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一百歲那天,一大群人簇擁著阿公、阿婆,還有阿祖,統統跟我一起上學校。學校裡好熱鬧啊!張燈結綵,到處都擠滿了人。
同樣一個地方,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象徵。一百個年頭裡,有阿公的童年,爸爸的童年,加上我的童年。學校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和戰亂、人事的改變,歷史走入我們,我們也走入了歷史。這是百年小學才有的經驗。
從懷舊的情境裡走出來,我彷彿穿過了一百年曲折交錯的時光隧道,學校過生日,這一天感覺好長好長。
推動校園閱讀不遺餘力的凌拂女士,以充滿感情與懷舊的文字,爲建中國小寫下這一百年來的歷史與人文故事。
台灣有很多的百年小學,經過歲月和戰亂、人事的變遷,這些學校的樣貌也不再像原來那般,大部分都已經翻修整理,變成新穎現代的校園了,建中國小也不例外。然而,透過作家的筆,和繪者鮮活的描繪,我們又得以重見在學校百年歷史下的各種意義。
其中,有人文的歷史、有建築的時代背景、有當時生活的景象、有傳說與先人遺跡……,更重要的是歷史不會消失,人與人的情感也一直延續下去。
作者簡介:
凌拂
故事如宴席,向生活裡取,真實加上想像,不必全盤皆真;正心誠意是一種風景,荒誕奇詭也是一種佈局。
著有《世人只有一隻眼》、《食野之苹》、《與荒野相遇》、《台灣的森林》,兒童自然繪本系列:《有一棵植物叫龍葵》、《帶不走的小蝸牛》、《無尾鳳蝶的生日》、《五月木棉飛》;主編《台灣花卉散文選》、擔任兒童雙語繪本《花園小徑》策劃等。
曾獲中國時報散文暨報導文學獎、年度最佳童書獎,聯合報散文獎、年度十大好書獎,洪健全兒童文學童詩、童話暨散文獎等。
■繪者簡介:
張振松
出生於1965年的嘉義鄉下,10歲那年搬到北部落腳至今,習慣夜裡工作、聽音樂、閒晃。曾幫很多出版社畫過圖,目前還在城市的一個頂樓上畫圖、漫遊。
章節試閱
阿祖九十五歲了,身體還很健康,只是有點重聽。
學校一百歲那天,校長邀請阿祖回去參加慶祝典禮,還要請他上台說話,我才發現阿祖小學時,和我上的原來是同一所學校。
我讀建中國小,阿祖也讀建中國小。
原來我的爸爸也讀建中國小,我爸爸的爸爸也讀建中國小。
阿祖是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我們全家人都讀建中國小,這個發現真是太有趣了。
建中國小的校舍很新,教室裡有電腦,操場的PU跑道非常現代,視聽教室還有冷氣,逐年改建的結果,看起來一點都不老,真沒想到它竟然一百歲了,是三義最老的小學。
為了慶祝學校一百歲,老師要我們去訪問建中國小的校友。這些校友有些是同學的爸爸、叔叔、姑姑、嬸嬸,有些是同學的媽媽、阿姨、舅舅,也有的已經當爺爺、奶奶,甚至是曾祖父了。有人去訪問他的爸爸,有人去訪問他的阿婆,也有人去訪問老師,因為學校裡校長、主任,還有好幾位老師也都是建中國小畢業的呢!
