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精彩內文三篇)
【內文摘錄之一】
﹝夢魘江南﹞
西元1191年,南宋紹熙二年十二月十五日淩晨三時左右的祭天地大典是一個超現實主義的魔幻表演舞臺,在極短的時間內祭臺上經歷了晴空萬里、烏雲、大風、火焰、大雨、冰雹、晴空萬里的變化,雲收雨住之後,臺上一片寂靜。
唯一的近距離觀賞者宋光宗趙惇表情呆呆的。當時人們覺得他是被嚇呆了,事後發現他是被嚇瘋了。
關於被嚇瘋的原因,很多事後總結者聯想到了他本身的心理承受力實在太弱。這是無解的。
只不過這一次他心裡有鬼。
祭祀前一晚,他老婆、南宋皇后李鳳娘派人來傳話,他的貴妃、最喜歡的女人黃氏突發暴症死了。對此他心知肚明,以他對李鳳娘的瞭解,黃氏一定是她虐殺的。
之前他隨口稱讚了一個宮女的手好看,他老婆都能砍下那雙手,放在食盒裡送給他,讓他近距離欣賞。這時他沒法回宮,那死女人還不乘機除掉情敵?
天色突變,祭壇崩壞,這一定是獲罪於天,上帝怪他娶了個惡女人,降下了災禍!
趙惇被內侍們扶上車駕,趕回皇宮,直接陷入了重度昏迷。這時沒有誰知道這次驚嚇的後果是什麼,以至於處理的辦法只是找太醫,找太上皇等傳統套路。
太上皇趙眘、太皇太后謝氏立即趕了過來。到了之後馬上火冒三丈怒不可遏。他們所看到的,是兒子趙惇臉色灰敗,神色驚悸的躺在床上,滿嘴胡話,陷入了深深的噩夢裡不能自拔。
而床邊,卻沒有皇后李鳳娘的影子。
趙眘快氣瘋了,他實在是後悔,當初為什麼會千挑萬選,給兒子定了這麼個老婆……不過這是他老爹趙構越層決定的,他也沒法否決啊。
怒火中,李鳳娘終於出現。她在一大群太監的簇擁下款款而來,面對太上皇的憤怒,這女人表現得非常鎮定。
問:“病因?”
答:“皇帝很可能是飲酒過量了。”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趙惇酷愛杯中物,喝起來沒日沒夜,誰勸也不聽,包括他父親、他爺爺。
問:“為什麼消失?”
答:“去找太醫,核對病情,好仔細治療……”趙眘的怒火瞬間再高漲三尺,這混帳女人,居然當面撒謊,有皇帝病在後宮,皇后去太醫院瞭解病情的嗎?!
趙眘怒斥:“你不好好照顧皇帝,反而使他病到這等地步,全不顧宗廟社稷之重。”說完這句,他覺得內容不確切。這女人會把宗廟社稷放在心上嗎,根本不屑一顧,要威脅就得抓到她的痛腳。趙眘臨走前扔下了一句狠話──“萬一不愈,族滅你李家!”
這時混過去,大事自然化小。
她看得準,知道只要熬過一時,最重視禮儀的宋朝絕不會公開處理她。理由無他,好面子爾,尤其是老公公趙眘,說啥都不會搞出家庭醜聞的。
重華宮方面,太上皇的怒火已經四面八方地爆射。
趙惇醒過來之後,她一邊向天發誓黃貴妃不是她害的,一邊哭成了個淚人,向丈夫傾述──“我勸官家少飲酒,就是不聽。現在你病了,壽皇要族滅我李家,我李家何處不是,招此罪過?”
趙惇無動於衷。
這時,還沒有人能確定趙惇得了什麼病,病到了什麼程度。無論誰,都認為他是驚嚇過度,神情恍惚,只需要靜靜地休養一段時間,就會正常過來。
那是在祭典魔幻夜之後的半個月左右,趙惇終於斷藥了,他身體極度虛弱,連每年只有三次的大朝會都沒法升殿主持。
每年三次大朝會,分別是元日、五月初一、冬至日。這是國家重典大禮之日,一般來說,皇帝只要有口氣,就得出面。
但趙惇病骨支離,連邁步登樓都做不到,哪能全副皇帝裝掛出席主持大典?沒辦法,只好取消。
但是在幾天之後,南宋紹熙三年的一月二十五日,法定的每月四次覲見太上皇的日子到了時,趙惇卻頑強地挺了起來,抱病前往重華宮。
那一天,臨安城裡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趙惇的車駕在大雪中艱難前行,從大內向重華宮進發。這讓全臨安的百姓們都看到了,他們震驚於皇帝的孝道,集體認為這一屆皇帝的孝順前古未有。
太上皇趙眘既心疼又感動,本想多留兒子住幾天,不要在風雪嚴寒中當天返回大內,以免病情反覆。趙惇卻表示得回去,他會每隔七天就來一次,與父親相見之日很多。
趙眘無奈,只好叮囑病好以前,不必再依例過宮問安了。
誰都知道,這是人之常情,父親心疼兒子的一句隨口話。會當真嗎?會,至少在兒子病好之前;不會嗎,這怎麼的也不會是父子長年不見的憑據吧!
