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即興撥彈 弦外之音──舞台上沈靜的觀察者 傅慶良
林煒盛,對於典型的爵士樂迷不是陌生的名字。或許是熱愛音樂的初衷,也許是種執著與浪漫的內心交流,在紐約他獨自努力了十餘年。紐約不僅是世界藝文的頂尖聖地,同時也是爵士樂發展不能或缺的據點。能立足紐約更是爵士音樂家嚮往的世界。貝斯在演奏舞台上不搶眼,甚至經常被忽略。有時候演奏這種樂器就像是樂團的前導,演奏當中這個不太明顯的聲音好像只是跟著樂聲起伏行進。但是少了這個低沈的律動,樂團就如同走路時突然踩空頓時失去平衡。就是這個沈靜的低頻聲波,每一次撥彈的聲調伴隨著音樂聲的變化,共同形成一個又一個旋律或節奏的即興線條。在舞台上貝斯演奏的位置總是安排在樂團的中間,這樣的特殊機緣,演奏中必須與其他成員隨時契合互動,因此貝斯手也是樂團中最難得的一位沈靜的觀察者。
十多年來林煒盛在紐約所見所聞,直接呈現在他的演奏與文字當中。透過《非搖擺不可》這本書,不僅可以獲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爵士樂訊息,還能夠很快得知爵士樂發展中各個樂器前輩大師的生平簡歷。從什麼是爵士樂的概念引導開始,還有150張他個人推薦的經典專輯聆賞,以及在台灣、紐約與世界各地如何去尋找道地的爵士樂現場表演與爵士音樂節的訊息。
如果想要更深入爵士樂的核心領域進行下一步探險,進階篇的七個章節絕對不能錯過。從文章當中才知道爵士音樂圈多年盛行的Jam Session,直到現在仍是新進樂手趨之若鶩的表演舞台。早年薩克斯風手查理‧帕克就是在這種即興競賽的舞台中演出失敗而退出表演一段時間,等到他準備完全後才回到表演舞台重新出發。就如同林煒盛在書中所寫的一般:「Jam Session是殘酷舞台,也是進步契機」,在沒有任何樂譜、事先不知演奏什麼樂曲的情況下,上台前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然而這樣完全開放樂手與樂手共同競爭並與樂迷直接溝通的管道,也是爵士樂在美國得以迅速發展與進步的原動力。林煒盛毫無保留地將他在紐約親身參與,加上各方搜集的資訊集結成這本書,無非是爵士樂的入門與進階的實用寶典。這本書還附贈一片CD,收錄了2009 年錄製的經典樂曲鋼琴三重奏錄音五首。讓讀者閱讀時,多了一深具參考價值的錄音資料。
爵士樂不能或缺的搖擺精神,在林煒盛身上找到許多證明。他所堅持的音樂理念,正準備時日開花結果。他清晰的文字表達,讓我們閱讀時很容易進入爵士樂的即興世界。《非搖擺不可》一書,值得推薦給樂迷與樂手們一同來參與、共鳴。
(本文作者為資深音樂工作者及爵士樂評,筆名傅慶堂,著有《即興的聆感──爵士印象(1)》、《浮生爵想──爵士印象(2)》等書。目前為環球音樂古典暨爵士音樂部總監、台中好家庭古典音樂電台爵士樂節目「藍色畢卡索」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