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在台灣有許多頭銜: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國學大師和禪宗大師等,還一度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但流傳最廣的卻是這個最普通的稱謂─南老師。
本書取材自南先生的《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禪宗與道家》、《新舊的一代》、《易經雜說》、《易經繫傳別講》、《觀音菩薩和觀音法門》和《金粟軒詩放八講》等。本書內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既涉及詩話與人生、文化與文學、讀書與論史、談典與論人,也涉及知命與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闡述我國傳統文化經典名著時,作者廣征博引,談笑風聲;談詩時,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談人生時,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詩詞;用典故時,又有作者其獨到的見地。
作者簡介:
練性乾
1939年生於浙江溫州,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新華社、《文匯報》駐外記者與《海外文摘》雜誌社副主編。
編著有《可愛的美國佬》、《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南懷瑾著作詩詞輯錄》等。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詩話與人生
詩的偉大
「詩三百」,是指中國文學中的《詩經》,是孔子當時集中周朝以來,數百年間,各個國家(各個地方單位)的勞人思婦的作品。所謂勞人就是成年不在家,為社會、國家在外奔波,一生勞勞碌碌的人。男女戀愛中,思想感情無法表達、蘊藏在心中的婦女,就是思婦。勞人思婦必有所感慨。各地方、各國家、各時代,每個人內心的思想感情,有時候是不可對人說,而用文字記下來,後來又慢慢的流傳開了。孔子把許多資料收集起來,因為它代表了人的思想,可以從中知道社會的趨勢到了什麼程度,為什麼人們要發牢騷?「其所由來者漸矣!」總有個原因的。這個原因要找也不簡單,所以孔子把詩集中起來,其中有的可以流傳,有的不能流傳,必須刪掉,所以叫做刪詩書,定禮樂。他把中國文化,集中其大成,作一個編輯的工作。對於詩的部分,上下幾百年,地區包括那麼廣,他集中了以後,刪除了一部分,精選編出來代表作品三百篇,就是現在流傳下來的《詩經》。
讀《詩經》的第一篇,大家都知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拿現在青年的口語來講,「追!」追女人的詩。或者說,孔子為什麼這樣無聊,把台北市西門町追女人那樣的詩都拿出來,就像現在流行的戀愛歌「給我一杯愛的咖啡」什麼的,這「一杯咖啡」實在不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來得曲折、含蓄。由此我們看到孔子的思想,不是我們想像中的迂夫子。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一定要吃飯,一定要男女追求,不過不能亂,要有限度,要有禮制。所以他認為正規的男女之愛,並不妨害風化。那麼他把文王——周朝所領導的帝王國度中,男女相愛的詩列作第一篇,為什麼呢?人生:飲食男女。形而下的開始,就是這個樣子。人一生下來就是要吃,長大了男人要女人,女人要男人,除了這個以外,幾乎沒有大事。所以西方文化某些性心理學的觀念,強調世界進步,乃至整部人類歷史,都是性心理推動的。
第一章 詩話與人生
詩的偉大
「詩三百」,是指中國文學中的《詩經》,是孔子當時集中周朝以來,數百年間,各個國家(各個地方單位)的勞人思婦的作品。所謂勞人就是成年不在家,為社會、國家在外奔波,一生勞勞碌碌的人。男女戀愛中,思想感情無法表達、蘊藏在心中的婦女,就是思婦。勞人思婦必有所感慨。各地方、各國家、各時代,每個人內心的思想感情,有時候是不可對人說,而用文字記下來,後來又慢慢的流傳開了。孔子把許多資料收集起來,因為它代表了人的思想,可以從中知道社會的趨勢到了什麼程度,為什麼人們要發牢騷?「其所...
