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本書的內容是記錄行天武聖宮倒駕慈航的濟公活佛與人之間的因緣與事蹟。如果你相信神明存在,那麼你應該要讀本書,比較一下書中所敘述的這位神明與其他你認識的神明有何不同。如果你不相信神明存在,你更應該要讀本書,因為你會發現:神明,祂就「活」生生在那兒。
「濟公」是一位家戶喻曉的「歷史」人物,有很多民間小說描述濟公的傳奇事蹟,形容他是一位行為顛狂,不守佛門戒律,飲酒嬉戲人間,但卻性喜扶危濟困,醫病救人的出家和尚。濟公本名李修緣,在南宋紹興十八年農曆十二月八日生於浙江天台。濟公是貴冑之後,十八歲父母雙亡後,先入國清寺出家,僧名是「道濟」,後來轉到靈隱寺,拜瞎堂慧遠禪師為師,受其啓發,頓悟佯顛;當時人以他行為顛狂而稱他為「濟顛」。在慧遠禪師圓寂之後,他轉到淨慈寺,擔任書記僧。在淨慈寺時,屢屢顯現神蹟,例如如古井運木。他在嘉定二年五月十六日得道西歸(1149-1209),世壽六十;圓寂之前,寫下偈言:「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可以說是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與感想。當年道濟火化時,舍利如雨,意謂著他的修為高,證量大。他的師侄釋居簡曾經為他寫了一篇舍利銘,形容他「狂而疏,介而潔,疏星繁星爛如日,大珠小珠俱走盤」。
道濟飽讀詩書,能文能畫,喜愛山水,為人慈悲,扶危解厄,伸張正義,也善於醫術。師承臨濟宗楊岐派,是禪宗五十師、楊岐派第六祖。得道後,葬於虎跑寺,寺前對聯內容據說是出自他的親筆,上曰:「小變沙門戒律,大展佛法弘圖」,這門聯顯示他生前不拘泥於佛門的規範,但是他的行為與的目的,無一不是在弘揚佛法。明清之後的各種濟公傳版本,寫出道濟傳奇助人的無數善行,以及受人愛戴的故事。
濟佛得道成佛之後,又再度奉旨下凡度眾,在清朝中法戰爭時,由淮軍迎靈到臺灣,神跡遍及南臺各地,並在臺南扶鸞寫下《玉瑣真經》寶誥;該經典闡述濟佛「入世濟眾」的精神。 一般人誤解濟佛是粗鄙的酒肉僧,但卻不知祂其實是一位佛道雙修、慈悲仁慧、普世醒世,醉顛心不顛的出家人。濟佛曾在開示時說過:祂是南屏教主,是一位古佛,是西方聖尊,佛教八十八佛中的廣莊嚴王佛,也是禪宗第五十師,以降龍羅漢之身,奉旨降世,度化眾生。濟顛和尚就是神為了度化世人,降世顯化為高僧,在世間弘揚佛法、行俠仗義、濟弱扶貧,是一位神以人身示現弘法的實例。
從1998年開始,行天武聖宮濟佛降駕辦事,接受信眾請法。濟佛行法以來,顯現過很多神通,包括去病除災、指點迷津、教化人生;祂與門生弟子及信眾之間,有許多神奇的感應事跡。行天武聖宮設壇辦事至今15年,請法的信眾總計超過數萬人,皈依的門生亦近千人,幾乎每一位接觸過濟佛的人,或多或少都感應到牠的神通,或是被濟佛開示的法理所感動,或與濟佛有特別的感應。本書所寫的內容是弟子受到感應,皈依濟佛,發願弘揚正法,自度度人的實證。這些事蹟,有些僅有少數人知道,有些甚至只有當事人知道,未能以文字記載下來,難免逐漸被人淡忘。誠如本章所引濟佛墨寶的詩句所說:「神通」乃是為了「度眾」,「示現妙行」是為了「教化人心」,這些感應事跡可以應證濟佛濟世救人的用心,以及攝召度眾證量無邊的事實。
濟佛在壬辰年佛誕時,在行天武聖宮對眾生說出祂的「生日三願」:「一願眾生皆可成佛;二願眾生不退道心;三願生生世世渡眾生」,這種救世度眾之願望,比上引的詩文墨寶-「活佛示現妙行,隨緣教化人心;神通攝召渡眾,只為不捨有情」的內容,更為堅定,更令人感動。濟佛以這種精神,在台灣度化眾生的時候,與弟子、門生及信眾間發生了很多感動人的因緣事蹟。
2012年濟佛指示筆者要以「我與濟公活佛之因緣」為名,撰寫一書,記錄祂與弟子之間,神通示現與度化信眾的各種感應事蹟。書名中的「我」指的是行天武聖宮濟佛的弟子。然而濟佛顯現神通之事蹟無數,且幾乎每一位弟子都曾經不止一次深受感應,實在無法盡書。筆者乃以感應事蹟為主軸,紀錄18則濟佛與弟子之因緣事蹟,同時嘗試介紹濟佛藉神通所傳達之教化意旨,以及描述該弟子受到攝召之心路歷程與人生之轉變。期望這樣之撰寫方式,能夠更深入地介紹濟佛與弟子之間的一段段因緣。
18篇因緣事蹟,描述了18位弟子,這「數量」其實只佔行天武聖宮門生極其微小的部分,而受訪的諸位弟子,是以近乎隨機的方式選取的,主要都是比較常去行天武聖宮,且容易訪問得到的門生。這18位弟子的身份,包括:將軍、警察、攤商、公司董事長、護士、個人事業經營者、以及銀行行員等等職業;學歷則從博士、碩士、大學畢業生,到小學畢業者都有。
筆者撰寫本書之初,原本希望由每一位弟子自己寫出自己的感應事蹟,再由筆者加以彙整;但是後來筆者發現每個人的寫法不同,詳簡各異,無法逕予合併,因此改由筆者先進行口頭訪談,並從「第三者」之身份,力求客觀的描述他們的感應事蹟和心中的感想。書中描述的情節以及引述弟子的敘述,全部都是當事人親口所說,真人實事,絕無虛假。且書中18則弟子與濟公活佛之因緣事跡,各自成篇,沒有一定之順序,可以分開閱讀。篇名則儘量以該弟子故事的特色,做為標題。
有關神/人之間的關係,以前常是縈繞在筆者心中,卻尋不到答案的一個根本問題。在筆者接近濟佛、訪問與書寫本書的過程中,對自己的信仰與神/人的關係,有一番特別的體驗與反省,可以說是我和濟佛的因緣,內容詳如後記。
本書一共有三個附錄;由於本書各則內容,引用甚多濟佛的經典—《西湖靈隱道濟古佛玉瑣真經》之章句,為了讓讀者能夠參閱本書所引述的章句之前後經文,以一窺濟佛思想之全豹,故特將《玉瑣真經》全文附於書後,是為「附錄一」。眾多弟子因為受到濟佛簡約卻富人生哲理開示內容的感召,所以本書附上行天武聖宮從祝賀2013年濟佛佛誕(農曆2月2日)開始,到關聖帝君聖誕日(農曆6月24日)為止的開理佛語,列為「附錄二」,以饗讀者。筆者曾經受命整理濟佛以淺白易懂的方式詮釋「普賢菩薩十願」,編輯成《十願五力》小冊,現將之列為「附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