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是一則則愛與尊重的教育故事,
更是一則個人探索、團體改革的經典範例。
放眼台灣餐飲界五星級飯店中青代年輕主廚,開平畢業生就占了兩成,沒有教科書、沒有導師、沒有段考,開學時有拜師大典,家長要修八天六十四小時的課程,
親師生共學、緊密連結、相互成長,讓個人與家庭的生命一起翻轉。這些在主流教育中想做卻還沒做到的,開平全都做到了。創辦人夏惠汶說:「我願意花三年,陪伴孩子找到一生要走的路,而這非常值得。」
李鴻鈞、洪蘭、黃榮村、嚴長壽 專文推薦
1. 開平變身傳奇:創立於1953年,歷經了補習學校、中學、高職不同時期。1990年,本書主人翁夏惠汶被逼著接下這個家業,經歷十七年的努力,為開平建立起全新的定位和口碑.
2. .開平的改變是從大人開始:夏惠汶認為教育必須從家庭出發,他不只是要引導孩子,也要引導老師和家長。他要求學生家長要一起進來學,在開平餐飲學校,不只學生有學分,家長也有學分。因此,開平的學生家長,是台灣少見凝聚力相當強的一群家長。
3. 沒有教科書的學校:這個學校沒有教科書.沒有訓導處,學生上學第一天要跪下來拜師傅的.但開平教學不是沒有章法,也不是放任,而是很有方法很有手段的進行教育改造工程.
4. 看見教育的新出路:在這種學習環境中,開平可以讓被醫生診斷有學習障礙.沒有前途的孩子,成為澳洲餐廳主廚;可以讓被名校退學.有精神病症的學生,推甄快樂進台大等等.透過夏惠汶與學生的互動故事,了解「打罵教育」的極限,並學會用「陪伴」的方式與小孩相處,幫助孩子找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精彩人生.
本書特色
1. 本書宗旨是談開平校長夏惠汶的治學理念及人生脈絡。
2. 核心精神談的是「處理關係」,在24個愛與尊重的教育故事中,帶出親子關係、親情、教育等面向,提供解決問題的know-how,帶出真實個案的故事。
3. 夏惠汶的故事,深具教育意味,層面有三:
對個人,有勵志效果;
對父母,「翻身」深具啟發意義;
對團體(企業),他有條不紊進行改革,也是成功的好例子。
作者簡介:
夏惠汶
文化大學建築系畢、美國行政管理碩士、澳洲國立大學文學碩士、哲學博士。
曾醉心學習薩提爾家族治療、心理劇、神經語言學(NLP)、海寧格系統排列、敘事治療、國際催眠師教師培訓、合作式對話等後現代操作方法與哲學。
台灣開平餐飲學校創辦人,將一般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成功轉型為讓孩子們翻身、可以順性發展自己興趣專長的後現代人文教育。
主持親子關係工作坊,鬆動家庭中親子關係的對立緊張,陪伴他們消融親子困境。
主持企業關係工作坊,協助組織成員在相互信任中推動工作達成目標。
著有《親子關係全壘打》、《愛,要流動》、《餐飲禮儀與文化》、《摸著石頭過河:一位頑童校長的辦學歷程》、《亂有道理的學校:開平團隊深度對話》及論文論述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欣葉國際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李鴻鈞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洪蘭
前教育部部長、中國醫藥大學前校長 黃榮村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前中華美食展主任委員 嚴長壽
大膽辦學,細緻實踐開放式教育
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 嚴長壽
台灣經濟起飛的八○年代,可以說是台灣餐飲發展最顛峰的時期,因為一九四九年政府撤遷來台,因緣際會將中國各省菜薈萃在這裡,再加上經濟發展,吃得精緻的欲望被提了起來,所以廚師無形中大大打開了眼界,不再只是做自己的菜就好,得開始學會跟消費者、不同師傅交流溝通。
當時我看到台灣這樣的優勢,站在那個時代的交叉點,深深感受到美食是行銷台灣最佳的素材,身為亞都飯店總裁,也身為台灣觀光協會會長及中華美食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我帶著台灣廚師到世界各地參加各種旅展,行銷台灣。
