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序
這部書的主角是上杉謙信(本名長尾景虎)。
或許是性格使然,我一直對蠻勇之夫不大感興趣,反而更喜歡亂世中的陰謀家,因此在最初對日本戰國歷史著迷的時候,最敬佩的人乃是武田信玄。信玄放逐親生父親,殺死自己的妹夫,甚至奪取外甥女(雖然只是名義上的,並無血緣關係)為侍妾,然而後世對他得到的讚譽卻往往高過譴責,可見他不擇手段在亂世中存活下去,進而發展出來的人格魅力是非常強大的。而對於信玄畢生的「宿敵」上杉謙信來說,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卻只是個一勇之夫而已。
確實,謙信在戰場上勇猛無敵,據說他畢生經歷七十多場戰役,從未吃過敗仗。即便以信玄之智,設下種種圈套,撒開重重包圍網,卻始終也未能將其擊垮。但那又有什麼用呢?日本歷史學家阪本太郎曾在《日本史概說》中評價謙信說:「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諸國武將中間,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然而亂世中真能容下純潔無垢之人嗎?謙信無私無欲的品德,是該受到讚譽呢,還是該遭到嘲笑呢?
這是我對謙信最初的認知,然而隨著對那段歷史的瞭解越來越深,心中信玄和謙信這對宿敵的天平,卻逐漸朝向不同方向傾斜了下去。謙信雖然未能奪取天下,贏得最後的勝利,卻也並未失敗,他是因病而亡,而在他病倒之前,如同利劍劃破長空,幾乎無人可擋。以信玄之能,在戰陣上屢屢為謙信所挫敗,而在戰略層面上雖然略佔上風,卻也終究無法將謙信擊垮。上杉謙信,倘若真是一個天真的人,純潔無垢的人,他能做到這一點嗎?他能在陰謀詭計氾濫不絕的戰國亂世,坦然走完自己坎坷的一生嗎?
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謙信的盟友兼部將太田資正曾經評價說:「謙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賢者,二分為惡人。恣縱怒氣,行事怪異,是為其『惡』;除此而外,勇猛而無欲,清靜而無邪,廉直而無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聞人諫等,是為其『善』。雖有微瑕,不足掩其輝,實乃絕世罕有之良將。」由這段評價可見,謙信並非毫無瑕疵的完人,更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也不是只知揮刀猛殺的一勇之夫,不是除優秀的戰術指揮外別無長處。謙信個人品格、性情的複雜程度,恐怕不在信玄之下。
舉一個例子來說,習慣上認為謙信不好女色,並且因為篤信佛教而終身不娶;而在人們的想像中,這般無私無欲之人更應不重服飾,穿著簡樸。然而根據歷史遺留下來的資料來看,謙信曾先後與三位女性產生過感情糾葛,其中一位還曾有婚姻之約;並且謙信所留下來的鎧甲、衣物都極盡華麗之能事,根本不像是一位除大義外毫無所思的僧侶所應穿著的。
為此我才特意查閱了各種資料,嘗試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上杉謙信。這部書所反映的乃是上杉謙信青、中年時代的經歷,也即從他首次踏上歷史舞臺,直到最慘烈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力圖表現這位「義將」不為人所知的性格的多個側面,抹去對他只恃蠻勇的誤解。
上杉謙信其實並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泥雕木偶,他有自己的喜樂,有自己的哀愁,有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甚至確有自己的情愛私欲。要將這些複雜的情感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才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凡人,而不是一尊冷冰冰的「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