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師
自從卸下校長職務之後,較多的時間是在台大醫院研究大樓的外科研究室,每天出入研究大樓,搭乘電梯時,常會遇到一些熟識的朋友,談話之間,得知他們之中有不少是到醫院六樓的健康管理中心做健康檢查,顯然,社會上健檢的觀念已經越來越普遍了。我個人原則上是每年或每兩年做一次健檢,也許有人會說,你自己是醫師,有什麼問題自己就知道了,為什麼還要做健檢?其實,人體就像是一部車子、一艘船,是由許許多多精密的零件組合而成,車子、船隻都需要定期進場檢驗、維修、保養,更何況是擁有最複雜、最靈巧組件,有血、有肉,具有生命和靈魂的人體呢?住院健檢英文為「human dock」就是這個意思。
健康檢查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其是平常不容易注意到的輕微病變,若不能及時發現、及早處理,經過一些時日後,可能成為大問題。不過,現代健檢的意義已經不只如此,透過健檢可以找出一些可能的致病因子,藉由適當的作為,生活型態的改變,不但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更可以促進身體的健康。而每次健檢,以及其他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結果的累積,就是個人健康的重要資料,也是醫護人員乃至您個人做健康管理的重要寶庫。
有人說,他們不做健康檢查,是因為害怕,萬一檢查結果,發現有不好的病變時,不知如何去面對,我想這是十足的鴕鳥心態,並不正確。另有一些人說,他們不做健康檢查,是因為想到要做內視鏡檢查就心生恐懼,其實內視鏡檢查並不如想像中的難以忍受,有不少受檢者,可以一邊接受檢查,一邊跟醫師討論電視螢幕上呈現的影像,更何況現在已經可以不必承受任何痛苦或恐懼完成檢查,透過麻醉,一覺醒來,檢查結果已經呈現在眼前。由此可知,許多人雖然都知道健康檢查的重要,卻因為不了解,或甚至誤解,而裹足不前。
台大醫院為因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由陳明豐副院長負責規劃,將原有的健檢業務予以轉型,於2003年6月19日啟用現今的檢康管理中心,提供高效率、高品質、人性化的健檢服務,導入高科技服務業的新理念,建立國內健檢新典範。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擁有優秀的醫療團隊,他們都是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在忙於醫療、健檢工作之外,現在更分工合作,完成了本書,所有對健康檢查可能存在的疑問,必須注意的事項,檢查的內容,以及各項檢查的意義,甚至一些人體常見的症狀、疾病都有清楚的敘述,全書深入淺出、簡明扼要,可讀性甚高,熟讀此書,您將是您自己最可信賴的健康管理師。
陳維昭(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外科名譽教授)
幫助民眾認識健檢,並促進健康!
現在的健康檢查觀念在西元1861年就由英國醫師Horace Dobell提出。他認為對於沒有症狀的民眾,由受過良好訓練的醫師為他們進行健康檢查,包括個人及家族病史、生活習慣,及身體器官和功能的檢驗,並將結果告知民眾,給予必要的建議,對民眾健康的維護會有深遠的助益。可見健康檢查是預防醫學的重要方法,也是管理健康和促進健康的重要主軸手段。
台灣最早的健康檢查在1956年9月,台大醫院正式實施住院6天的健康檢查,隨著經濟發達,社會繁榮,健康檢查逐漸受到國人重視,時至今日,健康檢查服務機構如雨後春筍,到處林立,名堂多得令人眼花撩亂。這表示民眾樂意接受健康檢查,也希望從健康檢查中得到健康管理的知識。
完整的健康檢查應包含良好的事前規劃、優雅的檢查環境和流暢的檢查執行流程,以使受檢者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並有良好的後續諮詢轉介服務,以落實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理念,以及後續追蹤預防醫學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的真正意涵。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改造就是在這樣的理念架構下,於2003年由當時的李源德院長戮力推展院務改革的一部分。因此,人性化、專業化、效率化、資訊化的必要外,品質和精確更是我們非常重視的目標,秉持這種經營理念迄今一直得到受檢者的讚賞和信任,我們也以此健康檢查的創新服務帶動研究的進行,使與健康有關的資料可以提供醫學研究,造福國人。
為落實幫助民眾認識健康檢查,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醫師團隊精心撰寫本書,希望透過對健康檢查的解說,幫助民眾從自己感覺的症狀、健康檢查的項目、以及案例的分析來認識健康檢查。由內容的?述,使民眾瞭解健康管理的重耍,並且能夠身體力行,以達管理健康,更是促進健康的目的。本書第一部份是觀念導正篇,著重於民眾在健康檢查前、檢查後常有的疑問、常見的問題,或檢查進行有不了解之處做說明。第二部份是認識健檢篇,針對檢查前需要知道的事項,常有的症狀和常見的疾病,做初步的研判和建議檢查的內容,並對正常和不正常器官功能的原因做可能的解說。第三部份則是健檢項目篇,透過案例的說明分析,使健康檢查的內容項目可以簡單的使讀者了解。所有執筆醫師雖然工作繁忙,但仍利用僅有的休息時間,本於熱忱,發揮同理心,以受檢者的立場,以口語化和通俗化的文詞?述醫學的專業內容,避免醫學專業名詞的艱澀,並附以精美插圖說明,或許有些地方不盡理想,希望讀者能體諒並理解。當然書中一定有疏漏不妥或差錯之處,敬請讀者或醫界先進不吝指教匡正。
陳明豐(本文作者為本書總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