事情偏偏直轉而下,從這次感動天地感動人民的風雪探爹行之後,整整一年的時間裡,趙眘在重華宮裡望眼欲穿,沒見過兒子一面。
其間包括了他的生日那天,他的孝順兒子都沒來向他祝壽。
這是自有宋以來從所未有的醜聞,讓南宋國內的每一個人都不齒趙惇的忤逆。孝,乃漢民族的精神內核最重要的一個節點,無論誰與之相背,都會被人所唾棄,哪怕他是皇帝。
皇帝呢,卻振振有辭。
這一年裡每次應該過宮探望的日子到了,他都會抬出太上皇說的那句話,他的病沒好,不能、也不敢違背父命擅自探望……這樣的藉口反復使用,在半年左右終於過期,臣民們都不信了,心理也從最初時的感動變成了厭惡。
皇帝不在乎,他始終縮在皇宮的深處不露面,面對質疑和鄙視,他的應對之道是,都對外宣稱是得到了重華宮的命令,是太上皇命令他不必過宮問安全。
這是即時性命令,是每次他都準備好了之後,才由重華宮臨時傳出的。所以,不是他不孝順,不過看望老爹,而是老爹沒興致,不想見兒子。
看似拙劣的謊言,偏偏無數次之後也沒被拆穿。理由無他,仍然還是那個無解的癥結——面子。趙眘太好面子了,他怎麼能主動站出去向全世界拆穿自己兒子不孝的真實面目?
那樣,不僅是他兒子的恥辱,更是他的失敗。
可是外界仍然漸漸地傳開了,他的兒子、南宋帝國的第三任皇帝,趙惇陛下的精神出了問題,似乎是成了精神病了。
這小的事無數,首先成年累月醫生圍在左右隨時待命,時刻拿出救命的架勢,恨不得讓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長年垂危。
相比於醫生,侍衛們更悲摧。按說都長年垂危了,就安靜地躺著算了,侍衛們也可以輕鬆些,不必每天早早起床,到宮門外列隊等他。趙惇偏不,他不請假,也就是說整個皇宮系統因為他的不請假而必須每天照常運行。
於是乎,每天黎明前侍衛們盛裝列隊全副鑾駕等待侍候皇帝上班,而日上三竿皇帝還不見影兒。他們繼續等,皇宮裡終於傳出命令。
陛下今天不爽,不上朝了……不必長此以往,只需要連續六七次以上,誰都會脫口而出:“有病!”吧。這類事口口相傳,在臨安、在江南大地上肆意傳播,皇帝的病態逐漸成了臣民們公開的笑談。
對此,太上皇趙眘痛心且無奈,李鳳娘無動於衷,她覺得這樣非常好。她發現她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了。
趙宋帝國已經不能再阻止她了!
她重新調整了工作方向。
李鳳娘全心全意地為娘家撈好處。
李氏“三代封王”,連她的侄子都官拜節度使。她歸謁家廟時,推恩親屬二十六人,授使臣一百七十二人.....
人數比趙氏宗廟的還多!
回望皇帝本人,對這些卻彷彿樂在其中、樂此不疲。他玩得很開心,主要體現在兩件比較重要的事上。第一件,宰相、皇帝兩不見面多半年。
兩宋歷史裡絕無僅有的一次皇帝、首相嘔氣,長達一百四十餘天不見面,置國朝政務如兒戲....
