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越南、東京與福岡上空的陰鬱,
猶如女人體內最深不可測的謎。
冬木悟郎兀自狂奔在這片蒼穹下,企圖讓所有烏雲散去,
並解開女人心底的枷鎖。
第26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日本重量級推理作家夏樹靜子哀愁的書寫,沉痛刻畫愛人絕非天性事實。
【故事簡介】
是啊,若沒遇見你,我怎會了解,女人原來有能力愛人……
東京──1971年6月
本應客滿的新世紀航空波音七二七班機,赫然少一名旅客!
起飛前,空服員明明看到坐在12C的女子,豈料即將降落之際,座位卻空無一人。
越南──1971年5月~6月
日本記者冬木悟郎驚傳在越南殉職?所幸證實為誤報。
在野戰醫院接受治療時,他腦海始終迴盪著朝岡美那子的倩影,而非家中妻小。生死關頭,他才體悟自己愛得如此深刻,於是暗下決定,倘使能平安歸國,定要排除萬難與美那子結婚。
只不過,迎接他的竟是美那子拋下丈夫離家出走的消息。
福岡──1971年7月
丹野鋼材社長失蹤數日,西福岡警方在「望鄉莊」尋獲屍體,現場凌亂,顯然歷經一場打鬥……
消失的神祕女子、死裡逃生的記者、離奇喪命的富商,
究竟在時光交錯的哪一瞬間彼此牽扯?
人間蒸發的背後,埋藏多少凡俗不願面對的盲點與陰謀?
作者簡介:
夏樹靜子(1938-)
Natsuki Shizuko
東京人,慶應大學英文系畢業。1970年,《天使已消失》入圍江戶川亂步獎最終決選。1973年,《蒸發》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1989年,《第三之女》獲法國冒險小說大獎。為日本早期少數走向歐美推理文壇的作家,與艾勒里‧昆恩熟識,多部作品皆有英譯本。取材謹慎,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以獨到的社會觀察不斷挑戰新議題,創作質量逐年精進,風貌多元,於2006年榮獲日本推理文學大獎。2010年,為表崇敬之意,TBS電視臺推出「夏樹靜子‧作家40紀念推理特別企畫」,改編另一知名長篇《W的悲劇》,足見其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
譯者簡介:
鍾蕙淳
政治大學法律系畢業,東吳大學研究所肄業。譯有小說《空中庭園》、《她和她的生存之道》,散文《我喜愛的歌》,及《第一次做日本料理》、《東京遍覽──日本知性之旅》等。
推薦序
是新社會派?還是寫實本格?──帶著性別之眼走上第三條路的夏樹靜子/陳國偉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東京的夏樹靜子,本名五十嵐靜子,婚後冠夫姓為出光靜子。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英文系的她,大學時期便加入校內的推理小說同好會,並開始創作推理小說;這時她已展現在推理小說創作上的才華,但在得獎上總欠缺臨門一腳。她參加過兩次江戶川亂步獎,第一次是大學在學期間,以《擦身而過的死亡》入圍決選;第二次是一九七○年,因結婚從電視台推理劇編劇工作引退的七年後,再度以《天使已消失》入圍決選,可惜最後仍敗給森村誠一的《高層的死角》。她得到的第一個肯定,要直到一九七三年,以《蒸發》和森村誠一的《腐蝕的構造》共獲第二十六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夏樹靜子和森村誠一有如遭命運的葛藤牢牢綑綁,在相當接近的時間於日本推理文壇崛起。且他們的作品都融合社會派與本格派的特點,因此被譽為「新社會派」,也有人稱之為「寫實本格」。
熟知日本推理小說脈絡的讀者都清楚,社會派是日本土生土長的推理小說派別,其出現與松本清張密不可分。一九五八年松本清張在光文社出版《點與線》及《眼之壁》,這兩部長篇小說觸及國家機器的黑幕和金融犯罪的真相等極具現代感的題材,為推理小說帶來新的視野與風格,震撼日本推理文壇。一如評論家權田萬治所指出的,日本民間戰前在天皇制的絕對支配下,沒有批評政治的權力,戰後由於美軍的占領才逐漸民主化,進一步獲得批判政府的言論自由,社會派便是歷經此背景誕生的。而其最大特色,即在於「作品題材的犯罪本身及犯罪動機中,充滿豐富的社會性」。權田萬治更引述松本清張在〈推理小說的魅力〉裡對「動機」的觀點加以說明:
我認為,動機直接與人性描寫相關聯。因為犯罪動機是人類置身極限狀態時的心理所產生的。另外,過往的動機都聚焦在個人的關係—像金錢糾紛、愛慾糾葛方面,但這些都極度類型,毫無獨創性,令人不滿。我主張在動機上附加社會性,如此,推理小說的範圍將更寬廣亦更有深度,有時也能在作品中提出問題,不是嗎?