過程中,我發現幾乎每個師傅都跟我抱怨收不到徒弟,因為當時,教育普及、教育水準也拉高了,過去很多人小學畢業就去餐廳、飯店當學徒,但那時就算不會念書,也寧願去念職業學校。我這才驚覺到,那時興盛的技職教育裡,沒有餐飲科系,造成廚藝的接軌出了問題,再這樣下去,台灣好不容易擁有發展餐飲的條件,恐怕會因為人才荒而快速式微。所以我開始跟政府呼籲、建言,必須要有一個專業教導餐飲與廚藝的學校,而不是籠統的觀光系。
第一個被我建言影響的是省立淡水商工(現為新北市立淡水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當時主管的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長來拜託我,讓我利用亞都資源協助成立餐飲管理科,多年下來,出了一個名廚江振誠。接下來著手協助成立的餐飲科,就是與開平夏校長的認識了。
跟夏校長的認識很意外,當時職業學校設立技術學院是個風潮,他也很心動,規劃了要在苗栗設立技術學院,透過朋友得知我積極輔導推廣餐飲教學,他主動來找我,希望我幫忙。我聽了之後,告訴夏校長不要設立學院、大學,這些都不是餐飲教學需要的,現在最需要的是要在技職教育裡把廚藝變成主流。畢竟餐飲,最重要的是技術而不是學歷,既然政府現在也鼓勵設立餐飲管理科,不如就把廚藝先當作主題。
夏校長反應非常快,馬上說:「正好我也負責一所職校,開平有汽修科要結束,那麼我就在高中做。」要做餐飲科,首先最頭痛的就是找師傅,夏校長那時候完全外行,講究派系、人情的廚師圈裡,還沒有太多人認識他,我就跳下來幫他找。老師傅講究拜師學習,既然觀念沒辦法改,我建議他,不如就把傳統拜師學藝裡的點香、磕頭,帶進學校裡。
夏校長一聽,馬上開始做拜師大典,而且愈做愈轟動,還邀請我當共同主持人,這一當,就是連續二十年。除了一開始針對廚房教室的規劃提供一些意見,我對開平餐飲學校的貢獻實在不多。後來開平餐廳的設計經營、教學嘗試、參加國際比賽等,全都是夏校長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以一個行外人能夠如此快地進入情況,抓到重點,對他,我心中很是敬佩。
開平成立餐飲科才兩年,他就靠著自己過去在國外的經驗,帶學生到加拿大參加比賽,第一次就拿到世界銅牌,這對學生跟師傅來說,都是很大的鼓舞,也幫開平打開了國際管道。教學上,我知道他在澳洲時,對教育心理就有涉獵,後來還花很大的心力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討論的空間,等於是讓技職教育擁有了不同風貌,不但讓孩子更有自信,學習效果也更好。廚房裡的工作是非常嚴謹、嚴肅的,我沒想到夏校長可以將孩子帶得這麼好,既讓孩子擁有自主能力,還能服從廚房裡嚴格的生活紀律。開平現在能開枝散葉,培養出許多大學培養不出的餐飲人才,我覺得夏校長的開放式教育是主因。
這本書裡,集結了他多年來教學的心血精華,都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教育理念。以前看他在開平裡進行改革,總覺得他辦教育好大膽,透過書裡深入淺出的各種故事,我才知道,原來,大膽的背後,有許多後現代的理念,以及細緻的實踐方式。
他施行的教育是營造環境,讓孩子主動去學,這比單純的教孩子知識還要難上許多,可是夏校長願意花這麼多心力,去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勾引出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更進一步,在自主的環境裡,培養孩子獨立負責的人格特質,只能說,開平的成功,並非偶然。
教養孩子不難,用對方法就行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洪蘭
我第一次看到「夏惠汶」這個名字是從他寫的《摸著石頭過河》這本書中,當時心中非常驚訝,台灣竟有這種另類的校長,若他的父親不是開平中學的創辦人,以他這種「放任」的治校風格,在公立學校大概一天也待不下去。但是我心中其實非常贊同他的教育理念,也佩服他的勇氣,因此對開平的發展就特別注意。果然開平在夏校長的帶領下,一步一步的高升,他把那些別人認為無藥可救的後段班學生帶上來,也把開平的信譽帶到了「北開平,南高餐」(高雄餐旅大學),南北抗衡的地步。現在學生是磨尖了頭搶著要進開平,這一路走來不可謂不艱辛。校長把他這二十四年辦學的理念和效果寫成這本《翻鍋的滋味-開平餐飲學校24個愛與尊重的故事》,裡面每一個故事都值得家長和老師仔細琢磨。
