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摘錄
◆美食部落客拍照成功必殺技---Ivy與她的喜怒哀樂 自備小工具調整光線亮度
雖然Ivy的部落格內容不只有美食,但不管是5年前那個帶著相機到處吃的大學生,還是現在身為科技業的OL,Ivy寫部落格就是為了記錄吃。因此,她的相機規格比一般部落客來得略顯豪華,去餐廳用餐拍照帶的多半是Nikon D80相機,搭配sigma 18-50mm鏡頭;若是臨時起意的美食行程,則使用Ricoh GRD2做隨身機。
*菜要拍得好,先找到特殊細節
對Ivy來說,就算是大家都會去吃的小館子,只要多觀察,就會看到別人拍不到的細節。「每道菜都會像一個model,總有一個角度會特別漂亮突出,如果在拍之前可以仔細觀察,想想菜與背景怎樣構圖最好看,或是餐廳本身的特殊擺設也可以入鏡,照片就能和別人不一樣。」
Ivy覺得,義大利麵反倒是比較難拍的料理:「一個圓圓的盤子裡,全都是一團食物,找不到主要的焦點,挺難克服的。」她笑說,現在學會在盤子的附近利用其他菜或餐廳的擺設、餐具當成背景,讓圖片的構圖多一點層次,也比較不會那麼單調。
*自備珍珠板,校正白平衡
Ivy說,注意光線與相機的白平衡也很重要。一開始Ivy採取每次拍照前都重新設定白平衡的做法,現在則是更專業厲害,那就是到美術行買珍珠版,裁切成比鏡頭略大的尺寸,放在相機包裡,利用這塊珍珠版校正白平衡,或者靠修圖軟體後製,將照片的光線調亮。
Ivy也發現,餐廳的光源不足就很難將食物拍得清楚,為了不打閃光燈、避免干擾其他客人,入座前她會盡量選有光線的地方,也會稍微注意光線照過來的角度;通常有點逆光的位置,拍起來的食物會較立體。
*拍照前先禮貌知會一聲
Ivy覺得,現在用餐拍照的被拒絕率更低,只要誠實告知餐廳是要寫部落格,通常都可以暢行無阻。
比起明文限制不能拍照,標準不明確的餐廳才會真正影響Ivy的食欲與心情。想起在澳門某家高級餐廳的用餐經驗,Ivy顯得無奈又不愉快:「那次我們用餐時間比較早,客人也還不多,分明沒有禁止拍照的餐廳卻在她拿起單眼相機按快門時,服務員走過來阻止說拍得太多張,快門聲會干擾其他客人。
「後來餐廳的人變多了,卻發現大家都在拍照,甚至還有人用閃光燈,我就不懂為什麼小姐只阻止我一個人?是因為我用單眼相機嗎?」儘管當下沒有多說什麼,但用餐情緒已經受到影響。
*部落格格主小檔案
格主:IVY
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xyxyx
部落格經營時間:5年
更新速度:不定期更新
相機:Nikon D80,sigma 18-50mm鏡頭,Ricoh GRD2
◆資深攝影師講座單元--劉秀英
*懂得取捨鎖定拍攝主角
「雖然相片旨在呈現事實,可是有時候我們(拍美食)是在誇大事實。」幾乎半輩子投身報紙與周刊的資深記者劉秀英,一語道破美食記者與攝影的心聲。
*中菜急救祕技:集中+托高
談起難拍的料理,最有代表性的當然還是中國菜。大多數中菜(尤其是台菜)的美感確實有加強的空間,要不就是醬色糊糊的,要不就「花開富貴、蝴蝶蘭長相左右」。尤其後者,更是美食記者普遍的夢魘。幾乎所有人都會問:到底它跟料理有什麼相關?所以只要是拍菜,就算再講究如實呈現,也至少把蘭花拿開。
接著,一個動作就可以讓菜看起來比較「上相」,那就是集中+托高。理由很簡單:立體,才會好看。
「通常我們會把菜往盤子的中間略微堆高,將內容物的材料用筷子挑出來,往中心上方擺,有時候還會加上一兩片翠綠的九層塔。」它還是同樣一盤菜,只是看起來比原本更美味。
*近拍特寫營造美感
雖然西餐的盤飾乾淨美麗許多,但太簡潔有時又沒有親切感,尤其幾乎清一色的白盤,更令人頭痛;因此,通常拍照時是特寫,再特寫。
也就是說,在照片裡看起來分量很大、堆得很高的料理,其實可能只有5公分見方這麼大。照片不見得是寫真,大多時候都是特寫。距離產生美感,在人,可能是要遠;在菜,可就得近。