作者序
前言
一輩子同文字打交道,自然讀了一些書。但對一位作者的書讀得那麼認真、那麼津津有味,在兩三年時間裡讀了他十幾本專著,在我的讀書經歷中,算是件稀罕事。這位作者就是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雖然未曾謀面,未拜過師。但是,我在書信中還是呼喊他為「老師」——不是北京眼下逮住誰都叫「老師」的客套,而是從心底裡感覺到,南懷瑾先生的學問、人品,確實令我敬佩、羨慕。
南懷瑾先生在台灣有許多頭銜:「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國學大師」和「禪宗大師」等,還一度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但流傳最廣的卻是這個最普通的稱謂——南老師。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這樣稱呼他﹔不管三教九流,男女老幼,也都如此親昵地叫著他﹔許多人都以是南懷瑾的學生而引以為榮,而南老師自己則經常謙虛地說:「我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學生,也沒有收過一個徒弟。」接著,還自我幽默一下:「老師早,老師好,老師不得了!我最討厭人家把我當成偶像。吾乃一凡人,不足讓人盲從我。」
南老師自謙為「凡人」,實際上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采。
南老師出生於浙江溫州樂清的一個書香人家,自幼接受嚴格的私塾教育。少年時期,已遍讀百家,還學習拳術劍道等各種功夫,此外,還學習文學、書法、醫學和易經、天文等。
抗戰興軍,南老師入川,曾任教於當時的「中央軍校」,並在金陵大學研究所研究社會福利學。後離校,專門研究佛學,花三年時間遍閱《大藏經》,後又遠走康藏,參訪密宗大師。此後,曾講學於雲南大學和四川大學。
抗戰勝利後,於1947年返鄉。不久,歸隱於杭州之三天竺之間:後又於江西天池寺附近結篷清修。
1947年春,南老師去台,一住近四十年,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先是個別教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以及其他院校和研究所,並創辦東西精華協會、老古文化事業公司等文化事業。
南老師學問博大精深,一生著作等身,在台灣已出版了三十一部專著,其中大多為南老師講述,他人整理。目前,還有大量講學錄像帶尚待整理。南老師的著作不像三毛、瓊瑤的小說那樣暢銷一時,而是長銷不衰、一版再版,最多的達十八版,印數四十萬冊。台灣流傳一段佳話:一對新婚夫婦互贈禮品,新郎向新娘贈一套《論語別裁》,新娘還贈一套《孟子旁通》,而兩部書都是南老師的著作。
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大陸讀者有機會讀到南老師的書。自1990年以來,大陸的復旦大學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等幾家出版,已先後出版了南老師的《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歷史的經驗》、《禪宗與道家》、《靜坐修道和長生不老》等好幾部專著,還有《禪海蠡測》、《易經雜說》和《易經係傳別講》等正在洽商出版中。南老師的書在大陸雖未引起轟動,但也擁有不少讀者。在我的朋友中,有專家教授,也有青年學生、一般幹部,凡讀過南老師著作的人,無不叫好,無不佩服。一位朋友說,他在書店看到南懷瑾的書,隨便翻翻,就毫不猶豫買下來,雖然書價不低。一個個體書販在我案頭看到南懷瑾的書,就說:南懷瑾的書好賣,有人一看到「南懷瑾」三個字就買,都說這老頭子學問大,字字值錢。聽說他九十多歲了……他講了一大堆不知從哪兒聽到的傳聞,說的有點神了,我趕緊拿出南老師的相片給他看,並告訴他,老師今年才七十四歲。
我喜歡讀南老師的書,因為他的書別具一格,不同凡響。南老師畢生鑽研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但他並不拘泥一字一句的訓詁注疏,不固執於一得之見、一家之言,而是透徹地理解儒釋道各家的學術精髓,結合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和現代人的種種心態,廣証博引,談笑自如。「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這是南老師客廳裡掛的條幅,反映了南老師寬闊的胸懷和執著的追求。
南老師著作一個難能可貴的特點是通俗易懂。《易經》、《論語》、《老子》這些幾千年前的深奧經典,南老師用通俗、輕松、幽默的現代口語講解起來,使讀者如同聽故事小說,入耳入腦,愛不釋手﹔南老師的書還充滿人生哲理、富於強烈的民族意識。難怪出版界爭相出版南老師的書。