其實,書的名字就點出了教育的真諦──愛與尊重。書中有很多地方會使你不由自主的微笑起來,比如說:家長在嫌孩子不聽話、不用功、不……,校長只淡淡問一句:「孩子這樣,像誰?」家長馬上啞口無言,因為「像自己」。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真是沒錯。
書中也點出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因為父母常常言不由衷,他告訴你:「要吃什麼盡量點」,卻又馬上說:「別吃太多肉,蔬菜比較健康」;他說:「幾點回家隨便你」,「不過不要太晚」;「你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都可以,只要你開心就好」,「不過,當醫生、律師、公務員比較有保障」。這種例子太多了,每天都看見,難怪孩子覺得父母是兩面人:每句好聽的話後面都有一條繩子綁著(以
前念法律系時,老師說,這叫「但書」,前面講的都很好聽,但是……)。看到這,父母是不是該檢討一下自己呢?這本書用實例來告訴父母,教養孩子不難,用對方法就行。我極力推薦它。
作者序
享受人與人之間能量流動的美味
夏惠汶
常常有人問我,怎麼那麼有眼光,二十幾年前就辦餐飲科?十年過後,又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堅持要辦開放教育?其實,從大學到研究所,學建築、學管理、學哲學的我,從沒讀過教育,唯一接觸過的是二十個學分的教育課程。我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開放教育,只知道人活著好累,沒有錢過生活很累,賺了錢也累,接受別人的愛很累,去愛別人也很累。人為什麼要活得那麼累?不過,也慢慢知道,有人不管怎麼活似乎都不覺得累,但細究下來,發現大部分是忽視自己的累,用積極奮發的假想來偽裝,漠視自己的累。人怎麼能夠活得不累?
人會覺得累,大部分是因為「在關係中受傷」。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小住家緊臨成功新村(眷村),看著小朋友打彈珠、玩官兵捉強盜、玩尪仔標(圓形紙牌),自己卻被管束不能出去玩,因為我爸爸苦讀當到醫生,就希望孩子複製他的經驗,也要寒窗苦讀。
我猜,爸爸自己小時,鄰居的小孩子一定不多,也不太會玩。但在眷村旁,孩子們都很會玩啊!玩耍中才懂得怎麼交朋友,那是需要時間磨練學習的。我從小就沒有機會交朋友,當然也沒有好朋友,但我心都在外,好想和朋友一起玩,卻被困在家裡,也沒有認真讀書,所以到學校後就拚命玩。當然常常就被鞭子伺候,被貼上「叛逆小孩」的標籤。
母親疼愛我,但她事業心強,處事能力高超,在情感面就比較溺愛,讓我們孩子可以恣意勒索。常常,碰到困難跟母親說,自己覺得還沒講清楚,母親就已經明瞭並做出正確判斷,交代三言兩語就解決了,我們卻完全沒有學到處理困境的過程。往後碰到類似議題,總是沒有自信。這也讓我苦惱不已。
記憶中,面對關係,我沒有成功經驗。跟同學相處,要不就膩得想操控對方,要不就分開。辦社團時只想完成任務,忘了朋友情誼;出社會工作,因不會處理合夥關係,不圓滿收場;結了婚,因為不會處理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走向離異;跟自己的孩子,也曾因嚴厲教導讓親子關係冷漠疏離;移居澳洲期間與人合作創業,更因輕忽關係中的界線分位而發生困境,導致破產。
我前半生幾乎是關係中的失敗者,在開辦開平餐飲學校時,也曾在推動許多體制外的改革之際,因自己在關係中的賭氣、任性或輕忽,遭黑函密告;當我有深刻的反思與學習時,就成為我往前走的動力,不斷用舌頭舔自己的傷口,忍住痛苦揭開傷疤,一幕幕回顧不堪的場景,找到源頭,尋思「重來一遍我會怎麼處理?」就這樣從傷痛中學習後,讓我興起念頭,想辦一所「愛的不累」的學校,也就是用「順著大自然秩序」的思維、行動或語言來處理關係,讓人不論業績或成績好壞、不論權力大小、不論財富多少,都能在複雜的關係中游刃有餘、自在自得。希望自己曾經承受的痛苦,不要在下一世代重複發生。當我默默許下這樣的志願,就決定了辦學方向。