看第二件事,四川軍權更替。
西元一一九三年的六月出現,吳挺死了,吳曦在江南,南宋皇帝只要按部就班地派人入川接收軍權,就會拔掉這顆釘子。
這遠比當年吳玠死,吳璘還在時硬梆梆地收兵權好得多,一切只等趙惇一句話。奈何他偏偏就是不說,實在逼急了,他把吳挺的死亡通知扔到一邊,憤怒地吼一聲── “吳卿明明還活著,你們為什麼騙我說他死了?!”
這句話雷倒了南宋全體朝臣,讓每個人都欲哭無淚。陛下,就算您真是金口玉牙,也不能這樣亂講吧,吳挺明明死了嘛……
沒死!
趙惇斬釘截鐵,不可置疑地下了定論。
於是大家只好沉默。
這個時期正好是南宋史上最微妙的一段......全部政務都扔到了一邊。
整個南宋朝局居然就是趙惇這個神經病患者說了算....
【內文摘錄之二】
﹝宰相飛頭去和戎﹞
當時的局勢距建炎南渡已經有近八十年,多半個世紀的時間長河流過,中原大地上最勇武的人早已不是當年的那些。
女真人、宋軍,都已經退化,最強悍的是長江兩岸的民間漢人。為了生存,他們只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幾代人的血淚鑄成了他們的鐵血亡命精神,他們自己結社,或聚嘯山林,或販賣私貨,他們騎馬持矛游弋在兩國邊界打擦邊球,無論誰,哪怕是金國的正規軍擋了他們的路,他們都會拔刀相向,絕不遲疑。
開禧北伐讓這些邊民們興奮,長期積壓下來的仇恨讓他們急於發洩,田俊邁兵臨宿州城下,他們蜂擁而至,幫宋軍攻城。
邊民們的實力讓處於連勝狀態中的宋軍都瞠目結舌,眼看著這幫人頂要說一下當時的局勢。 這時距建炎南渡已經有近八十年,多半個世紀的時間長河流過,中原大地上最勇武的人早已不是當年的那些。
邊民們的實力讓處於連勝狀態中的宋軍都瞠目結舌,眼看著這幫人頂著槍林箭雨附城而上,巍峨的淮北第一重鎮即將陷落。
歷史卻在最關鍵的時刻突然拐了個彎。天殺的宋軍第三梯隊早不早晚不晚,偏偏就在這時趕到了焦點地帶,出現在了宿州城下。
宋朝的正規軍一看邊民們馬上就要把宿州打下來了,這還了得?! 功勞是誰的,榮耀怎麼算,這麼重要的戰鬥是死老百姓們搞定的,傳出去簡直讓他們沒臉見人嘛。
要說正規軍的戰鬥意識就是強,五萬大軍瞬間統一了口徑,齊心協力向城頭…… 不,是城頭偏下方射箭。遮天蔽日的箭雨全都射向了正在奮勇死戰的宋朝邊民!
背後突然捅上來這麼多的刀子,誰也受不了。毫無防備的邊民們成批的摔下城頭,連同摔碎的還有對宋朝的信心。
邊民們怒不可遏,憑著本能,他們會立即殺回去,幹翻這幫敗類兵痞子。但他忍住了,沒自相殘殺,讓宿州城裡的金軍白撿便宜。
只不過,他們再不會為什麼狗屁北伐出力。
輪到南宋的正規軍攻城,強弱立即顯現,宿州變得牢不可破了。沒奈何,郭倬傳令立寨,做久攻打算。可惜的是,南宋諸葛亮的弟弟從每個角度來看,都和白癡智障有一拼,他居然把大軍的營寨設在了一片低窪地帶,而這時正逢兩淮的雨季,他剛鑽進帳篷裡,大雨跟著就下來了。
天時、地理全搞錯,這仗還怎麼打?
這還只是初期,再過兩天,他的糧道又被金軍給截了。也就是說,本來龜縮在城裡惶惶不可終日,眼看就被打破的金軍,在他的圍攻下,都能出城偷襲了。
諸般不利,讓宋軍在宿州城下只堅持了大約十餘天,就開始了後撤。近八萬餘宋軍在沒膝的泥濘中向蘄縣方撤退,沒走多遠就被金軍追上。
就在蘄縣,發生了兩宋軍史上最難堪的一幕。
蘄縣,還不到符離。郭倬在撤退的速度上同樣拙劣。他的軍隊疲憊饑餓,從某種角度上說,的確 不堪一戰了。他向金軍乞和,要求不投降的失敗。金軍給出的答覆是,交出勇將田俊邁,就答應你的要求。
田俊邁是北伐名將,此前攻城拔寨勇不可擋,是宋軍的先鋒,是金軍的死敵。這樣的要求,遠比當年金國借秦檜、趙構之手殺岳飛更加的卑劣,更加的屈辱!