阿祖的記憶力很好,小學的事都還記得清清楚楚,所以一回家我就說我要訪問阿祖。我的話還沒說完,阿祖就哈哈大笑,笑了很久很久,才說:「我活這麼久,什麼事都做過,就是沒有被人訪問過。」
阿祖說:「很久很久以前,我們這裡並不叫做三義,因為有三條河在這裡交會,所以就叫做三叉河。當時我們都住在這一帶的山裡,製作樟腦、種植茶葉和香茅。最早的時候,學校叫做銅鑼灣公學校三叉河分校,我讀書的時候,學校改成三叉公學校,後來又改成三叉國民學校;一直到你爸上學的時候,學校才改成現在的建中國民小學吶!」
阿祖十一歲時才進學校讀書,他說:「以前,學校滿地都是黃泥土,每天上學,滿身黃沙,回家洗澡,黃沙多到會把排水孔都堵住。」
令阿祖難忘的事很多,他說:「以前的教室,全都是木板,上課時,都還可以聽到蛀蟲嘎嘎嘎嘎,蛀蝕木板的聲音。」
天啊!我聽了眼睛睜得好大,像木雞一樣呆在那裡。
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這些事離現在都已經八十幾年了。
以前上學,阿祖一個月要繳三角的學費,買書要另外付錢。阿祖問我說:「這樣算便宜嗎?現在我也不知道了。」
阿祖記得每一個教過他的老師,其中還有日本人。那時他們班上四、五十人,只有五、六個女生。那個年代,女生很少上學,即使家境好的女生,也要有人挨家挨戶勸學,才有機會讀書。當時學校沒有制服,倒是老師要穿制服,還戴帽子,帽子的形狀就像現在警察戴的那種樣子。
學校一百歲那天到了,爸爸、媽媽、伯伯、姑姑,一大群人簇擁著阿公、阿婆,還有阿祖,統統跟我一起上學校。
媽媽說:「哇!原來這些都是你的學長哩!」
阿公說:「我一直以為自己只是戶長,如果不是學校一百歲,我倒忘了我還是你的學長。沒想到七十幾歲我又多了一個稱號呢!」
宗長、村長、戶長、家長,通通都是我的老學長。車子到了學校,我立刻下車快步向前,轉身彎腰鞠躬,大聲說:「各位學長好!今天學校一百歲,小學妹在這裡歡迎大家囉!」
阿祖笑得好高興,阿公樂得直拍手,我們一群人嘻嘻哈哈的走進學校。
學校裡好熱鬧啊!張燈結綵,到處都擠滿了人。
阿祖遇到了他的老同學,是真的很老很老的同學喔!
他們兩個都住在離學校不遠的鯉魚潭附近。阿祖說,當年他們都是赤腳大仙,光著腳丫子走路上學。不過,他們比別人幸運,因為路不遠,中午還可以跑回家吃午飯,不像其他同學,要赤腳走很遠的路,走得腳底都生繭。五個腳趾頭分得開開的,大拇哥挨不到二拇弟,誰也不理誰。每天必須帶便當,而且都吃冷便當。
走著走著,阿祖指著現在的新校門說:「以前的校門只有一個水泥柱子,階梯不高,我們跑跑跳跳,一點也不費力。啊!現在,這麼高的階梯,九十層,我怎麼才能爬得上去呢?」
我們一大群人把阿祖引導到貴賓室坐下,校長也出來寒喧,阿祖是今天出席的人裡,年紀最大的學長了。
阿公、阿婆遇到的熟人更多了,有些也是我同學的阿公、阿婆。哲宇的阿婆也來了,阿公笑著一邊跟她打招呼,一邊開玩笑的說:「這是當年我們班上最大膽的女生,不但敢跟男生相罵,還敢跟男生打架呢!」
哲宇的阿婆也不甘示弱的說:「你可別說我。」然後轉向阿婆說:「你不知道他小時候多皮,每次赤著腳踏在我桌上踩得都是腳印。」又放低了聲音,神秘兮兮的對我說:「你阿公小時候被老師處罰,還會把書塞在屁股後面,給老師打喔!」
阿公說:「亂講,亂講!那是我聰明,才不會痛啦!」
學校一百歲,有趣的故事真不少。說著說著,文雄的阿公也來了。文雄的阿公是客家人,小時候當過班長,也和阿公同班。我聽阿公說過,從前上課,文雄的阿公每次喊到「鞠躬」的時候,大家都會笑得嘴巴快要裂掉,因為,「鞠躬」和客家話的「雞公」很像。
這個故事太有趣了。我也是客家人,客家話有些音和國語很像,意義差別卻很大,每次一想到有人把鞠躬說成雞公,我也會忍不住大笑。
阿公說小時候上學的笑話,阿爸也會說他們小時候的趣事。
爸爸最喜歡他一年級的老師,因為一年級的老師,上課時聲音宏亮,表情豐富。
有一次上國語課時,他的老師手舞足蹈的解釋課文,一會兒右手往左指,一會兒左腳往右踢,突然一個黑黑的東西,順著老師踢的方向飛了出去,一個同學大叫:「老師,老師,你的『孩子』『鼻』出去了!」
原來老師表演的動作太大了,把她的一隻高跟鞋給踢出去了,沒想到一個同學卻把「鞋子」說成了「孩子」,「飛」說成了「鼻」,那個時候,他們都正在學說國語,引得全班大笑不停。
沒想到老師卻說:「那誰去幫我『把孩子鼻回來』呢!」
這件事爸爸一直記到現在,都還沒忘呢!