我涉獵非線性科學,諸如混沌理論(Chaos theory)、測不準定律(Uncertainty principle)、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也包括洪蘭教授專長的腦神經科學研究領域。加上我原有一些哲學的根底,特別偏好非主流的觀點,在西方就是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維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1951)、德希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傅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格根(Kenneth Gergen,1935-)、胡賽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1938)等,在東方就是老子、莊子、易經義理等,尤其偏好莊子,他承接了老子的思想,更用故事表達方式,豐厚並提升了整個思想境界,讓人了解面對未知不要害怕,只要順著大自然秩序,人生總有路可走。因此,學校的教育,就從「順性發展」和「在關係中成長」兩個關鍵詞,逐步演繹。
雖說人生總有路可走,但碰到十字路口時該何去何從?還是會令人迷惘。被卡住時,心中就真的找不到出口,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自殺?那都是因為卡在自己跳不出的觀念裡啊!知道與做到之間,還有一段距離。我剛接手學校時,常常說道理,一講兩小時,自認說得很清楚,但陳義太高,學校同仁聽過之後的說法是:「不知所云。」當下真是挫折。
直到發現有非主流的一些方法,為人治療「關係中的受傷」,才驚覺這就是我需要的操作方法,沒有這些,再好的哲學理論,無法從天上落到地面和光同塵。經由不斷的學習和磨練,讓我可以透過適合的操作技巧,把理念落實完成,也讓我更有信心。
天生我才必有用,才與不才似是而非,原來全取決於用什麼樣的視眶看待外面世界。開平帶給我的經驗是,孩子的困擾大部分來自原生家庭,我的叛逆,也是原生家庭塑造出來的,雖然家庭成員都是善意,然而正如心理劇大師龔鉥常說的一句話:「通往地獄之路,是由糊塗善意鋪成的。」辦學的後期,我專注在對家長進行教育,開始辦各項公益課程,懇請家長參與,希望家庭圓融和諧,才有可能讓孩子愉快成長。
家庭一旦和諧,孩子不再賭氣分心,就能專注。人只要專注投入,一定會快速成長、不斷超越。每天面對不同的家長,無形中更增加自己處理各類關係的能力。每一年,有幾百個家庭,因為孩子與開平結緣,而改變了家庭氛圍,享受親子間能量順暢流動的美味。餐飲專業呈現出表象的硬實力,而我實踐理念的依託,深層則是以關係能力為主的軟實力。
很想把我在開平推動實踐的理念,及其背後的哲學整理出來,但老子說「大制不割」,我似乎很難分割歸類,也不易用嚴謹的邏輯下筆。這其實是自己的後設能力不夠,用老子的話來合理化自己的無能。所以,就用二十四個故事,從不同的面向,來呈現經歷過的真實面貌。書中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混合編輯而成。希望喜歡教育的夥伴們,看到故事時能與文本對話,也許會創造出更多屬於你自己的教育方法。
未來一直在變動,沒有好壞對錯,只有結果是否令自己滿意。開平學校只是提供家長們一個另類的選擇,讓這個社會豐厚多元而已。而開平在歷史長流裡,仍然在不斷演化的進程中,永不止息。
名人推薦:欣葉國際餐飲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李鴻鈞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洪蘭
前教育部部長、中國醫藥大學前校長 黃榮村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前中華美食展主任委員 嚴長壽
大膽辦學,細緻實踐開放式教育
台灣觀光協會名譽會長 嚴長壽
台灣經濟起飛的八○年代,可以說是台灣餐飲發展最顛峰的時期,因為一九四九年政府撤遷來台,因緣際會將中國各省菜薈萃在這裡,再加上經濟發展,吃得精緻的欲望被提了起來,所以廚師無形中大大打開了眼界,不再只是做自己的菜就好,得開始學會跟消費者、...
章節試閱
那一年,是誰迷了路?
