學研究越來越為人所接受,有一個新問題自然而然浮上了檯面:幸福是否應該成為公共政策的目標?在這本寫來如行雲流水、大力讚頌這門新科學的書中,卡蘿‧葛拉罕提供了寶貴的全新洞見,讓我們透視這個議題的正反兩面。
—─伊斯特林(Richard A. Easterlin)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經濟學教授
自一七七六年美國獨立以來,「追尋幸福」已經變成一個全球性的大哉問。本書省思了現代的調查技術與結論,作者卡蘿‧葛拉罕更深入鑽研了這個主題。幸福代表何義?是指創造充實有益人生機會嗎?或者,指的是快樂的滿足感?在不同的國家之間,如古巴、阿富汗、日本和俄羅斯,人民對幸福的認知有何差異?卡蘿‧葛拉罕在經濟與社會政策方面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經濟學首席教授兼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幸福經濟學》是學術的完美之作,為全球的經濟福祉辯證增添了重要的洞見。在全世界,所有政府與人民都明白國民生產毛額這個指標常無法正確導路,無法引領經濟體朝著眾人樂見的結果邁進。一直都有人在尋找更適合的指標與目標。卡蘿‧葛拉罕是「幸福經濟學」領域的先驅,以她十年來的研究心血為基礎,針對想要把幸福變成公共政策中重要且明確目標的決策者與學者提出清楚且謹慎的建議。憑藉著深刻的關懷與批判,再加上連貫一致的透徹思維,葛拉罕解釋了在經濟政策中要定義、衡量以及設定幸福目標時會出現的諸多複雜問題。但,葛拉罕也敦促我們要堅持下去,而她這本新書將會助世界一臂之力,邁向嶄新且前景光明的經濟發展脈絡。
—─傑佛瑞‧薩斯(Jeffrey D. Sachs)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Columbia University , Earth Institute)院長兼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特聘之千禧年發展目標特別顧問
「從事有意義的工作和生產力有正向關連,但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沒有明顯的關連。」「更樂觀看待未來,會促使人付出更多努力和投資。」……這些經由實證研究的發現,在理性上說服我們更感性、更積極努力有意義的工作。
這是紮實、珍貴、重要的書籍,透過全球各地的數據及分析有助於政府規劃政策、有助於企業安排員工的工作、有助於個人知所進退。身為幸福家庭協會的理事長,我期盼國家追求GNP、企業追求成長、家庭追求財富時,回到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創造與珍惜幸福」。
—─彭懷真 行政院性別統計資料庫工作小組委員、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
《幸福》突然變成政治與經濟領域裡最夯的詞彙。但是,大家是怎麼感受幸福的?對幸福的理解要如何轉變成可以影響幸福的政策?卡蘿‧葛拉罕的《幸福經濟學》提供機會讓我們對這個議題的來龍去脈有完整的學習。《幸福》將不只是個流行語,而是個人與國家深刻的追求!
──陳嘉鳳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學務處身心健康中心主任
你看著那光著屁股的柬埔寨孩子,踢飛雨後的泥水,忘我的追逐歡笑。一無所有,卻純真快樂。
你想到,在台北你那電玩隨身,餵飯就哭,總是負氣不樂的小表弟。是什麼隱身在都會文明的怪獸,偷偷把童真和幸福感吃掉?
你開始混亂,扶貧對嗎?他們似乎比我們更快樂。你再觀察,赤貧狀態中,那孩子將進入的少女、中年或老年婦女的命運。她們的際遇和神情,「幸福」大概是你最難套用的形容詞了。到第三世界服務的國際志工工作中,我們在前線目睹極端貧窮。
反思細味都會生活的物質與幸福感的關係的反差,往往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幸福經濟學》的廣度,給我許多的豁然啟發。然而讓我偷偷感動的,卻是那對人類如何共處才能真正幸福的執著探索,那在冷靜分析下,對人類深深的愛。
—─周曦翎 以立國際服務 (社會企業)合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