社會派這種將問題核心直指國家機器的運作,透過政治、外交、經濟等層面觀覽社會扭曲現象的創作方式,其實是相當強烈男性中心的「大敘事」(grand narrative)書寫。所以,松本清張的《眼之壁》、《球形的荒野》,或森村誠一的《人性的證明》中,便充滿這樣的關懷與觀看視角。
因此,在此時代氛圍中出道的夏樹靜子,雖然承襲松本清張建構的社會性、人性的推理小說理念,但較之松本清張與森村誠一,夏樹靜子加入女性觀點,開創相當不同性別視野的小敘事(little narrative)。這自然跟她生長在日本高度父權社會中的深刻體認有關,不過,即使在推理文壇,女性作家當時仍屬弱勢。然而,這卻成為夏樹靜子的優勢,透過一種高度真實的女性眼光,呈現女性的心靈圖景,大膽觸及女性的愛情、慾望題材,對女性與家庭、母親身分下母愛與男女情愛產生的衝突,有著更多的思考,一切從她出道以來的代表作《天使已消失》、《蒸發》、《W的悲劇》等都看得到;她甚至創造兩個因電視劇化而膾炙人口的「女檢察官霞夕子」和「女律師朝吹里矢子」系列,前者還在臺灣播映過。
除此之外,夏樹靜子也非常重視本格推理小說的要素,就像她在〈我的推理小說作法〉中所說的:
在新的idea上,如添加做為小說要素應有的感動,便能獲致成功。一般小說評論普遍以所謂「是否深切描寫人性」為標準,但若只談打出推理小說名號的作品,創新性與嚴密性這種推理要素,必須視為重大前提。聽到「我對詭計沒興趣,不過小說很有趣」這類意見,我並不覺得開心。……漂亮的詭計是感動讀者的一種方法。作者若非醉心於詭計,是無法持續寫本格推理小說的吧。
這樣的發言,相當程度推翻許多臺灣推理讀者的既定認知,夏樹靜子原來不僅以新社會派的旗手自居,更認為本格推理重視的詭計,亦是她創作的思考重點。
但其實這對真正了解夏樹靜子與其作品的人來說,一點都不奇怪。夏樹靜子是日本少數活躍於世界推理文壇的小說家,因為她的英文流利,曾代表日本推理作家協會前往瑞典和美國參加會議。她也受到美國古典解謎派的大師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這對表兄弟作家賞識,更與其中的佛列德瑞克‧丹奈(Frederic Dannay)交好。而她的作品中,亦多處可印證她對本格解謎的要素的重視。比方她在《蒸發》中,不僅安排從東京到札幌的波音七二七飛機的乘客消失詭計,也穿插火車的時刻表詭計,及製造不在場證明的時間詭計,可謂琳瑯滿目。更看得出,她為明瞭空服員的服務流程與工作狀況做足功課,才能真實呈現這麼獨特且專業的詭計。
同是推理小說家的佐野洋在夏樹靜子《黑白的旅途》的解說中,特別讚譽其取材能力之周密。佐野洋提到曾在銀座的酒吧巧遇撰寫《蒸發》中的夏樹靜子,當時她正為陌生的企業內部運作方式苦惱。原本佐野洋勸她跟責任編輯不必放棄擅長的家庭題材,硬要碰觸社會性題材,不料《蒸發》出版後,看到書中描寫的鋼鐵企業間的利益衝突,及相關的運銷問題及數字時,佐野洋非常驚訝。因為夏樹靜子刻畫得十分到位深入,充分展現取材能力,及處理現實的筆力。這可說是夏樹靜子不容忽視的才能,也是她被定位為「寫實本格」的原因。
身為執筆至今超過四十年的推理作家,到二○一○年仍有小說被改編成電視特別劇,確實有其屹立不搖的魅力。綜觀夏樹靜子的寫作歷程及風格,那結合女性視點的現實觀察,不僅扭轉社會派較趨單一的男性視野,更涵涉女性心靈圖景及家庭、夫妻、愛情等議題,豐富社會派所能處理的人性問題層次。不僅成功地融合解謎與社會關懷,也往往能夠結合當下的社會問題,轉化為創新的謎團與詭計,開闢出專屬她的創作之路。因此她在繼承松本清張理念的同時,亦能銜接上日本戰前推理的解謎傳統,讓她在日本推理小說史中,擁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本文作者簡介
陳國偉,筆名遊唱,新世代小說家、推理評論家、MLR推理文學研究會成員,現為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暨「亞洲大眾文化與新興媒介研究室」主持人,並執行多個有關臺灣與亞洲推理小說發展的學術研究計畫。
是新社會派?還是寫實本格?──帶著性別之眼走上第三條路的夏樹靜子/陳國偉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東京的夏樹靜子,本名五十嵐靜子,婚後冠夫姓為出光靜子。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英文系的她,大學時期便加入校內的推理小說同好會,並開始創作推理小說;這時她已展現在推理小說創作上的才華,但在得獎上總欠缺臨門一腳。她參加過兩次江戶川亂步獎,第一次是大學在學期間,以《擦身而過的死亡》入圍決選;第二次是一九七○年,因結婚從電視台推理劇編劇工作引退的七年後,再度以《天使已消失》入圍決選,可惜最後仍敗給森村誠一的《高層的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