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這段歷史,著述頗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七分虛三分實的《隋唐演義》。
與演義不同,本書寫的是隋唐正史,十分實、零分虛,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真的東西就比假的東西好。
本書的目的也不在於要表達隋唐歷史到底是什麼。如果僅滿足於這個層次,就跟文言文翻譯沒有兩樣,過於缺乏挑戰性。況且,在現代社會,我們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又哪裡有精力去關注諸如「哪年哪月發生了哪些事」這類枯燥乏味問題呢?
為了不浪費讀者的時間,本書將著重講述隋唐歷史「為什麼」是這樣。以史為鑑,鑑的是「為什麼」,而不是「是什麼」。遺憾的是,歷史上似乎有很多人沒搞清楚二者的區別。
道理很簡單,計畫趕不上變化,生搬硬套無異於刻舟求劍。只有搞清楚了「為什麼」,遇到新情況,碰到新環境,才有可能應付自如。這才是歷史對於今天的意義。
本書始自楊廣奪嫡、唐朝建立,以案例分析的手法,仔細解剖了這段歷史時期發生的各個重要事件:成功者為什麼會成功,他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失敗者為什麼會失敗,他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某些案例中,筆者甚至提供了改進意見)?
當然,為了閱讀的趣味性,本書除語言力求生動之外,也塑造了一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說到這,請讀者特別注意兩人:李密、李世民。此二人,可用金庸先生的一句名言來形容:「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李密天資神授,依靠瓦崗這柄屠龍刀(萬餘人馬),西一下,把洛陽二十餘萬隋軍砍的鬼哭狼嚎、不敢出戰;東一下,把宇文化及十餘萬精銳驍果砍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短短時間內,就砍出一個城池百座、土地千里、雄兵百萬的霸王基業。不單世間好漢對其趨之若鶩,就連李淵、竇建德這樣的大王也對其避讓三分。真個是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李世民兵發太原,手握倚天劍(義師),揮師出征。劍鋒所指,宋老生腰斬,屈突通畏陣。自西渡黃河後,一路高歌猛進,西略扶風,東壓長安,這樣的千里奔襲,竟如入無人之境。淺水原戰後,僅領兩千餘輕騎,便長驅直入,如秋風掃落葉般的蕩平堅城。晝夜之間,即令薛仁杲勢力煙消雲散。試問如此寶劍,天下誰與爭鋒?
只可惜魏公李密在打遍天下無敵手之後,便因高手寂寞而忘乎所以,落了個刀毀城破,山河易主的悲劇。也讓後人錯過了一場隋唐時兩個最偉大天才巔峰對決的好戲。
另外,對於史書中疑點頗多的記載(如文帝被弒案),以及《資治通鑑》、《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大唐創業起居注》等史書描述不一的地方(如李淵起兵疑雲等),筆者還是花了些筆墨進行分析、推理、澄清,以滿足一部分讀者的獵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