放手,等待孩子重新找自己
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路,這個決定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不容易,我自己就曾有過一番掙扎。對於二女兒Jennifer,我採取盡量陪伴、對話的方式,甚至鼓勵她交男友。結果女兒真的去交了男朋友時,我心想:「慘了!」但因為要支持女兒,只好忍耐。沒多久女兒失戀,本以為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沒想到女兒不但沒有走出情傷,還因此要休學。
我陷入掙扎,身為開平校長,致力於開放式教育,自己的女兒卻因失戀就要休學,這傳出去,該怎麼交待?我對女兒拋出問題,「高中沒畢業能做什麼?」「將來要怎麼養活自己?」將未來分析給女兒聽。到頭來,女兒還是說:「我不知道,但是我真的沒辦法去學校,我讀不下去了。」我開出條件:「休學待在家,會負責妳的吃住,但不會給妳一毛錢;不想住家裡,就得打理自己生活,想辦法工作賺錢。以後想復學,得自己找學校,我不幫妳找,也不幫妳辦復學手續,一切交給妳自己處理。不過以後想讀書,還是會支付妳全部費用。」
休學,讓女兒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第二天Jennifer說:「如果休學讓爸爸很沒面子,可以不休學。」我聽到這句話心裡很開心,但到底要顧及我的面子,還是要滿足她,給她最好的協助?我最後決定讓女兒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休學在家半年後,當Jennifer看到同學們準備念大學,自己卻無事可做,也看不到未來,開始心急,決定回學校念書。她自己挑了一家得越過沙漠、跋山涉水,才找得到的森林裡的學校「美國西南學院高中」。擔心學校太偏僻,我一直要女兒多考慮,結果Jennifer堅決要留下來。後來,Jennifer在學校樣樣拿第一,也學到怎麼跟大自然相處、珍惜大地,比起同齡的孩子,更知道自己要什麼。
現在回想起來,我很慶幸當初同意女兒休學,還找到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讀書。讓女兒為自己的事做決定,我做的就是陪伴、傾聽她的困擾,從旁建議與指引女兒找到自己的路。這一年的休息,讓Jennifer成長許多,Jennifer 後來說:「很感謝爸爸當時沒有逼我一定得去上學,其實失戀只是休學的原因之一,真正原因是在學校每樣成績都追不上同學,跟同學相處也出狀況,後來連男友都離我而去,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一下子失去所有信心,才會不想上學,因為不想面對一直失敗的自己。」休息一年後,她慢慢找回自信,覺得自己又有力量去面對跟努力了,如果沒有那一年的休息,我可能會硬著頭皮去上課,然後一直處於自我放棄的狀態吧!
表面上看來,休學看似白白浪費一年時間,可是這一年,讓女兒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明確地為自己負責。當一個人走到過不去的關卡,深陷在難過的困境時,就讓他適性發展,停下來沉澱、整理與消化,就能重新找回自己。
生命本來就無法預測,我沒辦法保證孩子什麼時候會發現自己要的,然後開始努力。但我願意相信、尊重孩子能夠找到自己要的路,而且努力去做,自然地,孩子就慢慢做到了。我重視孩子成長過程的幸福、快樂,遠高於名次;重視孩子的學習意願,遠高於學習成績。只要大人願意相信、等待,給予孩子時間跟空間去尋找,所以開平願意花三年,陪伴孩子找到自己一生要走的道路,而這非常值得。
曠課大王變身召集人
同儕感染,挑起學習動力
在過去被視為「大哥級」的人物小光,就被同儕氛圍改造、從曠課無數到積極學習。原本小光不開心就不來上課,勉強到校,不是跟同學吵架就是不聽課,只顧著睡覺、聊天,讓大人們很頭痛。三年級時,小光聽到學長們回校分享過去在開平最難忘的戰鬥營活動,心裡非常嚮往,開始積極爭取舉辦戰鬥營,學校的態度是:「只要有八成的人聯署同意,就繼續舉辦。」
