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起兵﹞
李淵生於西元五六六年(比表弟楊廣──隋煬帝,年長三歲),七歲時,父親去世,襲封唐國公爵位。因為七姨媽(隋獨孤皇后)的關係,他經常與姨父楊堅見面。可能在楊堅眼中,一來覺得李淵這孩子幼年喪父,怪可憐的;二來他的年齡也和楊勇、楊廣等相差不大,所以對他特別憐愛。
史載李淵性格為:風流倜儻,率性真誠,談吐幽默,樂觀豁達,心胸寬廣,是一個提得起、放得下的瀟灑漢子。要論隋唐最可愛的人,恐怕非他莫屬。
大業年間,李淵被小表弟楊廣任命為右驍衛將軍,領太原道安撫大使,全權負責太原事務。
此次上任,李淵異乎尋常地高興。為啥?相傳,太原一帶原來為大堯王(就是堯、舜、禹的堯,稱陶唐氏)封地(唐國),而李淵又恰好是唐國公。
「這豈不是上天要我重鑄唐堯之輝煌嗎?」李淵的野心的確夠大!
據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載,李淵除性格好之外,還有三大優點。一是胸懷謀略,志向高遠。二是能屈能伸,善於做人(無貴賤咸得其歡心)。三是記憶力超強。只要是他願意交往的人,無論貴賤,只要見一面,十幾年都不會忘記。山川險要,他只消看一眼,便能印在心頭。
他的確不是個一般人!
剛到太原,李淵便立即深入地方,挨家安撫百姓,四處遞送人情,以便讓自己能在唐國牢牢生根。這套把戲,跟昔年劉玄德入蜀時的策略如出一轍。
可惜在太原沒待多久,煬帝就以突厥鬧事為由,調李淵到山西北部,與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共同守衛邊境。
在李淵心目中,太原(唐國)才是自己的「龍興之地」。到邊境那個不毛之地去跟強大的突厥作對,對他而言,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李淵非常不想去,但皇命在上,又不得不去。
一路上,他對心腹悄悄地說道:「北方少數民族進犯邊境,自古就有。秦、漢也好,魏、晉也罷,還從沒聽說誰能把他們徹底消滅乾淨。現在,皇上遠在揚州,中原混亂不堪,靠這種狀況去打突厥,如何搞得定?我看,還不如想個辦法,跟他們講和為妙。」
的確,與突厥講和可能是李淵當時唯一的選擇。只有這樣,他才能及早抽身。否則,一旦戰火蔓延,想瀟灑都難。
但問題是,打仗不比下棋。李淵加上王仁恭只有不足五千人,突厥兵卻是數都數不清。如此強弱鮮明的對比,豈是想講和就能講得成的?就算是下棋,如果你只有兩個過河兵,人家車馬炮士相全,你倒試試看,他究竟願不願意和?
事情非常棘手!不過,李淵自有主意。他對王仁恭道:「突厥的特點,我是曉得的。他們從來都是四處遊蕩,打哪兒,住哪兒,餓了便以羊馬為食,沒個固定居所。他們打仗的目的也很單純,就是搶錢,打贏了便搶,打輸了也不臉紅。要對付他們,照搬中原那套肯定行不通。我看,倒不如選兩千名箭術好的兄弟,穿起羊皮襖,戴上狼皮帽,完全按突厥人的裝束打扮。飲食起居,也一概模仿。如此一來,他根本搞不清我們的底細,要打仗自然也會先掂量掂量。」
就當時社會看,這套策略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不過,王仁恭一來看李淵是皇室近親、地位尊崇,二來他自己也沒思路,也就點頭同意了。
全新包裝後,李淵便領著眾人在草原上大搖大擺地打獵、放牧,儼然是一支突厥部隊。如果遇上真的突厥兵,他也旁若無人地忙自己的事情,絲毫不予理睬。
如此舉止,倒把貨真價實的突厥人搞暈了。
「咦?你看,這些人是幹嗎的?」
「不認識。好像是咱突厥人。但是,怎麼以前一點印象都沒有呢?你見過嗎?」
「想不起來,是挺像的。算了,我們還是走我們的吧。」
靠著偽裝,李淵居然能夠在大多數時候蒙混過關。對於少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打的突厥兵,李淵則施以兇猛還擊,從來沒讓對方佔到便宜。
等部隊漸漸有了對突厥作戰的信心後,李淵才帶著大家放手打了一次大勝仗,使自己的威名傳遍了邊境。從此,突厥人再不敢輕舉妄動。
大業末年,有一個叫魏刀兒的山大王,號稱歷山飛,擁徒眾數萬,在太原以南的西河、上党一帶活動,把一幫地方官打得滿地找牙,十分囂張。
煬帝看李淵在北部邊境實在閑得無聊,便下道命令,恢復其太原留守之職,讓他趕緊回去解決火燒眉毛的問題。他同時派出心腹王威、高君雅來協同李淵辦公。這兩個人,名為李淵副手,實為煬帝耳目。