還有一種狀況是法式料理常出現的「開胃小品」或「甜點盤」,看起來美,拍起來怪,這時候該做的就是挑出主角。尤其是對個人部落客來說,大家想知道的是你推薦什麼、哪個好,當然最好就focus在它身上就好。太多焦點就是沒有焦點,並非把畫面裡的所有東西都拍清楚就叫做完成度高,懂得取捨有時候跟拍照的技巧一樣重要。
在所有料理中保證「紅不讓」的大概都是甜點,色彩繽紛、長相可愛討喜。但以劉秀英的經驗來看,愈好看的、被大大擺在刊頭頁的,通常卻是台灣人最不愛吃的。「大部分的人不見得喜歡所有層次間的混融,尤其台灣人還是喜歡單純的口感。」但只有一種顏色、長相不優的甜點,又怎能搏版面?這是種兩難。
簡單的東西不見得拍不出好看的感覺,但這時候就得相當專業。愈簡單愈要拍出質感。像巧克力就是,就連鋪在巧克力下的一張紙,可能都是影響視覺的關鍵。
*人才是傳達感動的關鍵
「美食不可能沒有人味。」劉秀英話鋒一轉,從菜論人。媒體常常在意的只是新、快、不同,但是對一個熱愛美食的人來說,簡單的美味卻往往令人難忘。「一碗好的陽春麵有多難找?」她語重心長。如果找到了,又該怎麼表現這種平凡料理的感動呢?對劉秀英來說,就是人。「現在很多人在追得了世界冠軍的麵包,但如果不是吳寶春,怎麼會有這個麵包?」
「我自己曾經在許多米其林餐廳吃到令人感動的美食,里昂的三星名店Paul Bocuse、三星女主廚安索菲碧克(Anne-Sophie Pic)的細膩……這些不只是一盤像是藝術品的料理就可以完全傳達的。」把專業料理人拍進畫面、傳達感動,更是劉秀英心目中好的美食照片。
而陪著劉秀英吃過各國米其林美食的,不是什麼專業的單眼數位相機,而是一台簡單的隨身機。「我的目的是旅行與吃美食,不能搞到自己歇斯底里。」相機雖簡單,相應的配備卻不少,她還準備了小腳架、可摺疊的反光板和小的LED燈,全都滿足輕薄短小的要求。「重點還是感受。」她說,至於專業的照片?就留給攝影師傷腦筋吧!
有立體感的料理才會吸睛。
*作者經歷介紹
資深美食記者
曾任聯合報台中市召集人
壹週刊美食組主筆
現為Chochoco巧克力專賣店負責人
把吃米其林餐廳當成讀EMBA,是台灣吃過最多米其林餐廳的美食記者
常用相機:pentax 12 megapixels
◆資深攝影師講座單元--黃仁益
*避免匠氣,記錄感動
我對拍照是不設限的,不認為一定要怎麼做,在意的是當場的感受。換個角度說,很多人喜歡某個餐廳,不見得只是喜歡菜,還包括環境、服務,所以我拍美食,也喜歡把環境帶進來。
我覺得,一般人拍美食時,重點是記錄當下的感動,或是誰跟你一起共享,拍下來的是回憶與分享,並非拿來賣錢,反而應該避免匠氣。
我在十多年前拍攝食譜時,開始嘗試一些「被破壞」的食物,也就是被咬一口、輕輕剝開、挖掉一匙的冰淇淋等。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是要吃的,為什麼不能有一點動感?多一點真實感?對我來說,不是只有完美才好看,我更喜歡自然的東西。
*提升賞析能力
有些技術、效果,是專業攝影師刻意創造、營造出來的,不可能速成,要經過不斷試驗、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才會有一張所謂完美的照片。
與其把自己的功力提升到專業程度,不如學會欣賞,去讚賞攝影師的巧思,懂得珍惜一張照片的得來不易。因為懂得欣賞,所以生活的視野變大了,攝影這件事對你來說,才會更有意義。
自然的光線、不用很刻意的排列,也可以傳達出美感。
*作者經歷介紹
Luke foto studio負責人
美國紐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專業攝影系藝術學士
曾任《蘋果日報》攝影組主任、華克文化集團攝影總監
目前為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學系、傳播學院課程、人像攝影
兼任講師
學學文創志業講師
工作用相機:Canon 5D MarkII搭配CANON EF 100mm F2.8 Macro
休閒用相機:Canon G9、Fuji 200EX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