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虔心向佛,可曉得什麽是佛?
心即是佛,佛性就是人性,在當下即是四處皆有的現實境遇中,隨緣應現,遠離顛倒,善莫大焉。釋迦牟尼當年要求他的信徒們做到的,不過如此。
梵宇琳宮,晨鐘暮鼓,拈一瓣心香,搖一聲鈴杵。
仰望似乎唯有佛陀才會有的各種不可言喻的微笑,您可曾想過,在這微笑背後,蘊涵著什麼樣的內心世界?是仁慈博愛,對眾生苦難的深切同情?還是靜觀默思,早就看破滾滾紅塵,洞察人間一切鬧劇?釋迦牟尼最偉大的奉献,在於它為人類提供了一個終極觀念和一個彼岸世界,使人類如夢忽醒,在理念上建立起不朽的期望。
所以,當一種宗教,不僅愚昧者對之膜拜,智慧者也為之傾心,古老的啟示已標懸千載,卻一再引出新的詮釋,就在告訴我們,這宗教學說裡面,必有人類智慧的靈光。你看,人們常祈盼的世界和平、莊嚴國土、拯危濟困、救死扶傷之類的美好願望,原來均直接間接地出自佛家語,佛教在學術上的不朽價值,較多地體現為對人類思辯能力的深化與提高,歷史上每次佛教與政治的對立和衝突,則標誌著動亂和不安,佛教既然是伴隨著人類文明誕生的,在中國也已流傳了兩千年,那它就不會半途辭別華夏而去……如此看來,你就能以更為客觀、更為冷靜、更為主動、更為睿智的態度對待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