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這本書以第一任北京大學校長嚴復(幾道)居首,然後依每位學者出生的年代為序,直至目前做為骨幹力量尚在北大任教的知名學者,共收集了四十六位作者的談讀書的文章(每人只收一篇)。
其中絕大部分內容是介紹自己讀書治學的心得體會,除了具有緬懷前輩學者的紀念意義外,還可以對青年知識分子的讀書求知起到啟迪指導的教育作用,同時也大體認識這一百年來北大在培養人才方面的整體趨向。遺憾的是,與北大有「血緣」關係的知名人士遠不止此戔戔之數,屬於這一類的文章也還大有可選的餘地。本書之成,由於時間倉促,實不免貽人以掛一漏萬之譏。這一切只能有待於將來進行彌補了。
做為學者,一般總是從讀書治學開始,逐步達到學有所成而著書立說。不僅為科研領域添磚加瓦,而且其中一部分出類拔萃者更發表了具有真知灼見、創解卓識的論著,以躋身世界學術之林。
儘管他們所走的途徑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所切入的突破口不同,所要抵達的彼岸(最終目的)更是各不相同;但整體看來,其成功的關鍵都離不開「勤奮努力、好學深思」這八個字。我們過去說每個人先天稟賦不同,今天也承認人與人智商各異,但凡是在學術方面有所成就的專家學者,並不只限於少數天才人物。有些學者看起來並無過人穎慧,而終於能以其畢生不懈的努力,結出了人所不及的豐碩的學術成果。古人說「勤能補拙」,我看只要一個人肯勤奮努力,不惜下笨功夫,所謂「人一之,己百之」,不但能「補拙」,而且還能「益智」而「生巧」。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再加上勤奮努力與好學深思,自然會成為學術上的名家巨擘。近、現代的學術界,被公認為大師的前輩學者,稍遠者如王國維、魯迅,晚近如陳寅恪、錢鍾書,除了先天稟賦已非人所能及的自然條件之外,他們無不刻苦勤奮,一生在堅持著「讀書破萬卷」的實踐功夫,否則必不能卓爾不群,成為一代宗師。
蓋所謂「天才」,倘無「學力」以輔之,有些還未必真能超過「人一之,己百之」那種以「勤」補「拙」的「凡」人、「笨」人。當然,所謂「勤」初不限於博覽與記誦,還要勤於思考,善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古人說:「思之思之,思之不得,鬼神通之。」實際上使之「通」者並非「鬼神」,而是在不斷思考中使智商有所提高,然後回過頭來增助於自己對問題更進一步、更深一層的思考,成為良性循環,最終乃臻於彼岸。希望親愛的讀者能從本書所收的幾十篇文章中有所領會,並在自己的學術實踐方面得到裨益,則編選者的點滴心血就不算白費,同時也了卻做為北大人的一樁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