稍有血性,稍有尊嚴的人都不會答應。
但郭倬居然照辦了……他把田俊邁綁起來,交到了金營。金軍放開了一條生路, 讓郭倬的中軍逃跑,後面約半數斷後的宋軍全被俘殺。
東路軍至此大敗,與此同時,中路軍曹統制的數萬步騎在溱河方面也遭到重創。溱河水大漲,他堅持渡河,結果渡河將半,金軍突然殺出。
渡河未半而擊之──教科書裡寫的:一樣的失敗!
長江北岸的宋軍全體潰敗,在中原大地上狼奔豕突,向長江邊逃跑。彼時前軍皆敗,後續無兵,再沒有力量能夠阻止金軍。
雪崩之勢已成,整個江北將全部丟失,金軍直抵長江北岸。
和平時代,以政治手段建立起來的獨裁局面,終於在軍事失利的大勢下動搖了。沒奈何,韓國戚決定派人渡江議和。
談判的難度可想而知。宗浩是完顏璟培養出來的新一代知識性丞相,漢文化濃度一點不比江南那邊低。他先是一連串的指責,之後興致突發,提出了個新要求。
南使,我們聯句吧,你對得上來,我們才繼續。他出上聯:「儀秦雖舌辨,隴蜀已唇亡。」這是說,哪怕你像張儀蘇秦那樣能講,蜀川已經丟了,江南唇亡齒寒,眼見完蛋。
方信孺對:「天已分南北,時難比晉唐。」這時候再不是石敬瑭賣國的時候了, 長江是天塹,試過多少次了,你們金國哪次成功了?
金國開出的條件是:一,割地,南宋割讓兩淮;二,增歲幣;三,稱臣; 四, 索犒師,追索逃亡人;五,縛送首謀者。
韓侂胄疏忽了,有一個地方他沒有算到。誠然,軍、政、財三界盡在他手,他喊出來只有皇帝才有資格說的「有以國斃」,也沒人敢挑刺。
但後宮呢?
這才是一個封建帝國最兇險詭秘,不測難防的地方。它對權力的掌握,從某種意義上說,要比軍、政、財還要直接。
韓國戚本人說到底就是以後宮起家,按說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漏算這一點,但偏偏他就忽視了。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多年以來對後宮的全面掌握,讓他的安全意識淡薄了。說一下這時的南宋後宮,皇帝還是那個皇帝,皇后已經另有他人。
這天的晚上,楊皇后一個人走到了皇帝的書案前,拿起御筆寫了一份詔書──「已降御筆付三省,韓侂胄已與外宮觀,日下出國門。仰殿前司差兵士三十人防護, 不許疏失。」
韓國戚最重要的武器被盜用了,長期以來,他以御筆睥睨百官為所欲為,這一次楊皇后同樣私下裡瞞著皇帝用御筆決定了他的命運。
多方準備,仍然只是預備,實際操作才是重點。韓侂胄久持朝綱觸角無處不在, 政變前夕種種蛛絲馬跡很多。
韓侂胄把決戰定於明早,史彌遠把生死定在今晚。之所以選這一天是有原因的, 這一天是韓侂胄三夫人的生日,韓府張燈結綵大排宴席廣邀賓客,以競徹底之歡。史彌遠派張鎡入賀,整晚近距離絆住韓侂胄,防止意外出現。
與十幾年前的政變一樣,殿帥被策反了。這時的殿帥名叫夏震,太廟前的攔路軍士首領是護聖步軍準備將夏挺。
夏挺放過了韓侂胄的先頭護衛,攔住了坐車,當眾宣讀御筆。韓侂胄大聲抗議, 被捉出車外裹挾至六部橋,在這裡,政變軍士增加到三百多人。
政變軍士繼續轉移,直到皇家園林玉津園周邊的一個夾牆裡,這些人才開始行兇。韓侂胄平時軟甲不離身,這時繼要保存他的頭顱,又得要他的命,只好用了一些下做的辦法,比如用鐵鞭狠擊他的下體。韓太師、平章軍國事大人,就這樣謝幕。
韓侂胄死後,宋、金兩國的和議迅速達成。南宋賠款三百萬兩白銀,歲幣增至每年三十萬兩,送韓侂胄、蘇師旦首級過江。
金國歸還川陝關隘、淮南地。
開禧北伐就這樣結束了。
【內文摘錄之三】
﹝西域傳說﹞
走出蒙古眼界漸寬,成吉斯罕知道了世間有些人是超脫於生死之外的。這種人在各民族各國各地之間屢有出現,現在以他之地位,應該、也必須去接觸了。
如果能長生不死,才是真正立於世界之巔!
