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漢字的「藥」部首為「草」,底下為「樂」,可見古代中國人認為,生病時只要根據經驗法則食用適當的藥(植物),就可恢復健康。與此異曲同工,藥的英文單字dru克,其語源是「dry herb(經過乾燥處理的草)」。
擁有超過二千年歷史的中醫有兩句名言,那就是「醫食同源」、「藥食同源」。顧名思義,這兩句話背後的思想都是「醫療乃至藥物與食物,根源相同」。
因此,中醫除了各種藥草,還有多種日常食物可當作藥物,比如薏仁(美膚、消腫、滋養身體)、陳皮(柑橘果皮,可健胃、消炎、去痰)、大棗(強壯、鎮靜)、生薑(健胃、解熱、強壯)、紫蘇葉(發汗、解熱、解毒)、山藥(滋養、強壯、止瀉、抗糖尿病)、山梔子(解熱、消炎、止血、強肝)、糙米(滋養、強壯)……,都是民眾常用食品。
事實上不止中藥,如表一所示,西洋藥品也有不少從日常食物萃取製成。
由此可見,筆者們平常食用的食物,本身就有「藥物」功能,對於維繫健康,功不可沒。
表一 食物所含藥劑成分
成分(藥劑) 作用 食物名稱
木瓜酵素(papain) 消化酵素 木瓜
鳳梨酵素(bromelain)消化、去痰 鳳梨
洋地黃(digitalis) 強心 毛地黃
咖啡因(caffeine) 利尿、亢奮 咖啡、茶
茶鹼(theophylline) 治療氣喘 咖啡、可可亞、茶
樟腦(camphor) 幫助甦醒 樟樹皮
麻黃素(ephedrine) 提高血壓、擴張支氣管(治氣喘) 麻黃莖
此外,筆者擔任第一線臨床醫師,長期為患者看診而注意到,患者罹患的神經痛、風濕、感冒、下痢、胃腸病及鼻炎、氣喘、濕疹等過敏性疾病,乃至暈眩、耳鳴等,大多是漢方所謂的「身體虛寒」。風濕、神經痛、偏頭痛、婦科疾病、生理不順、自律神經失調症等女性特有疾病,可說都是「身體虛寒」所致。
不僅女性,男性罹患感冒、胃腸病(潰瘍、下痢)、精神疾病、神經痛等,同樣和身體虛寒有關。這類疾病並非重症,不會造成生命危險,但卻難以治癒。連現代醫學的先進治療方法都不一定奏效,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所以,想徹底治療「身體虛寒」的疾病,得從日常生活飲食做起,盡量攝取能讓身體溫暖的食物。具體作法本書將有詳細說明,想盡快治好身體虛寒的患者,若實施坊間飲食療法未得改善,不妨嘗試本書推荐的生薑湯或生薑紅茶。
根據筆者過去經是,患者服用化學藥品與中藥處方若沒效果,每天喝二?三次生薑湯或生薑紅茶,症狀就能明顯改善。
反之,身體過於燥熱或營養過剩所導致的痛風、高血壓、腦中風、歐美型癌症(肺癌、大腸癌、胰臟癌)等疾病,日常生活並無症狀,突然發作卻可能致命,因此被稱為「沉默疾病」、「沉默殺手」。預防、治療這類陽性病(身體燥熱)最有效的做法是飲用胡蘿蔔與蘋果等生鮮蔬果汁。日常飲食則應減少攝取肉類及蛋等動物性蛋白質與鹽分過高食物,避免陽性過剩問題。
本書主要架構為,先教導患者判別、掌握自己體質(虛寒還是燥熱)的方法,然後確認日常應食用哪類食物,以及罹患疾病時攝取哪類食物可改善症狀、恢復健康。
許多疾病都是攝取食物所引起,治療疾病同樣得靠食物。總之,食物正是如假包換醫學與醫術根本,因此本書以書名一針見血地指出「醫食同源」以及「吃對了,就健康」的事實。
此外,本書乃是根據一九八六年四月九日石原自然療法研究所出版部所刊行的《簡單易懂的醫食同源原理》大輻增訂而成。
二○○四年十二月
石原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