為了留下美好的高中回憶,小光扛起聯署召集人的責任,每天在學校奔走拉票,自己印傳單、到各班演講宣導,爭取同學的認同聯署。眼看截止日就要到了,卻還差三十票,一心想辦的戰鬥營可能成為泡影,小光於是在放學前廣播召集學校同學,要大家給他十分鐘。本來對學校所有活動冷漠的小光,居然主動集合大家,拿起麥克風,站在講台上大聲疾呼:「我們一定要去戰鬥營,只剩下三十票了,我求求你們,加入聯署吧!」說著說著,平日看似兇狠的他,居然當場哭起來:「我跪下來求你們,我不想要高中生活留下遺憾。」大家被他的誠意感動,紛紛報名參加,那一年,三年級同學罕見的全員參加戰鬥營。辦完戰鬥營後,小光開始認真投入學校其他活動,因為他在這裡找到自信,發掘自己的號召力。
這樣的力量,是老師、家長怎樣都不可能帶動起來的,只有學生自己互相感染,才會被激發出來。不急著教、不強迫孩子,營造一個孩子可以發揮的舞台,創造群體學習的氛圍,讓孩子自發性的展現自我;當孩子遭遇問題想自己解決,進而發覺自己的不足時,就會想學習;激發起孩子的學習動力後,大人什麼都不用做,孩子就會會積極、有行動力地投入學習。所以開平把課程、期中考、期末考都改成活動,讓學生參與;一來學生擁有展現自己能力的舞台,二來在合作過程中讓學生創造出群體完成的氛圍,大家就會互相惕勵學習。
兒子沉迷撞球,就讓他學到好
我兒子豪均也是如此,國中時沉迷撞球。我在想,慘了!但靜下來想想,知道責罵是無用的,他反而會偷偷的去,不如就接受這個事實。既然喜歡,就幫他找來專業撞球教練,教兒子打撞球。第一個動作是「筆直的把球打到桌邊彈回來」,為了要精準讓白球來回滾動,球桿得拉出一條直線;光是這個基礎動作,豪均就練了兩個月,最後幾乎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基架框住,變成機械動作。
兒子日以繼夜鍛鍊球技,參加緯來電視台的撞球比賽,還打進前八強,上高中後在學校成立撞球社,擔任社長。就這樣邊玩邊念,高中也順利畢業了,我覺得很好,至少兒子找到興趣,專注在做一件事,而且很認真把它學好。有專注的能力做好一件事,就能做好其他事;不管用什麼「工具」,只要能培養出專注力都是好的,就像打撞球就可以做到這一點,這是我意外的發現。
上大學後,也許是玩夠了,豪均不打撞球,天天泡在圖書館裡,還自己修了雙學位,每天拼命念書,非常用功。倒是我常對他說:「你又不愛念書,幹嘛修雙學位?」等到兒子畢業想繼續念碩士,更驚訝地問:「你不愛念書,還要繼續念啊?」現在兒子居然還去念了博士班。
回想起來,當初是用對了方法,不限制兒子不准打撞球,而是給他發揮的空間,讓他去學習。在撞球裡,兒子學到專注,也領悟想得到什麼就得努力精進的道理,更在籌組撞球社的過程中,學會組織領導的能力。很多知識不是從書本學來的,給孩子多元的學習環境,讓孩子不是在壓力、壓迫中學習,而是想辦法勾起孩子的學習動力,這就是讓孩子蛻變成熟的主因。
夏山的裸泳性教育
給孩子自由空間,讓他活出自己
造訪被視為開放教育界楷模的英國「夏山學校」,待了兩個星期,讓我得到很深刻的啓發。夏山學校的創辦人夏山,深信孩子在不受脅迫的自由狀態下,學習效果最好。「一個孩子應依據自己的意願生活,而不是按照焦慮的父母和自以為是的教育專家認為的那樣。」所以這裡以生活公約與自主學習取代校規。
夏山裸泳教學,兩性課題自在面對
夏山的性別教育特別讓我感到驚訝,他們居然不分男女,讓孩子們一起裸泳!「我們不會隱藏,而是教導孩子們去面對事實,瞭解男女的身體結構是不一樣的。」夏山學校讓男生、女生從國小三年級開始就一起裸泳,一直到十五歲。長期相處下來,孩子們就會知道:「我們不一樣,可是我們可以在一起。」對異性身體的幻想與對性的想像就會消失。
讓孩子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即使是兩性課題,夏山都能以最自在、自然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摸索學習,這讓我有了很深刻的領悟:「我的工作不是改變誰的行為,而是讓人活出自己。」這跟老莊思想是相通的,應該將這個哲學理念放在後現代的開放教育裡。屏棄過去傳統教育講究「規矩」與「訓練」,讓孩子順應本性自在的成長與發展。
乖順或叛逆,背後都是愛
孩子是效忠父母的
有些乖順的孩子,爸媽說什麼就做什麼,表面上沒有違逆,心裡卻充滿痛苦掙扎。還有一種完全不聽爸媽的話,非常叛逆,「看似堅持自己的路,但走到底,還是想證明給爸媽看,自己是有出息、有作為的;只是過程與方法跟父母期待的不同而已。」