儘管又接到筆棘手的生意,李淵仍忍不住竊喜:「奶奶的,我李淵終於還是回來了。太原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天予不取,必受其禍。只是歷山飛不破,突厥人不和,咱大事就沒法辦。」
回太原之後,李淵僅做短暫休息,便領著部隊一路向南,去會歷山飛。
兩軍於雀鼠谷(汾河河谷,位於山西中南部)口相遇。當時,歷山飛共有人馬兩萬餘人。對僅有五六千人的李淵來說,必須得來場一打四的群毆。
面對強敵,王威等人皆盡失色。李淵卻笑嘻嘻地說道:「這幫山寨軍,就知道搶錢。他們自以為前面打了不少勝仗,就天下無敵了。似這等驕兵,只需略施小計,便可搞定。不怕他來打,就怕他不來。」
於是,李淵令王威領著老弱殘兵和許多輜重車輛走在中間,自己則率精銳伏於兩旁,靜待歷山飛過來。
沒過多久,山寨兵便發起猛攻。王威的老弱殘兵如何是對手?頓時被衝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隋軍跑散後,輜重車輛沒人收拾,散得滿地都是。就在山寨兵為戰利品爭得不可開交之時,李淵突然率伏兵發起猛攻,一舉獲得大勝。
李淵這邊風頭出夠了,煬帝那邊卻坐不住了。李淵既會收買人心,又善於用兵,還符合「李氏當王」圖讖,煬帝能不猜忌嗎?
有一次,楊廣有事情召見李淵,正巧李淵生病,沒及時趕到。煬帝就去問李淵在後宮當妃子的外甥女王氏:「你舅舅怎麼回事?」
王氏答:「病了。」
「病了?」楊廣哼了一聲,「會不會死?」大概王氏當時就被楊廣的話嚇呆了,回頭趕緊託人告訴舅舅這個情況,提醒他: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得罪皇帝了?
如果讀者還有印象,應該記得當初楊素生病時,楊廣也是偷偷問太醫,楊素會不會死。楊素聽到消息後,連病都不敢治,活活被嚇死了。
論功勞、論地位、論與皇帝的親密關係,李淵哪一點都趕不上楊素。如今,同樣的話又問候到自己身上,李淵當時的恐慌可想而知。﹝李淵起兵﹞
李淵生於西元五六六年(比表弟楊廣──隋煬帝,年長三歲),七歲時,父親去世,襲封唐國公爵位。因為七姨媽(隋獨孤皇后)的關係,他經常與姨父楊堅見面。可能在楊堅眼中,一來覺得李淵這孩子幼年喪父,怪可憐的;二來他的年齡也和楊勇、楊廣等相差不大,所以對他特別憐愛。
史載李淵性格為:風流倜儻,率性真誠,談吐幽默,樂觀豁達,心胸寬廣,是一個提得起、放得下的瀟灑漢子。要論隋唐最可愛的人,恐怕非他莫屬。
大業年間,李淵被小表弟楊廣任命為右驍衛將軍,領太原道安撫大使,全權負責太原事務。
此次上任,李淵異乎尋常地高興。為啥?相傳,太原一帶原來為大堯王(就是堯、舜、禹的堯,稱陶唐氏)封地(唐國),而李淵又恰好是唐國公。
「這豈不是上天要我重鑄唐堯之輝煌嗎?」李淵的野心的確夠大!
據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載,李淵除性格好之外,還有三大優點。一是胸懷謀略,志向高遠。二是能屈能伸,善於做人(無貴賤咸得其歡心)。三是記憶力超強。只要是他願意交往的人,無論貴賤,只要見一面,十幾年都不會忘記。山川險要,他只消看一眼,便能印在心頭。
他的確不是個一般人!
剛到太原,李淵便立即深入地方,挨家安撫百姓,四處遞送人情,以便讓自己能在唐國牢牢生根。這套把戲,跟昔年劉玄德入蜀時的策略如出一轍。
可惜在太原沒待多久,煬帝就以突厥鬧事為由,調李淵到山西北部,與馬邑太守王仁恭一起,共同守衛邊境。
在李淵心目中,太原(唐國)才是自己的「龍興之地」。到邊境那個不毛之地去跟強大的突厥作對,對他而言,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李淵非常不想去,但皇命在上,又不得不去。
一路上,他對心腹悄悄地說道:「北方少數民族進犯邊境,自古就有。秦、漢也好,魏、晉也罷,還從沒聽說誰能把他們徹底消滅乾淨。現在,皇上遠在揚州,中原混亂不堪,靠這種狀況去打突厥,如何搞得定?我看,還不如想個辦法,跟他們講和為妙。」
的確,與突厥講和可能是李淵當時唯一的選擇。只有這樣,他才能及早抽身。否則,一旦戰火蔓延,想瀟灑都難。
但問題是,打仗不比下棋。李淵加上王仁恭只有不足五千人,突厥兵卻是數都數不清。如此強弱鮮明的對比,豈是想講和就能講得成的?就算是下棋,如果你只有兩個過河兵,人家車馬炮士相全,你倒試試看,他究竟願不願意和?