好多阿公阿婆聚在一起,他們快樂的打招呼,回憶著往事。
有的說他們這一生經歷過二次大地震。一個阿公指著教室說:「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的大地震,我才十三歲,那時候這一排教室全是日本式的木造房子,三義的災情很嚴重,但是學校沒有特別損害,只是停了幾天課。唯一的差別是,地震後教室多了些木架,用木架撐著,我們照樣在裡面上課。」
文雄的阿公說,那時候的生活很苦,一般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只有二十四、二十五元,農家就更少了。當時去台北住一個晚上就要五元,所以畢業旅行,父母親都必須咬緊牙根,一直湊錢,去一趟真不容易。
還說台灣光復前,大家躲防空警報,由於學校沒有防空洞,就都躲在水溝裡,上面蓋著拱起來的竹子偽裝,大家趴在裡面,嗚嗚嗚的警報聲,真是恐怖。
我看著學校裡的水溝,怎麼想都想不出來,要怎樣才能躲得進去。
怡玲今天穿了一雙白得發亮的鞋子,牽著她的阿婆也來了。
阿公說:「哇!你的鞋子真漂亮啊!」
怡玲的阿婆說:「現在的孩子太好命了,我們以前有鞋子也捨不得穿,背在肩上,到學校才穿起來給老師檢查。書本用大手帕包一包,綁在腰上,就上學去了。現在的書包這麼漂亮,孩子還愛挑來挑去!」
阿公說:「以前大家都窮嘛!課本都是哥哥姊姊用過的,衣服也是一個傳一個。不過,那時大家感情都很好,吃飯還可以把飯碗端到別人家,去配別人的菜,那個年代的情味,現在的孩子是不知道了。」
怡玲和我都聽得津津有味。我覺得以前和現在真的很不一樣,那個時代的物質沒有我們這麼充裕,但是每個人都有許多不同的經歷,一說起來,都是好聽的故事。
後記
文/凌拂
未來已經存在。
有人說台灣沒有歷史,那是因為我們太習慣於「新」。新在現世裡意味著建樹。努力求建樹當然也不免是一種標榜。
許多百年小學,其實都少了歲月,這便是我們要記取與思考的地方。
進入建中國小所幸還有校門遺址,所幸還有一株樟樹和老梅區。校舍汰換太快,唯有茂密森鬱的大樹微留一點命脈,算是供人思緒游索。
審視百年小學,奉安殿反應了當時,一如建中國小被名為「建中」,也反應了時代的氛圍。
歷史沉默不語,但是不會消失。或許人人都在創造「歷史」,翻過去的那一頁無論是否迴盪不已,但解讀的永遠不是自己,可是我們總忘了未來已經存在。
阿祖九十五歲了,身體還很健康,只是有點重聽。學校一百歲那天,校長邀請阿祖回去參加慶祝典禮,還要請他上台說話,我才發現阿祖小學時,和我上的原來是同一所學校。我讀建中國小,阿祖也讀建中國小。原來我的爸爸也讀建中國小,我爸爸的爸爸也讀建中國小。阿祖是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我們全家人都讀建中國小,這個發現真是太有趣了。建中國小的校舍很新,教室裡有電腦,操場的PU跑道非常現代,視聽教室還有冷氣,逐年改建的結果,看起來一點都不老,真沒想到它竟然一百歲了,是三義最老的小學。為了慶祝學校一百歲,老師要我們去訪問建中...