球球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代表開平參加王品盃競賽,才二年級就輕鬆打敗來自八十多所學校,一千多名幾乎都是三年級的參賽者,拿到第二名,展現外場的天分才華,他也因此訂下以後要當餐廳、飯店經理的目標。可是球球的廚師父親卻很不以為然,覺得送他到餐飲學校,就是要學一技之長,好好鍛鍊廚藝:「端盤子還需要學?」要他從外場轉到內場學習上,讓球球非常痛苦。分科時,開平堅持要球球自己決定,球球因父母的要求猶豫不決,老師找來爸爸談,爸爸還是堅持己見。老師跟爸爸說:「孩子的未來要孩子自己決定,如果這是家長要求的,學校不能同意。」爸爸表面上同意老師,回去後仍舊要球球選內場,即使球球退一步問:「可不可以兩個都選?我累一點沒關係。」爸爸還是不同意。最後,球球只好到學校跟老師說:「我決定選內場。」老師們都知道這不是孩子本意,但孩子選擇聽從家長的,老師們只能尊重。
在這麼多年的教育工作上,我發現,孩子都想讓父母開心,只是很多時候,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會懂,而沒有把話說清楚,而孩子總覺得自己怎麼做都無法達到家長的期待,親子關係因此變得不好。「曖昧的語言、曖昧的溝通」是大人們常犯的錯誤。
二年級的小玉跟媽媽的關係就是這樣開始疏離的。乖順的她,每天放學都早早回家,有陣子學校辦活動,喜歡跳舞的她參加舞蹈表演,投入很多。為了跟同學練舞,小玉打電話回家問媽媽:「今天可不可以晚點回家?大概七、八點。」媽媽回:「好,隨便妳。」回家後,媽媽卻很生氣:「怎麼這麼晚?不能早一點回來嗎?雖然說隨便妳,也要自己看狀況啊!」小玉很氣,打電話也被罵、不打電話也被罵,不曉得要怎樣媽媽才會覺得好,所以乾脆都不打了,回到家再跟媽媽吵就好。母女倆就這樣關係緊張好一陣子。這是親子間常見的狀況,沒說清楚就容易造成誤會。小事慢慢累積,親子就愈走愈遠。所以家長要學著把話說清楚、界線劃清楚,讓孩子清楚知道該怎麼做,不要有模糊地帶。
可以讓孩子做自己嗎?
糊塗的善意,不小心就會通往地獄
很多父母沒有釐清,自己的愛是純粹的愛,還是帶有期待的愛?當我們的愛帶著期待,那個愛就變質了,那不叫愛,叫投資。因為我愛你,就要回饋給我什麼,以滿足我的期待,帶著這樣的期待去愛別人,是一種投資性的愛。就像爸媽帶孩子去補習、學才藝,希望看到成績好、比賽得名,沒有的話,就覺得自己白白付出時間跟金錢,孩子卻一點長進也沒有。被愛的人,會覺得這樣的愛壓力好大,得盡量去滿足期待,卻不見得是自己真心想追求的。久了,不管給愛還是被愛的人都會因為把注意力放在期待有沒有被滿足,而不是單純的「愛」上面,而覺得很累。
現在的父母最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不管過程跟結果都怕輸。把輸贏放進愛裡,擔心輸了會沒面子。那麼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孩子快樂重要?把面子看得比孩子重要,逼著孩子往上流階層爬,就會忽略孩子的快樂,成績跟才藝都是如此。如果沒想清楚,很容易給出過多的、糊塗的善意,不管到最後有沒有將孩子帶往更好的人生去,首先就會將親子關係帶往地獄。不停出現以下這種對話:
爸媽:「我是為你好才這樣安排。」
孩子:「都是你要我念,又不是我自己要的……。」
爸媽可能會覺得,孩子現在不逼,以後沒出息。可是,大人沒辦法預測未來。該培養的是孩子面對未來、面對改變的能力,這個沒有辦法教,但是可以透過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我在一九九○年決定辦餐飲科時,沒人看好,也沒人要念,當時熱門的是資訊科系,但才十多年過去,餐飲就竄升為台灣最熱門的學科,如今每年畢業生有兩萬八千人。世界變化太快了,大人過去的經驗,孩子不見得用得上!與其把自己的善意強加到孩子身上,不如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才能擁有面對未來變化的能力。但爸媽往往放不下心,覺得孩子沒認清真相,好意要幫孩子釐清,卻忽略孩子的心意,結果反而讓孩子走了更多辛苦的路。
那一年,是誰迷了路?