事情非常棘手!不過,李淵自有主意。他對王仁恭道:「突厥的特點,我是曉得的。他們從來都是四處遊蕩,打哪兒,住哪兒,餓了便以羊馬為食,沒個固定居所。他們打仗的目的也很單純,就是搶錢,打贏了便搶,打輸了也不臉紅。要對付他們,照搬中原那套肯定行不通。我看,倒不如選兩千名箭術好的兄弟,穿起羊皮襖,戴上狼皮帽,完全按突厥人的裝束打扮。飲食起居,也一概模仿。如此一來,他根本搞不清我們的底細,要打仗自然也會先掂量掂量。」
就當時社會看,這套策略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不過,王仁恭一來看李淵是皇室近親、地位尊崇,二來他自己也沒思路,也就點頭同意了。
全新包裝後,李淵便領著眾人在草原上大搖大擺地打獵、放牧,儼然是一支突厥部隊。如果遇上真的突厥兵,他也旁若無人地忙自己的事情,絲毫不予理睬。
如此舉止,倒把貨真價實的突厥人搞暈了。
「咦?你看,這些人是幹嗎的?」
「不認識。好像是咱突厥人。但是,怎麼以前一點印象都沒有呢?你見過嗎?」
「想不起來,是挺像的。算了,我們還是走我們的吧。」
靠著偽裝,李淵居然能夠在大多數時候蒙混過關。對於少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打的突厥兵,李淵則施以兇猛還擊,從來沒讓對方佔到便宜。
等部隊漸漸有了對突厥作戰的信心後,李淵才帶著大家放手打了一次大勝仗,使自己的威名傳遍了邊境。從此,突厥人再不敢輕舉妄動。
大業末年,有一個叫魏刀兒的山大王,號稱歷山飛,擁徒眾數萬,在太原以南的西河、上党一帶活動,把一幫地方官打得滿地找牙,十分囂張。
煬帝看李淵在北部邊境實在閑得無聊,便下道命令,恢復其太原留守之職,讓他趕緊回去解決火燒眉毛的問題。他同時派出心腹王威、高君雅來協同李淵辦公。這兩個人,名為李淵副手,實為煬帝耳目。
儘管又接到筆棘手的生意,李淵仍忍不住竊喜:「奶奶的,我李淵終於還是回來了。太原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天予不取,必受其禍。只是歷山飛不破,突厥人不和,咱大事就沒法辦。」
回太原之後,李淵僅做短暫休息,便領著部隊一路向南,去會歷山飛。
兩軍於雀鼠谷(汾河河谷,位於山西中南部)口相遇。當時,歷山飛共有人馬兩萬餘人。對僅有五六千人的李淵來說,必須得來場一打四的群毆。
面對強敵,王威等人皆盡失色。李淵卻笑嘻嘻地說道:「這幫山寨軍,就知道搶錢。他們自以為前面打了不少勝仗,就天下無敵了。似這等驕兵,只需略施小計,便可搞定。不怕他來打,就怕他不來。」
於是,李淵令王威領著老弱殘兵和許多輜重車輛走在中間,自己則率精銳伏於兩旁,靜待歷山飛過來。
沒過多久,山寨兵便發起猛攻。王威的老弱殘兵如何是對手?頓時被衝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隋軍跑散後,輜重車輛沒人收拾,散得滿地都是。就在山寨兵為戰利品爭得不可開交之時,李淵突然率伏兵發起猛攻,一舉獲得大勝。
李淵這邊風頭出夠了,煬帝那邊卻坐不住了。李淵既會收買人心,又善於用兵,還符合「李氏當王」圖讖,煬帝能不猜忌嗎?
有一次,楊廣有事情召見李淵,正巧李淵生病,沒及時趕到。煬帝就去問李淵在後宮當妃子的外甥女王氏:「你舅舅怎麼回事?」
王氏答:「病了。」
「病了?」楊廣哼了一聲,「會不會死?」大概王氏當時就被楊廣的話嚇呆了,回頭趕緊託人告訴舅舅這個情況,提醒他: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得罪皇帝了?
如果讀者還有印象,應該記得當初楊素生病時,楊廣也是偷偷問太醫,楊素會不會死。楊素聽到消息後,連病都不敢治,活活被嚇死了。
論功勞、論地位、論與皇帝的親密關係,李淵哪一點都趕不上楊素。如今,同樣的話又問候到自己身上,李淵當時的恐慌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