我無意吹噓南老師的書完美無缺或句句是真理。我敢說,國內學術界的專家學者肯定可以在南老師的書中挑出毛病或提出完全相反的觀點。本來,如何解釋、評價幾千年前古人講國的話,有不同的意見是很自然的。老子的一部《道德經》,才五千字,但後代詮解評價《道德經》的文章專著恐怕已有幾千萬言了,不僅有中國的,還有外國的,無不摻進了作者本人的思想觀點,老子如果活到現在,不知作何感想。所以,南老師謙虛地把自己的書名都用上「別裁」、「雜說」、「旁通」等。
南老師現在已離開講壇,幾年前,移居香港。南老師淡泊名利、不求聞達,但聲名遠播、桃李滿天下﹔南老師學富五車、功成名就,但沒有高官厚祿、腰纏萬貫。出於對家鄉的厚愛,出於對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的企望,南老師在海外籌巨資,建立了幾個投資公司和基金會,在國內開辦或籌組八個合資企業,合資修建溫州至金華的鐵路項目也正在落實﹔南老師慷慨解囊,在全國二十多所高等院校設立獎學金或提供資助,但是他不讓宣傳,連他親近的人也說不清有多少人得到過南老師的扶植。
南老師的書在大陸已印行了幾十萬冊,擁有相數量的讀者,但南老師的身世還鮮為人知。我根據間接得來的資訊做此短文,不足以全面反映南老師的道德文章。這還是我第一次未經采訪本人而寫成的「人物專訪」,但願有機會親聆教誨,向喜歡南老師數的讀者介紹南老師不平凡的業績。
練性乾
一九九二年八月
前言
一輩子同文字打交道,自然讀了一些書。但對一位作者的書讀得那麼認真、那麼津津有味,在兩三年時間裡讀了他十幾本專著,在我的讀書經歷中,算是件稀罕事。這位作者就是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雖然未曾謀面,未拜過師。但是,我在書信中還是呼喊他為「老師」——不是北京眼下逮住誰都叫「老師」的客套,而是從心底裡感覺到,南懷瑾先生的學問、人品,確實令我敬佩、羨慕。
南懷瑾先生在台灣有許多頭銜:「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國學大師」和「禪宗大師」等,還一度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
目錄
出版說明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詩話與人生
詩的偉大
追的哲學
重論詩教
發揮與寄托
詩的人生
帝王好色入詩來
文采與氣質
千古腐儒騎瘦馬
吃飯大如天
洗玉埋香總一人
金丹一粒誤先生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為他人作嫁衣裳
賦到滄桑句便工
蓋房子與人生
名利濃於酒
得意失意難定論
不合時宜
出處從來自不齊
志士棲山恨不深
莫到瓊樓最上層
人間隨處有乘除
文章 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和尚吟詩有威靈
第二章 文化與文學
古代的音樂
文與質
無情何必生斯世
文學史上三個夢
武俠小說的來龍去脈
翻譯的學問
生活的藝術
舊八股與新八股
禪宗與中國文學
第三章 知世與立命
美丑善惡辯
百姓與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功成身退數風流
百年樹人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苦命的皇帝
誰肯將身作上皇
世上無如人欲險
兩頭看人生
知人於微
人才難得
絕不讓窮愁同時光臨
小議宿命論
寵辱誰能不動心
欲除煩惱須無我
誰人肯向死前休
宿將還山不論兵
殯儀館的故事
此情可待成追憶
理解青少年
以孝治天下
用人不求全
天吶!媽呀!
貧戒怨富戒驕
以牛比心
天下由來輕兩臂
色厲內荏
毀與譽
負心多是讀書人
缺憾的人生
人人可做觀世音
第四章 讀書與論史
半部《論語》的啟示
「三百千千」是捷徑
《春秋》大義
老子五千字過關
《墨子》難讀
《管子》與《商君書》
春秋多權謀
《長短經》——反經
蘇秦的歷史時代
商鞅的變法
聖盜同源
清朝三本必讀書
看相論人的書
閑書里面有真言
《論養士》與提拔人才
諸葛亮的《誡子篇》
閑坐小窗讀《周易》
研究地理的「二顧全書」
紀曉嵐編書不寫書
讀古書的方法
李宗吾與《厚黑學》
第五章 談典與論人
第六章 人生精言
後記
出版說明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詩話與人生
詩的偉大
追的哲學
重論詩教
發揮與寄托
詩的人生
帝王好色入詩來
文采與氣質
千古腐儒騎瘦馬
吃飯大如天
洗玉埋香總一人
金丹一粒誤先生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為他人作嫁衣裳
賦到滄桑句便工
蓋房子與人生
名利濃於酒
得意失意難定論
不合時宜
出處從來自不齊
志士棲山恨不深
莫到瓊樓最上層
人間隨處有乘除
文章 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和尚吟詩有威靈
第二章 文化與文學
古代的音樂
文與質
無情何必生斯世
文學史上三個夢
武俠小說的來龍去脈
翻譯的學問
生活的藝術
舊八股與新八股
禪宗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