放手,等待孩子重新找自己
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路,這個決定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不容易,我自己就曾有過一番掙扎。對於二女兒Jennifer,我採取盡量陪伴、對話的方式,甚至鼓勵她交男友。結果女兒真的去交了男朋友時,我心想:「慘了!」但因為要支持女兒,只好忍耐。沒多久女兒失戀,本以為過一段時間就好了,沒想到女兒不但沒有走出情傷,還因此要休學。
我陷入掙扎,身為開平校長,致力於開放式教育,自己的女兒卻因失戀就要休學,這傳出去,該怎麼交待?我對女兒拋出問題,「高中沒畢業能做什麼?」「將來...
目錄
PartⅠ 開平成績單
◎令人驚豔的教育奇蹟
◎在不斷翻鍋中,翻轉人生
如果父母留下的遺產是一所學校……
PartⅡ 24個愛與尊重的教育故事
1. 那一年,是誰迷了路?-放手,等待孩子重新找自己
2. 阿發師女兒的烘焙夢-孩子的決定就是好決定
3. 夏山的裸泳性教育-給孩子自由空間,讓他活出自己
4. 乖順或叛逆,背後都是愛-孩子是效忠父母的
5. 孩子個性衝,八成有個衝動的爸-關係會平行位移
6. 曠課大王變身召集人-同儕感染,挑起學習動力
7. 失敗的成果展,有什麼值得慶祝?-策略性無能,培養出有能的兒女
8. 到瑞士學餐飲比較好嗎?-放下判斷與執著,站在孩子這邊
9. 愛釣魚,養成一位魚的達人-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10. 「壞孩子」背後的故事-別給孩子貼標籤
11. 乖寶寶不能只期待被拯救-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12. 上課前,全班先睡十五分鐘-重複舊方法,只會得到舊結果
13. 好朋友之間,有沒有界線?-千萬別和孩子做朋友
14. 電玩到底有什麼魔力?-無條件信任,孩子做的事一定有價值
15. 你愈想抓緊,孩子愈想跑遠-放開就能成全,放下就能超越
16. 誰受得了一言九「頂」?-安全的對話平台,讓孩子學說真話
17. 你表達的是想法還是情緒?-從傾聽開啟有效對話
18. 你想聽我才講-先處理情緒,不能只講道理
19. 我當乖小孩,你才會愛我嗎?-別用胡蘿蔔與棍子讓孩子就範
20. 不愛上學,那你愛什麼?-不問為何發生,只想如何解決
21. 可以讓孩子做自己嗎?-通往地獄之路,是由糊塗善意鋪成的
22. 逆流還是順流?-不要干預,運用感染力影響孩子
23. 如何輕鬆切割愛恨糾葛?-「六步」書寫,訓練反思能力
24. 改變從自己開始-換個方式,孩子也跟著改變
Part Ⅲ 開平的有與沒有
一、沒有校規處罰,有法治教育
二、沒有教科書,要寫自己的書
三、沒有導師,有關懷老師
四、沒有訓導處,有團體生活委員會
五、沒有段考、期末考,有期中成果、期末成果展
六、沒有班級競賽,有學生合作
七、沒有分科老師,有學群老師
八、沒有強迫升學,有延後升學
九、沒有傳統家長會,有親師合夥、易子而教
十、沒有週會,有全校對話平台
PartⅠ 開平成績單
◎令人驚豔的教育奇蹟
◎在不斷翻鍋中,翻轉人生
如果父母留下的遺產是一所學校……
PartⅡ 24個愛與尊重的教育故事
1. 那一年,是誰迷了路?-放手,等待孩子重新找自己
2. 阿發師女兒的烘焙夢-孩子的決定就是好決定
3. 夏山的裸泳性教育-給孩子自由空間,讓他活出自己
4. 乖順或叛逆,背後都是愛-孩子是效忠父母的
5. 孩子個性衝,八成有個衝動的爸-關係會平行位移
6. 曠課大王變身召集人-同儕感染,挑起學習動力
7. 失敗的成果展,有什麼值得慶祝?-策略性無能,培養出有能的兒女
8. 到瑞士學餐飲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