至今為止,蒙古人所經歷的土地是蒙古本土、中原北部、花剌子模,三者間各有千秋和有際遇,若說到文明,無疑漢民族首屈一指。
長生,宗教,本就是文明之一。
當成吉思汗想到這個問題時,能解答的人只能出自於中原。具體到一人一事上, 最好的選擇只有一個──全真教,丘處機。
全真教由咸陽人王重陽於西元一一五九年創建於陝西終南山。它像一切事物一樣,是應運而生的。它名「全真」,意思是不尚符錄,不事黃白之術。即不畫符驅鬼,不煉丹求長生。
王重陽傳七名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他們分別開創了遇仙派、南無派、隨山派、龍門派、崳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七個分支。當成吉思汗在花剌子模境內開始找神仙時,全真教的代表人物是排名第四位的丘處機。
丘處機,生於西元一一四八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也名邱處機。之所以改姓,據說是為了避丘子的諱,這也不奇怪,儒家也算在是全真教的聖人範疇內。
丘處機一生接到的高級領導人宣召很多,金國的,宋朝的皇帝動不動就會邀請他去喝茶聊天,但他都不同意。這讓他在世俗的聲望裡添加了很多清高,甚至民族至上的光環。事實真是如此嗎,不見得,他也選人。像金國最傑出的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也就是冷靜雍、智慧雍,他就應邀去主持了一場規模浩大的清事。
再比如這時,他接到成吉思汗的宣召,不顧七十二歲的高齡,立即啟程,奔向遙遠的西方。
西元一二二○年秋,丘處機率弟子從山東萊州動身,近兩年過去了,這一路風霜雨雪黃河大漠,連渡世界級河流,丘處機的西域之行,不論是難度還是長度,都不在唐時名僧玄奘之下,而此行的意義,除了宣傳宗教的根本目的之外,更比玄奘當年更加複雜了些。
玄奘在探索,丘處機在探索之外,還要與世間最強大、最殘暴的人打交道,甚至是交換。
成吉思汗要壽命,有資料顯示,他先要永生,被明確告知沒可能之後,進而降低至增加百年、數十年、二十年的壽命,他有信心,只要再有十餘年的光陰,他將把蒙古疆域拓展至世界的盡頭!
回應他的,是丘處機輕輕搖晃的雪白的頭顱。
丘處機能給他的只有兩句話──「敬天愛民為本,清心寡欲為要。」能做到這兩點,壽命會自然而然地增加,心情也會變好。
這樣的答案沒法讓人滿意,可以想像成吉思汗有多麼的失望。但是永遠不要低估一位世界霸主的智商,對比一下中國歷代皇帝,甚至諸位大帝在追求長生時的表現, 如秦始皇被方士所騙,不斷尋找仙方,派人出海等,可以清晰地映襯出鐵木真這個既化外,又野民,且一字不識的蒙古大帝的不凡之處。
他在得知答案當場就冷靜了下來,表示對丘處機所說的非常滿意,認為這是誠實、善意的,進而對道教,對丘處機本人進行了封賞。
丘處機被尊稱為「神仙」,東歸後受命在燕京太極宮主管天下道門,死後遺骸葬於白雲觀。
宗教的是非,凡人無法界定,回到西征的蒙古大軍身上。成吉思汗終於志得意滿掃平花剌子模全境,決定東歸。雖然沒法長生算是一個遺憾,但聰明的他怎麼會只請教丘處機一個人?
他找到了伊斯蘭教的教長,問了同樣的問題。教長的回答非常正規,他手捧《可蘭經》,一切都引經據典,不帶半點個人意見。
成吉思汗愕然,可想而知,哪怕沒讀過《可蘭經》的,也能知道那上面絕對不會說怎樣會長生不死……好吧,成吉思汗再一次失望,他哈哈一笑,說同意經上的所有教義,唯獨對麥加朝聖不以為然。試問天神無所不在,何必非去一個地方祈禱才成?
長生夢碎,帝國卻終於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